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February 2011

The Roommate 《室友》: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个变态的室友

        我敢说每个人上大学的时候身边都一定有一个异常的同学,可能是室友,也可能是走廊尽头的某个朋友的室友,更有可能是道听途说的可怕室友。这些室友可能只是有些抑郁、有些不合群,也可能是半夜拿着刀在宿舍里乱走或者拍拍每个人的脑袋,还有可能是把室友用哑铃砸死从阳台上扔下来之类的,不一而足。  总之,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个变态的室友,这已经成为大学的潜规则。  所以,这部电影是可以拍成一个很好的新题材惊悚片的——起码我觉得这是一个合格的剧本。看一个占有欲过强的变态室友使尽各种手段,各个击破前男友、男友、老师、闺蜜,是个故事缜密结构完整的剧本。可惜导演拍的的时候明显是把一个好本子拍成了平庸的电影,故事没有了环环相扣的紧张,情节也有些支离破碎;该紧张的地方还是够紧张,可是有些地方却松弛得过了分,也就让观众一直觉得不那么恐怖。  这部片子让我惊喜的是Leighton Meester,这个在GG里出演Queen B的女王在大银幕上一改她之前给人的刻板印象,演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室友,其演技对照另一个室友Sarah和那个loser男友要努力得多,虽然还是有些稚嫩,但一投足感觉都是经过了雕琢的,颇可一看。回来跟Seneca讨论,说你们美国的宿舍真好啊,只有两个人,她说,可是室友都是一样的……  原文地址:http://www.wangxiaoxin.net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1 Comment

Biutiful《美错》:死是生的一部分

在《巴别塔》和《21克》中有上佳表现的墨西哥导演冈萨雷斯的新片《美错》实在是部太沉重的片子,让人两个半小时都喘不过起来。在巴塞罗那阴霾的天空下,Javier Barden扮演的Uxbal在天堂和地狱、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游走。他只有一两个月的寿命,每天面对的是狭窄混乱的小公寓和不谙世事的一双儿女;和他的职业是虚幻得不能再虚幻的与死人通灵,却接触最现实的底层生活——中国和非洲的非法移民;他在生与死之间、在现实与虚妄之间、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在爱情与情欲之间游走。巴塞罗那冰冷的天空仿佛一张大网罩住了这些显露和隐藏的人们。 灰色、蓝色,就是没有暖色。巴塞罗那在冈萨雷斯的镜头下仿佛是人间地狱一般的存在,遥远的圣家堂,明媚的地中海?那和这群人没有关系。明明是支离破碎的情节,却有生的悲哀、死的恐怖、性的混乱,以及偶尔闪现的、一瞬间的亲情和不知道是不是爱情的东西撑起了这个故事,让这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毫不冷场。 本片线索很多。Uxbal的“正职”是与死人交流,告诉他们活着的家属他们需要的东西,并安抚他们平静地进入另一个世界。这个职业使他能看见死去的人栩栩如生,也使他模糊了生与死的界限;除此之外,他帮助中国的非法移民找到工作,说服贪污的警察网开一面;劝说塞内加尔的偷渡者在这里住下来,他目所及处都是人间最悲惨最变态的景象,可是无能为力,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周旋于这些人之间,甚至从他们身上挣钱。他这种拉皮条式的职业与通灵正好相反,一个是高尚的,一个是卑贱的;可是这两种职业又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是为了抚慰不安的灵魂。他本心的善良让他无法完成这些工作,这种冲突在他为中国的非法移民买了六个煤气暖气,却导致二十五个工人一夜之间全部一氧化碳中毒身亡这一惨剧发生时达到高潮;当老板打开破旧的仓库大门,看到的是死尸、呕吐物、死去的孩子和女人,赤裸裸地惨剧呈现在导演的镜头下。这样的打击让他觉得即将而来的死亡也不能解决他的罪孽,而当他移出父亲的棺木,看到了几十年来从未见过的父亲的容颜时,那种久违的亲情又让人觉得潸然泪下。他的生活让人想到村上春树的一句话:“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存在。”这是个矛盾的人,矛盾的城市,矛盾的社会。即使影片结尾——那个与开头完美衔接的结尾也让人感到无言的沉重:在生里,他无法照顾好自己的一双可爱儿女,在死里,他只能重新抚慰自己的灵魂。 冈萨雷斯比在《巴别塔》时又更上一层楼,虽然还是片段故事的结合,但那种明显的多线叙事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圆熟的线索融合和情节对称。Javier Barden的演技令人赞叹,其难度比Colin Firth的乔治六世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我过于注意字幕(本片全片西班牙语,在美国上映时采用了英文字幕)而没有来得及关注他的细微变化;两位中国演员成泰燊和罗晋在里面用普通话演出,戏份不多,与电影的基调还算搭界;电影色彩则一如冈萨雷斯之前作品一样的灰暗和冰冷。这个导演有风格,有进步,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waking王小心所有,更多请见http://www.wangxiaoxin.net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 , , | Leave a comment

