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November 2011

《和玛丽莲梦露的一周》:女神的一刻和你的一生

你小时候看电影,荧幕的那一端有位女神或者白马王子,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每一句台词,甚至每一处细微的动作你都铭记在心。他们在荧幕上是那么光芒四射,好像周围有光晕围绕。你因为他们进入了电影圈,从事了和电影有关的工作。然后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有了一个和他们一起工作的机会。到此为止,这是所有琼瑶小说的部分。然后,女神没有化妆,她走到你的面前,对你轻启朱唇,笑语晏晏。然后你发现了她和屏幕上的人不一样的地方,她的脆弱,她的孤独,她的无奈和柔弱。你爱她,这辈子都爱她,但银幕上围绕着光晕的爱和生活中柴米油盐的爱是不一样的;你们也许有童话,但一定没有结局。 影片的情节基本上就是这么个yy的故事,也许是真事,也许不是,我不知道,也无法考证。但感情是真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刻: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景,你看着屏幕上的她,突然特别想认识她,想和她作生活中的朋友,没事去唱歌卡拉ok,或者谈个恋爱,或者在公园里散散步。然后你意识到,她不可能是你感情的对象,你理想的妻子只能是办公室里那个给你打开水的姑娘。但就这么个苍白的、急需时间和空间机会的故事,被Michelle Williams演活了。 好莱坞近几年有新生代女演员上位的趋势,去年奥斯卡女主颁给了三好学生娜塔莉波曼,其实我觉得她的演技在新生代中还不是最好。比如安妮海瑟薇,比如这次的Michelle Williams。有些明星是明星,还有些明星同时还是好演员。比如李安挑出来的演断背山的那些孩子们,个个如今都是好莱坞的顶梁柱。李安真有眼光啊。当年在断背山上,Heath Ledger和Michelle的演技就让人惊艳。可惜Heath活不过三十,没等到让他一个人挑大梁的片子。如今Michelle等到了,她在这部新片里,光芒四射,不亚于去年的国王Colin Firth的演技。 电影院里竟然老年人居多,也许在玛丽莲梦露的时代,他们还年轻,玛丽莲梦露就像今天的Lady Gaga一样,是当年的年轻人心中的女神。可是梦露小姐的女神超越了时空,成为了银幕上的经典形象。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没有看过玛丽莲梦露的任何电影,可是看完了之后,我才知道银幕女神的含义。她的一颦一笑是那样的光彩照人,看着她在电影镜头中的华彩,你甚至会被她的美感动得热泪盈眶。而这里,她的美是由Michelle Williams演出来的,一个长得并不像玛丽莲梦露的姑娘,演出了这种美的精髓。这样的美不光在于好脸蛋、好身材,更在于温柔的笑靥,脆弱的眼泪,天真的心灵,让人想要保护的娇弱。这样的美人是有说服力的:你会为她抛弃片场服装间的女孩,哪怕明知会被伤害也在所不惜。你渴望你们之间哪怕发生一点什么也好,哪怕没有结局,而你的余生都用来回味。 她是玛丽莲梦露,是你的女神,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 1 Comment

《雨果》:向电影致敬

乔治·梅里耶是电影史被称为电影魔术家的第一人。在电影还是新兴艺术形式的年代,魔术家和机械式出身的他建立了最早的电影studio,拍摄了大量科幻题材的电影,并创造了许多开创先河的电影技术,比如着色、轨道和许多今天看来幼稚、但在当时却是独一无二的道具和布景。我们今天在教科书里看到的许多电影剧照,如儒那凡尔纳的《月球旅行记》,都是他的作品。可惜他的手工作坊式艺术抵不过大工业的滚滚洪流,1913年,他的公司破产,继而战争的爆发让他一贫如洗。珍贵的电影胶片被卖给了化学公司生产女士的高跟鞋跟,一手创立的电影studio也付之一炬。战后,他在巴黎火车站开了一个玩具店,当了一个玩具商人,从此退出了电影的历史舞台。很难想象电影史上的先驱竟然有一个这样的结局,正如梅里耶先生在电影中所说:“Happy ending only exists in movies.”一句话,令多少人唏嘘。 电影的故事就是从巴黎的那个火车站开始的。小男孩Hugo的双亲去世之后,成了栖身火车站大钟里的孤儿,每天看着形形色色的人群,他偷过,被打过,被抓过,但父亲教给他的对机械的热爱始终不改。在那个父亲捡到的世界上最精妙的机械机器人里,他发现了电影的秘密。 马丁·斯科塞斯的《雨果》无疑是用致敬的谦虚姿态拍成的电影。我们几乎可以看到,马丁就是电影中那个写教科书的教授,当他还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参观了梅里耶的studio,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电影。七十年前,人们开始怀念电影,纪念梅里耶,而今天,人们还在怀念电影。电影是每个人的梦,那些会动的图像,那些书本中成真的镜头,曾经以为遥不可及的东西,如今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部电影的珍贵之处还在于许多电影史早期的的镜头重现。看着一百年前的人们对银幕上的火车进站镜头惊呼,还有几乎同一时期的工厂女工下班,稍后的月球旅行记,海底两万里,导演把当时披荆斩棘的行业先驱们如何拍电影、如何创新的故事呈现在了观众面前。马丁这次挑选的题材虽然奇特,但仍然是历史,而马丁最擅长的就是历史。大气的态度和对大场面的驾驭使这部片子有种端正的气度,这是晚辈对前辈的献礼。 这部电影让我唯一觉得没有必要的地方就是3d的使用,除非马丁是以告慰祖先的姿态在对梅里耶说,看,我们没有辜负您的事业。看这部电影预告片的时候我以为是个极地快车似的奇幻片,看到一半才发现这纯粹是个历史片。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Leave a comment

