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 wangxiaoxin on 从一个华盛顿到另一个华盛顿
- 匿名 on 从一个华盛顿到另一个华盛顿
- 天天 on 异乡风味与中国胃
- GM on 我为什么要回国
- waking on 《虔诚的鳏夫》:什么时候中国导演也能这么自信就好了
Categories
Archives
- April 2020 (3)
- January 2020 (6)
- December 2019 (4)
- November 2019 (1)
- October 2019 (31)
- April 2018 (3)
- March 2018 (4)
- January 2018 (2)
- December 2017 (3)
- November 2017 (1)
- October 2017 (6)
- May 2017 (1)
- April 2017 (1)
- March 2017 (15)
- July 2016 (2)
- May 2016 (2)
- February 2016 (4)
- December 2015 (1)
- November 2015 (3)
- October 2015 (6)
- September 2015 (3)
- August 2015 (1)
- July 2015 (1)
- June 2015 (5)
- May 2015 (1)
- April 2015 (1)
- March 2015 (10)
- February 2015 (1)
- January 2015 (6)
- December 2014 (2)
- November 2014 (4)
- October 2014 (3)
- September 2014 (3)
- August 2014 (4)
- July 2014 (2)
- June 2014 (1)
- April 2014 (2)
- March 2014 (3)
- February 2014 (4)
- January 2014 (1)
- December 2013 (3)
- November 2013 (9)
- October 2013 (2)
- September 2013 (2)
- August 2013 (5)
- June 2013 (1)
- May 2013 (3)
- April 2013 (2)
- March 2013 (2)
- February 2013 (1)
- January 2013 (1)
- December 2012 (5)
- November 2012 (3)
- October 2012 (6)
- September 2012 (9)
- August 2012 (4)
- July 2012 (10)
- June 2012 (11)
- May 2012 (4)
- April 2012 (5)
- February 2012 (4)
- January 2012 (6)
- November 2011 (5)
- October 2011 (4)
- September 2011 (1)
- August 2011 (4)
- July 2011 (3)
- June 2011 (4)
- May 2011 (1)
- April 2011 (6)
- March 2011 (11)
- February 2011 (4)
- January 2011 (12)
- December 2010 (9)
- November 2010 (11)
- October 2010 (6)
- September 2010 (4)
- August 2010 (9)
- July 2010 (9)
- June 2010 (6)
- May 2010 (15)
- April 2010 (10)
- March 2010 (11)
- February 2010 (13)
- January 2010 (15)
- December 2009 (19)
- November 2009 (17)
- October 2009 (20)
- September 2009 (17)
- August 2009 (20)
- July 2009 (9)
- June 2009 (6)
- May 2009 (12)
- April 2009 (14)
- March 2009 (7)