2011年美国春晚——超级碗广告的前世今生

超级碗就是美国的春晚。作为国家美式足球联盟(也称为国家橄榄球联盟,NFL)的年度冠军赛,自1967年第一届超级碗在洛杉矶举办以来,多年来已经成为全美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并逐渐成为一个非官方的全国性节日。许多人把超级碗当成继圣诞节、感恩节之后的第三大的节日,因为正如我们的春晚一样,所有人都在观看同一档节目,家庭、朋友、同事聚在一起,啃着鸡翅,做着披萨,喝着啤酒,对着电视中的广告大喷唾沫星子,其架势比起我们看春晚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超级碗开场前和中场休息的时候,会有很多流行歌手和音乐人进行演出。另外,超级碗星期天是美国单日食品消耗量第二高的日子,仅次于感恩节。我们这里是太平洋时间,昨天下午开场前据说我们家旁边的大超市VONS里面的顾客数以千计,让去买鸡翅的朋友落荒而逃。估计美国人一年就见这么一次场面,跟北京超市的大年二十九似的。 超级碗最像春晚的地方不是大家一起骂球队/演员的失误,甚至也不是开场每个著名橄榄球运动员带着社会各界向大家念《独立宣言》——这个社会各界包括海上石油工人、田纳西农民、驻疆武警官兵等等,其架势有如春晚的场外镜头各行各界向全国人民拜年;而是广告。这广告不是春晚从赵本山或朱军或蔡明嘴里喷出的各种号称“软”其实“硬”得让人硌牙的植入,而是美国人民最喜闻乐见的节目,其作用相当于我们的春晚重头节目小品。不是每个人都是橄榄球粉丝,但每个人都能看懂广告。朋友甚至说,我看超级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广告。 超级碗的广告是排山倒海向你砸过来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每节(橄榄球一共有四节)暂停的一串广告。也不是“羊羊羊”那种让观众觉得电视机坏了的广告或者脑白金那种让观众恨不得电视机坏了的广告,而是高质量的广告串烧。如果说电影是Blog,那么超级碗的广告就像是Twitter,短小却精悍。300万美金/次的平均播出价格让抢到广告位的广告主恨不得在这短短30秒或者60秒的篇幅中让他们的品牌烙印在每个人的脑子中,而数以万计的优秀广告人则倾注了他们的最大智慧、最大心血和最大限度的创意表现。这些广告的出现就像戛纳电影节的电影排映或者春晚的小品联播——当然我得说,最好以后春晚小品也有个时间限制,300万每分钟,说完就得下场,说不完就继续交钱。这些代表着最强大最精华的美国人创意结晶在短短三四个小时中一一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同每一个新娘羞答答地揭开了她们的面纱任人评说。这些广告中有的会成为传世经典,有的会让一个品牌起死回生,有的会让人们在第二天津津乐道,有的会成为广告主的笑柄。但无论怎样,它们浓缩的不仅仅是产品,是品牌,还有的是人生的喟叹,生活的精华。 这,就是广告的魅力所在。 今年播出的广告一共有68支。这68支广告有的有争议,有的有预见,有的甚至病态和被人唾弃,但不管怎样,它们让我们在欣赏比赛的同时欣赏了一场足不出户的电影节。 作为一个有职业病的前广告人,我把这些广告罗列和统计如下: First quarter – Bud Light (2) – Chevrolet (2) – Audi A8 – GoDaddy – Hyundai Elantra – Kia Optima – NFL (draft coverage) – Lipton Brisk Iced Tea Second quarter – Budweiser –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Tagged , | 1 Comment

