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 wangxiaoxin on 从一个华盛顿到另一个华盛顿
- 匿名 on 从一个华盛顿到另一个华盛顿
- 天天 on 异乡风味与中国胃
- GM on 我为什么要回国
- waking on 《虔诚的鳏夫》:什么时候中国导演也能这么自信就好了
Categories
Archives
- April 2020 (3)
- January 2020 (6)
- December 2019 (4)
- November 2019 (1)
- October 2019 (31)
- April 2018 (3)
- March 2018 (4)
- January 2018 (2)
- December 2017 (3)
- November 2017 (1)
- October 2017 (6)
- May 2017 (1)
- April 2017 (1)
- March 2017 (15)
- July 2016 (2)
- May 2016 (2)
- February 2016 (4)
- December 2015 (1)
- November 2015 (3)
- October 2015 (6)
- September 2015 (3)
- August 2015 (1)
- July 2015 (1)
- June 2015 (5)
- May 2015 (1)
- April 2015 (1)
- March 2015 (10)
- February 2015 (1)
- January 2015 (6)
- December 2014 (2)
- November 2014 (4)
- October 2014 (3)
- September 2014 (3)
- August 2014 (4)
- July 2014 (2)
- June 2014 (1)
- April 2014 (2)
- March 2014 (3)
- February 2014 (4)
- January 2014 (1)
- December 2013 (3)
- November 2013 (9)
- October 2013 (2)
- September 2013 (2)
- August 2013 (5)
- June 2013 (1)
- May 2013 (3)
- April 2013 (2)
- March 2013 (2)
- February 2013 (1)
- January 2013 (1)
- December 2012 (5)
- November 2012 (3)
- October 2012 (6)
- September 2012 (9)
- August 2012 (4)
- July 2012 (10)
- June 2012 (11)
- May 2012 (4)
- April 2012 (5)
- February 2012 (4)
- January 2012 (6)
- November 2011 (5)
- October 2011 (4)
- September 2011 (1)
- August 2011 (4)
- July 2011 (3)
- June 2011 (4)
- May 2011 (1)
- April 2011 (6)
- March 2011 (11)
- February 2011 (4)
- January 2011 (12)
- December 2010 (9)
- November 2010 (11)
- October 2010 (6)
- September 2010 (4)
- August 2010 (9)
- July 2010 (9)
- June 2010 (6)
- May 2010 (15)
- April 2010 (10)
- March 2010 (11)
- February 2010 (13)
- January 2010 (15)
- December 2009 (19)
- November 2009 (17)
- October 2009 (20)
- September 2009 (17)
- August 2009 (20)
- July 2009 (9)
- June 2009 (6)
- May 2009 (12)
- April 2009 (14)
- March 2009 (7)
- February 2009 (8)
- January 2009 (10)
- December 2008 (9)
- November 2008 (15)
- October 2008 (18)
- September 2008 (11)
- August 2008 (10)
- July 2008 (6)
- June 2008 (14)
- May 2008 (5)
- April 2008 (11)
- March 2008 (7)
- February 2008 (10)
- January 2008 (8)
- December 2007 (10)
- November 2007 (7)
- October 2007 (11)
- September 2007 (9)
- August 2007 (3)