- February 2009 (8)
- January 2009 (10)
- December 2008 (9)
- November 2008 (15)
- October 2008 (18)
- September 2008 (11)
- August 2008 (10)
- July 2008 (6)
- June 2008 (14)
- May 2008 (5)
- April 2008 (11)
- March 2008 (7)
- February 2008 (10)
- January 2008 (8)
- December 2007 (10)
- November 2007 (7)
- October 2007 (11)
- September 2007 (9)
- August 2007 (3)
- July 2007 (10)
- June 2007 (2)
- May 2007 (5)
- April 2007 (8)
- March 2007 (8)
- February 2007 (4)
- January 2007 (4)
- December 2006 (7)
- November 2006 (6)
- October 2006 (9)
- September 2006 (10)
- August 2006 (11)
- July 2006 (9)
- June 2006 (12)
- May 2006 (7)
- April 2006 (22)
- March 2006 (8)
- February 2006 (11)
- January 2006 (9)
- December 2005 (10)
- November 2005 (13)
- October 2005 (8)
- September 2005 (8)
- August 2005 (10)
- July 2005 (16)
- June 2005 (5)
- May 2005 (14)
- April 2005 (2)
Category Archives: 电影评论
《全民目击》:有逻辑的电影就是好电影
国产电影的最大硬伤在逻辑,而不是想要传达的理念或者拍摄手法等更深层的东西。Bird的要求更低,说有故事情节的国产电影就是好电影。所以他觉得《厨戏痞》也是好电影,我觉得那部电影除了逻辑都是好的。 《全民目击》这样的电影,千万不要把它当成一部宣传中国法治或者社会主义好的电影,也不要为三观正不正而纠结,对大多数正常人来说,都知道电影在孙红雷求仁得仁,邓家佳拿到那张贺卡的时候就可以结束了,正如我觉得《嫌疑犯x的献身》里面到x顶了所有罪行的时候就可以结束了一样,剩下的不过是为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查而整出来的中心思想。 这部电影看开始二十分钟的时候,以为是《罗拉快跑》的结构,不断回到故事起点,引出真相的各种可能性;结果却是《罗生门》的不同视角,从不同的立场看不同的故事。与《罗生门》不同的是,《全民目击》的叙事线是顺向的,虽然是不同的目击角度,但每次目击都推动了故事的向前发展,直到真相层层剥茧抽丝,导演把悬念留到了最后。对我来说,这就是一部好电影了。顺便说一句,余男是个优秀的演员,虽然她在里面演的是相对最没有逻辑的一个角色。
《虔诚的鳏夫》:什么时候中国导演也能这么自信就好了
昨天晚上打开窗口开始看这部据说2013好评如潮的电影时,我原本以为是又一部艺术但无聊的欧洲小清新。但看到最后十分钟,我彻底被这部电影征服了,也明白它为什么会得电影节的观众选择奖。我能想象出放映厅里字幕升起时,掌声热烈、眼含泪水的观众,也承认即使是文艺片,中国也很难也有导演能拍到这样的水平。 中国文艺片导演很多都自诩清高,觉得禁片、无聊的片子、大家看不懂的片子就肯定是好电影。而电影之所以成为电影,最基本的,是它讲了一个故事(诗电影和哲人导演例外,不是冲着故事情节去的)。如果故事没讲好,再多的道理也是白搭。这部电影最吸引观众的地方,就在于导演用最少的材料讲了一个好故事。我甚至能在脑海中形容出这部电影被改编上话剧舞台的样子:只有两个演员,简单的肢体语言,其中一个几乎没有对白,简洁的场景转换——小区、公共汽车、教堂、超市,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一个保守欧洲小镇的浮世绘。永远在背景中回响的巴赫,简直像是中国画中的白描,截取精华,忽略不重要的细节,让我回想起那个曾经住过半年的,看起来什么都免费,但其实什么都没有的北欧社会。 