-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 wangxiaoxin on 从一个华盛顿到另一个华盛顿
- 匿名 on 从一个华盛顿到另一个华盛顿
- 天天 on 异乡风味与中国胃
- GM on 我为什么要回国
- waking on 《虔诚的鳏夫》:什么时候中国导演也能这么自信就好了
Categories
Archives
- April 2020 (3)
- January 2020 (6)
- December 2019 (4)
- November 2019 (1)
- October 2019 (31)
- April 2018 (3)
- March 2018 (4)
- January 2018 (2)
- December 2017 (3)
- November 2017 (1)
- October 2017 (6)
- May 2017 (1)
- April 2017 (1)
- March 2017 (15)
- July 2016 (2)
- May 2016 (2)
- February 2016 (4)
- December 2015 (1)
- November 2015 (3)
- October 2015 (6)
- September 2015 (3)
- August 2015 (1)
- July 2015 (1)
- June 2015 (5)
- May 2015 (1)
- April 2015 (1)
- March 2015 (10)
- February 2015 (1)
- January 2015 (6)
- December 2014 (2)
- November 2014 (4)
- October 2014 (3)
- September 2014 (3)
- August 2014 (4)
- July 2014 (2)
- June 2014 (1)
- April 2014 (2)
- March 2014 (3)
- February 2014 (4)
- January 2014 (1)
- December 2013 (3)
- November 2013 (9)
- October 2013 (2)
- September 2013 (2)
- August 2013 (5)
- June 2013 (1)
- May 2013 (3)
- April 2013 (2)
- March 2013 (2)
- February 2013 (1)
- January 2013 (1)
- December 2012 (5)
- November 2012 (3)
- October 2012 (6)
- September 2012 (9)
- August 2012 (4)
- July 2012 (10)
- June 2012 (11)
- May 2012 (4)
- April 2012 (5)
- February 2012 (4)
- January 2012 (6)
- November 2011 (5)
- October 2011 (4)
- September 2011 (1)
- August 2011 (4)
- July 2011 (3)
- June 2011 (4)
- May 2011 (1)
- April 2011 (6)
- March 2011 (11)
- February 2011 (4)
- January 2011 (12)
- December 2010 (9)
- November 2010 (11)
- October 2010 (6)
- September 2010 (4)
- August 2010 (9)
- July 2010 (9)
- June 2010 (6)
- May 2010 (15)
- April 2010 (10)
- March 2010 (11)
- February 2010 (13)
- January 2010 (15)
- December 2009 (19)
- November 2009 (17)
- October 2009 (20)
- September 2009 (17)
- August 2009 (20)
- July 2009 (9)
- June 2009 (6)
- May 2009 (12)
- April 2009 (14)
- March 2009 (7)
- February 2009 (8)
- January 2009 (10)
- December 2008 (9)
- November 2008 (15)
- October 2008 (18)
- September 2008 (11)
- August 2008 (10)
- July 2008 (6)
- June 2008 (14)
