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你就成了你最爱的那个人

有一天小朋友不听话,我照例开启唐僧模式,絮絮叨叨地说:“娜娜,你看隔壁那个谁谁家的小朋友就怎么怎么样……”突然Bird阻止了我,说:“不要把她和其他小朋友做比较啊,你小时候不是最讨厌听你妈这么说吗?”我可能一开始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说这样的话,Bird说完之后,我才猛然回过神来,哎呀,这不是微博微信上大家天天批评的妈妈模式嘛。

小时候,我妈是永远不吝于把我和“隔壁家”的孩子做比较的,也是不吝于说“如果你不blabla我就立刻不blabla/你就立刻没有blabla”这样的话的。我长大以后,曾经立志做一个朋友般的母亲,然后发现,还是“隔壁家”的这种带有半威胁半peer pressure这样的方式比较立竿见影。我在不知不觉中采用了这样的一种捷径,即与我的成长道路最相近的一条路。

二十年前,我是家里的小朋友,爸爸妈妈是大人。家里的气氛是温馨的,三口之家的重点永远都在孩子身上,爸爸妈妈之间偶尔的玩笑,我“挑拨离间”他们之间的关系,看着他们的反应而乐不可支。

二十年后,这一轮回百分之百地转移到了我女儿身上。她的小脑瓜永远能抓住她父母的软肋,利用我们的一切弱点卖萌或者卖哭来获取她想要的东西,而我们对此基本是无能为力加趋之若鹜。我们争执时她会出来打圆场,随机地选择站在我和Bird的某一边;而我们开玩笑时她甚至会表现出她的幽默:

“娜娜,我和爸爸谁好看啊?”我问道。

“有时候妈妈好看,有时候爸爸好看。”娜娜斩钉截铁地说。

她的反应让我有点懵,但是岂能被小孩子难倒。

“那,娜娜和妈妈谁好看啊?” 我又问。

她歪着头,似笑非笑地看着我:“爸爸说吧!”

孩子永远是父母之间的外交官。而我,已经从小朋友变成了母亲,有了自己的小小家庭了。不知不觉二十年了,时光如流水,而我在组织自己的家庭秩序时,头脑中还总是回响着我童年的那个家的声音,爸爸妈妈的家给我的美好回忆。

不仅如此,我的许多行为,都在下意识地模仿爸爸妈妈的家。不用电的高压锅在灶台上嘶嘶地响着,因为控制不好火候,最下面那一层大米烧焦了,变成了锅巴,不太好洗,可是空气中飘散着米饭的香味,二十年来都没有变过;夏天外婆做的西红柿苦瓜汤,冬天做的白木耳莲子汤,都是不常见的菜,而我乐此不疲;教小朋友认字、弹琴,带她上跳舞班,游泳班,都是爸爸妈妈做过的事情,突然间,也变成了我最擅长的事情。

我就这样变成了二十年前的我妈。当我看着我们照片中的面容时,会惊讶于我们如此相似,不止在于容貌,更在于从童年时代就生活在一起的互相影响,虽然十几岁的我是那么乐于出远门一个人到两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去上大学;在于几十年来我们的朝夕相处,已经把我变成了世界上的另一个她;同样,我也不怀疑我的女儿会成为世界上的另一个我,虽然十几年后她会像我当年一样,迫不及待地离开这个家庭,可是她永远会想起童年时父母之间的玩笑,温馨的片刻,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迫不及待地期待成长。

这样,我们的生活变成了一个循环。在时间上,它是线性的,但在家庭中,它是圆形的。外婆、妈妈,和女儿,一代影响一代,在时代、空间、外部世界的变化中复刻着对方。我能看到女儿脸上依稀像外婆的影子,正如我像他们俩一样。那是我们最初的样本,最初爱的人。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日记摄影.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