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极为简单的环境中,却有一个好故事在。故事好在导演极擅长抖包袱,起承转合,每一笔都不是无关紧要的。每个情节皆有作用,每个伏笔到最后均得到了解释。看到最后十分钟父亲走进酒吧,鳏夫看见了马特洪峰,所有的疑问都在这一刻得到了解释,所有的情绪都被调动到了高潮,就像听京剧时拍案的一个“好”字。故事更好在,它关注的不是宗教,不是同性恋,不是各种噱头,而是单纯的人的情感,人与人的互动、信任与人生。一个不谙世事的外来者闯入了一个鳏夫的家,闯入了他一尘不染的宗教生活。但这看起来不搭嘎的两人互动,竟然瓦解了鳏夫的精神世界,并使他开始重新审视人生。看似平淡的故事背后,是导演对人生的解读。 一共八十分钟的电影,导演说了两个层面上的好故事,信手拈来,举重若轻。什么时候中国导演也能这么自信就好了。
The Help《相助》:四星电影和五星电影的区别
The Help这部片子一直仰慕已久,最近终于找到机会来看。我知道这会是部好片子,也知道这会是一部好看的片子,从头到尾,果然也没有让我失望。我给这部片子打四星,是因为这部片子情节流畅,演员一流,感情真挚,价值观向上。然而,这不是一部五星电影。 豆瓣上的五星评分制,我是这样看的:大部分情节合适的好莱坞类型片,可以打到三星,如果情节新颖流畅,像The Help这样的,可以打到四星;之所以不是五星电影,是因为这部片子具有太浓厚的说教意味,更重要的是,导演和编剧的意图表现得太过明显,用中国的话说,叫匠心浓厚。 片子围绕美国南方密西西比州黑人的解放运动说开,讲Emma Stone饰演的白人富家小姐如何走进家里黑人保姆的内心世界。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对比明显,容易出戏。导演和编剧显然也发现了这一点,就像龙虾无法做出不好吃的菜肴,抓着这个题材大作文章。政治太过正确的结果是,这更像一部宣传片而不是艺术片。举个例子,黑人保姆开始的不合作到后来的情同家人;Emma Stone母亲开始的冷酷到后来的洗白,情节的起承转合过于戏剧化,当然会受到观众在电影院里的青睐,但离艺术片所能达到的高度,还差很远。 之所以不是五星电影的另一点是,意图表现得太多太满。导演和编剧无时无刻不在对银幕下的观众叫嚣着:“观众们,注意了,我现在要说这个这个……”比如Emma Stone在自己的梳妆台上把她和闺蜜的照片扣过来一幕。大家都知道导演是要表现Emma与白人保守势力决裂的决心,但这种过于象征的表现手法使得电影过于刻意,且低估了观众的智商,完全是多余的一幕。 The Help是部好电影,但不是五星电影。五星电影长什么样呢?我举个例子,同样是描写女性内心的电影《时时刻刻》。它的情节不是能一眼看穿的,不像The Help一样一潭死水,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它的情节 不是两极性的,因为生活不是非黑即白,非丑即美。观众从这样的电影中,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感受到自己的内心,才明白真正的生活。 当然,五星是个非常主观的定义,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就像美好的东西美到了一定程度就没有区别一样,每个人对标准以上的东西都有不同的口味。The Help就像是个标准,一部标准的四星电影,以上有无限的五星标准。
47 Ronin 《四十七浪人》:好莱坞的过程,日本的结尾
这部电影的预告片特别炫酷,搞得我觉得圣诞月就指望它了。结果一上映,据说恶评如潮,让我在这部电影与小李子据说可以得影帝的华尔街之狼中犹豫了好一阵子。后来有人说,其实这部电影也没有评论的那么糟……于是看之。 平心而论,这是一部非常到位的好莱坞电影。比不上一流奇幻电影,但起码不比赤壁差。中国人拍中国的传奇尚且能拍成那样,不得不说导演其实是非常用心的。只要不看柴崎幸怪异的化妆,菊地凛子诡异的和服,以及许多作为东方人也能看出来的想象的日本细节,本片还是展现了有吸引力的日本文化的。再说人家本来也是一奇幻片,看个意思就行了,不用那么吹毛求疵。 我不吹毛求疵的原因还有就是音乐、人设和美指都挺到位的,起码是一部日本人文历史风光MV……还有这部片子的精良演员阵容。说真的,别说英文,让中国演员说中文都找不出这样一副卡司!