- May 2008 (5)
- April 2008 (11)
- March 2008 (7)
- February 2008 (10)
- January 2008 (8)
- December 2007 (10)
- November 2007 (7)
- October 2007 (11)
- September 2007 (9)
- August 2007 (3)
- July 2007 (10)
- June 2007 (2)
- May 2007 (5)
- April 2007 (8)
- March 2007 (8)
- February 2007 (4)
- January 2007 (4)
- December 2006 (7)
- November 2006 (6)
- October 2006 (9)
- September 2006 (10)
- August 2006 (11)
- July 2006 (9)
- June 2006 (12)
- May 2006 (7)
- April 2006 (22)
- March 2006 (8)
- February 2006 (11)
- January 2006 (9)
- December 2005 (10)
- November 2005 (13)
- October 2005 (8)
- September 2005 (8)
- August 2005 (10)
- July 2005 (16)
- June 2005 (5)
- May 2005 (14)
- April 2005 (2)
转载Betty的文章——原来你也是花生
看了waking的太阳照常升起ost,栗正酒吧和陈楚生当年我们在某个学校的讲堂里看了钟立风的演出感动于他歌声中的真诚跑到栗政酒吧去找他那时候大家都叫他阿钟他努力而有才华,他的歌被栗政拿去唱,被水木年华拿去唱,他只能做配角栗政的声音有点油油的,水木年华被很多人喜欢过,但是我一直不喜欢他们的声音更有技巧,被修饰的更好,可是软绵绵的,我在他们的歌声中看不到真心阿钟的质朴和执着更能打动我多年来虽然偶尔也会想起阿钟来,可是一直也没有得到他的什么消息直到今年夏天中了楚毒初听陈楚生,觉得他的嗓子并不是特别好,并不是特别清澈(后来才知道那是他生病嗓子受伤了),但是特别能抓人,唱两句就能让你沉浸于他的感情氛围之中。喜欢陈楚生的人各色各样,不同的人能从他身上找到不同的东西,有人喜欢他的淡定从容,有人喜欢他的艰苦奋斗,有人是外貌控,有人是手指控,有人是声音控。最能打动我的,对我来说最珍贵的,还是真诚。赤子之心。他翻唱的齐秦的歌,有些我原来没听过,找出来仔细反复听了。《sophia》和《想念》,我认为比齐秦唱的好。公子的原创我则最喜欢《她们》。《有没有人告诉你》当然是受众面最广的。拿出来和当年阿钟的《再见了最爱的人》比,《有没有人告诉你》确实要成熟许多,更"拿的出手"。因为楚生参加摩登天空音乐节,翻看介绍看到了钟立风的名字,于是翻到了他的博客,发现他现在很小资很文青,他的乐队叫博尔赫斯,讨论着西藏、写作、读书等等问题。我茫然了。这还是当年的阿钟吗。那个稚拙而可爱的他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具有sophistication的老练圆滑精致的他。这样的他我不再喜欢了,就像我不会喜欢三年前留长发染黄毛的陈楚生一样。是的,我拒绝长大。ps:《美丽的梭罗河》,我们的中学音乐课本上有,当时我就非常喜欢经常用竖笛吹着玩(当时只会这一种乐器~)一直没找到同样喜欢的人,甚至连听说过这首歌的都很少……附赠陈楚生超帅MV,不可不看,偶像+实力派:《有没有人告诉你》
Posted in 音乐
2 Comments
太阳照常升起ost,栗正酒吧和陈楚生
看了《太阳照常升起》,第一件事就是想到要买ost原声cd。虽然里面没有让很多人惊喜的黄秋生吉他弹唱《美丽的梭罗河》——可能是版权或别的什么原因吧——但久石让的功力还是让我感到敬佩。
先说《美丽的梭罗河》。很多人是第一次听到,殊不知很多电影里都用过这个曲子,比如当年的《花样年华》,可是当时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实际上这是一首印尼民歌,当年周总理带着东方歌舞团去印尼访问,总理还亲自给印尼的人民唱了这首歌,感动得印尼人民热泪盈眶。五十年代由著名的潘迪华演绎,电影里也是她的原汁原味;在《太阳》里黄秋生又一次发挥了他的才华(第几次了?上一次是《不能说的秘密》中的交谊舞),莫名的南洋歌曲放在电影中粼粼的河水上随着疯妈的衣物远去,反而有另外一种贴切的味道。
黄秋生 《美丽的梭罗河》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0YekZfp3m8/
