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t, Pray, Love 《饭祷爱》:剩女需要什么样的书?

s4415500

我一直在想,中国的什么书能像Elizabeth Gilbert写的eat, pray, love那样,给年轻的白领女性给予心灵鸡汤的内容。想来想去,觉得我在中国见识颇为贫乏,似乎没有见过类似的书。郭小四的书是写给中二病患者的;王安忆毕淑敏什么的书没有实际指导意义;余华这样的主流作家又太大众,结论是:中国没有白领女性书籍的细分市场。

Eat, Pray, Love的畅销无疑是从戳到白领女性的心尖肉开始的。一个作家在三十出头时发现自己拥有的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丈夫,婚姻,郊区的大房子。于是她离婚从头开始,一年之内到了三个国家:在意大利吃,在印度祈祷,在巴厘岛爱。放纵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同时还给所有的中产白领女性及其广大的yy空间,不但有美食,有生活,有所谓灵魂的净化,还有最俗也是最不能缺少的爱。整天朝九晚五在格子间里打拼的女性,谁不喜欢看这样的yy啊。

可是我们中国就是没有。虽然我知道每天都有无数女孩子嚷嚷着:“我要去丽江!”然后数着手里的节蓄,跟领导斗争着的年假,妄图在一个星期的放松中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文学作品,一件都没有。白领女性都去晋江文学城看后宫或者《来不及说我爱你》这种跟自己生活相差十万八千里的yy小说——没错,这也是yy之一种,只不过y得超越时空了点。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女性精英越来越不想嫁的原因,因为完美的生活都离自己太远,但我们没有贴近自己生活的创作这是事实,难怪并不算佳作的《奋斗》《杜拉拉升职记》一出就受到那么多人的追捧。因为我们只有这个可捧啊。

我建议有关部门应该搞一次白领女性作文大赛,比赛内容就是自己的办公室和业余生活,保证里面有的是丰富的料。什么办公室恋情啦小三潜规则啦剩女相亲啦第二职业啦,那勾心斗角和狗血程度绝对不会比后宫甄嬛传差的,真的,我保证。

Posted in 书籍旅游 | 7 Comments

一周年

翻一翻我的手机日程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正在一堆饭局和手续中挣扎,离职、收拾行李、租房,每天在外面吃饭吃到想吐,还不得已推掉好几个饭局,导致朋友对我颇为不满。

转眼就一年了。

我还记得办公室窗明几净的窗户(虽然大部分时间拉着窗帘),窗外难得一见的好天气,高跟鞋,裙子,难用的lotus,数不清的信件。转眼间我已经在万水千山之隔,穿着油渍麻花的牛仔裤,过着半工半读的学生生涯了。

这一年的衣食住行,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衣:自从刚来的时候买了两双高跟鞋之外,就再也没有穿过任何高跟鞋。每天都是运动鞋、凉拖、人字拖……这里流行的带帽的hoodie,对,就是国内印着“青岛啤酒”或者“蓝翔技校”的那一种。每当买了漂亮的衣服,都觉得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穿,所有人都穿得像共产主义一样。

食:要是我万一不幸在这里住了三五十年,老死在美利坚的土地上,我的灵魂也一定会奔着海底捞和辣婆婆的香味翻越千山万水回到北京,做一个厨房里七天的游魂……有一天翻一本国内带来的《我的美食生活》,讲川菜中几种常用的原料和作料,无非是葱姜蒜白菜猪肉鱼而已,却看得我热泪盈眶。什么时候才能吃到正宗的、带着祖国气息的食物啊。

住:在北京的时候住楼房,十层,大部分时间外面没有天气,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见西山、奥运的烟火、国庆的彩旗。在这里住国内所谓“板楼”(反正这里也没有塔楼),东西南北通透,夜里有海鸥之惊声尖叫,白天有战斗机之虎视眈眈,地震的时候从容地往前一扑,正好趴在沙发和茶几之间,绝妙的三角形避难空间。对了,远处还有美西最大的摩门教堂,白色的尖顶直掠云霄,无论是晴是雨,都别有一番风情。