李冰冰也许能勉强和柴崎幸姐姐比一比?周迅能演个菊地凛子?剩下的我真的找不出来了。虽然英语勉强,可是发音清楚,感情丰富,不影响他们的表现力。连配角都是如此,简直就是用来打中国电影的脸的。 好了,最后来说一下饱受诟病的最后十分钟。很显然,前面的故事完全是一个好莱坞式的复仇+爱情片,但最后十分钟突然急转直下,给了一个日本式的结尾。其实从头到尾我都能看出导演对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喜爱,绝对是钻研过黑泽明北野武电影的人。导演很想表现荣誉、生死、轮回等一系列东方美学和伦理学的主题,但结果是好莱坞美女穿上了旗袍,身体曲线过于暴露,反而不好看。电影院里的美国观众基本都在捶胸顿足表示不能理解,我也憋出了内伤。出了电影院,我们开始吐槽:这是为什么啊!!!最后结论是,日本是一个资源极其稀缺的国家,所以必须制定一套严苛不近人情的秩序来遵守。任何人不遵守这套秩序,都会导致社会的毁灭,所以日本会有如此多的不合理的制度存在。这不是实用的条文,而是权威的秩序。
Hunger Game《饥饿游戏2》:故事太多,线索太长
昨天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现在真是难得在电影院看个电影了。去之前还担心两个半小时的长度会不会让我昏昏欲睡,结果电影结束后,我跟Bird说,怎么觉得只演了一个半小时似的?故事信息量太大,导演又显然没有指环王导演的删繁就简的能力,导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好多事情都讲了,好多事情都没讲完。 好在故事本身结构做得好,从小小的饥饿游戏逐渐演变成全民起义的星火燎原;剪辑也不错,导致在影院看完两个小时还意犹未尽,最后那个知更鸟的Logo出来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中场休息;第一部演完了之后我以为只是照抄北野武的《大逃杀》,看完第二部才发现作者和导演要探讨的根本不是人性的黑暗,他们就是要讲社会、暴民,民主与帝国的不可调和。这一切根本不是饥饿游戏本身能够涵括的;与大逃杀的为游戏而游戏本身不同,饥饿游戏在十二区与首都的对抗中只是一根导火索,充其量相当于五四运动吧。 所以这片子要不是女主的演技和诡异所思的场景与服装设计,还真让人觉得不知如何看下去。我主要看那个精巧的转盘设计,炸破天幕后180度角俯拍和仰拍的女主和天幕阳光,至于人物的塑造,老太太的视死如归,其他策划者的自我牺牲,都只能在每天十二点放的那块大屏幕中花一秒钟时间了解一下了。
Hunger Game《饥饿游戏2》:故事太多,线索太长
昨天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现在真是难得在电影院看个电影了。去之前还担心两个半小时的长度会不会让我昏昏欲睡,结果电影结束后,我跟Bird说,怎么觉得只演了一个半小时似的?故事信息量太大,导演又显然没有指环王导演的删繁就简的能力,导致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好多事情都讲了,好多事情都没讲完。 好在故事本身结构做得好,从小小的饥饿游戏逐渐演变成全民起义的星火燎原;剪辑也不错,导致在影院看完两个小时还意犹未尽,最后那个知更鸟的Logo出来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中场休息;第一部演完了之后我以为只是照抄北野武的《大逃杀》,看完第二部才发现作者和导演要探讨的根本不是人性的黑暗,他们就是要讲社会、暴民,民主与帝国的不可调和。这一切根本不是饥饿游戏本身能够涵括的;与大逃杀的为游戏而游戏本身不同,饥饿游戏在十二区与首都的对抗中只是一根导火索,充其量相当于五四运动吧。 所以这片子要不是女主的演技和诡异所思的场景与服装设计,还真让人觉得不知如何看下去。我主要看那个精巧的转盘设计,炸破天幕后180度角俯拍和仰拍的女主和天幕阳光,至于人物的塑造,老太太的视死如归,其他策划者的自我牺牲,都只能在每天十二点放的那块大屏幕中花一秒钟时间了解一下了。