- July 2007 (10)
- June 2007 (2)
- May 2007 (5)
- April 2007 (8)
- March 2007 (8)
- February 2007 (4)
- January 2007 (4)
- December 2006 (7)
- November 2006 (6)
- October 2006 (9)
- September 2006 (10)
- August 2006 (11)
- July 2006 (9)
- June 2006 (12)
- May 2006 (7)
- April 2006 (22)
- March 2006 (8)
- February 2006 (11)
- January 2006 (9)
- December 2005 (10)
- November 2005 (13)
- October 2005 (8)
- September 2005 (8)
- August 2005 (10)
- July 2005 (16)
- June 2005 (5)
- May 2005 (14)
- April 2005 (2)
Category Archives: 电影评论
我们需要一个海盗电台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012 199*年,我上高二的时候,买了一本《中国大历史》。虽然现在看起来很平常,但这本书让我读得心惊肉跳,在一堆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的16开大历史书包围下,我第一次知道历史原来还可以这样写。 再往前几年,随身听还没有流行开的时候,我家那个破旧的收录放三用机在某些时候可以听到广播里传来的虚无缥缈的**之音或**之声的声音。很多次父母晚上去散步,或者早上该听英语磁带的时候,我就坐在冰凉的五斗橱的玻璃桌面上,听身后的女声播放各种节目,大部分是音乐、娱乐、或者一些专栏。从那里我知道了MJ,知道一些很早的摇滚明星——那个节目现在回想起来,材料和新闻也不是最新的,而是经过编辑的很早之前的东西并且循环播放,但即使这样,对我而言也是新鲜异常,从播音员的语调到内容到节目组织。这些我从来没有听到的声音和看过的书籍,对我后来的成长经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不能说我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来源于此,但你知道,越是不容易看到或者听到的东西,就越会让人重视。 这就是我为什么在看到《海盗电台》的第一个镜头,那个小男孩把收音机藏在枕头下面深更半夜偷听海盗电台的时候,会觉得那么熟悉和亲切。那些古早的日子,需要一个手电筒在被窝里偷偷看禁书的日子,在抽屉里藏着自己写的侦探小说不让父母看到的日子,看《中国大历史》听**之声,偷偷看动画片的日子。那些在公海上,向全英国2000万摇滚乐迷播放政府禁播的摇滚乐的DJ们,是那个时代的星星之火。一箱一箱知名乐队的黑胶唱片,一段一段在今日听来稀松平常的摇滚,连“F word”的出口都要受到那么大的阻力和反复,人们向传统宣战的炮火从来没有停过。 这部影片不是一个怀旧的故事;这种新鲜和传统、开放和禁锢的对抗是跨时代的,即使有父母的禁令,统一的课本,我们也可以以各种形式接触到墙外的事物,而这种事物给人带来的活力是无与伦比的;所以,即使大片的域名被关闭,大量的网站被墙,大批的乐队被禁止,这些不让我们听到、看到、读到的东西也总会有一天传播到我们这里。只要有一个海盗电台出现,它将赢得数以亿计的观众。对海盗电台的渴求是人的本能,正如亚里士多德的洞穴人看到外面的世界一样,当他知道外面的真实世界是如此绚烂多样的时候,他将不会再回去。 在纸张时代,那些被禁的书,总会在民间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在收音机的时代,英国政府不播放摇滚乐,所以就有了海盗电台(或者应该成为盗版电台?);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有了境外网站白·名单,我们现在正缺一个海盗电台。 下篇预告:《平安夜的迪士尼城堡》
Posted in 电影评论
3 Comments
为什么中国没有动画片?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008 昨天跟Fanny同学聊天,她讲她要写篇稿子,讲讲国产动画片以及为什么喜羊羊这么红。我说,中国现在哪有动画片?去豆瓣上一查,那些四星五星的动画片全是1950,1960和1980年代拍的,而且基本上越往后越烂。谁说中国没有动画片?中国有放到21世纪跟好莱坞梦工厂日本动漫相比毫不逊色的动画片,那一长串冠以“美术片”的名字的动画片是中国动画史上的骄傲:《大闹天宫》《哪吒脑海》《三个和尚》《崂山道士》《九色鹿》《鹬蚌相争》《阿凡提》……哪一部不是熠熠生辉,令人印象深刻?中国没有动画片,是说90年代以来到现在,中国的动画片基本像80年代的电影和90年代的院线一样,彻底走入低谷。那些影响过几代人的动画片技术、元素、人才、市场,都到哪里去了呢? 我觉得,中国动画片的死亡,首先在于儿童教育的畸形。