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花

 Iris超市里有卖鸢尾花,3块钱一大把,包装纸上写着大大的”IRIS”。紫色的花苞一下子就盛开,花瓣展开,形成完美的对称。刚打算拿相机拍,就收到小卡的照片,去年七月拍的,胶片机竟然现在才洗出来,黑黑白白夹杂着斑点,很像小时候爸爸手洗出来的胶卷的感觉。

看到照片,我突然想到,xxf的英文名字也叫Iris啊。

去年七月,我正在心情低谷,每天跟Iris两点一线的上班下班,周末纠集人出去玩,醉生梦死。在雍和宫和旁边连着国子监的胡同,树荫下,我们俩拍了无数傻乐照片。

我还记得七月流火的下午,我们和小卡Smartstar拍完照片去金鼎轩等座,饿得差点要点一本菜谱。

去年七月,我的两个朋友还互相不认识,如今都快要结婚了。

去年七月,我还挣扎在要不要来美国的思考中。

去年七月,我还每天加班到十点,天天跟Iris抱怨北京空气太差工作太多。

去年七月,我和Iris小莲娟子艾大人海律还在密云吃虹鳟鱼玩UNO,现在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们玩。

那天看见谁的博客中说,人生其实是一个虚拟相对论。五岁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特别慢,因为一年的时光占了你生命的五分之一;到了三十岁的时候,一年只占到你生命的三十分之一;越往后,觉得时间过得越快。五岁的时候,总是在想,天怎么还不黑,妈妈怎么还不回来啊。

如今,时间快得我已经抓不住了。

这束鸢尾花送给你,记住我们抓住的时间。

Image0019

Posted in 日记摄影 | 5 Comments

Robin Hood《罗宾汉》:英国长弓手和三国战场

捕获

上午刚看完电视剧新《三国》的官渡大战,下午就去看Russell Crowe新上映的Robin Hood,一天之内经历了中国古代和外国古代的两场战争,让我这个战争盲人彻底晕乎。

中国人看Robin Hood,就像外国人看《赤壁》一样,完全不知道改看哪里。看战争?看武器?看故事?还是看女人?除了少数对英国古代历史有兴趣的观众以外,大部分人——尤其像我这样的女生+外行基本上不知道眼睛往哪里看。影片的前两个小时对历史的来来回回的叙述(或篡改)让我在电影院里不停看表,险些睡过去;而后半个小时的战争场面让我想到了吴宇森的《赤壁》,那大船,那长弓,那英雄,那女人,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嘛。我终于知道为什么《赤壁》在美国票房惨败了,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吴宇森非要安排林志玲进去了:整个电影,我就看懂了Russel 和Cate的感情戏,有时候没有女人,戏还真不好演!

既然有了外行的立场,我批评起电影来就更加肆无忌惮。导演剪辑混乱,战争场面太小;登陆一役明显是加了滤光镜白天拍的扮晚上,太假了。男主是侠骨柔情的大盗,为什么让一个除了肌肉和胡子没有其他优点Russell来演,就因为他是导演御用男主?要招徕女性观众,还不如用当年指环王里那个精灵王,起码还有一头飘逸长发和非凡剑术的心理预期,并不是空有一身蛮力嘛。女主跟男主在一起,就像女王对农民,没错,跟小乔往周瑜身边一战一样违和,就是一个现代模特PK一个不知道从哪里穿越来的矮个儿。

捕获1

顺便,我把战争场面和武器也类比了一下。三国时期的将领基本都是金戈铁马,每个人都有适用的武器,比如方天画戟和青龙偃月刀;相比之下英国人就更重视家族系谱,一把剑从父亲传到儿子手里。但Robin除了那身丑的要死的锁子甲之外,似乎一直并没有趁手的武器,决战时竟然拿了一把榔头——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温酒斩华雄的时候关羽是拿着一把榔头去斩的——我在电影院一边看一边笑场,导演,就算是为了突出Robin要去砍人家盾牌也不能这么干啊。除此之外,战斗方式没有我们中国那么仁义,两个将领还有单挑阶段;基本上是群众演员一哄而上。至于战术嘛我看不懂,但Philip王那水战船阵势一摆,哇塞,跟我们曹操的80万大军南下的场面一模一样嘛。