对于久石让,我以前不是很感冒的,因为我对宫崎骏的动画不太感冒。不过从《花火》开始,他的音乐逐渐为我熟知。他的特长在于电影的音乐和内容十分贴切,互相加分;主旋律的动机听起来就是姜文那个年代的进行曲,大概10秒的主题通过各种变奏贯穿全剧始终的每一个故事,难为日本人不了解中国那个特殊的年代还能编得这么贴切。姜文这个片子成功在两个地方,一个是色彩,还有一个就是音乐。作为我这种对声音极为敏感的人来说,一部片子只要音乐过得去,我就能看下去了。
旋律出现在Mother’s secret lair中。从五十年代妈妈在火车上生下阿廖沙的孩子,到影片开头浓墨重彩的南方夏末农村疯妈爬上高高大树上展翅而飞的鹦鹉,到姜文带着孩子们在深山里打猎,音乐始终让影片有种高于生活的舞台感。在姜文的电影中,管乐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这与他一贯的雄性主题有关,弦乐只能是柔和的、衬托的和母性的。
The Parade里面有一段酷似中国旋律的音乐,我忘了用在什么地方。是疯妈用方言念黄鹤楼的地方么?乍听起来有点象《天之痕》一类游戏中的Midi配乐,只不过丰满得多罢了。
这张原声里面还有支非常值得八卦的歌《黑眼睛的姑娘》,也叫Singanushiga。 人声2重唱,主唱: 叶尔江·马合甫什/阿斯哈尔·买买提。典型的新疆歌,算是弥补了一下这部电影中交代不清的年代和地点。故事开头暗沉凄凉的女声和最后篝火晚会时歇斯底里的众神狂欢形成鲜明的对比。原声里的这段改编在电影中并没有出现,男声的和声如同天籁,少数民族特有的凄怆和感情把这首歌衬托得苍凉无比,一瞬间让我想起 Frida里面的一首墨西哥歌曲,也是歌不尽人生浓烈的悲欢离合。
Vivian在炒菜的时候放这首歌,我靠在厨房的门上听。我突然想起来在很遥远的以前似乎听过同样的旋律,就问Vivian,记得你当年给我听的栗正酒吧故事么?里面有一首类似的。Vivian很疑惑,说没有啊?但我这个听过旋律就不会忘记的耳朵硬是不屈不挠地从google的浩瀚大海里翻出了当年的这首歌,它的名字叫《娜依玛亚》,演唱者 钟立风。
栗正酒吧在白石桥首体的二楼,是一家以原创音乐为特色的酒吧,成立于1998年。这里每天都有原创歌手在这里演唱他们自己写的歌曲,算是流浪歌手的驿站。原创音乐是酒吧独特的韵味,每当夜晚来临,这些异乡歌手们把欢乐带给去栗正酒吧的朋友们,他们真挚的演唱和不加修饰的表演风格,形成了栗正酒吧的最佳特色。这张叫做《栗正音乐故事》的cd我不知道是不是正规出版唱片,但在我和vivian刚刚认识的时候一度在我们中间广为流传。栗正是酒吧老板,钟立风是一个吉他歌手,这张原创专辑属于他们俩。当年在黑漆漆的校园主干道上,骑着自行车的我们曾经在风中听过也唱过这些歌。当时,我最喜欢的歌曲是《吸烟的女人》,还有好几首歌也不错,比如《没有我你冷不冷》和《再见了最爱的人》。这张专辑现在很难找到了,我只找到曲目如下:
1. 没有我你冷不冷 – 栗正
2. 吸烟的女人 – 钟立风
3. 再见了最爱的人 – 栗正
4. 爱情稻草人 – 钟立风
5. 我曾经最爱的女人 – 栗正
6. 一个游戏 – 钟立风
7. 一起回家 – 栗正
8. 吻 – 钟立风
9. 抽根烟喝杯酒 – 栗正
10. 娜依玛亚 – 钟立风
11. 嫁妆 – 栗正
12. 回家没人陪 – 栗正
13. 去酒吧 – 栗正
14. 夜梦怀抱 – 栗正
15. 寂寞下午 – 栗正
16. 再见了最爱的人 – 钟立风
17. 嫦娥(现场版) – 钟立风
京城的酒吧里到处都是这样来自异地的吉他弹唱者。他们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忍受着艰苦的生活,在不属于自己的小房间里写出对生活的美好歌曲,日落而出,日出而息,在北京夜晚灯红酒绿的夜场里,到处都有着他们提着吉他的身影。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栗正和钟立风还好么?还在写属于自己和青春的歌么?
后来我突然想起来,在西藏回北京的火车上,软卧车厢里放了一天太合麦田的MV。太麦的音乐制作水平算是国内很不错的,当时我听到一首歌,叫《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 ,MV不错,就多看了几眼,现在才知道,原来钟立风终于被太麦签了,joyo上有他一张专辑,叫《在路旁》。
《娜依玛亚》视频:http://6412770.v.hexun.com/D470188.html
能看出钟立风是个很好的吉他歌手,旋律确实与《黑眼睛的姑娘》有相同的地方。
《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t4N0PBmNME/
很感人。
对于钟立风这样的酒吧歌手来说,被太麦这样的唱片公司签下,也算是不错的结局吧;可惜早年迫于生计卖掉了几首歌,比如很好的《再见了最亲爱的人》,也不知道在正版唱片业日益衰落的今天,他以后的路会不会好走?