有多少人小时候看动画片挨过父母的打骂,说要以学习为主要好好写作业?有多少人现在猛电驴动画片是因为小时候实在看不到?美国、日本动画片的发达,首先在于儿童从小是被鼓励玩,被鼓励看动画片的。我们这里有多少父母、学校、政府想方设法陪着孩子玩——复活节的彩蛋,万圣节的Trick or treat,圣诞节的姜饼房子,全都是为孩子发明创造的东西。而中国“玩”是被当成贬义词,是不好的东西,既然“玩”是不好,那动画片也就不好,不铲除就万幸了,哪里有什么市场可言? 好,就算儿童不看,我们还有成人。但中国动画片的细分市场做得如何呢?我就不说最近几年数量都没有更别提细分的年代了,中国的动画片曾经想过拍给成年人看?想想动画片都在什么时候播就对了:寒暑假,新闻联播之前,全是成年看不到的“副时间”。我们一提起动画片,就觉得是小孩子看的东西,所以动画片走的都是低智化低龄化低水平化的三低路线。作为成年人,要看动画片,为了不让自己变成弱智,就只能看欧美日本。什么?你说现在的女孩都喜欢灰太狼?那是她们说给男朋友发嗲听的,那不是动画,是男女关系政治化。 市场缺乏,导致中国的动画片走入盲目学习美国动画片的死胡同。拜托,美国人之所以喜欢看鼠小弟变形金刚,那是因为他们没历史,他们的文化就是幻想,就是飘在空中的飞屋与会发光的夜光树!中国的动画导演——也许不止动画导演把自己五千年的文化素材和美学传统全都抛弃了,学着拍什么《莫比乌斯》和什么《无极》,看看,啃泥了吧。我真是痛心疾首啊,眼见着他们一笔又一笔地花着纳税人的钱跟在迪斯尼梦工厂后面摆Pose,我真替那些孙悟空、哪吒、东郭先生、崂山道士们感到悲哀,觉得他们也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没有翻身的机会了。我们有敦煌,我们拍出了金碧辉煌的《九色鹿》,我们有那么多大好河山,祖宗们都已经给我们塑造好了这些人物花草,只需要将它实现,连音乐道具都现成准备好了——没钱做音乐你可以用京剧啊,用《渔舟唱晚》啊,没道具你可以用毛笔画啊,我们还有水墨画啊。我们本来可以拍多少部《九色鹿》,多少部《西游记》啊! 既然做不出好东西,那就上短平快的商业快餐。这种低成本粗制滥造的电影一上来,可能会有票房,但绝对是饮鸩止渴的败坏观众胃口的做法。观众可能买账一时,但救不了动画片一世。认为动画片就是新奇怪兽+可爱小动物,缺乏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和人文教化,这恰恰是中国动画最需要的部分。不要以为美国人就知道娱乐,他们拍的UP比我们这些动画片教育性强多了,主旋律多了。看看我们之前的《大闹天宫》和《哪吒脑海》,你会发现导演绝对是有明确的思想和感情传递出来的,比如孙悟空的革命,哪吒的反叛,阿凡提的睿智,都是通过导演用心做出来的。现在的动画片,再也做不出来两个猴子用画戟挑开水帘洞的瀑布,引出水帘洞里的齐天大圣了。不要说我们技术有问题,现在好莱坞也在拍2D动画;不要说我们成本有问题,你知道当年《大闹天空》有多少张绘画原稿?7万张。给你一个基准,被称为经典的《千与千寻》原稿是2万张。 一个好端端的中国特色的动画片之路就被毁了;我们只能看着柯南和变形金刚发呆。这下广电总局的老爷们怒了:黄金时间只能播国产动画。没有竞争的后果是什么?地方保护主义的后果是什么?看看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不就知道了吗。况且,这连保护主义都算不上,这整个一意识形态。缺乏竞争的后果就是大量粗制滥造的国产动画——以“喜羊羊”为首——蜂拥而至,好一幅“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局面。真的,如果没有这道禁令,我觉得国产动画还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没准出一两个传世之作,现在好了,连观众都失去了审美,不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了。你如果发自内心的觉得喜羊羊挺可爱的,那你的胃口已经被败坏了。在反驳我之前,先去看看蓝精灵鼹鼠花黍鼠,再不行看看猫和老鼠米老鼠唐老鸭也行。 所以,在中国动画片的死亡之路上,我们只能黯然回首,向中国早期的动画片工作者致敬:万籁鸣、唐澄、李克弱、区建方、胡进庆、凌纾、沈祖慰、 周克勤……没有他们一笔一划画出来的几万张原稿,没有他们的诚意和汗水,没有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提炼,我们连那些赖以慰藉的久远动画片都将失去。
Posted in 电影评论
6 Comments
