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 wangxiaoxin on 从一个华盛顿到另一个华盛顿
- 匿名 on 从一个华盛顿到另一个华盛顿
- 天天 on 异乡风味与中国胃
- GM on 我为什么要回国
- waking on 《虔诚的鳏夫》:什么时候中国导演也能这么自信就好了
Categories
Archives
- April 2020 (3)
- January 2020 (6)
- December 2019 (4)
- November 2019 (1)
- October 2019 (31)
- April 2018 (3)
- March 2018 (4)
- January 2018 (2)
- December 2017 (3)
- November 2017 (1)
- October 2017 (6)
- May 2017 (1)
- April 2017 (1)
- March 2017 (15)
- July 2016 (2)
- May 2016 (2)
- February 2016 (4)
- December 2015 (1)
- November 2015 (3)
- October 2015 (6)
- September 2015 (3)
- August 2015 (1)
- July 2015 (1)
- June 2015 (5)
- May 2015 (1)
- April 2015 (1)
- March 2015 (10)
- February 2015 (1)
- January 2015 (6)
- December 2014 (2)
- November 2014 (4)
- October 2014 (3)
- September 2014 (3)
- August 2014 (4)
- July 2014 (2)
- June 2014 (1)
- April 2014 (2)
- March 2014 (3)
- February 2014 (4)
- January 2014 (1)
- December 2013 (3)
- November 2013 (9)
- October 2013 (2)
- September 2013 (2)
- August 2013 (5)
- June 2013 (1)
- May 2013 (3)
- April 2013 (2)
- March 2013 (2)
- February 2013 (1)
- January 2013 (1)
- December 2012 (5)
- November 2012 (3)
- October 2012 (6)
- September 2012 (9)
- August 2012 (4)
- July 2012 (10)
- June 2012 (11)
- May 2012 (4)
- April 2012 (5)
- February 2012 (4)
- January 2012 (6)
- November 2011 (5)
- October 2011 (4)
- September 2011 (1)
- August 2011 (4)
- July 2011 (3)
- June 2011 (4)
- May 2011 (1)
- April 2011 (6)
- March 2011 (11)
- February 2011 (4)
- January 2011 (12)
- December 2010 (9)
- November 2010 (11)
- October 2010 (6)
- September 2010 (4)
- August 2010 (9)
- July 2010 (9)
- June 2010 (6)
- May 2010 (15)
- April 2010 (10)
- March 2010 (11)
- February 2010 (13)
- January 2010 (15)
- December 2009 (19)
- November 2009 (17)
- October 2009 (20)
- September 2009 (17)
- August 2009 (20)
- July 2009 (9)
- June 2009 (6)
- May 2009 (12)
- April 2009 (14)
- March 2009 (7)
- February 2009 (8)
- January 2009 (10)
- December 2008 (9)
- November 2008 (15)
- October 2008 (18)
- September 2008 (11)
- August 2008 (10)
- July 2008 (6)
- June 2008 (14)
- May 2008 (5)
- April 2008 (11)