钟立风这样的故事让我想起今年夏天另外一个走红的酒吧歌手——陈楚生。在深圳的本色唱了七年,经历过人生各式各样大起大落的陈楚生在快男的比赛中脱颖而出,原本我以为不会走红的单纯、安静的演唱意外地获得了许多70末80初出生的象我这样的人的支持:听着齐秦许巍的歌长大,在大学里看朴树的演唱会;已经工作逐渐拥有话语权却无比怀念校园里单纯的日子的人毫不吝啬地把票投给了这样一个选秀歌手,只因为《姑娘》的华丽指法,打动了多少女孩,只因为一首《有没有人告诉你》,能在深夜里让人听下泪来,只因为单纯的执着的对音乐追求,放大了年少时的自己,只因为那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生,却能保持一颗淡定从容的心。
陈楚生也签唱片公司了,也即将推出他的唱片《原来我一直不孤单》,《有没有人告诉你》也收录其中。陈楚生和钟立风,他们在无数漂泊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酒吧歌手中是幸运的,不管之前如何,他们至少有专辑来证明他们的音乐成绩;但之后呢?是否还能象从前那样,无论生活多么艰苦,无论遭到什么挫折,一颗心都始终执着在写歌、唱歌、弹吉他上,执着地把他们的感情传达给每个人听呢?
《姑娘》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7Br2Xs8VYis/
陈楚生弹吉他就象他的性格一样;华丽而儒雅,没有钟立风的霸道却多了一份温柔。可以听听后面杨沐的Pk,也非常不错,也只有陈楚生这样的人才能把他Pk下去;
《有没有人告诉你》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EWcyDwMF3k/
据说当年深圳电台播出这首歌的时候,有人从广播里听到这首歌,而停车在深圳滨海大道上放声痛哭。我得承认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也是眼含泪水。
Posted in 音乐
7 Comments
太阳照常升起说了什么
1. 我认为大家值得去影院看这部电影,而不要把它和《无极》什么的相提并论
2.虽然故弄玄虚的叙事结构本身既比不上《低俗小说》《时空碎片》这些经典电影的完美,而对影片的实际意义的表达也无甚帮助,但还是不妨碍它成为一部有意思的姜文电影。
3.色彩丰富,旋律动听,音乐出现恰到好处;暖暖的色调始终体现在这部电影里,一看就是姜文特色;
4.有两场戏是值得夸颂的,一是孔维和周韵“尽头”和“非尽头”的命运,一是新疆石油工地上的狂欢和火焰把帐篷吹到了火车顶上
5.电影手法的魔幻主义我不去管它,至于这部电影讲了什么,无非还是中国人的感情与命运。两场爱情,两场外遇,几个人的命运。导演把它安排在中国历史最荒诞的18年——1958到1976年中,就让魔幻的出现显得合情合理。 我不觉得这戏有多深刻,相反,导演自己对人物的命运也并非有所安排而是开放给观众的。
6.房祖名的表演超出我的期待,陈冲一向那样;姜文和黄秋生的对手戏让我侧目;周韵最烂。
Posted in 电影
4 Comments
拉萨日记番外——林芝2
第二天清晨5点,下着夜雨,伸手不见五指的湿滑的山路上,我们的旅游车一路摸索着夜光的路标和黄线开到了色季拉山口,也就是鲁朗林海和南迦巴瓦所在地。也许司机觉得这样的路已经是很好开,可车上的我却觉得惊险万状。
南迦巴瓦的神秘,据说终年间也就在某些天气能露几分钟面;这样大雾的天气当然不可能看见什么雪山,连日出也没有,只是茫茫绿色的原始森林在眼前铺开,再往前绿色越来越深,终于进入不可测的黑暗。云雾缭绕的深处,南迦巴瓦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向我招着手,山口往下十几公里到鲁朗镇为止就是川藏线西藏境内最后的柏油路段,从此之后,秀美与危险并存,命运交给路途。