行:在国内最多的是打车,打车,打车。来之后没有打过一次车……还充分掌握了看油价、自助加油等一系列技巧。刚来的时候觉得美国车都是飞速,这里的mile相当于国内的公里,比如国内限速60公里的地方这里限速60mile——也就是100公里。战战兢兢地上了路,发现司机友让不爱鸣笛,渐渐地也就不觉得汽车的速度到底有多么快。倒是火车的速度慢得像爬,一次从Sd去LA来回共在火车山呆了12个小时——回来我就发誓要苦练高速驾驶技术,可惜迄今尚未成真。

Posted in 日记摄影 | Tagged | 3 Comments

一月电影总结(Sept 6. – Oct 6. 2010)

a single man

其实最近还是看了些电影的,但由于考GRE繁忙一直没顾上写,博客又被拆迁了,不知道国内还看得到不。不过今天惊闻我的电影博客有了素不相识忠实粉丝,顿时受宠若惊,又看见前几天的博客还是有若干回复,所以决定重操旧业,再来叙述一下上个月的电影。

 

《枪王之王》★★☆

据说是像张国荣《枪王》致敬的影片,但新主角看上去没一个给力的。古天乐方中信都不是我喜欢的演员,香港人演戏总带着太多自己。最近港片里流行出现的大陆配角就更与他们的气场格格不入,看李冰冰演戏就不知道她到底脑子里在想什么:并不是说她演得不好,可是和《线人》里面的陆毅一样,总觉得云游天外。内容是看过就忘,不偏不倚的港片一部。

 

《十一罗汉》Ocean’s Eleven ★★★★

这部片子据说当年很是轰动所以才有后面12,13,14罗汉,这种续集总让我想到王小波在他的杂文里写的,从Rocky1拍到Rocky7的讽刺笔调。不过单就类型片的质量来说,这部片子还属上乘,当年大嘴茱莉亚·罗伯茨宝刀未老风韵犹存的时候,演美女还是颇能激动人心的。当然更激动人心的当属一干不同风格不同年龄不同国籍的帅哥们天衣无缝地成功盗取LV赌场的精彩设计,要的就是大资本,大心跳,大冒险。

 

《迷魂记》Vertigo ★★★★

这部片子是一个朋友看完之后说Hitchcock bug实在太多了,我才去找来看的,看完不禁感慨果然学自然科学的就是挑剔,你说电影一伪艺术点到为止观众看懂就行吧,还硬说女主角脖子上那项链可以有仿造品或者不止一条。影片本身倒没有太多的可圈可点之处,与现在一惊一乍的悬疑片比较起来Hitchcock简直就是一个古典绅士,讲述语调不疾不徐,娓娓道来,需要读者有耐心坐在电影院里慢慢地看。对了我家附近的院线十月份竟然要搞一个希区柯克电影节,我也终于可以尝一尝坐在电影院里看大师的味道了。说到他的电影,我最喜欢的其实是《精神病患者》,当年在南配殿里看着黑白录像那叫一个耸动;其次是《蝴蝶梦》,虽然这部片子好主要在于小说好而不是电影;再次《三十九级》《西北偏北》都差不多,应该属于同一路数的好莱坞风味了。

 

《给朱丽叶的信》Letters to Juliet ★★★

这个片子我看的时候不知道怎么了,眼泪一直往下掉,可能实在是因为太煽情太狗血了。谁还有运气和自己五十年前爱得死去活来的恋人喜结连理呢?看完之后我马上跑去问丈夫是意大利的人Ann:你说意大利真有这么个朱丽叶回信的传统么?不管有没有,编剧想到这一点真是太浪漫了。虽然现实中的意大利脏乱差绝对是个适合旅游不适合居住的国家,可是电影镜头里的南欧风光真是让人心旷神怡,恨不得化身美女谈场惊天动地的恋爱啊。

 

《单身男子》A Single Man ★★★★☆

最近看的为数不多的好片子之一。虽然Tom Ford有点做作,比如电影里的美男美女全都是跟James Dean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似的,还有最后Colin Firth死的挺不自然地,但是那笔调,那一气呵成的感觉,一看就是导演酝酿多年胸有成竹、对人生对生命有了感悟之后拍出来的佳作。一个决心自杀的人怎样渡过最后的一天?这一天里他遇到了什么人、什么事,这一天又与他平日的每一天有什么区别?我总是觉得一个知道自己快要死的人,看世界的眼光是和平常人不一样的,他们能看到更深的东西,更好的东西,正如Colin Firth眼里看到的世界一样。Colin Firth完全失去了《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英俊,有的是中年男人的孤寂和深沉。