对了,还有攻城。欧洲的城跟我们不同,基本上是一人一个城堡,建在高高的山上,推着攻城车攻城的士兵除了躲箭的技术还要推车的体力,那可是45度的坡啊;相比之下,中国的城四面环水,地势并不特别,似乎好攻一点?我没干过不知道。

看完电影下来就觉得文化这东西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理解的,我能看官渡和三国看得那么津津有味,Robin Hood就完全不行,不知道热爱战争的男生会不会好一点,反正我是在lionheart King和philip King之间彻底迷路,到最后才明白原来这不是Robin Hood,而是Robin before he became Robin Hood的故事;说白了,就是打着Robin Hood的旗号,讲了一个英国版的三国啊。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5 Comments

City Island《城市岛屿》:你心中的那个小岛

捕获

每个繁华的大城市背后,都有一个小岛来平衡它。

它是安静的,沉默的;它是害羞的;它是无名的。有一个波浪摇摆起伏的地方,小屋对着大海,白帆点点。

是个像家一样的地方,是永远可以敞开怀抱接纳你的地方。

每个人的心中,也有这么一个小岛。

在这里,一切矛盾都可以迎刃而解,一切包袱都可以放下不提。

City Island,是个离纽约不远的小离岛。岛上有个狱警,叫做Vens。这个家庭有着一切家庭有的矛盾:欺骗、夫妻交流、抽烟、色情、脱衣舞……矛盾到你无法想象他们还能称为一家人。

这一切,在Vens发现监狱里有个年轻犯人是他20多年前的私生子之后发生了变化。

他把这个英俊的年轻人带回了家,打破了本来就摇摇欲坠的平衡。

所有的矛盾都终于爆发:不满的妻子、叛逆期的小儿子、想追求梦想的丈夫、被学校开除的女儿……

每个人的秘密都被曝光了出来,所有的冲突和误会终于达到顶点。“小岛”就是这个秘密的中心,城市的小岛——city island,每个人心中的小岛——家庭,终于让故事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编剧好功力,多线索叙事最珍贵的就是不乱不蔓,巧合真实,故事说圆。更难得的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矛盾小故事上,还加上了反讽与搞笑并存的幽默色彩,演员的卖力表演更是把故事表达得充分深刻。小儿子憋着坏笑的一脸表情,每次都让我忍俊不禁。

除了当妈演员的太年轻之外,俩儿子一个女儿都是俊男美女,眉目如画,笔笔中锋,显然是遗传了父亲的好基因。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2 Comments

新《三国》、央视《三国演义》和连环画《三国演义》的对比

m (1)1994年,我上初中,在南方小城市,和父母住在一套冬冷夏晒的三室一厅里,家庭夜生活的重心是一台18寸的彩电。每天吃完晚饭,我就三下五除二把作业做完,然后出来心满意足地一边看央视版《三国演义》,一边喝妈妈给我熬的冰糖梨水,一边泡脚。毛阿敏的歌声出来时,我正好去睡觉,带着对历史意淫的美好幻想进入梦乡。

往前几年,上小学的我最喜欢的书是爸爸出差给我带回来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上海人民出版社,徐正平、徐宏达等绘画。因为条件有限,每次只能看到哪集买哪集,所以到现在我也没有全套。但就是我能看到的二十多本,让我反复咀嚼爱不释手,每一集的名字我都记忆犹新,《董卓进京》里十常侍木讷呆板的脸,《白门楼》里的陈公台慷慨赴死的义,《三顾茅庐》里孔明吟的诗,都如铁版画一样烙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再往前几年,我连小学都没上,对三国的印象完全来自父亲的故事。饭后散步,他都会给我讲起一些残章断简,而那些片段给我最鲜明的印象就是:刘备是好人,曹操不是。我问父亲,三国哪国最强大?急切地想从他嘴里知道蜀国的答案,结果可想而知。在我心中,孔明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三国最可惜的是蜀国没有统一,周瑜都督心胸太狭窄,而曹操是奸臣。

中国人对三国里人物的印象,在罗贯中写出《三国演义》后的几百年中估计都和我如出一辙。酒肆茶楼说评书时,民众听到皇叔落难就痛哭流涕,听到阿瞒逃荒就拍手称快。懂事之后,我常常惊叹罗先生是个多么伟大的人物,愣是把个同人文写成了千古经典,改变了全国人民的历史观。