回程途中,阿沛新村的藏式新民居前,波斯菊开得正妍,阳光正好。哪年等我鼓足了勇气,还是要来走一次川藏线。
尼洋河和雅鲁藏布江的汇合处,有我魂牵梦萦的川藏公路。
Posted in 旅游
4 Comments
That’s the wedding of my fate
知道拍婚纱的时候穿什么最合适么?匡威帆布鞋。
这是我买的第一双鞋,买的时候还在念大学,觉得匡威很好看,但却买不起。后来终于用打工的钱买了,天天穿在校园里走,那是最青葱的美丽记忆。
后来,在校园里遇到gg,后来,一直走到现在。
他也是个爱穿帆布鞋的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买了不少。绿色的,棕色的,米白的……拍婚纱的时候,又穿着帆布鞋走在当年的清华校园里,不仅因为耐脏,适合走路,更因为,穿着它,就仿佛穿回了青葱的校园岁月。
更多的帆布鞋会留存我们的记忆,象我们的岁月一样一直走下去。
拉萨日记番外——林芝1
拉萨的阳光让人无处可逃,我打算就这么在拉萨晒到回去的火车赶我为止。
不过每个人来西藏都会有一个另外的地方在心中,有的人是纳木错,于是顶着4700海拔的高原反应去看了神湖;有的人是珠峰大本营,于是脖子上晒脱了皮也不顾上到了海拔5200;有的人是尼泊尔,于是一路踊跃翻石子路泥石流到了定日樟木长驱直入加德满都;而我的“另外的地方”则是川藏线。听听那些名字就叫人心动:横断山,新都桥,巴塘理塘通麦天险……自从国家地理2006年10月刊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中国人的景观大道——上海至拉萨的318国道后,川藏线就和青藏线并列成为我寻找“在路上”感觉的两条精彩线索。
我得承认我迄今还是没勇气走以险峻闻名的川藏线。与青藏线的慢上坡不同,川藏线的秀美在于你能在一日之中看到高山草甸到冰川到针叶林到热带森林的景观垂直分布奇观;也正是这秀美决定了汽车必须一会儿爬盘山公路翻越四五千米的大山,一会儿又要在曲折的河谷中迂回前进。14公里的通麦天险要走一个小时,还有数不清的泥石流和雨季随时可能塌方把你困上一个月的山体。我信誓旦旦对自己说买不到回程车票就走川藏线,可还是一到比北京西站还要雄伟的拉萨火车站就跑去谄媚地问售票员买了回北京的车票。
我得承认我迄今还是没勇气走以险峻闻名的川藏线。但是我总得去看一眼南迦巴瓦,中国最美的雪山。于是我决定走川藏线的头一部分——也是最好走的一部分——到林芝和鲁朗看一眼雪山和林海。那个凄清的早晨,中巴车在拉萨河沐浴的阳光中前进,虽然是柏油路却也颠颠簸簸,一路上看见磕长头的藏民和小车若干。都是寻常的拉萨景色,我已经快要麻木。然而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到翻过5000米的米拉山口,顿时光秃秃的高山草甸变成了红的发烧的狼毒;生态脆弱的草皮变成了片片黄的绿的沸腾的灌木层林尽染;抠门的北京江苏修的拉萨民居变成了崭新的广东福建援建的彩色斜式屋顶;藏族民居前盛开着波斯菊小雏菊和太阳花;更有一条蓝得发绿的尼洋河从山涧小溪逐渐变成了奔腾大江,最终汇入壮阔的雅鲁藏布江。印度洋的暖流终于吹到了这里,气候湿润,海拔降低,林芝是个天神也眷顾的地方;藏王由于吃了林芝生产的茶叶大病痊愈,西藏人民从此才有了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千年的古柏10个人都合抱不起来却还在继续生长尽管身上被扔满哈达经幡无数;巴松错象一块碧玉静静躺在尼洋河的湾流中岛上的求子洞据说很灵但同时也有水葬台在旁边;新建的林芝飞机场离印度只有200多公里据说试飞时一不小心就飞出了国境人民安居乐业房价实惠投资人跃跃欲试……