IMAX 3D版Avatar: 上帝之城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001 当影院的灯光亮起,字幕悉数出现,我还在3D眼镜背后擦掉泪水,座无虚席的观众席里发出排山倒海的掌声,我知道,James Cameron又亲手建立了一个上帝之城。Avatar在IMDB上的评分已经从8.2跃升8.9,而通常炒作电影的评分都是逐级下降;在豆瓣上的五星是75%,时光网上的评分时9.0,但我看过IMAX 3D版的电影之后,我知道,这些评价是值得的。 *关于视效* 我敢说,这部电影里一定会有镜头成为那种《xx杂志》评选的“30年来最经典的镜头”中的优胜者,而且不只一个。朝着Ployphemis飞奔而去的巨大神鸟,四个Navi人在天空之中的独木桥上身手矫健地飞奔,悬浮在空中的哈利路亚山,Jake骑着霸王飞龙掠过飞流直下的瀑布,都把人的目光牢牢钉在屏幕上。这些瑰丽的景色超越了以前的任何一部影片,以前可能只在动画片中出现的奇异景象在卡梅隆笔下变成了活生生的世界,使这些镜头可以与E.T.里面那个小孩骑车飞过月球的镜头,或者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男主角伸开双臂拥抱天空的镜头相媲美。 不仅如此,这个名为“Pandora”的可爱星球上的一切生物和生态系统,都是如此详尽而有逻辑,甚至可以出一本百科全书来解释。英俊的六条腿的Direhorse,Navi人飞翔的坐骑Banshee,闪雷兽,毒狼,美丽的羞怯的花朵,夜光的植物,Pray can be heard and answered的夜光柳条树,Navi人时代栖息繁衍的、高耸入云的home tree,这些生动的美丽的生物让人深深爱上这颗星球。 更不用说美丽善良的Navi人,虽然是3D动画合成,但绝对是照着人类审美的最高标准来塑造:高大,英俊,苗条,肌肉发达,通体蓝色,没有体毛,身手矫健,善于骑射,头发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可以藉此与动物和生物对话。他们最强烈的表达感情的话语是“I see you”,not I see your eyes, but I see into your mind;他们对自然界的善良和他们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就是人类愿望的终极,只可惜完全不能在地球上实现。我喜欢他们额头上那星星点点的金色荧光标记,他们睡觉的树床,他们几千人伸出手臂给Jake,说“you are one of my people”时是最感人的时刻。 *关于内容* 美国人一定是对印第安人心有愧疚才拍的这部电影。大峡谷,自然形成的拱桥,红土,都像是未开发的美洲大陆,Navi人的生活行事方式无疑是印第安的写照,而地球人仗着自己发达的科技对Padora进行的掠夺和强迫迁移不就是美国人开发西部的22世纪版本吗?所以,这是个白人与红人的故事,是个丑陋资本与环境原生态的战争,虽然影片讲的是环保问题导致人类生存出现危机,但作为任何一个被外族欺侮过的民族的一员,看这部电影都不会好受。当Navi人骑着Direhorse冲向人类的机器人和重机枪时,当他们骑着Banshee冲向钢筋铁骨的战斗机和航母时,说真的,我脑子浮现的画面就是僧格林沁带领他的蒙古骑兵与英法联军作战。这是血肉之躯与坚船利炮的战争,是悲壮的,没有可能胜利的战争,也是无法避免的结果。 James Cameron是那种可以驾驭成本的导演——不像某些导演拍小成本还能摆乎摆乎,一有钱就立马栽跟头,他是不会浪费成本,驾驭故事的人,从Titanic上就可以看出。他也许不是好莱坞最会讲故事的人,但绝对是最可以把故事和大场面融合起来的的人之一。160分钟的电影有情有景,绝不冷场,虽然不是深奥的故事和曲折的爱情,但能让你在椅子上坐牢不动,而且像我这样坐在前排戴着3D眼镜看IMAX的观众都不晕不累。 *关于科技*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电影评论
4 Comments
浅谈Orphan《孤儿》中的宗教意味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996 先说个题外话:我被IMDB和豆瓣上的Avatar评分吓到了,决定马上去看3D版。IMDB上的评分已经从8.2涨到8.7,豆瓣上给五星的占到几乎史无前例的75%,虽然我不fan魔幻吧,但还是决定去看看James Cameron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前两天看到Orphan《孤儿》,我给这部片子打五星,属于强烈推荐大家看一看的那种。虽然十年之后未必还记得起来,但几年之内肯定让你不能忘怀。剧情打四星,还有一星给那演Esther的姑娘,小姑娘真是惊人,看完之后我都在想她父母怎么舍得让她演呢,结果一看生活照片和youtube访谈,小姑娘特别正常健康活泼外向,跟电影里的样子真是判若两人,惊人啊。 这部里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担任制作人的处女作讲述一个家庭领养孤儿引发的惊悚故事。不知为什么我觉得这片很有点像《闪灵》学习的样子:冬夜,暴风雪,孤独偏僻的城堡一样的房子,蠢丈夫,幸存者,都莫名地像。不过,这片影片中最为出彩的,是我说的那个孤儿Esther的角色塑造和表演。这个萝莉外表女王心的小同学,已经成了无数影迷的偶像,很多影评,不一一赘述。今天讲的,是这个故事中的宗教意味。 美国恐怖惊悚片总有和基督教脱不去的关系,正如我们的鬼片总有个钟馗老道什么的。但基督教教义详尽复杂,这点我们比不了。基督教中的怪力乱神一点也不比中国少,比如经典的《驱魔人》中的恶灵;而基督教对罪恶和救赎的诠释更是系统,比如这部电影中的Esther。 先说Esther的外形本身。她出场的背景就是在一个修女管理的孤儿院中,还唱着虔诚的宗教歌曲。