正因为全国人民对《三国演义》都如此耳熟能详,连环画、电视、电影的翻拍才成了找骂的差事。吴宇森的《赤壁》另当别论了,那个基本上没有人把它当成三国看;1993年央视版的《三国演义》一出来,报纸上就有读者来信骂,说拍得像教科书,一举一动不敢逾越;等到2010年高希希版的新《三国》一出来,变成了 网络时代骂手风云际会的群英会,说雷的说丑的说洗白曹操的不一而足,这下子,老版《三国演义》教科书的演绎倒成了经典佳作了。

新《三国》看到现在,第一部已经差不多演完了,虽然重头人物诸葛丞相还没有出来,但这部电视剧的大致风格、架构、人物塑造已经尘埃落定。作为一个三国迷的读者和观众,我也是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从头看到现在,心理活动从期待到失落到批评再到接受到重新期待,经历了漫长的变化过程。现在,我可以来说说新《三国》和老《三国演义》的对比了。

61453_200701140056271 Img227320843   m

(图片从左到右:连环画、央视《三国演义》、高希希版《三国》)

首先,新《三国》是通俗化的、有时甚至庸俗化的三国演绎。央视版《三国演义》是古典主义的高峰,从演员台词到情节编排都极为简洁,一颦一笑一动一静,皆不出原著。关羽温酒斩华雄,书中只是侧写,电视里也拍成侧写,一个战场的镜头都没给;而新版则极尽渲染之能事,把许多观众需要想象的镜头都拍了出来,说到斩华雄,就使劲斩,让观众过足眼瘾;这是风格上的差异,不能说孰优孰劣。但新版我看不惯的地方就是,明明有些可以留白的地方,编剧非让人物用大白话解释半天。本来看三国看的就不是情节——三国故事流传几百年,谁不知道那点儿情节啊,不用编剧你掉书袋。看到这些台词,让人如鲠在喉,恨不得直接拖快进跳过去。

其次,新《三国》是塑造人物立体形象的三国演绎。老版的人物刻画基本和书上一样——这也是中国古典小说刻画人物的特点,没有变化、没有心理活动,出来时啥样死的时候还啥样。比如关羽就永远是忠肝义胆,张飞就是火冒三丈;吕布就是有勇无谋曹操就是奸险狡诈。但新《三国》着力把人物刻画成好莱坞电影式的栩栩如生。我要说这个尝试还是值得鼓励的,至于有些地方用力过度,就是功力问题了;另一个原因也在于观众对人物性格已经过分了解,很容易挑刺。

这么一刻画,有个严重问题出现,就是人物的性格与他的所做作为,经常会完全脱节。比如说用撒尿、系鞋带一些小节来刻画曹操的直率天真,就让他那些奸诈暴戾的行为更没有说服力。更出格的地方是用力描写吕布与貂蝉的爱情戏,这一情节加的既不合法又不合理。在古代,貂蝉这样的美女无非是个工具,是依附男人而存在的“美人计”的利器,但新版中的描写实在是容易让人想到蔫蔫乎乎的好莱坞电影。相比之下,我大爱老版“貂蝉已随清风去”的水墨画式场景。

再次,新《三国》是曹操角度的历史观。不知道是不是潮流,现在史学家都以洗白曹操为流行,这版电视剧也恨不得给曹操戴上个“三个代表”的大帽子,我觉得导演是希图把他放在当时的那个背景下,去说圆他的一些行为,毕竟他统一了北方,平定了民心,对推进生产力还是很有作用的;刘备有没有黑他我不知道,不过从现在看起来,刘备比前一版的小白爱哭皇叔,还是多了几分枭雄的味道的。

最后,比较一下新老三国的音乐。老版三国的片头曲谁也挑不出错来,那是经过时代检验的歌词;新版三国很多人诟病说主题歌不好听,我倒持相反意见。我觉得老版片头作曲是毛诗词风格;而新版是歌诗剧风格。听这版片头,让我想起郭文景那些人的《夜宴》之流,用歌剧来诠释三国,完全没有问题。只是歌词的最后一句“还我一个太平天下”立马压低了全曲的境界,看看罗贯中的主旨:“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辩证主义的历史观;而新版呢?整个一康熙大帝。片尾曲不说了,我觉得新版片尾曲完全悲剧。老版片中还有许多耳熟能详的插曲,《赵云赞》《这一拜》《哭诸葛》真的好听又有意义,新版目前还没看到像样的,估计也悲剧了。