 

《华尔街2》Wall Street 2:Money Never Sleeps ★★★

为什么我会觉得小Shia长得像Inception里面的Joseph?一张文艺青年的小苦瓜脸。我没看过1 ,不过听说1很雄心勃勃壮志凌云,而2则变成了好爷爷好爸爸的家庭伦理剧。我知道selling side永远不可能像Buying side那么颐指气使不可一世,更不可能像小男主一样送个Johny Walker就笼络了中国大佬的人心。看下来只觉得乏善可陈,平平淡淡,除了那些华尔街经纪人的脸上和嘴里,永远还是那么有内容以外。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4 Comments

《龙纹身的女孩》: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批判小说

2004年的一天,瑞典记者史迪格·拉森一如既往地来到他创办的杂志社Expo上班。斯德哥尔摩六层逼仄的楼梯显然触发了他严重的心脏病,他还没有来得及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就猝然去世了。而之前,他刚刚把自己的小说四部曲“千禧年”的手稿交给自己的编辑。

 

2005年,“千禧年”系列的第一部《龙纹身的女孩》出版了。这部当时只期望卖出三万册的小说奇迹般地卖到了五十万册,在瑞典,人们口耳相传,人手一册。很快,此系列小说售出全球超过三十四国版权,红遍欧洲、美洲、亚洲。随着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出版,“千禧”系列引发阅读热潮,雄踞欧洲各国畅销书排行榜,各种报纸、杂志评选的侦探小说和畅销小说榜单纷纷把这部小说列入名下,仿佛不是给予拉森荣誉,而是拉森给予他们荣誉。

 

这部小说200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成了简体中文,同年又有了同名的瑞典电影。好莱坞也在跃跃欲试翻拍成美国版,导演就是著名的《七宗罪》、《十二宫》的导演大卫·芬奇。这本书何以成功至此?

 

《龙纹身的女孩》并不是一部纯粹的侦探小说。当然,小说的主线还是在主人公布隆韦斯特受雇于瑞典家族企业传人亨利,来到一个孤岛上调查四十年前的一宗Cold case ——亨利的侄女Harriet死因的故事。布隆韦斯特在调查中,与安保公司的调查员、带着鼻环、肩膀上有着龙纹身、极富个性的女孩Lisabeth相遇,两人从不信任到默契合作,逐渐发现这并不是一桩传统意义上的“死案”,而是背后有强大黑暗集团的故事。

 

小说的开头并不引人入胜,极多背景和细节的铺垫,庞大的任务结构都让我头晕脑胀。然而,从布隆韦斯特接到调查任务的一刻起,故事就变得引人入胜。拉森既有古典侦探小说的底子,又有现代“密室”、高科技等的概念,各种线索错综复杂,在某个线索断了的时候,又会有新的线索吸引读者层层推进,引导读者几乎把小说中每个人出场的人物都怀疑了一遍。小说人物的形象细腻丰满,从布隆韦斯特的细致到Lisabeth的个性和创造力,再到许多配角的立体化描写,都成为这部丰满作品的强大动力。

 

然而,这部小说并不满足于一个单纯的侦探故事。首先,故事背后牵扯到的瑞典新纳粹的黑暗一面就是作者致力于揭露的社会毒瘤,而后,与这个势力相关的瑞典女性受到的威胁也是故事的线索之一。让人琢磨不透的神秘女孩lisabeth有着痛苦而不为人知的过去,这过去与书扉页的引语:“大约有百分之十八的瑞典女性曾受到过男性的威胁”互相映照。事实上,这部书的原名叫做Men Who Hate Women,只不过编辑出于市场的考虑换成了现在的名字。这个原名正是作者要揭露的、瑞典女性受到暴力、胁迫和不公正待遇的一部分。

 

还不仅如此。小说的主人公布隆韦斯特在开头被卷入一场不明不白的诽谤官司,原告是他在一篇稿子中揭露过的垄断企业家,而正是这场官司的失利使布隆韦斯特不得不接受亨利的委托。这场商业诽谤官司无疑是拉森照着现实情况写的:企业大亨胡作非为,逃脱道德和法律的制裁,而通过控制传媒之口来实现他们更多的目的。小说的最后也写到布隆韦斯特反戈一击,终于成功地找到了该垄断企业的不法交易证据,结果也是大快人心的。看来经济时事记者受到经济或政治势力的迫害在世界各国都是普遍现象,而正是因为作者在这宗案件中对这些黑暗的揭发和对瑞典乃至整个欧洲经济市场前景的预测,使他的这部小说被戏称为“社会主义小说。”拉森动笔的时候还是经济繁荣的2001年,而到2008年,他的预言几乎都实现了。