她举止端庄优雅,吃饭前祈祷,衣着总是那么古典完美,她的领结和腕带以及永远不变的圆领洋装让我想起修女或者护士这一类角色,就缺胸前挂个十字架,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东正教修女。 她的行为更有宗教的含义。她并不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人们眼中的那样不堪:她对自己行为的辩护非常有信心。当她搬起石头砸死鸽子的时候;她杀死大儿子时;剪下养母的白玫瑰时,她都虔诚地说:“现在你们可以上天堂了”。她没有说谎;她的确是这样认为的。 我们可以认定,Esther之前所受的教育和生长环境都是极端宗教化的,包括她爱如宝物的圣经,她最爱的男人的照片也深藏其中,表明她认为《圣经》是她最珍视的东西,是她所有行为的道德范本;她那满墙令人震撼的的荧光壁画,天哪,抛开色情性和艺术性不谈,简直就是挂在东欧某教堂上的当代艺术。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在Esther的心中,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完成对带给她深重罪孽的这个人世的救赎,她是正义的,有信心的,而不是人们眼中的她应该具有的样子。《驱魔人》的理论认为,小女孩被恶灵上身,是因为她自信不够,基督教中讲求“信仰”和“信心”,Esther两者兼具,只是她与生俱来的缺陷使她站在了大部分人的对立面,也就是“魔”吧。 我没剧透吧?还没看过的同学去看看吧,Isabella让人惊异的眼神啊。
王小心横扫拉荷亚之:美国也有贺岁片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971 那天听朋友说,国内今年的贺岁片有100多部,从11月一直排到明年3月。我听了不禁感慨,当年只有《真实的谎言》和《我是谁》当贺岁片的中国电影产业的春天终于来了,虽然所有的评论都一边倒的尖刻、讽刺、皮里阳秋,但起码有人关注比没人关注好。中国电影产业的贺岁片做法是抄谁的呢?香港。1993年,那是一个春天,香港电影黄金一代创造了贺岁片史上的辉煌,《射雕英雄传之东成西就》的票房纪录到现在还让人看着唏嘘。可惜冯唐易老,人生起落……其实我想说的是,香港的贺岁片做法是抄谁的呢?我觉得,是好莱坞。 美国人素有看电影的传统,他们更喜欢圣诞。不像我们的春节只有那么一两首烂俗的《恭喜恭喜恭喜你》在商场翻来覆去的播放到人想揪着自己的头发撞墙,他们的春节——12月开始的光明节圣诞节新年周期一到,耳朵里就充满了音乐界大腕创作和演唱的圣诞新年歌曲,虽然歌词是万变不离其宗的“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那唱法,那曲风可真是瞬息万变,你能想到的大牌歌手都开始唱,还真是异彩纷呈。同理,电影院线也是大打出手,经过前几周的黎明前的黑暗,从本周Avatar打响战斗的号角,贺岁档期的电影基本上就要让人在影院目不暇接了。我大致看了一下最近的市场,觉得美国的贺岁电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大片类。相当于中国的《英雄》《无极》这种。大片就是大制作,大血本,所以要大宣传,挑大机会把钱赚回来。今年的大片有: Avatar,这个据说中国会同步?不知道中文要翻译成什么,是《化身》什么的好像,要我说,直接叫《画皮》得了。所有的媒体都在报道,James Cameron发财了又。 2012,这个大部分人都看过,我就不说了。 2. 动画片。相当于中国的《没有》。天知道美国人为啥喜欢看动画片,真是百拍不厌,可能美国父母都有耐心陪着孩子玩吧。更有可能的是,电影业的发展造就了细分市场。今年的动画片有: 《51号星球》,讲某个遥远星球上的绿色外星人,跟航天有关。(美国人跟绿色杠上了啊?从绿巨人到史莱克!) Fantastic Mr. Fox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讲某个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配音阵容很强大,有梅丽尔斯特里普比尔莫瑞等等。是个静帧动画,挺温馨的。 《公主与青蛙》,天哪,他们真是看shrek看上瘾了。公主吻了青蛙之后,自己也变成了一只青蛙。让青蛙和青蛙好去吧,这个世界就全都绿了…… 《艾尔文和花栗鼠2》这个老鼠很有名,也很美国。 3. 奥斯卡片。相当于中国的《梅兰芳》(如果也能算的话)。美国的圣诞档火热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是冲击奥斯卡的最好时机,评委也得过年不是?做宣传,做口碑,都是要人气的呀。这是贺岁档中,最值得看的一部分,也是最重头的一部分。今年的奥斯卡片有: Broken Embraces,《破碎的拥抱》。Penelop Cruz美人迟暮呀,阿莫多瓦还能把她煮成一个早餐的嫩鸡蛋吗?这部片子耗资巨大,希望能拍出黄金时代的风韵。 Up in the air,《云霄之上》。据说乔治·克鲁尼凭这个片可以得奥斯卡最佳男主,但宣传了好多次怎么还不上映呢?讲一个靠给公司裁员赚里程数的人的故事。经济危机啦,电影也顺势而行吧。 Nine, 《九》。这片子就是新版的《芝加哥》,妮科尔基德曼佩妮洛普刘易斯索菲亚罗兰都出现了,总有一款适合你吧。这片太功利了,就是冲着奥斯卡去的。 It’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电影评论