人物造型化妆服饰我就不说了,这个东西就是见仁见智的。

新老三国一对比,就会发现罗贯中《三国演义》珠玉在前,人民群众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三国”在后,拍成什么样,骂成什么样,都不是导演和剧组的问题了。连环画呈现得少点,被人诟病就少点;电视电影呈现得越多,能挑毛病的地方就越多。我们还是去怀念50年代毛泽东一声令下,所有画家艺术家都为工农兵群众创作连环画的时代吧,连环画《三国演义》真是无以伦比的高峰啊。

文:王小心

原文地址:www.wangxiaoxin.net,转载请注明出处

Posted in 书籍旅游 | 13 Comments

采草莓

去不成北京的草莓音乐节,去卡斯巴德采草莓也是好的。

草莓5

草莓地绵延数英亩,根本吃都吃不过来。大人小孩一起上,买一个8块钱的小桶或者15块钱的大桶,边采边吃。

草莓4
第一次知道草莓原来可以这么甜,甜到我都彻底没有感觉了。我们吃到再也走不动为止

草莓6

没成熟和成熟的草莓开在一起,熟透的都已经被人摘走,只有光光的茎叶

草莓2

捧着小桶心满意足地往回走时,发生了杯具,我家车被人打碎了后窗玻璃,凶手逃逸……

车1

热心美国群众纷纷留下自己的目击电话和他们看到的肇事者车辆号码,表示愿意当证人。美国人真有正义感……Call了911,警察还没来,肇事者回来了,一个美国老头拖着一六岁小孩说,这是我孩子干的,当时我不在,他不承认,现在承认了,我又从高速上开了回来……

草莓1

小孩估计是被教育了,抱着他爹腿哭得好凶,bird忍不住上前安慰说没事……最后来了个彪悍热情的女警,说没事,他肯定会赔,他要是不赔,你们就提起民事诉讼!

车2

开着个有天窗的车回家,果然一路上凉风习习,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Posted in 书籍旅游 | 6 Comments

三国志,谷村新司和横山菁儿

第一次听到《昴》这首歌,是在《非诚勿扰》里,葛优跑到四姐妹居酒屋里,怀念青春的那一段。舒淇进来的时候,正好响起这段旋律,听得我眼泪哗哗就下来了。回家之后找这首歌,发现中文版颇多,邓丽君唱过《星》,关正杰、毛宁、朱桦什么的也都唱过,歌词有好多版本。但我不知道,这首歌的原唱和词曲作者都是同一人,就是日前出现在世博会现场的谷村新司。

我们没赶上中日蜜月期的好时候。那时候在日本创下发片、演唱会多项纪录的国宝级音乐人谷村新司来到中国东北,怀着对中国的崇拜和友好之情,遥望远方的金牛星座,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昴》:

啊……,什么时候啊,
有谁也曾来到这路上?
啊……,什么时候啊,
有谁也会循着这去向?
我就要出发,
脸上映着银色的星光。
我就要启程,
辞别吧,命运之星!
我就要启程,
辞别吧,命运之星!

 

http://www.tudou.com/v/4MANJRD4MMw/v.swf

 

在日语中,“昴”确有星座的意思,但是不是笼统的星,而是具体的星座。它是包含金牛座等,一些散开星座的星座团,被人们称作:昂宿星团,简称:昂星团,又称:七姐妹星团。位于金牛座,是肉眼可以看到的一个星座。《非诚勿扰》里用到这首歌,既符合励志的主题,又暗含“四姐妹”的含义,这才让遗忘中日友好的一代重新听到了这首歌。

后来发现,了解谷村新司越多,就越被他的才华折服。80年代港台明星耳熟能详的歌,好多都是翻唱他的作品而来。张国荣的《共同渡过》,翻自他的《花》;《有谁共鸣》,翻自《儚きは》;张学友、陈百强、黎明、谭咏麟,个个都唱过他的歌,在1984年的亚洲和平音乐会上,他与中国歌手谭咏麟、韩国歌手赵容弼一起,用歌声歌颂了亚洲的和平和繁荣。