- March 2008 (7)
- February 2008 (10)
- January 2008 (8)
- December 2007 (10)
- November 2007 (7)
- October 2007 (11)
- September 2007 (9)
- August 2007 (3)
- July 2007 (10)
- June 2007 (2)
- May 2007 (5)
- April 2007 (8)
- March 2007 (8)
- February 2007 (4)
- January 2007 (4)
- December 2006 (7)
- November 2006 (6)
- October 2006 (9)
- September 2006 (10)
- August 2006 (11)
- July 2006 (9)
- June 2006 (12)
- May 2006 (7)
- April 2006 (22)
- March 2006 (8)
- February 2006 (11)
- January 2006 (9)
- December 2005 (10)
- November 2005 (13)
- October 2005 (8)
- September 2005 (8)
- August 2005 (10)
- July 2005 (16)
- June 2005 (5)
- May 2005 (14)
- April 2005 (2)
Category Archives: 乱七八槽
小花裙诞生记
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也能用缝纫机——我对缝纫机的概念就是妈妈那台踩啊踩啊的,不怎么好用还特别沉的老式缝纫机。到美国之后突然发现可以在学校里租缝纫机,才2块钱一个月,我那颗蠢蠢欲动的童年的手工之心又开始泛滥了,于是租下来,去买花布,原材料七七八八买了一堆,看上去还挺专业,开始动工。 先裁剪布,这个好说。美国的pattern上面都有号码,按照自己要的号码裁就可以。裁了一半,Anke突然说,呀不行你这得洗,要不然缩水怎么办。我想想,反正我也是做用松紧带的那种最简单的样式,缩水就缩水吧。于是继续动工,裁口袋,裁完之后发现差点不够布做腰——我买布的时候完全不知道要买多少,美国导购可真给我省钱的。 上了缝纫机才发现如今的机器都是电动的了(应该很多年前就是了吧?反正我out了),轻轻一踩就能解决问题。我一路高奏凯歌地缝完了下半部分,突然发现一个致命问题——松紧带弹性不够,就算扯到极限也没有布的长度长。我喊来bird帮忙,bird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说,你这从逻辑上就是个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只能自己解决,方法是把多余的布也打几个摺,勉勉强器把松紧带缝上了。 然后最致命的问题来了——由于松紧带不够长,结果裙子完全穿不上!我一时真恨不得自己瘦到70斤啊,看来缝裙子也是个需要全面构思和缜密逻辑的活儿。于是又开始大动干戈地拆拆补补修修缝缝,弄到夜里两点钟,终于穿上了自己做的小花裙。 我很幸运地拣了一块花布,所以略去许多难看的阵脚藏起不提。自己做裙子感觉真不错呀,创作性劳动的好处就是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倾注到作品里面去(如果这也算作品的话),与写文写博炒菜烤肉其实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啊。
Posted in 乱七八槽
11 Comments
野行遇鹿记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475 春天到了,草长莺飞,我们家最近的动植物越来越多。 先是一只小鸟飞到我家的西红柿树上偷吃西红柿和树叶。 然后是我发现我家的西红柿结了一个果子。迄今没敢吃,不知道有毒否。 然后是买了一堆小花小草。 昨天端午文化节,拍了一堆吮指头的小野孩儿。 然后是下午去hiking,在一个名为canyon view community park的地方迷路不止,没有看到传说中的瀑布。 但!是!我们看见了野鹿!之前我以为这就是一个hiking的无人区,根本没有想到这种地方竟然也会有大型野生动物的存在。走到一个杂草丛生的地方(当然那个地方就是杂草丛生人烟罕至),我心想,这个地方要是刘备埋下十万伏兵曹操一定跑不了的时候……一只野鹿从草丛中冒出了头,然后腾空而起,从离我和bird只有十米的地方矫健地跃入了空中,不见踪影。我和bird大眼瞪小眼……没有来得及拍。 然后又走到一个地方,发现有只傻鹿在草丛中傻傻站着。前面有俩老美牵着一只狗在那里看。狗比我们还激动,不停搔首弄姿想要主人同意他上前跟鹿玩儿。(鹿在照片后方,我要去买小白!)