4 Comments
李安:独一无二的华人导演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921 李安是我最喜欢的华人导演。从2000年的《卧虎藏龙》开始,我就一直喜欢和关注他的电影。在大学的图书馆里陆续看到他之前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曲,后来又看了英文的《理智与情感》,到2005年《断背山》时,我对他的喜欢和对他风格的确认就稳定了下来,并且一直持续到《色戒》和《Taking Woodstock》的现在。《卧虎藏龙》刚出来时,被很多观众所诟病,说不像武侠啦,又是拍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啦,如此等等。我一直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有些人会拿李小龙或者李连杰的功夫片标准来评判《卧虎藏龙》,并说它不好,这在我看来,简直就像在说《指环王》作为爱情片不好看一样,是个伪命题。同理,我也一直为汤唯因为出演《色戒》而背上“一脱成名”或“演汉奸”这样的黑锅而替她感到冤枉,因为《色戒》并不是一部意识形态的、或者谍战的片子。 《卧虎藏龙》并不是一部武侠片;而正是从这部片子开始,我才感到李安的电影中有一些内在的稳定因素,是与生俱来的、与导演的性格息息相关的;我喜欢这种风格未定的导演,因为在每一部片子当中,你都不仅是看部电影而已,而是通过电影在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意图,在与导演交谈。李安的作品不多,通过这十来部电影,我觉得以下是造就他电影魅力的那些“稳定因素”: 1. 东方美学。李安的电影,在技术上,是东方的。想想看那些长镜头和最考验导演美学功力的构图——长镜头可能来自台湾导演的传统,而那些安静的,几乎是静止的画面把电影这种“动”的东西的脚步放慢了,演员不能仅仅用动作和声音一带而过的表演,而必须要通过从头到脚的全部身体来传递人物的感情。在李安的镜头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就是那些安静的部分: – 《断背山》里,在怀俄明山的暮色中,Enis和Jack两个人一个在山上的羊群中,一个在山下微光明灭的帐篷里四目相望,他们看不见对方,但情愫就像炉火中飘出的炊烟一样暗暗生长; – 《卧虎藏龙》里,纯色如中国水墨画的安徽民居间,玉娇龙和秀莲进行几乎看不清的打斗,刀影在水中映出波光连连; – 《推手》中,Master Chu的推手手缓慢到近似慢镜头; -《色戒》中,王佳芝在日本式的包房里,倚着细碎格子的门框摆出舞台一般的姿势给跪坐在地上的易先生唱《天涯歌女》; 这些最悄无声息的情节,如画画一样的构图,就是李安电影中感情最充沛的时刻。在李安的摄影机下,它们或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最动人的。在好莱坞的舞台上,许多西方导演忘记了动静相长,用画面和声音充斥观众的脑海,比如他们的恐怖片;却不知道适当的舒缓是观众思考的时候,也是导演最容易传递出感情的时刻。 2. 隐忍。其实隐忍也是东方的一部分,但不属于影片的技巧,而是内容。我到最近才明白《卧虎藏龙》名字的由来,李安自己说(我把它翻译成中文):“……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它就是你的血肉。你必须隐藏起你的感受。这本身就可成为艺术,隐喻和象征,颜色和构图的应用。总有方式可以让你不说,但无论如何把它表达出来。对于一个被压抑的社会来说,这是一个如此充满感情的出口。它就是所有电影的灵魂,被压抑的、充满感情的希望。 这,就是‘藏龙’。” 把压抑的感情表现出来,这本身就是艺术。王佳芝是这样,Enis是这样,俞秀莲是这样,老朱也是这样。当临死的李慕白握着秀莲的手,说自己浪费了一生,要用最后一口气说出自己的爱,这样他才能不再孤独,也不会害怕死亡时,就是隐忍迸发的那一刻,也是整个电影点题的时刻:追求自己的本心。即使在西方的题材中,也充满这种隐匿压抑的情感,如果题材不是足够感性,李安是不会想把它拍成电影的;他要的是一种静止的张力,看不见的冲突,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回忆。 3. 人性。张艺谋也懂得东方美学,也懂得构图和颜色,巩俐躺在高粱地的镜头一样美得惊心动魄,为什么除了早期的几部作品,张艺谋的电影都变成了笑话?因为没有人性。很多人批评张艺谋不会讲故事,其实“不会讲故事”的更深含义是:“不懂故事”或者“没有故事”。张艺谋适合拍《印象西湖》或者《印象小沈阳》,但《英雄》和《埋伏》的台词只能变成笑话。李安和张艺谋的最大区别是,他的内心是有故事的。在拍《推手》之前,他几乎没有一部像样的作品问世,但他的pitch打动了《推手》的赞助方。