谷村新司是那一代日本人,把对中国的崇拜和和平的愿望挂在嘴边,彬彬有礼真挚热情的那种。他在03年的非典时期,在大阪举办《抵制非典,支援中国》的演唱会,收入全部交给中国。这些日本人,他们对中国的研究和热爱让中国人自己都汗颜。比如日本人拍的《敦煌》,做的《三国志》,井上靖、喜多郎、一时间真让中国人嫉妒他们画走了中国美景、写去了中国之歌。

这几天看新版《三国演义》,觉得可说的地方颇多,打算另写文叙述之。但日本在2000年出版的动画《三国志》,考据之翔实、画面之生动暂且不说,谷村新司为其制作的主题音乐就足以称道。主题曲《风姿花传》由他作曲演唱,日本室町时代一代能乐大师世阿弥元清(1363—1443年)的艺术理论著作《风姿花传》中说:“若能将此花,由我心传至君心,谓之风姿花传。”用这样的文字诠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纷乱天下,比新三国中赵季平的“还我一个太平盛世”境界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说到三国志,就要提一下另外一个日本的著名音乐人横山菁儿。他为《英雄的黎明》《燃烧的长江》《遥远的大地》三部《三国志》动画电影(1987-1991)创作的主题音乐,既有古典又有商业价值,用中国乐器演奏出的人生如梦,战场如戏,真真配得上三国这个传奇的时代。我以前在大学回家的火车上,一边听着《英雄的黎明》,一边看火车横越滚滚长江,真有一种英雄天下、乱世豪情的感觉,不得不佩服日本的音乐人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掌握、对历史的尊重、对电影的生动诠释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日本的商业动画和电影造就了一批在商业和艺术上双重作曲明星——久石让、横山菁儿、谷村新司、岩代太郎等等,他们的音乐挽救了多少港台剧、中国动画片和央视的《法治报道》之流的节目啊。

Posted in 音乐戏剧 | 4 Comments

在动物园walking才是正经事

昨天去驰名全美洲的wild animal park san bu一天,回来一鼻子火烈鸟味儿缠了我一夜,害的我以为家里新养了螃蟹或者金鱼。

动物园有长颈鹿在热气球的远景陪衬下抢草:

长颈鹿和热气球

还有鸵鸟在偷吃管理员的饲料:

偷吃的鸵鸟

动物园的小鹿也可以随便摸,人家很大牌的,眼睛都不睁:

小鹿

热带草原上动物们一片祥和的景象,据管理员介绍,这里一年能生500多个各种babies,一般是养不了送给其他动物园:

热带草原

重头戏是,我们看到了出生才一个星期的象宝宝,跟在妈妈后面亦步亦趋,路都走不稳:

象宝宝

最后来一张地鼠三连拍。他为什么要为什么正经危坐,像常委一样?

地鼠三连拍

美丽的热气球在空中飘,而我发现拍照片是逃避写字的好方法……

热气球
PS:据说sanbu是敏感词?这也行?

Posted in 书籍旅游 | 13 Comments

祖国的味道

就是蒜蓉空心菜,用老干妈炒。

空心菜

加上自制的腌姜片。

姜

鉴于很多人问我要,附上做法如下:

1.超市买白姜(千万要白的,新姜,而不是黄色的老姜),切成薄片;

2.日本醋400cc左右,加糖300cc,盐两小勺,煮开;

3.姜片烫一下,滤水;

4.扔到煮好的汤汁里,用尽可能美丽的瓶子盛起来;

5.吃。

Posted in 乱七八槽 | 3 Comments

Kick Ass《海扁王》:B级片应该这样拍

捕获 全世界人民都被美国人民的英雄主义加造梦技术弄得不堪其扰,从蜘蛛侠钢铁侠蝙蝠侠超人开始,一直到所有人一看到“侠”字就要吐也不停止。然而,这部打着“super hero”旗号的电影这回终于让人耳目一新,甚至拍出了昆汀·塔伦蒂诺的风味。

故事开始就不是一个“侠”的传奇,而是个美国普通中学生,用我们的话说,二得不能再二的一个人的故事。从网上购买的99美金的costume粗糙做工几乎能看见开线,被车碾成人干的情节也在告诉观众,我们要造的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一个神。然而,就是这个普通人在遇到这个号称“全世界最牛萝莉”之后,竟然真的阴差阳错成为了公众意义上的super man。而这个“全世界最牛萝莉”,无非也是一个带着尼龙假发、遮眼布歪歪斜斜、抱着来福满口fuck的小小女孩,只不过有一个世界无敌的老板。这两方和作为搞笑反方的三方混战,成就了今年功夫+娱乐+搞笑的第一B级片。