《毒战》:快意恩仇的杜琪峰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快意恩仇的电影了。虽然枪战夸张得不真实,虽然主角死了一大片,但从广电总局的剪刀下逃出生天,已经是港片在新体制下能做到的极致了。看厌烦了吴宇森的鸽子美学,王家卫的腻腻歪歪,杜琪峰给我们的是直接打在胸口的拳头,一枪爆头的冷酷,站在街边撒尿的警察的狼狈,和古天乐般丰满的角色塑造。 还是像港片,可是已经不是二十年前的港片了。依稀记得小时候的那些刀光剑影、机关枪,黑风衣,大哥带着小弟们纵横四海。后来硬碰硬的港片式微,出现了以精致和人物刻画的《无间道》和《黑社会》,但基本上被合拍片的新体制打压得鬼不像鬼,人不像人。虽然《毒战》还在重复不可避免的意识形态,比如孙红雷等饰演的警察完全没有缺点,导致这个角色的塑造比古天乐失败很多,但起码没有拖泥带水的警察家属、警察恋人、警察上司,让我心宽慰很多。如果村上春树笔下的主角从没有日本小说那种拖泥带水的家庭关系——走进电影院的观众谁耐烦看那些!那些是留给天天坐在电视/电脑前织毛衣的家庭主妇看的,不是我们。 虽然硬伤一堆,但除去了过于主旋律和感情线索这两大击溃港片的元凶,此片在一个半小时内看得人惊心动魄,毫无冷场。从古天乐一头撞进餐馆,到黄奕饰演的卧底在收费站捉拿运毒车,直到最后古天乐的死亡结局,高潮迭起。这个结局是我最赞叹的——虽然过于黑色,让我觉得此片分级应该为R,但毫不拖泥带水,迎头就是给观众一大闷棍,沉重的呼吸,注射器推进的声音,死亡的味道,全在其中,还带着点黑色幽默的感觉,随之出现字幕,既没有交代剩下人的结局也没有搞个表彰大会或者烈士陵园,银幕一黑,字幕干净地跳出,堪比《重力》里面镜头黑在桑德拉·布洛克站起的脚步后面,《盗梦空间》里面镜头黑在将倒未倒的陀螺下面,黑得真好。
Bridesmaids《伴娘》:Loser的过程Winner的结尾
首先,这种电影最大的弱点就在于它是一部喜,剧。为了满足广大loser在电影院那九十分钟的高潮欲望,它必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圆满的结局。所以不像Woody Allen搞《蓝色茉莉花》那样或者蔡明亮搞《爱情万岁》那样,可以让漂亮的女主角坐在长椅上茫然哭泣告终,全片的最后一个镜头只能是女主开着男主的警车扬长而去,故事必须结尾在一个欢乐的点上,这就让片中那么多的生活哲理、黑色幽默显得说服力尽失。哪有这么好运的女主?她在生活中简直是我最讨厌的那种类型,一言以蔽之:完全不Mindful。翻译成没有责任心也好,没心没肺也好,每次看到她那没有修好的尾灯我就来气,小警察说得好,她根本没有想到这很可能会撞到别人,没有想到她可能会给别人带来的伤害。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人一般都是巨大的胖子,因为对自己的身体不mindful;他们吃着薯片爆米花,喝着啤酒可乐,对自己的生活从来不想明天,开着尾灯不亮的车奔驰在中西部的高速公路上。像女主这种有一副天使面容魔鬼身材的绝对是异数,而且我很怀疑警察这么一个责任心爆棚有担当有善心的男人在最初的生理欲望得到了满足后很快会发现Ann不是可以与之共度终身的人。 所以,这部电影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的,除了最后一个镜头。女神有女神的loser,看起来光鲜亮丽的Helen在完美的礼服裙后是一个破烂不堪的生活;bitch的丈夫从不亲她,小圣女的丈夫有洁癖;Ann有一个还不如没有的男朋友。难怪她们要为争夺新娘的友情大打出手,因为那几乎是她们生活中唯一正面的部分。不幸地,这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二十岁的时候发愁生活怎么可以这么失败;三十岁的时候发现生活原来还可以更失败。大家之所以愿意去电影院看女神和男神的电影,是因为现实中,大部分人都是loser,我们最愿意做的事情是去电影院里吃一把爆米花,就着咸味儿(奇怪,美国影院的爆米花都是咸的)吞下自己的眼泪,然后回去过自己正常的生活。 http://www.wangxiaoxin.net
Gravity《重力》:手术刀般的电影