他用了“Assemble”这样的词来形容李安的描述:他心里早就有电影了;他只是需要外界的手法来“装配”它而已。与李安合作过的大牌明星、音乐节、歌手有很多,他并不怯场,把这些人和设备驾驭得虎虎生风,甚至新生代的演员因为他的调教而成为大牌明星,因为他有内心的想法。 这种想法,这种内心对电影的创造,是一个导演最有力的武器。这些东西,我认为,来自于他的成长和教育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他被认为是“非台湾”且“非西方”的;他的父母来自大陆,他生在台湾,在美国受高等教育;想在西方的白人社会中导演电影,没有人会相信,所以他在《推手》之前的六年,没有导演过一部电影。这些“outsider”的境遇和太多年的沉默给了他融于电影的性格和磨砺思想的时间,如果没有这些,今天的李安不会如此从容和深刻。 正是这样的“outsider”,才让他有能力驾驭各种题材的电影:华人的,东方古典的,西方古典的;同性恋的,牛仔的,嬉皮的。几乎没有一个导演像他这样,能在跨度如此之大的题材上取得成功,更令人动容的是,每一部作品中,都有相同的东西体现,即人性,对人的表达,对人的感情的表达。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东方题材,《卧虎藏龙》就会受到西方观众的喜欢,而《赤壁》就不行的原因之一。李安的电影是温情脉脉的,不激烈,不暴力,却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这是张艺谋用浓烈色彩也无法达到的。 还有很多因素促使李安的电影让人着迷:比如音乐等等,但由于不是他独有的特长,就不多说了。回到开头的话,对这种风格统一的导演,我会一直关注且喜欢他的电影,因为不用提心吊胆,不用管“他今天又玩什么幺蛾子”,即使有那么多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演员。
Posted in 电影评论
4 Comments
呼吸:人性的失语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893 我喜欢金基德的电影,简单粗暴,黑白明了,就像《呼吸》里朴智娥给张震布置的房间,四季分明,单纯得就像舞台上的布景。金基德是这样的导演,他的水平已经到了一个高度,并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就像阿莫多瓦和王家卫,不会有什么好和不好的担忧,而且五分钟后就知道是他的电影。 密室,监狱,少得可怜的男女,性,血腥,就是金基德。好像与人世间的道德和伦理水火不容的男女主角,在封闭的房间里,上演着如舞台一般的故事。素昧平生的女人和死囚,基本不符合人类正常逻辑的故事,但又不会让观众觉得吃惊,几乎不用语言就表演出金基德要的寓言,让我们不停反问:人就是这个样子的吗?我就是这个样子的吗?我会变成这样吗?被朴智娥用劣质壁纸和鲜花布置的,单纯到如windows32色的探监室映出人性的黑白的失语,只有死亡,背叛,血和性才能救赎它。 张震的眼睛真漂亮,如朴智娥所说。与这个台湾地区气质最不一样的男演员合作的导演名单已经到了震惊的程度,从李安,吴宇森,田壮壮到杨德昌,徐克,王家卫,这样的演员也只有这些导演才配得起。 电影是小巧轻盈的结构,绝不会冷场的叙事,少到可怜的演员和背景,几乎可以算作小成本电影,只要几个场景的转换。演员的表现一举一动都在导演的掌握之中,每个动作都如同提线木偶。正如监视器背后那个导演自己扮演的,冰冷的监狱长官在掌控一切。在这里,金基德扮演的正是他自己。
Posted in 电影评论
6 Comments
2012:你真的知道什么是世界末日?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827 导演Roland真是好莱坞的王晶,拍拍《明日之后》这样的纯技术型特效类型电影可以深入人心,题材稍微深刻一点就不行。打着对人类命运关怀的旗号,却拍成了一部观众在电影院里瞪大眼睛捂着嘴乐的喜剧片,你真的知道什么是世界末日? 从基督教到佛教,世界各大宗教都有不同的末日观点,这些观点在99年的时候流行过一回,今年又轮到Roland来玩个大的(因为从后天海神号独立日之后,美国人真的没啥可玩了,纽约人民都死好几百次了,今次轮到洛杉矶人民了)。但一种理论流行化之后,马上就披上各种普罗的大众文化外衣,什么诺查丹玛斯啊,什么推背图啊,诸如此类搞得最后像个笑话,这次2012一出,别的导演就算是有人文想法也没法拍了。 影片前一个小时,确实有末日描述。如果坐在IMAX第一排,你的感觉就像上帝在进行末日审判。但末日描述并不等于末日情怀,末日并不只是毁灭而已!我一直觉得,末日情怀在各大宗教中的体现其实都是人类的不安全感导致的定期自省,正如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像恒河粒沙一样,人类只能对茫茫不可预知的命运进行道德上的审判和修补,而不是南北磁极一搞乱,什么都一锅端了就完了,庞大壮观的毁灭景象一拍完,马上就来个男主的不死式美利坚励志片,那么大的投资最后就搞了个水下关门,连我都替导演脸红。还不如去看看03年的《科幻世界》上面王晋康写的《生存实验》,好歹也比火山海啸式的大片轰炸多点想法呢。说真的,末世本来就是我们每个人挥之不去的内心恐惧,只不过或多或少而已,虽然无法释怀,但起码可以自省啊。 