Posted in 乱七八槽
3 Comments
Stars on Ice花样滑冰观后感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428 SOI开始卖票的时候刚好是冬奥会结束,其时我正在疯狂fan亚古丁和普鲁申科哥俩,毫不犹豫地就要去买票。Bird很不支持,说看你的热情能持续多久。结果正式表演的时候,我已经快把这俩人忘光了…… 不过,SOI的表演还是很值得一看的。SOI是众位花滑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及其他比赛的冠军们参与的表演秀,说白了就是一个走穴活动。表演以灯光、设计和节目内容衬托的花样滑冰表演为主,与正式比赛大为两样,也没有什么高难度的动作,一般转三周的变成了两周,转两周的变成了转到几周是几周。虽然是个世界性的表演,各洲的明星也不太一样,比如普鲁申科就去了欧洲,而我们这里只有我颇为看不上的今年奥运新科冠军Evan Lysacek、 表演在本港Sports Arena,观众还不少,看来关颖珊之后,美国的花样滑冰还是相当普及的。不少父母带着自己家小萝莉去看,也有不少年轻人。Arena跟中国一样实行不宰白不宰的停车收费,我们白花了20块钱,快赶上票钱了;Eric和Lisa把车停在对面,一分钱不收…… 这是场地的照片,大大的SOI logo分立四角: 表演分为上下两场,先是之前那些名角纷纷出来打酱油: 我喜欢的飞猪Jeremy Abott同学,衣服穿得有点平实,跟人一样; Sasha Cohen,这孩子也是个有技术没心理的孩子,滑的还是相当漂亮的,但每逢重大比赛必摔; 前全美冠军Michael Weiss,美国人对自己的全美冠军认知程度比世锦赛什么的都大。这孩子虽然胖了,但很有美国人喜欢热闹、搞活气氛的派头,一连来几个冰上后空翻,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新科冠军雷鸟Evan Lysacek同学,博得全场最热烈掌声。这孩子真是标准教科书,怎么看怎么不上镜啊; 中间穿插各种群舞和炒热气氛的表演,还是很好看的;五彩的灯光映着银色冰面,冰刀的不停起落和旋转在光影下划出S形的美妙舞步: 下半场Eric和Lisa把我们叫到前面去坐,镜头清晰多了。一开始,我很喜欢的美国冰舞运动员,Tanith Belbin上来了,和她的舞伴滑了一个爱情故事,演员通过不管变换服装、动作和音乐表演出男女从青梅竹马到心心相印之间的心路历程,很好看;Belbin真不愧是美国花滑的第一美女,超级上镜,怎么看怎么好看; 给个近景: 最后谢幕男伴Agosto的脸很不幸被我遮掉了,不过反正他也不是主角对吧…… 最后的集体谢幕: 申雪赵宏博其实第一个就出来了,但那时我相机还没调好,基本没有拍到清楚照片……看看他们向观众致意吧; 我的相机还算争气,我发现基本上它只在在黑色白色的背景下白平衡都自动的很好;一个18-55的套头只能拍出这么大的脸了,大家原谅则个。 看完之后感慨就是花滑真是个青春的运动,吞噬体能和时间,一个运动员巅峰的时间没有几年,之后基本上都是浑身是伤在走下坡路。其实Sasha cohen这样的今年只不过26岁而已,在花滑界已经算老人了。为了冰上完美的那几分钟,运动员的付出真是难以想象的。
Posted in 乱七八槽
5 Comments