 

这些诸多的因素使得这部小说超越了一部优秀的侦探小说,而成为一部优秀的现实批判小说。拉森常年的专访记者生涯无疑也很好地锻炼了他的笔力。他创办的Expo杂志与书中的千禧年杂志社一样,是一家出版政论与经济评论杂志的机构,拉森身为创始人,投入反新纳粹主义的斗争多年,长期致力于揭发瑞典极右分子和社会阴暗面的不法行为,多次受到新纳粹主义者的威胁。这么看起来,他与书中的主人公布隆韦斯特如出一辙,都是具有正义感的、屡败屡战的真男人形象。据说他生前没有与共同生活二十余年的女友结婚,也正是因为为保护家人免受威胁的原因,而他的突然去世没有留下遗嘱导致了他没有名分的女友与他的家庭长期的遗产争夺战。

 

现实就是这样滑稽。拉森没有能看到他的小说出版,死后却备极哀荣;拉森最渴望保护的女友没有得到遗产,却便宜了他不与之来往的家庭;“千禧年”系列的第四部小说几近完成,却卡在了最后时刻;据说,他的女友与他的家庭最终达成协议,搁置第四部的出版,也给读者留下了最大的悬念。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3 Comments

线人:可以更好的香港电影

p565750430

我向来对香港电影报以最大的宽容,以弥补1995年之后逐渐日薄西山的电影行业,和抚慰我们小时候在录像厅和录像带上看盗版港片不给钱的童年。但是近几年的香港电影乏善可陈,尤其在杜琪峰徐克等人昏招频出的情况下,就算再宽容也很难说句好话。在这种情况下,徐超贤的《线人》真要算是不错了。

《线人》最大的好处就在于继承了港片的刀光中穿插人情,血影中飘过红尘味道的优良传统。最让人惊艳的戏是谢霆锋飙车时车里传来温暖的圣诞音乐,和最后张家辉在黑白画面中和妻子翩翩起舞的片段。港片的人情味儿使得它在诸多庸片的分母上总能找出一两部出色的片子,而这些出色的片子的最感人之处就是这些人情味儿,辅以演员的精彩表演,更是令人回味。比如《无间道》里黄秋生演那个亦父亦师的督察从高楼顶上掉下来的那一瞬间,比如《大话西游》里夕阳武士的那段话。《线人》片尾,廖启智对着歌女《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声潸然泪下的场景,也是打动人心的部分。

说到演员,香港如今没出几个好的主角,配角倒是精彩不少。廖启智从无间道时期就给人印象深刻,如今更是变成戏中最亮眼的金牌配角,几个小小动作和眼神,就折射出线人这一群体内心的不安和动荡。相比之下,谢霆锋就还是偶像兮兮的,虽然比他前几年进步已经不少,偶像派出身的人就是没办法。张家辉以后别再演反派了,我看他演个内心曲折的善良警官才是正道。陆毅更是云游天外,我还以为是《唐山大地震》的无良师兄去了香港……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Leave a comment

圣迭戈2010空军秀

作为一个军港,我们没有好吃的中国菜,甚至也没有好吃的菜,但我们有的是灰机、军舰、冲锋枪和傻不拉几的美国大兵。每年的10月1、2、3都是San Diego Air Show的时间,从几个月前就开始准备了,据说都在半夜从高速上偷着运飞机过来的。

Air Show在Miramar,人山人海,但组织得很有秩序,路边都是大兵们指挥我们往哪里停车。

001

估计SD、LA附近的居民都来了,进去就看见无数挎着冲锋枪的美国大兵。

soldiers

然后是巨大的Air Force机舱,终于知道那些坐军航回家的同学们是什么感受了。

me@AA2 

每天都有Routine的秀,美国政府告诉纳税人:看,你们的钱没白花!的最好时机。真不知道在国内我们的税花到哪里去了……

F16

这是F16 team,据说有什么悠久历史,我理解就相当于这三架飞机在抗战时打下来多少架日本飞机之类的功绩。讲解员说到这里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在正午耀眼的阳光下,三架飞机默契地滑过灼热的空气。

red2

这是Canadian Forces Snowbirds demo,甚是漂亮,甚至还在空中用烟雾画了颗心。

Red1

表演完之后八架飞机向观众致意。

最后上来的压轴是据说美国空军No.1的Blue angles,我的理解就是把刚才加拿大飞行员做过的动作用超音速再做一遍。全场观众看得目瞪口呆,Bird不停地摇头说:穷兵黩武啊,帝国主义啊……