西藏?西方人对西藏都有情结,觉得西方价值观拯救不了的事情就该神秘宗教出马,那老喇嘛往杯子里倒水的桥段我们从小都看腻了,美国人还觉得新鲜呢。喜马拉雅山顶上的清风真的能荡平人们心中的阴霾吗?根据地缘政治学和经济地理学的观点,一切还不是因为你海拔高点,洪水上不去啊。不过说到为什么有西藏情结,大部分基督教观点都认为西藏是诺亚方舟的后裔,包括希特勒也认为西藏人是纯种的雅利安人,但好莱坞连个西藏演员都找不到,Grandma只能让老牌好莱坞华裔女性卢燕出马,那白净的一看就是ABC的脸哪里有西藏人的影子啊。 中国?中国人就是阿Q心理,总统女儿一夸夸立马就飞到天上去了觉得这个片子给中国人长脸了啊中国发达了啊,你想想如果中国电影里这么说美国,美国人会高兴吗?美国的对华政策早就摸清了中国人的门道,硬的不行来软的,奥巴马一边笑脸相迎,那边立马就制裁性贸易,中国人还真觉得自己强大了,其实别人根本不是真的心服口服,只是面子上夸夸你,马上就翘尾巴了。我还真不觉得电影里那现代化的诺亚方舟中国能造出来,纪律严明可以,人海战术也可以,就是没有科学技术。那些灯火通明的军事基地和制服军官,整个就是《特种部队》和《变形金刚》里面美国军队的缩影,和导演带着西方民主价值观对Communism一厢情愿的猜想,哪里关中国什么事!发展中国家就是浮躁,奴性了太多年,好容易有点钱了,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可其实你还差得远呢!韬光养晦,再韬光养晦啊,能说出这句话的领导人真不容易。 哎,可惜啊,什么时候能有几个能操控大场面同时还能多些想法的导演呢。
Posted in 电影评论
4 Comments
New Moon(新月):美国也有琼瑶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824 周六去看电影,发现半价时段人还真是不少。老美笑点好低,随便什么低级桥段都能听见有人咯咯的乐,这部我们串场看的片子,就被人当成喜剧片从头到尾乐个不停。 也是。女主角的表现经常让我想起琼瑶那个《我是一片云》里的女主,在两个帅哥男主之间摇摆不定最后疯了,这个Bella也是时不常露出她那无辜受伤的小眼神,在两个庞大势力集团的帅哥代表中摇摆不定,最后自杀了事,虽然没死成,但眼泪和帅哥暧昧的镜头还真不少,帅哥卖肉的镜头就更多,更可怕的是吸血鬼卖肉卖不过狼人,就开始耍琼瑶剧里帅哥经常耍的手段:浪漫+求婚,那个在树林里“一见就追,一追就跑,一跑就倒,一倒就咬”的镜头估计让影院里不少人憋笑都憋成内伤了,这不活生生的庐山恋美国翻版嘛。 其实我进错场了,看完之后才知道Twilight系列的受众主要是美国高中生,我被它的好票房给骗了,以为会有什么吸血鬼大战狼人的镜头,结果只是美国东部潮湿森林和海滨的阴郁风景。不过还真的有小男小女喜欢这个片子,想想我们谁16岁的时候没有为席绢或者林燕妮而心碎过啊……看豆瓣上那些90后的影评就知道我们的差距有多大,不信请看开心网上昨天的一个转帖: 一90后的小姑娘。打扮不肥猪流。也挺水灵。 我朋友不要。 我们很不解。 我朋友说沟通无能。 当下。我朋友拒绝小姑娘的时候我们都在。 朋友估计小姑娘的自尊心。拒绝的那叫一个曲折委婉。 后来小姑娘终于明白了。 幽幽的看着我朋友。朱唇轻启。 扔了句。 “告诉我。这个冬天为什么特别寒冷” 就走了。 众人终于明白何谓沟通不能。 内牛满面……
Posted in 电影评论
4 Comments
甜蜜的生活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821 甜蜜的生活,La Dolce Vita,扁口的意大利语,这个词不知道蹦了多少遍。是香水,是专辑,是早先文集的名字,是图书馆里老旧的资料库里那一卷上下两集的录像带,经过管理员的手递到我手里。六十年代的字幕,没有调光,黑白的屏幕上几乎看不清楚。那时候的罗马和今天的北京一样,五光十色,天上人间,到处是欣欣向荣的建筑工地和歌舞升平的老板小蜜,职业的狗仔队,艳丽的小明星,走水的妓女地下室,走投无路的知识分子,不知所云的沙龙。在费里尼嘴里,La Dolce Vita的名字出现得如此巧妙和讽刺,这就是甜蜜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时代的甜蜜的生活。 这个电影让我想起很早的时候苏力在课堂上的一句话:“永远不要以为自己的时代是最好的时代”。苏力老师,我们从没有以为自己的时代是最好的,但我们不知道最好的时代在哪里。那些掌握着过去的人掌握着将来,而掌握着现在的人掌握着过去。激流勇进的大时代,我只能等待滚滚而来的历史车轮将我带往不知名的未来,被精密计算好的、受保护的、有组织的未来。记者马切洛选择了入世,而他的朋友斯坦尼选择了死亡。安妮塔在罗马泉水里的惊艳晃得我睁不开眼睛,我们只能屈服于这放纵慵懒,甜蜜空虚的生活? 费里尼太喜欢象征,他用海边少女纯洁和脸和开篇的耶稣像相呼应,却让二者不约而同地缄默,没有给我们任何答案。而跨越重重山水的我,在那一扇明丽风景倒映的背后,无止无尽地寻找你的影子。什么是甜蜜的生活?是下着雪的北京寒冷冬夜,那路灯下的一长串脚印,还是如今圣迭戈海边,夕阳下的振翅欲飞的海鸥?我无法回答,也不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