品牌我自己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388 爱上我,爱上我的品牌。在这个全球传播的年代,形象就是一切。下面的故事讲的是我如何从一个普通人变成“毒舌杀很大™”的故事。 一次在飞机上,坐我旁边的姑娘告诉我她名叫斯蒂芬妮,但是也叫艳遇女郎。多谢世纪佳缘网,我感觉自结婚以来一直期待着的时刻就在我身边。但是我还没主动问呢,就发现艳遇女郎其实是她的Twitter名字。我还发现她在Twitter上有150万个跟随者。最终,我按捺不住告诉她其实我也在Twitter上,等着她问我我有多少个跟随者。当我告诉她我的跟随者超过了一百万时,她的眼睛瞪圆了,身体向我倾斜,仔细聆听我的话。这时,我感觉自己转瞬变成了钻石王老五。 然后,艳遇女郎问我我的“品牌”是什么。从来没有人这么问过。“我的品牌是‘找到你自己心中的艳遇女郎’”,她说。结束在一个工具公司的模特工作和一个自由写手生涯之后,她在2009年被“雇用”,打上了艳遇女郎™的商标。现在,她以忽悠为生,包括帮一个樱桃协会推广它们的樱桃是时差的天然克星。同时,我也被忽悠得晕头转向,感觉自己跟个品牌白痴似的,通过哈欠连天来为我的“樱桃”付出代价。 然后艳遇女郎™试图帮我找一个个人品牌,我觉得还这个可以有;然后她问我人生有什么激情,结果这个真没有了。“除非你想清楚你每天早上起床是为什么,要不然你就是每天都在扔钱,”她说。我不知道原来我是个败家子,然后我开始恐慌了。 回家之后跟我的宝贝和我可爱的太太卡桑德拉呆在一起,我意识到我有时还挺风趣,有时候严肃,还有很多时候在看电视。这不是个品牌。因此我打给艳遇女郎™,她正在卢旺达给旅行社上课,让他们把自己的国家品牌重组成一个旅游胜地而不是一个种族灭绝胜地。她已经抓住了卖点:“’非洲的瑞士。’超简洁吧。我不是纸上谈兵哦。”如果卢旺达都能这么简单搞定,我觉得我肯定也能创造出我的个人品牌。 艳遇女郎™建议我问问Twitter的跟随者和Facebook上的好友,让他们帮我找到我的个人品牌。结果,我发现这不是个好主意。好多人都以为我要开始推销个人产品,有一女的甚至建议我定制印着人脸的马桶座套,就跟萨拉·佩林的一样。还有个男的建议我取个“鼹鼠Joel”的名字。最算是不错的建议中包括了“毒舌”这个词和“礼贤下士”。我衷心地祝愿卢旺达没有做过同样的实验。 我打给M&C Saatchi公司的高级副总裁Sandra Carreon-John,它们给可乐和锐步都做过广告——问问她的意见。她觉得我需要一个全案策划,就像Bill Simon的运动男孩,或者Howard Stern的媒体之王似的。我们最终达成了“毒舌杀很大™”的结论,因为我们都觉得“杀很大”这个词还没有被充分利用。如果我正确地品牌了我自己,我很快就可以开始卖一堆毒舌杀很大™的T恤衫,帽子,钥匙圈,然后忽悠一些诸如“1997年的xxxx万岁!”之类的话。第一步,Carreon-John说,你应该自己叫自己毒舌杀很大™叫熟了。一旦毒舌杀很大™搞定了自己,那毒舌杀很大™就应该开始让其他人也喊他毒舌杀很大™。“在Fox上跟人对骂,比如跟Bill O’Reilly吧,然后他就会说,‘毒舌杀很大™’在专栏里谈到了我。”她说。然后我跟她说,毒舌杀很大™无意跟一个秃头双下巴的老头搞炒作,何况他的工作已经被减少到就是给Glenn Beck擦擦白板而已。 为了让我的品牌更加突出,我还垂询了Amy Jo Martin,她的公司Digital Royalty制定人际传播策略,帮助一些人提高知名度,比如奥尼尔这样的。Martin觉得应该帮助深挖我的品牌价值,于是她让我描述一下自己。我告诉她我懒惰、宅男和阳痿。Martin不愧是个职业广告人,把“懒惰”变成了“需要刺激”,然后又升华到“活泼的”最后到“摇滚明星”。然后她把“宅男”换成“开放”。领会到了她的精髓之后,我告诉她其实“阳痿”就是“性感”的意思。“我觉得前两个就够了,”她说。 在我们谈话的结尾,Martin终于成功地说服了我,在这个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Flickr的年代,把你的性格夸张地表现出来是必须的。当然,我们希望我们的熟人都能对我们有充分了解,但控制自己的短板仍是个好主意。就像我们的超人战服一样,除了超gay人人都需要。如果不对自己的个人品牌加以思考,你的葬礼就会最终变成一场“看,那个喜欢甲A的男人”的聚会。