Blue angle1

飞机一共只有四架,可是这四架飞机就像被绳子绑在了空中似的,所有动作靠的极近而且一模一样,看起来就像一架飞机。

Blue angle2

以极快的速度冲上云霄,说是拔地而起绝不过分。我怀疑飞机员的耳膜怎么受得了?

Blue angle4

冲破音速间震耳欲聋的马达声音。如果我要是美国人,这会儿该有多自豪。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Tagged , , , | 2 Comments

望京地区超级好房出租(我自己的房子汗)

康都

因为是自己的房子,以前超级爱惜超级不舍得的,一直保护得很好;所以希望找到靠谱的房客,麻烦大家多帮我转载一下,看有没有朋友或者熟人要租的就最好啦。

【房屋具体位置】
望京北路澳洲康都,公交广顺桥南站附近,n条公交线,就不列了

【房屋面积和朝向】
建筑面积83平米,两室一厅,客厅+落地窗朝西南,大卧室朝南,小卧室阳台朝西,景观超好,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直接看见西山,天气不好也能看见楼下的公园和绿地,奥运会看烟火国庆看飞机那是完全没有问题,以前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坐在阳光里的地板上喝茶看书

【家具设施】
木地板,水电燃气,家具家电齐全(当初是结婚时买的,一点一点去家居城淘来的,心血啊,都是好东西),精装修,电话宽带都有。中央空调,制冷制热都很好,不用自己付空调费了。

【租金和付款方式】
4200元/月,付三压一

【其他费用】
水电燃气网费电话费租户自理,中央空调是包年的,冬暖夏凉,每年大概4k左右,房东我自己承担

【可入住时间】
11月1日起

【联系方式】
sophiewangxin at gmail dot com,QQ: 1279959872

最短租期:一年起租

【合同签约方】房东
此房是否出自中介或代理等:自己的房子,中介勿扰!!!

【其他说明】
交通便利,n趟公交经过广顺北大街的广顺桥南站;如果开车的话直接就可以上京承高速和
五环,到13号线和5号线都很方便。小区里有带泳池的浩沙健身,以及免费的篮球场。房子
视野非常好,可以看见高尔夫球场和大片绿地。下楼出小区北门就是新建的望湖公园。物业
算比较负责,进小区要刷卡。小区里就有超市。5分钟步行可以到家乐福和六百本,家乐福
里最近似乎还新开了个电影院,总之一切都非常方便。房东(就是我自己)人在国外,所以
不用担心不好相处啥啥的,因为根本不会有相处的机会。。。我的朋友会帮带着看看房子,
看对眼就一切ok了。

希望房客整洁爱干净,能把房子当成家一样爱护

厨房 从门厅看卫生间 客厅1

客厅2 餐厅1  望湖公园

Posted in 日记摄影 | 9 Comments

椰林树影,水清沙幼

大四的时候和Bird看麦兜,看到椰林树影、水清沙幼,真是无限向往。最近才突然发现,原来我已经住在椰林树影、水清沙幼的地方快一年了啊!但讽刺的是,这一年南加天气和经济一样受某不知名事物影响,平均温度比往年要低上十五到二十华氏度。小花裙沙滩凉鞋没穿上不说,还九月份就下起了小雨,害我冲到店里去买了件大毛衣……

天冷Kindle也冷,所以我给Kindle做了一个套子!