其实从成本和制作上来看,本片不应归为B级片的行列。但从血腥和导演混不吝的状态来开,显然是深得B级片真传。从砍手指头开始,不管是那个微波直接蒸爆炸的那个人,还是被推土机活生生压成齑粉的那个,导演绝对没有吝惜血浆和创意,让我们看惯蝙蝠侠和蜘蛛侠的正义装B形象的观众大呼过瘾。而全片最亮眼的莫过于Mindy形象的塑造,这个有着萝莉表情杀手姿态妓女谈吐的小女孩血洗了所有人的眼球。尤其是穿着校服抱着机关枪横扫门卫走进电梯的那一幕,真是让人肾上腺素激增,我在电影院里恨不得把椅子扶手都拍断了。

低俗也要低俗得有意义,这就是Kick Ass最成功的地方所在。让那些以正义之名装高贵的侠们去死吧;当我们的Dave同学背着歪歪斜斜的火箭炮腾空而起的那一刹那,导演Matthew Vaughn宣布了草根超人的诞生。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2 Comments

《金庸小说论稿》:小说的写法

最近都没有更新博客,被朋友抱怨。

可是我发现人的笔力是有限的,最近一直在尝试写小说来着,所以没有能力再写博客。

写着写着我发现,小说是个很难写的东西,即使像我这样写了很多年小文的人,也只能写出很白烂的小说。

然后,我去借了严家炎的《金庸小说论稿》。没错,我是把它当成小说写作课本来看的。

金庸的小说,我认为是畅销书之巅峰。如果要写畅销书,看他的小说,没有再好的教材了。

于是,这本书里严家炎先生总结的一些金庸小说能红(其实他是说优秀,但现在不是大家都想红嘛)的因素。

在这些因素里,我又总结了一些能为我们所用的因素,大致如下:

一、情节

1.小说要不拘一格

这个不拘一格,我觉得其实是要“出人意料”。金庸的小说大部分都是悲剧,说明历史并不按照任何善良人的善良愿望而发展。越是悲剧,才有看头。

2.迷

“迷”是小说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悬念,小说就不会有人看。不光是迷,更要有迷中迷——在武侠小说里,就是寻宝啦,争雄啦,总之得有一直吊着大家胃口的东西

3.紧张气氛+和平结局

这个和希区柯克的套路很像,就是在桌子下面埋一颗定时炸弹吓死你,结果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或者三十六计中的声东击西,完全为了营造气氛而用。

4.敢于安排险笔

这个我理解,就是敢写那些人所想不到的惊险事迹,以吓死人还能园回来为准。大胆情节+合乎情理

二、笔触

除了情节之外,金庸小说的很大一部分都在烘托日常生活的风土人情描写,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出人物

比如黄蓉做君子好逑汤那一部分,就是为了抒写黄蓉和洪七公两个任务性格

2. 出高潮

类似于乐曲的华彩部分,为炫技而作

3. 出情趣

也是完全靠作者的个人品味,增添小说的丰富色彩,或作为情节之间的点缀

三、视觉化

金庸长期在影视公司工作,他的小说带有很强的舞台色彩,有些段落基本可以一字不改地编成剧本。这种描写方法对作品的丰富和形象,也有很大作用。

戏剧和小说最大的区别,在于戏剧是在单凭主人公的言语和动作表现内容。我们看不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于是此时他的外部神态、表情、语言和动作就成为观众了解他们的唯一途径。

1. 舞台化

舞台化又分为几种:一是固定犹如舞台,观众在下面看戏;二是演员通过独白或回忆,表现别人的故事;三是明处的舞台+暗处舞台的双中表现,比如黄蓉和郭靖被关在地窖里出不来,却能看到外面欧阳克等人打架;四是完全在后台暗处理,比如人眼睛瞎了就只能通过别人的叙述来说明外面发生的故事。

2. 电影化

电影的画面感觉要在小说中得到充分体现,主要是“镜头”的运用。电影叙事表现人物的心理,电影的镜头——移步、换景、特写、分镜头、慢镜头、定格、蒙太奇(回忆等)都是金庸小说惯常的手法,各种技巧的综合运用才能让读者应接不暇。

Posted in 书籍旅游 | 1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