“葬礼就是你的个人品牌终极检验大会,”Martin结论。幸亏,找一个喜欢杀很大的法师还不太难。 《时代》牛逼专栏 2010年5月24日 作者: Joel Stein 译者:王小心 原文:www.wangxiaoxin.net,转载请标明作者和来源 后记: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自己取的。Time上面Joel Stein的专栏我每期都看,他的一些洞察很有意思,文章也很犀利。关于品牌时代这个问题,现在确实是个人创建品牌的时刻了。每个人是否可以把自己的开心网、微博、博客、豆瓣、淘宝等等一切有的没得打包成个人门户,是我以前就在想的问题。那时候,市场和广告到达个人的途径就是极端的细分市场,同时个人也变成了向外传播的中心。以前那种以媒体为中心,四散发送广告的宣传模式正在改变,变成了个人中心,网状联络的银河星空。那时候,真正的“人际传播”才会变成有效的广告形式,而不是现在我们广告人在做的,像作者文里提到的那样,帮奥尼尔级别的人提高知名度。
Posted in 乱七八槽
3 Comments
祖国的味道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325 就是蒜蓉空心菜,用老干妈炒。 加上自制的腌姜片。 鉴于很多人问我要,附上做法如下: 1.超市买白姜(千万要白的,新姜,而不是黄色的老姜),切成薄片; 2.日本醋400cc左右,加糖300cc,盐两小勺,煮开; 3.姜片烫一下,滤水; 4.扔到煮好的汤汁里,用尽可能美丽的瓶子盛起来; 5.吃。
Posted in 乱七八槽
3 Comments
周末的卡廷与约会之夜 Date Night:现实版史密斯夫妇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261 许多事情总是发生在睡梦中。一觉醒来,地震了;一觉醒来,MJ死了,一觉醒来,史上最高级的坠机事故发生了。 回忆在与卡廷一步之遥的斯摩棱斯克之旅的ZHL同学在博客里写道:卡廷,始终是波兰人的地狱。波兰前总统说,Kaytn…is the cursed place, a horrible symbolism for Polish people. 70年前的卡廷亡魂故土上,又新添几十个冤灵,在卡钦斯基坠落的天空上,新圣母修道院的圆顶直指阴霾。即便波兰对自身的定位有多么荒谬,国小而侮大,贪愎而拙交,近似近东国家中的棒子,不管是阴谋还是悲剧,都将足以让波兰人哀痛永生,这是历史最大的玩笑和最离奇的不公平。 下午去看Date night,一对夫妇经历一个离奇晚上从Boring到重拾爱情的动作喜剧片。豆瓣上居然是用DV拍的,我觉得DV能把故事拍成这样也还算不错了。Date night和史密斯夫妇一样,都是希图用不合常理的情节讲述生活中最常见的夫妻危机和中年危机,可惜Date night少了史密斯夫妇的短平快节奏和刺激想象力,像导演在吹一个气球,又不知吹多大合适。除了钢管舞算是个亮点,其他笑料都笑过就算,远没有史密斯夫妇看得那么过瘾。 出来还是明晃晃的太阳,春色拂面,行色匆匆。杰纳西上一路宁静辽远,仿佛不知刚过去的世界经历了什么阵痛。
Posted in 乱七八槽
2 Comments
变古乱常,不死则亡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230 最近重看2005年胡玫拍的《汉武大帝》,一部我认为能在中国电视剧中能排进前十的电视剧。当年我和Shirley寒假看这剧,大家纷纷哭得不能自已在家天天发短信交流。前几集讲到景帝削藩,御史大夫晁错成为改革的领导者,一马当先,削去了刘家王侯的半壁江山。诸侯不满,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而反,景帝优柔寡断,终将晁错朝服斩于长安东市。