不过对我来说,林芝的意义在于它在川藏线500多公里处。
Posted in 旅游
3 Comments
拉萨日记——在拉萨干什么
如果你在拉萨水样般蓝的天空下看见一个穿着紫红色冲锋衣带着墨镜瞎逛的姑娘,那就是我。
如果你在日落时分金色大昭寺前面的广场上看见一个背着阿迪包包躲在朝拜的藏民队伍中妄图逃票却被火眼金睛的喇嘛揪出来买票的姑娘,那就是我。
如果你在日出,日暮,夜色阑珊时分看见一个姑娘痴痴地盯着布达拉宫的朝阳晚霞直至广场上的玉兰花灯慢慢地亮起,那就是我。
如果你在八廓街看见一个姑娘妄图用藏语和老大妈讨价还价,那也是我。
如果你在色拉寺看见一个姑娘抱着相机看见辨经的喇嘛笑得发疯,那也是我。
如果你在北京东路的冈拉梅朵看见一个姑娘在窗前的座位上喝着甜茶晒太阳,那也是我。
如果你在青藏铁路的火车上看见一个姑娘一边头疼一边激动地给朋友发短信说我看见了玉珠峰玉虚峰,那也是我。
如果你在哲蚌寺看见一个姑娘看见措钦大殿的喇嘛扶风而来,红色衣袂飘扬;或者听见后藏的弦子歌声而感动得快要掉下泪来,那也是我。
我是拉萨北京东路上和八廓街中,无数背包客中的一个。
我是青年旅馆里,贴条找人拼车和在旅馆餐吧里吃饭喝酥油茶和认识的不认识的新认识的朋友聊天的人中的一个。
我是每天晃荡在布达拉宫的广场上,看磕长头的藏民的人中的一个。
我是在大昭寺顶楼金顶旁边守候布达拉宫日落的人中的一个。
我是在宗角禄康公园看拉萨秋色和转经的人中的一个。
是走五百公里就想看南迦巴瓦峰却意料之中地没看到的人中的一个。
是刚来时无数高原反应上个楼梯都喘气的人中的一个。
是无数坐上回程火车时怎么也舍不得走的人中的一个。
是无数把心融化在拉萨的蓝天和艳阳中的一个。
是无数会再回来的人中的一个。
雪山。白云。火车在云中翱翔。
蓝天。酥油茶。这个有艳阳的秋天。
经幡。红色。哲蚌寺里带头念经的喇嘛。
磕不完的长头。转不完的经筒。走不完的旅程。
我只是无数人中的一个,无数看到过这景色的背包客中的一个。我的心和许多人的心一样在高原上飞翔,因为这里是灵魂的故乡。
Posted in 旅游
2 Comments
拉萨日记9月28日——哲蚌寺和大昭寺
9月28日
圣城的感觉还是无处不在。做完去唐古拉风听藏族歌舞,大部分都是平庸的现代藏族歌曲和舞蹈,但有两个节目却着实感动我,一个是后藏地区日喀则的乐器表演,演员不是穿着金碧辉煌的我们平时看到的藏族服装而是朴实的红黑相间的后藏日常服装,弹着不知名的乐器,有种凄怆的曲调;还有一个60岁左右白发苍苍的老者唱藏族民歌,两个节目都是无伴奏的,但却听得我几乎掉下泪来。拉萨还是用无孔不入的方式刺激着我的各种感官。
早上赶去哲蚌寺,据说是比我们青海塔尔寺还大的寺院。黄教六大寺之一,本来只想晒太阳的我还是本着完成任务的想法去看看。坐车301路到山脚下,再坐1块钱的手扶拖拉机上山——那个角度之陡和手扶拖拉机之抖让我很多次都有跳下去的冲动,总觉得一不留神车就会溜到山脚去。总算平安无事到了门口,买到50块钱门票一张,游客又是少得我非常满意,又是大部分白种人旅游团——我只好听着英语导游边参观。
哲蚌寺大得可怕,要不是箭头指引参观的方向我可能现在还迷路其中转不出来。本来是本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却突然发现哲蚌寺是最正宗最典型的西藏寺庙之一。殿堂,经轮,依山而建的台阶,白塔,金顶,随风而动如波浪般的经幡,蓝天,还有最鲜艳的红衣喇嘛。跟着曲径通幽的台阶穿过了一个又一个殿堂,我的眼前豁然开阔,是一片在山坡上的空旷广场,那边矗立着高大的哲蚌寺主殿——措钦大殿。
