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电影评论

《金蝉脱壳》:名字不错

        1.名字起得不错。如果我来翻译,恐怕也是第一想到这个。  2.施瓦辛格当州长不如当演员,当演员不如史泰龙。  3.史泰龙就是美国版成龙。  4.电视演员没有经过大荧幕的锻炼,是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演员的。对,我说的是POI里的那位。  5.那个“Cheers”笑死我了,值回票价。  6.船上的那个监狱设计好带感,我都想当成酒店去住了。  7.看不动脑筋的美国动作片真开心。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 | Leave a comment

Blue Jasmine《蓝色茉莉》:琼瑶小说的反面教材

凡是带有“Blue”二字标题的电影总是那么忧伤,古有蓝色情人节,今有蓝色茉莉花。忧伤在于现实,在于电影把你从一帘幽梦的琼瑶小说中拉回了人间,告诉你,高傲如同茉莉花或者卑贱如同一块生姜,最后结局都是一样,不在妥协中生存,就在爆发中灭亡。 Jasmine是父母眼中的完美教材,天生带着女王范儿的布兰切特演出了琼瑶小说中当之无愧的女主角。永远穿着得体的大牌,大学没上完就找了个身价上亿的老公,基本属于可以在花园里天天做梦的那种。破产了也要坐头等舱,一身名牌地来到草根的旧金山和Ginger一同生活。旧金山是何等接地气的城市啊:马克札尔伯格可以在公司上市的时候都穿着T恤,她那一身名牌钻石耳钉无疑于废物。这里只有啤酒、沙漠,和红色的金门大桥,与之相比,她那可以享受午后冰茶的纽约花园就像是另一个世界。她想重回那个世界,不单是因为虚荣,更是因为生存本能。就像白富美们没法去三线城市餐馆当服务员一样,她在这里生活只能枯萎。 旧金山在她眼中是纽约的反义词,妹妹Ginger是她的反义词。粗俗、不得体,连找的男朋友都是那么不入流。但Ginger不一定比Jasmine悲惨,因为她起点低,要求低,她何尝不知道意大利裔男朋友的坏处,但她明白她只能到此为止。所有的对更高生活的向往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她能够坦然接受。这是西岸人民骨子里的“无所谓”的劲儿,不像伍迪艾伦笔下的东岸中上层,有太多放不下的东西。 谁的结局更好?伍迪艾伦骨子里肯定是同情茉莉花的,但他也无法给她安排出更好的结局。Ginger的终点在哪里已经是一目了然了;Jasmine的终点在哪里,没有人知道。影片停在了一个断点上,她有向上走的无限可能,也有向下走的无尽道路。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 | Leave a comment

《言叶之庭》:与天气预报同行

与大部分喜欢看科幻或者奇幻题材的日本动画片的人相比,我喜欢看写实的类型。日本本来就是个精致的国家,因为狭小,所以每一寸土地都得以整饬。园林山水,室内装潢,都是照着可以入画的标准建造,所以很多现实的画面,放到动画片里,更加干净动人。古有浮世绘,今有动画片。比如《棋魂》,比如宫崎骏的动画片中描写现实的那一类,比如这部《言叶之庭》。 不仅空间,时间在他们的世界观里也是如此。言叶之庭不厌其烦絮絮叨叨描述的天气,入梅,阴雨,大块铅色乌云的画面,微风吹过的树梢,绯色晚霞的追歼消逝,亭子顶上漏下来的缕缕阳光,突如其来的骤雨雷鸣,配上万叶集中的俳句,就是一幅现代的浮世绘。我也是热爱天气的人,所以在这样的浮世绘中如鱼得水。 新海诚是个精致的人。不少画面已与摄影无异,黑板上,纷纷洒洒的粉笔灰都清晰可见。画面的精致让我完全忽略了只能用若有若无来形容的情节,甚至觉得这种情节配上这样如流水般缓缓而出的画面最好不过。两个平凡的男女,有一个平凡的人生,却因彼此的相遇,而增加一些明媚的色彩,就算最后渐行渐远,也不会因此后悔,是不是正如在四季平淡的天气中,偶尔出现的亮如白昼的暴雨,如雷的轰鸣,是否能留住即将归去的你呢?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 , | 2 Comments