电视里把景帝与晁错的师生情谊和景帝的犹疑不决表现得细致入微,景帝的痛苦、不舍和悔恨通过七国之乱的情节进展不断展现在镜头上,令人唏嘘不已。 回头找来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来看。太史令真是个看透世情的人物,他写晁错,短短几百字,就写尽他的一生和悲剧命运。司马迁写到,晁错执意改革,朝野不安,就连他的父亲也从家乡颍川奔来苦苦相劝,说“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遂饮药而死。司马迁详写这个情节,无疑代表了他对晁错这个历史人物的深情。《史记》字字皮里阳秋,不说晁错是对是错,但这个情节,明点了晁错的英雄风骨。 晁错不知道自己要死吗?他一定有所准备。从他介入帝国政治事务的那天起,他的悲剧命运就被注定了。他对景帝的影响,在朝中的不与其他大臣结交,到最后致命的削藩,全都是舍己而为国的行为。他削的不是别人,而是汉景帝的亲戚,削的不是别人的利益,而是刘姓诸侯的江山。这是万世之利,而非一时。上不能讨好朝廷,下不能得人心于地方,他在改革起初之时,一定就预见了自己的命运,他明于国家大事,昧于人情世故,刻意的疏远人事等于把自己推向了不可回避的深渊。他只是看得清楚,什么样的改革不需要这样一个先行者,什么样的改革能避免这样的一场悲剧呢? 所以太史公在晁错传的最后说了一句大有深意的话:变古乱常,不死则亡。 晁错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影子。从车裂的商鞅,被废的王安石,被抄的张居正,流产的戊戌,加上近代现代被和谐的种种人事,哪一个出头者不应了这句话?那些沉默的人留下了,那些站出来说话的人走了,这一点,在中国互联网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史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留下来的是北大未名BBS,开心网,新浪微博,百度。 那些走的,我不说你们也知道了。 我无意于挖掘这些事件的真相,只是希望自己可以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历史上那些站出来说话的人,无一例外地都没有好下场,不管他们说的是对是错。但或杀或废之后,他们的命运就此终结了吗?没有。一个浪头过去,总有新的浪头接着过来。他们的命运被延续,他们的使命被接受,他们的理想被实现,那些万世之利的思想被保存下来,在别的时间和地方绽放。我想总有一天,我可以在国内看到未删减版的奥斯卡提名名单,总有一天,山西疫苗事件不用被遮掩三年之久才曝光于公众之前,总有一天,搜索的结果页不会是广告排在真实内容的前面,总有一天,我可以对着真实的互联网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断。那时候,那些在自由的空气中呼吸惯了的人们不会再吝于赞美自己的国家,那时候,我们会记起这些名字,记起他们的事。 那些孤独的先行者,他们知道自己的结局,但他们还是站出来,说了不作恶的话,然后转身离开。他们是出头者,他们也是会留到最后的人;他们是牺牲者,他们也是会长留在历史上的人。 那么,这篇文章,就献给那些“不死则亡”的,站出来的人。
Posted in 乱七八槽
9 Comments