020

顺便秀一下新买的新kindle,起码细致程度上比汉王是要强多了……

023

最近花钱如流水,考完GRE当天晚上就买了个Canon 50 1.4的镜头给自己作为奖励……希望以后天气能好起来,这样能多去海边拍拍照片了。

说到GRE也是痛苦的事情一件。五年前我无论如何没有想到自己会重新拾起GRE的书和单词重看一遍,像大学生那样一道一道做题,话说其变态程度和变异程度真是令人难以想象,导致我总觉得自己来美国就干了这么一件靠谱的事情……以后我们发达了一定要搞个中文GRE,用施氏食狮史搞死他们。

Posted in 日记摄影 | 12 Comments

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到国庆游行,梦到36楼,梦到没有网络的年代,梦到我的两把小提琴,一把新的一把旧的;梦到男生的笑脸,梦到毕业离校彷佛近在眼前;收拾行李,打包信笺,离开还未离开就已经记忆模糊的地址。

我仿佛身处巨大的孤岛上,四面都是水,没有交通工具,离水那边的朋友和亲人隔着无法企及的距离。孤岛上枝蔓丛生,没有人,只有巨型的月亮挂在空中,清冷的月光溅在我的身上。

Posted in 日记摄影 | 10 Comments

The Secret History《校园秘史》:纸时代的残酷青春

s1442017 我得说这个中文译名拉低了整部小说的层次,搞得好像个网络言情或者艳情小说一样。原书的英文名The Secret History还是相当拉风的,正如书的封面上那个不知名的希腊雕塑一样,神秘暗黑的风格弥漫了当时的全美畅销书榜。

这是本书作者Donna Tartt的处女作,主要内容是讲述者Richard在大学一年级转学之后,来到位于于佛蒙特州的一所与世隔绝的汉普顿大学念书。很容易地,他加入了一个由5人组织的校园精英社团——这群聪明而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年轻人受到一位行为古怪而魅力非凡的古典学教授的影响,以学习古希腊神学和文学为主,不幸的是,成员们在一次古希腊式的狂欢酒会中,意外地发生了一起命案,从此成为了他们无法阻止的黑暗泥沼。

谁没有过象牙塔似的校园生活呢?我永远都记得我的中学校园里整齐得像士兵般的水杉,金黄色的银杏,冬暖夏凉的教室高高的天花板,围墙后面幽深的草丛中夏天不时会出现的小蛇。这样的景色中点缀着天真少年嬉闹的身影,女孩子粉红的脸颊,《孔雀东南飞》的背诵声,还有隐隐约约的,带着点残忍和黑色的青春。

书里描写的世界也是与外界隔离的;Richard不仅处在与他的家乡北加州完全不同的美国新英格兰地区,而且更处在教授Julian带领下的古希腊文化的海洋。他接触到的朋友,他阅读的书籍,教授的气质,他们的生活,好像不食人间烟火般地高贵,换做是谁,也会一头扎进这样的圈子里,恨不得与过去的生活决裂吧。

可是青春,尤其是在十三岁到二十岁的那段青春,再梦幻的生活也是残酷的吧。我虽然已经远远过了这段年龄,可是回首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为什么那样许多残酷的事情都会发生在那个年龄;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是走在悬崖边的少年,麦田守望者也无法把我们唤回。我们曾经都那么危险。

当然我们中的大部分都回来了:回来考虑考试工作买大电视车贷房贷生儿育女……但少数人永远地迷失在了其中,比如本书中的Henry和他的同伴。Henry无疑是本书中最值得同情和最光彩照人的角色,他在这个小圈子里的领导力,他对其他人的影响,他的魅力和他的气质与这个小圈子所学习和向往的生活方式——古希腊的“酒神”式的生活方式相得益彰,而正是因为他们所追求的这种生活方式——这种绝然迥异于同时代芸芸众生的思考与生活方式,使得他们的迷失更蒙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我记得大三的时候上朱孝远的《文艺复兴》课,他论述古希腊哲人的生活方式是“双脚并立跳过头顶,极端的痛苦与极端的快乐之间的平衡”,大意如此,这与美国人普遍尊奉的杜威实用主义有着太大的差别。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现实的世界格格不入,才会发生这样的意外,而使意外不可避免地变成了残酷青春的悲剧。

本书写于1992年,那时候既没有电脑,没有手机,也没有网络——是的,那正是我们大一在军理课上拼命用信纸给高中同学写信的日子,一切还在古老传统的最后轨道上。该书在当年全美销量榜中冲出重围排名第二,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在中国没什么影响力,虽然在2007年已经被译成了中文。在我看来本书的描写栩栩如生,给人画面感极强,是可以拍成电影的佳作。

Posted in 书籍旅游 |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