《一天》:那时候人生还有无限机会

昨天晚上和shirley在msn上聊天,聊到的都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聊来聊去发现都是些无意义的话题——我们都很痛苦、但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我说,很多事情如果重来,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可是已经没有了机会。 正如Emma和Dexter一样。 我想Emma死后Dexter一定是后悔的吧。如果他们没有错过那么多年,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也不会那么短。从1988到2006,他们认识18年,在一起却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之间他娶妻生子又离婚,她与一个不爱的人住在一起;他经历了人生和事业的沉浮,年少轻狂,挥霍青春,不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她放弃了写诗的梦想,做了一名普通的教师。 如果可以重来,他们一定都不会想到他们的人生是这样。初遇时他们只是彼此生命中一个短暂的影像,那时候那么年轻,站在苏格兰的山崖上俯瞰世界,整个世界都是他们的;他们彼此轻易地放手,想遇到生命中更重大更美好的事件。18年后,他们才发现,没有更好,没有更重大,流逝的时间成就了他们的关系才是两人生命中最重大的事件。就像你开始憧憬幸福的时候,你就已经是幸福了一样。 可是他们都不懂。没有一个人懂。若不是经历那么多生命的起伏人生的喟叹Dexter可能现在还在做一个庸俗节目的主持人;若不是自己当了父亲他可能也永远无法理解自己的母亲;我们每个人、每个观众也都一样。问题是,已经没有重来的机会。Dexter永远无法再见到母亲,而他和Emma也无法弥补生命的18年时光。 所以生命像个赌局,每个人都在跌跌撞撞地往前赶路,如夜行在无灯的旷野中。只有回头的时候,才会发现当年是怎样侥幸地闯过了这一关,或者,拼命追悔当年没有那样做。 可是我们年少的时候,大学毕业,跑上青翠的山崖,发现整个世界都在我们脚下。那时候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生命还有无限机会。 致我人生逝去的时光。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1 Comment

《胡佛传》:政治片中的爱情片

导演Clint Eastwood说胡佛传不是爱情片,但我还是觉得这是部爱情片。一方面是因为我对美国二十世纪历史所知甚少而对立面发生的政治历史事件普遍摸不着头脑,另一方面是因为小李子演政治片不行但感情戏是长处,而影片中的两处高潮——两次亲吻,也都与爱情有关,最后感动我的地方,还是爱情。 有关FBI的崛起其实是部波澜壮阔的历史,从美国9届总统都对胡佛普遍具有的畏惧感就能看出来。影片致力讲述胡佛把FBI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用了几个里程碑的历史事件比如Colliger案件等来表现胡佛和FBI的成长,可惜大部分时间都像纪录片一样用画外音来念课本,在办公室的时间远远多于在户外和场景中的时间,本来可以体现沧海桑田的历史画卷就这样变成了干巴巴的教科书,让人觉得实在不过瘾。 不过这也许是Clint的一贯风格,用笔含蓄而克制,从颜色到音乐均是如此。这种克制同样也体现在他和副局长Tolson的感情线中。我觉得他们的感情不能用普通的定义,而其实是一种超越友情和爱情的感情了;胡佛对他的爱更多的是源于孤独,因为孤独,所以他需要找一个人来信任,如同他信任了Helen一辈子一样,他选中了Clyde Tolson,信任了他一辈子。因为信任,所以有了友情,因为孤独,所以有了爱情,因为忠诚与合作,所以有了长达五十年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似乎是从胡佛把Clyde招进局里面的时候就奠定基础了:Clyde说,我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不论岁月好坏,关系好差,我们都不能错过每天共进午餐或者晚餐的时光。原谅我在这里直接翻译成脑补了,其实原话就是如此——但谁听到这种话不会想到结婚誓词?这种“家里人”的感觉在最后一幕,胡佛亲吻Clyde额头的时候达到了高潮,第一次亲吻是激烈的,冲突的,带着矛盾和张力的,第二次亲吻则是安静的,纯粹的,不掺杂欲望的。最后这个吻与之前他们对人生的回顾一样,仿佛回到二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小心翼翼地相互试探,眼睛里都是光芒。 无论这个片子作为历史片或者传记片是否成功,至少爱情片是成功了,里奥还是演感情戏来劲啊。总觉得他近几年演的人物都有和自己较劲的感觉,其实心之全蚀和泰坦尼克里面,那一举一动全是风情的少年才是他自己啊。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停不下来的生活

周日的午后,暂时没有事情,在一堆group meeting+presentation+assignment+homework+reading+competetion…中得以五分钟的喘息。这个博客也几乎要废掉了,这唯一个私人的时间。有时候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离开家庭,离开女儿,离开祖国,离开得心应手的工作,独自一个人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做着不知道对将来有没有用的事情。这个遥远的北方,太阳四点钟就落下去了,黄黄地像个蛋黄。 十年前我也许会喜欢这样的生活吧。可是现在觉得自己像一个停不下来的车轮,不停往前,不知道是被别人推着走,还是自己的惯性。经常对自己说生命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可是现在做的事情完全相反。为了一个不知道在哪里的结果,放弃了生命中所有的好风景,值得吗? 也许是永远没有答案的,因为永远都在这样不停走下去。时钟在走,秒针滴答。窗外的世界黑下来了,最后一缕阳光折射在几十年前发黄的老建筑上,呈现出一种奇妙的光芒。我知道外面是大风,也许还有雨雪,可是这光芒此刻是凝固的,静止的,与建筑外墙的线条一样,笔直而带有微妙的花纹变换。 我想我是想家了。

Posted in 日记摄影 | Tagged |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