《赵氏孤儿》:太史公是最好的编剧

大年初四看了《赵氏孤儿》。本来觉得这么一个千古流传的本子,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结果看完了,还真是失望至极——中国真的找不出一个可以拍《赵氏孤儿》的导演了吗?如果这样的话,那我期待的那些什么流传千古的故事与段子,还是先放放吧,我宁愿受《无极》的罪,也不愿意看着好东西被糟蹋啊。 小时候看赵氏孤儿看到程婴摔子时的激愤心情至今还历历在目,看完电影之后又把史记和元杂剧的本子浏览了一遍,才发现导演你是要有多固执啊,那么好的现成的东西不用,非要把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搞成四不像的东西,结果出了问题一堆。 1. 赵盾的形象问题:赵盾赵朔好歹也是国相将军吧,那是堂堂正正的“刑不上大夫”的国士,电影里非把他们拍得跟土财主加狗腿子似的;要不是知道这个故事我还以为王学圻是忍辱负重的主角,要带领晋国人民起义大快人心地把穆巴拉克总统赶下台呢。这一基调直接奠定了电影的设定的问题。一个土财主加狗腿子的儿子,我救他作甚? 2. 程婴的立场问题:原著中程婴是赵盾的门客,士为知己者死那是春秋时期一定的事情,公孙都对程婴没有自杀表示很奇怪的那种。(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可是戏中程婴变成了一个家外人,一个接生时才进门的医生,不但士的立场一下子变成了民,更重要的是他失去了那种能为知己赴汤蹈火的动机。我就一个医生,我干嘛救别人儿子? 3. 程婴妻子的问题:我并不反对在戏中加入妻子这一角色,问题是加入之后,完全把这部戏的戏眼——程婴弃子变成了被动的行为。这完全是小老百姓的畏畏缩缩而不是义士的肝胆相照。原著中怎么写的?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彊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那是两个朋友在商量从容赴死的问题,你献出你的名声,我献出我的生命,既合情合理又打动人心。电影呢?我和你完全不认识啊,我怎么帮你?你死不死跟我完全没关系啊。看,武功不济,两下被杀了吧,张丰毅多冤啊。 4. 韩厥的作用问题:中间从一小时的地方我直接跳到一小时四十分钟了,因为在程婴弃子之后,实在想不出来还能怎么演。黄晓明的戏我不想再看了,其实演技都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导演给韩厥安排了一个完全不知道在起什么作用的角色。你说他正义吧,他又要带走孩子;你说他忠于屠岸贾吧,他又被鱼绊着了从而放走了孩子;其后十五年的生活戏更是完全不知道韩厥在打什么酱油,弄得跟地下工作者似的。 5. 拜见门客的问题:这也是赵氏孤儿中浓墨重彩,却被导演给完全弄没了的一笔。电影的英文名字起得好,叫《牺牲》,可是这牺牲不是儿子死了就是牺牲啊,牺牲除了是为理想而死,更重要的是为理想而苟活着。元杂剧中程婴真真正正地“苟活”了十五年,因为被天下人所不齿而带着赵氏孤儿投奔屠岸贾,他的牺牲是不亚于摔死自己儿子的牺牲;电影中呢?直接没有来由地就把婴儿抱到屠岸贾家里去了,真是让人分不清楚你是来忍辱负重还真是来认贼作父的。 6. 最后的复仇问题:程婴你说程勃是赵氏孤儿,我程勃就给你拼命了?就算养了十五年的狗,也会和主人有交情的啊;何况导演要在后半段一反前态,把屠岸贾塑造成了那么个慈祥的老大爷?那简直就是爷孙深情啊;你导演口口声声说任务有血有肉,所以反派也有好的一面,怎么这会儿剧情直转急下,为了武侠功夫片效果又把角色二维化了? 7. 程婴的去向问题:太史公写得多好啊,程婴说:“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 遂自杀。短短几个字,仁义礼智信,十五年的忍辱负重与抚养成人的辛酸,心愿终于得到实现的慨然,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和朋友间的信任,全部得到了实现。这也是导演在电影中完全没有表现出来的。 我不想谈论前面宫廷斗争的镜头美感和张力,因为在我看来,赵氏孤儿这出戏的张力完全在于那种中国式的忠义和牺牲,如果这些地方没有拍出来,那么场面拍得再紧凑、再华丽也是白搭,何况宫廷政变和赵盾父子的形象塑造问题更是偏离了本来的主题。我说电影怎么能把这么个历史著名大悲剧拍得不咸不淡呢,哪怕就着原著一字不落地拍,戏剧张力也比现在这个强多了啊。本来是民做了士该做的事情,但现在民不像民,士不像士,最后的复仇片段让我想起星战里著名的“我是你的父亲”出现时,令人震惊和恍然的场面,一个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连好莱坞几十年前的科幻片的境界都达不到呢。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