《丈量世界》Measuring the world: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

小时候最崇拜的人有两种,一种是大学问家,司马迁朱熹那种,还有一种是大旅行家,徐霞客张骞那种。后来发现,这基本代表了人类的两种本能: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人类终其一种族都在做的事情,古今中外,都可以被这两种方向概括,正如电影中的洪堡和高斯。 德国人是最善于自嘲和自省的民族。书中的每一个苦涩的幽默都是德国人民族性的代表,俗的如高斯在新婚之夜跳下床开始写公式,不俗的如高斯去找康德发现康德早已老年痴呆。但许多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不正是在这种看似脱离世俗的行为中产生的吗?他们如同历史天空中的双子星座,产生若有若无的交叉轨迹,然后又继续朝自己预定的轨道前进。他们还是小正太时的惊鸿一瞥,耄耋之年的互相讽刺与感人的结尾,都是两条轨迹相交时,给人类留下的如同印在镀锌板上的不灭印记。 但是旅行家必须家财万贯,而宅男就只能学数学。所以这个世界上,理科男永远多于旅行家……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一代宗师》:大师的草稿

《一代宗师》讲了什么,全家人周日晚上花了三个小时,谁也没看明白。是讲叶问吧,里面又有那么多宫二一线天;是讲叶问和宫二的关系吧,里面宫二又有好多跟叶问八竿子打不着的情节。但是,大家都深深地被这部电影震惊了,纷纷表示这是大师的电影;所谓大师,基本就是虽然看不懂,没情节,还是觉得很牛逼,很震撼。不知道是因为台词,还是因为手法,还是因为某个不仔细看注意不到的细节。比如章子怡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一颦一笑,一招一式,比玉娇龙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啊;同样是演小三,同样是演大师的小三,看看章子怡在《梅兰芳》中的表现,还说是唱京剧的名角,基本就是一个怨妇;再看看宫二的表演,就知道什么是好的导演,以及好的导演能提携演员到什么程度了。 要说《一代宗师》,远远不能算成品,顶多算是大师的一个草稿。如果不是制片方急了,这部历时八年的电影的上映还遥遥无期。这导致在电影中呈现出来的许多逻辑混乱,风格不统一,尤其是张震演的一线天,如同一块大石悬在我的头顶,直到影片结束也没落地。宫若梅“一生不嫁”的那句台词出现了起码四遍,豆瓣上有人吐槽说是因为拍了好多条,不知道哪条最合适,于是就都放上了。但即使是草稿,也让人惊艳。到了王家卫这里,就发现好电影不一定要逻辑通顺,风格统一。气氛出来了,故事出来了,大家可以自己拼接逻辑,还觉得是大师跟我们玩儿。比如宫若梅五二年大年夜见叶问,说自己十年前的大年夜在哪里,然后镜头切回十年前,许多人觉得突兀,我却觉得是人生的玩笑,假如时间倒转,宫二是否还会做出这种选择,或者她的人生是否是另一个模样,都没有讲出来,只能让观众自己去猜。 许多影评说宫二是比叶问更有血有肉的形象,这点我同意。可是我觉得王家卫明明对叶问很有想法,可是没有拍出来(完)。叶问在片中一直是很积极的存在,他是个很入世的形象,一开始要出头、好胜,后来为了生存抛弃妻子,最后他在大南茶楼见宫二的那场戏,眼中是很世俗的态度,我爱这世界,我爱这功夫,我要走下去。而宫二是相反的路子;她的人生在她选择替她爹报仇的那一刻就注定是悲剧了,她自己也知道是个悲剧,但从她少年时养成的倔强的性格起头,就知道她的人生注定是这样了。她追求过美好的东西,但爱情在家仇国恨中是不值一提的,她看叶问的眼神是心如枯槁,基本只剩下遗言了。 所以从正常的逻辑角度看来,《一代宗师》要这么拍才能有价值观的输出,如果再给王家卫八年,不知道他会不会把叶问的后半辈子拍完。其实说不定人家已经拍了——我相信他拍的条数与上映时间之比是最高的——把他扔掉的拷贝捡起来再重新剪辑一下,剪个上下两集或者上中下三集,还是很有可能让我们管中窥豹看到一代宗师的哲学的。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西游降魔篇》:佛教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