是整个建筑群中最跳脱最醒目的一块,在山脚下就能看见那明晃晃的金顶,在一片黑白红的建筑中特别醒目。我刚拿起相机赞叹了一番,突然听见风中传来清晰的钟声,然后就看见无数深红袈裟正红斗篷的喇嘛,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四面八方的涌了出来。朱红色在风中猎猎而舞,他们登上措钦大殿的台阶,那衣袂飘动煞是好看。原来我正巧赶上了12点的喇嘛念经活动:昏暗的大堂中,喇嘛们手捧长页的经文,盘坐在横放着的红色长条座位上,口中念念有词。奇的是领头喇嘛的发声似乎并不是从口中发出,而似乎是更深的如腹腔之类的地方,声音频率较人声更低,在昏暗的大殿中听起来更有神秘意味,但我始终也没有找出来,到底是什么样的高僧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引领着众僧。
哲蚌寺照相四处都要收钱,这个大殿里收20块。我终于没有忍住给喇嘛交了钱,举起相机一阵猛拍。我完全听不懂他们在念什么,但在那样的环境下,几百个喇嘛齐声念诵的声波总给人一种压迫感,尤其对我这种初来西藏的游客而言,宗教并不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当它呈现在眼前的时候就更显得庄严而令人敬畏。
看过了喇嘛念经我心满意足地找了个出租车下山回市里,路上碰见一对白种人夫妇于是和他们拼车,没想到是哥本哈根来的,真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下午在冈拉梅朵泡了会儿——北京东路上较为有名的餐吧之一,地理位置好但服务员比较白痴,东西也比较贵。找了个太阳下山的时间去大昭寺,没想到门口磕长头的人还是乌泱乌泱的,我妄想混进藏民队伍不买票的行为很轻易就被揪了出来,无可奈何买了张票,还得和藏民一起冲进去挤着排队看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
藏民们还真的挺虔诚的,这两天在无数寺庙都看着他们随身携带热水壶四处灌酥油。突然想起来这两天看的一句话:爱一个人不是看你给了多少,而是看你是不是有多少给多少。对于藏民来说,他们对佛的爱已经足够让他们献出全部吧。而对我来说,大昭寺的意义根本不在佛像,也不在大堂,而在登上二层以后看大昭寺那重重叠叠的建筑构造,登上三楼之后在楼顶发呆看原处布达拉宫和落日映照在著名的金顶上。藏民从来只去一层,瞻仰完佛祖之后就毫不犹豫地退出走人。二层三层几乎又是没有人——大块的红色,橙色和黑色。大朵的雏菊在白色遮阳帘前面的阳台上绽放,绕到金顶后面,夕阳透过它在阳台上投下清晰的影子。远处西方的云彩渐渐浓重起来,我就发着呆看太阳一点一点地沉下去,金色的寺庙一点一点地黯淡起来,空气一点一点地凉,游客一点一点地少掉。
直到整个寺庙浸入黑暗中。
觉得小小的大昭寺是拉萨的心脏和灵魂所在。高高在上的布达拉宫俯瞰人间,神秘而庄严;香火缭绕的大昭寺与藏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日穿过八廓街,举着转经筒,磕着长头来朝拜释迦牟尼,就圆满地完成了他们一天的功课,在功德簿上又加了一分。而我们这些穿着冲锋衣,戴着墨镜,抹着防晒霜的游客只能游离于他们之外,羡慕却无奈地看着他们有如此虔诚的信仰。
今天去的两个寺庙,哲蚌寺和大昭寺,一远一近,一静一闹,一宗教一世俗,也许正好是雪域生活不可分割的两个半圆吧。
Posted in 旅游
5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