这是一部简单到极简主义的电影。全片一共一个半演员:一个Sandra Bullock,半个大部分时间带着面具、一分钟时间出现在梦里的George Clooney,加上一个时隐时现的画外音,就是一部电影。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黑、白、灰中漫游,黑色的太空,白色的闪烁的群星,灰色的宇宙间数不清的物质。 这也是一部简单的粗暴的电影。在太空中生存,并安全返回地球有多大?更何况还是在空间站被太空垃圾撞飞,只系着一条断了的安全带的情况下!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绝无冷场,从开头宁静得不像话的地球美景,到最后Ryan的双脚稳稳站上地球,从头到尾紧张得让人忘记了呼吸,不是恐怖片却有蒙上双眼的冲动,走出影院还双腿发软。 这简直就是一曲与时俱进的美国孤胆英雄之歌。英雄们曾经在陆地上、海洋里大行其道,如今到了太空中,还是那么如鱼得水。时势造英雄啊。带着丧女之痛的Ryan连个宇航员都是不是,就是个普通医生科学家,在黑魆魆的、没有任何重力的太空中竟然能带着一根安全带,成功登陆了俄国人、中国人的空间站,并安然无恙地回到地球(还自主出舱!),脚踏实地地站在了地球坚实的泥土上,这种英雄情怀的意义比美国人把国旗插上了月球还大, 电影中更体现美国人英雄主义的其实还是乔治·克鲁尼饰演的站长。他简直具备了所有完美男人——不,完美人类的气质:正义感、具有牺牲精神、头脑冷静、具备决策力和领导力,关键时刻还把生的希望留个了他人,把死亡留给了自己,消失在太空之前还不忘倾听音乐,简直是美版黄继光或者邱少云,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任何意识形态里都要被拉出来大肆宣传,站在英雄榜上睥睨群雄的。这是真正感人的人类精英,超越时代和意识形态的侠之大者。 电影的结尾很精妙。我以为会拍Ryan与NASA联系,重回人间,开表彰会,纪念牺牲的宇航员等镜头,没想到一个仰视镜头拍完了她的双脚坚定有力地向前走去后屏幕一黑,电影戛然而止,同时出现片名“Gravity” (重力),像手术刀般锋利地、毫不留情地切掉人们想看的部分,却让观众恍然大悟:啊,原来片名是这个意思。还有什么比双脚站在地球——我们可爱的星球上更美妙的事情呢? http://www.wangxiaoxin.net
Captain Phillips《菲利普船长》:啊,船长,我的船长
我一直对航海生活有向往心理。小时候听《军港之夜》,《大海啊故乡》,再大一点看《潮起潮落》,玩光荣的大航海4,水手说“我从小的愿望就是在甲板上仰望星空”,啊,多么浪漫。 我知道许多人和我有相同心理,然而真正的航海生活却远不如想象中浪漫。在茫茫的世界上飘荡,脚下没有坚实的土地,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海水,没有淡水,没有伙伴,有的只是狭小的船舱、难喝的咖啡,内讧的船务人员,和不知什么时候会蹦出来的海盗。 Tom Hanks演得太真实。船长的苦闷、面对敌人的镇静、沉着有力的指挥、自我牺牲精神,甚至短暂的慌乱,都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我不禁看到了他英雄的一面,也看到了他常人的一面,甚至看到了他被软弱的一面。被获救后他哭着对医护人员说:“谢谢,谢谢……”重复了一分钟,让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我想,一个真实的人,在生与死、血与火的枪口下被解救出来,能做到的最好,也无非如此了。我流泪甚至不完全是为了船长,也为了他的演技。 如果说Tom Hanks能得个奥斯卡最佳男主角,那演索马里海盗头子的那位起码可以得个最佳男配提名。他的演技有一度甚至让我以为他们是找到了真海盗来演。电影最令人击节的地方在于导演没有把他们完全当成反派,在镜头里,他们也是有想法有立场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作海盗是迫于生计,索马里贫瘠的土地养活不了他们;他们驾驶着一艘破船,竟然可以占领几万倍之于他们的国际货轮,这种孤胆英雄的勇气和技术是被生活逼迫出来的,我们可以想象这些亡命之徒背后的心酸。他们贪婪、他们无知,以为一千万美圆只是美国人的随手小菜,但他们也有人性,甚至有着非洲人民与生俱来的那一点淳朴。“我们想要回家。”当他们发现事态已经无非控制时,这是他们最后的希望。 是与非并非事物唯二的两面,这是我看完电影最初的感受。这是一个英雄和一个有力的政府战胜敌人的故事,但故事里有无奈、有迂回,也有退缩;这也是一个破碎的家园、破碎的民族的故事,我无法赞同他们,但对他们的命运有了更多的思考。这是部成功的电影,也是部感人的电影。 http://www.wangxiaoxi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