  以前不觉得,后来才发现,周星驰的电影中宗教的意味愈来愈浓厚。从《大话西游》到《功夫》中的如来神掌,再到《西游降魔篇》中的取经之路,才明白周星驰受佛教影响之深。其实挑选西游这个题材来拍片,本身就是对佛教的致敬。西游记中,人不如道,道不如佛,如来是解决一切的根本。所有尘世中不能化解的因果,都进入佛教中给予化解。从这点上来说,《西游记》和《悲惨世界》一样,都是宗教凌驾于尘世之上的三教九流、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的一条龙最终解决方案。 当然也包括爱情。 所以当卖萌的唐三藏最后在师父面前说:有过痛苦,才知道众生的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才能了无牵挂时,我就知道,星爷又在给我们普及他的佛教情结了。《功夫》中的如来神掌还只是在蓝天白天中,《降魔篇》的如来神掌拍到了地球之外,这代表一切尘世情感四海一家解决之道的终极武器解决了小人物的生存,也升华了小人物的情感,说白了就是普度众生。把情感放在心底,作一个冷面英雄,与大话西游中城墙上的日本武士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周星驰对自我的评价。他的理想与大多数中国男人一样,基本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白发渔樵江诸上,惯看秋月春风的状态。陈玄奘是这种悲剧英雄的最好写照,所以在电影中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西游降魔篇》中玄奘其实降的不是魔,是妖。佛教中的魔与基督教中的魔含义不一样,只是因为翻译时找不到恰当词语才随手拿来对应的;而妖这个内涵,更在西方文化中找不到对应。妖在西方是妖精,还有点可爱,与人恶作剧;在佛教中则首先是女性,装束奇特、作风不正, 不详之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本质上都是妖,收复了就变成取经利器。看电影中高老庄烤猪肉的场面,妖气森森,阐释得好极了。孙悟空的妖气冲天,一副“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冒天下之大不韪气质,是各版西游记中没有的。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悲惨世界》:雨果大文豪

走出影院我和Bird说,雨果真是文豪,两百年前的剧本了,竟然到现在都没有几个本子能超过的。大师对人性的洞察和深刻描写让我和一帮大叔大妈在电影院哭成了傻逼,直到片尾字幕升起,我们还没哭完。 冉阿让是个一切剧作家小说家都会热爱的人物。他的一生都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和进行自我救赎,从越狱后仿佛站在喜马拉雅山上(装束也和喇嘛差不多)寻找太阳的光明开始,到在修道院里被神父感化,到舍身救马吕斯和最后的魂归天国,肉体逐渐腐朽,年轻时的力拔山兮不复存在,到最后甚至都不能自己把行李抗上马车,然而灵魂却逐渐明确自己的方向,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得到了升华。他是剧中夺人眼泪最多的人物,和巴黎街头那小小的、在灰暗的天空下灯火不灭的街垒一起达成了电影的高潮。 在风起云涌的法国大革命时期,在悲惨苦难的法国老百姓生活之中,雨果描述了这样一个结构宏大、时间跨度长、人物众多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故事,也是法国的近代史、城市史,阶级矛盾,与人世间各种情感与人性的百科全书。看完电影,最大的想法不是对剧情或导演的功力有所看法,而是全身心地被故事折服。我跟Bird说,像《悲惨世界》这样的故事,不论谁拍都会好看的。 我没有看过音乐剧版的《悲惨世界》,所以对剧中演员的唱功无法比较,但我觉得每一个人都超越了业余水平,休·杰克曼即使没有突出表现,也算是圆满完成任务的;Anne Hathaway出来的时间太短了,但是演技和唱功都是不错的;马吕斯那个小伙在《我和梦露的一周》里面一副弱不禁风的少年模样,这里的唱功还是相当感人的;最招人喜欢的是演Gavroche的Daniel Huttlestone,全身上下处处是戏,最后的场面也赚走了许多眼泪。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

Midnight in Paris《午夜巴黎》影评:美国中产的最后归宿

每当我想对生活吐槽的时候,去看Woody Allen总是没错。老爷子镜头中的中产阶级,简直就跟我们系老师的衣着谈吐一模一样:总是比身材大的连衣裙,腰上和胳膊上的赘肉,金灿灿的大耳环,以及更大的金灿灿的项链。在007年电影里光彩照人的女郎,在Woody Allen那里就变成乏味的、胆小的、衣服不合身的中产阶级大妈或准大妈,穿着连衣裙在所谓的品酒会上谈谈工作、度假安排和巴黎。每当这时,我就想说,邦女郎去死吧,看看这才是我们的生活。 每次走在我们那个中西部准都市的街道上,看着街边Boutique的陈设和橱窗,我都会觉得美国民众的品味有了新的下限。Chain store还好,毕竟有设计师把关。但在Boutique里面——我实在不明白,那件绿得发青,不仔细看像是拖把的毛衣怎么可以作为镇店之宝挂在橱窗最显眼的位置,而那件灰不拉几,不知道是什么材料,没有任何形状的夹克被挂在了店门口? 美国的中产阶级是最奇怪的动物:他们非常顽固,却自以为很宽容;他们很保守,却自以为很开放;他们以为世界上有很多种文化,但每种文化说的都是英语。 在这个国家生活了三年之后,我几乎可以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总结出预测性的模式。他们的世界非黑即白,永远也不明白东方人为什么会号召天人合一,福兮祸所依,和他们的平板平淡的面孔。 Woody Allen将他们看得透透的,处处讽刺;却又手下留情,总是给他们安排最好的结局。就像父母慈爱地看着自己有些愚笨心肠却不坏的小儿子,心想:哎,还是留套房子给他把。所以在《午夜巴黎》里面,Woody Allen给主角安排了一个超具安慰性的结局。就这样要长相没长相,要身材没身材,要才华没才华的大叔,竟然有那么美的一个巴黎女文青主动送上门,共淋巴黎的细雨和诗意,也太完美了吧。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 , | Leave a comment

Life of Pi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信仰,自然与自我

Life of Pi是极好的小说,不在于文笔,而在于构思,对生命和对信仰的描述。Life of Pi也是极好的电影,可惜没有超越小说。诚然,这部诡异而瑰丽的小说是难以被可视化的,李安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悠远的音乐,美丽的印度风景,鲜明的色彩,海上漂流中油画般的自然。能把小说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来,电影基本就算成功了。可惜我觉得电影节奏过快,许多书中大量细致的刻画没有体现出来,这一次,李安的成功更多地建立在原著和剧本,而非他自己的发挥上。 主人公从小生长在多元宗教与多种自然共生的环境中,这为他之后的传奇经历埋下了伏笔。估计只有在印度这样一个人与自然如此和谐和平的国度,才能诞生主人公这样的人。大到恐怖的太平洋上,空无一物,只有一条小船,一个人,一只老虎,和变幻无常的大海风景。平静如镜的碧波下面,是暗流涌动的鱼群、章鱼、荧光水母,大到可以掀翻整只小船、一跃而起遮住半天夜空的鲸鱼。 人与动物。 人与自然。 人与自己。 要怎样的斗争与妥协,才能与一个既是敌人、又是朋友的伙伴共同生存在狭小的碧海一角上?如果这个既是敌人、又是朋友的人是自己的内心,那么如何才能接近、说服、妥协、归一自己的肉体与灵魂,战胜这吞噬了一切的自然?Pi说那是老虎,那是个更动听、更感人的故事,也是所有人prefer的故事,因为比起动物,人性显得更加黑暗丑陋。这是一次自己与自己的冒险,更是超越了冒险的旅程。我们在电影院看得又想笑又想捂嘴,既觉得惊悚又觉得感动。可惜李安可能怕观众觉得无聊,大幅缩短了电影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在一波接一波的悬念与高潮中度过,导致他风格中最明显的那种陈年酒香、张弛有度的东西没有完全散发出来。我觉得这部电影要拍到两个半小时以上、大幅度拓宽Pi在海上漂流的情节,才能表现书中真正的主题:信仰,自然,与自己的内心。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007Skyfall观后感

1. 电影上映一周了,剧场里还座无虚席。当然也可能是买不到Twilight票的少男少女们退而求其次了。 2. Sam Mendes真的不擅长剧情。 3. Javier Bardem大叔演技太强了,Penelope Cruz嫁给他比嫁给阿汤哥强多了。 4. 片头曲Skyfall加上片头效果实在太赞了,大家在电影院里看得屏息凝神目不转睛。回来下载后循环一百遍啊一百遍。。。 5. 如今小清新技术宅比硬汉派大叔有市场了,小女生们都喜欢小清新,我这种硬汉粉落伍了。 6. 大家的007的感情早已超过了这部电影本身,追求的是50年如一日的邦德式古典英雄怀旧。肖恩康纳利那马丁车出场的时候大家都快要鼓掌了。 7. 邦德的乡下老家风景不错。 9. 上海已经彻底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了,拍出来真不辜负魔都的大名。现在的上海就是30年前的日本。澳门那一段看得我好想吐槽功夫熊猫阿宝闯关。 8. 找工作的时候真的不适合写博客。。。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