冬奥会上的俄国最后遗产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163 在我居住的这个美洲城市,四季如春,阳光充沛,体育活动打败其他小资活动占据了居民的主要业余时间。那些在中国看起来很奢侈的运动——高尔夫、冲浪、棒球、滑翔等都是家常便饭,更不用说正常的户外运动。时不常一出门就撞见一美女穿得少得不能再少带着ipod耳机向我跑将过来,广袤无垠的运动草地上全是橄榄球、棒球、篮球、飞盘的身影。 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人民的体育价值观。在这个以开垦自然、跨越荒漠为传统发家的国度,人们对自然和对运动的爱好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如果下雨,在大家中间撑伞的一定是我,如果变冷,在大家中间穿秋裤的一定也是我。美国女孩子以剽悍著称,她们的词典里没有“冷”,也没有“脏”。 这种剽悍同样也体现在竞技场上。传统上美国人具有优势的项目一定是力量、粗鲁多于技巧的,比如田径,比如游泳。他们热爱直接、立时分出胜负的运动,远远多于需要灵巧或智慧的。这次冬奥会,NBC的两个台转播得最多的节目是雪上项目(滑雪、雪板、高山速降……)和速滑,相比之下,我们的中央五台大部分时间都在转播冰壶和有中国运动员的项目。历史与自然造就了美国人与生俱来的勇气与鲁莽,这种气质使他们注定在赛场上是速度和力量的领跑者,而不是美感与灵魂的诠释者。 俄国、欧洲与中国一样,都是属于“旧大陆”的历史型国家,虽然这种历史有千差万别。而俄国人与欧洲人比中国人优势的一点是,他们更容易表现自己,这种表现力甚至不逊于美国人,比中国人的含蓄显然更适合需要表现力的竞技体育。中国人的内敛与羞涩使我们在引进花样滑冰之后30年才出了申雪赵宏博这一对奥运冠军,而灵巧、协调加上表现力,使能举国之力搞体育的苏联垄断这些项目几十年之久——体操、花样滑冰等。尤其在需要广大冰面的花样滑冰项目上,一直都是苏联体系的天下。俄国人与生俱来的高贵、优雅在这个贵族项目上展露无遗,他们的眼神似乎总带有深重苦难留下的痕迹,即使在最愉快的时候;他们眉目间那冷艳的神情仿佛是有着与生俱来的苍凉的孤独感,他们是几百年来极端辽阔又极端狭隘的矛盾体。“他们无比包容,无比偏激,无比孤独,无比天真又无比功利世俗。”这样的矛盾正是他们的艺术使人神魂颠倒的关键,随便看看霍尔金娜、普鲁申科甚至那个伪美国人柳金的表现,气质都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当男单花样滑冰的决赛展开时,我们就看到了美国气质与俄国气质的最后对决。美国队队长Evan lysacek的动作沉稳、像教科书一般流利,但我们没有看到天才,没有看到灵魂与烈性;俄国人普鲁申科伤病缠身,烈士暮年,然而他的复出因此更弥足珍贵,他让所有人想到了8年前的卡门,4年前的教父,那些记忆都在他上场等待音乐响起的一刻扑面而来。他的技巧甚至比不上四年前的80%,但表现力却更为世故与睿智。然而,打分项目的残酷使他最终输掉了比赛,俄国人在这个项目上统治三十几年的辉煌终于曲终人散。 普鲁申科是比他的师兄亚古丁更能代表俄国气质的运动员,相比亚古丁的美国电影音乐,普鲁申科最为人称道的比赛节目基本都以欧洲和俄国的音乐为主,如《卡门》、《黑眼睛》、《圣彼得堡300年》与最经典的《献给尼金斯基》,他在赛场上那几个尼金斯基舞蹈中的手势与他的流畅的滑行与跳跃一起,给人们脑中定格了俄罗斯最为宝贵的遗产。以普鲁申科为代表旧大陆文化——这次比赛中还有瑞士的兰比尔、法国的茹贝尔,甚至可以加上那个崇拜俄国的异类美国人Jonny Weir的失败,这些遗产也终于变成了最后的遗产,如冰雪消融般将不复存在。 这不是Evan一个人的胜利,甚至也不是普遍被诟病的评分规则的胜利。这是美国的胜利,美国一根筋式的粗鲁爽直的文化最终赢过了俄国人孤独高雅的气质。在经济、政治上都输给美国之后,俄国终于在文化上也开始全面溃败。一个八年,就让我们看到了最丰富的浓缩。我们想起02年他和亚古丁《铁面人》的风光一时无两,想起06年《教父》的独孤求败,想起那个穿着俄罗斯传统服装跳《Crazy bird》的翩翩美少年,如今败在Evan的加勒比海盗剑下。奥运会就像历史的镜子,让我们见证了君临天下的辉煌,也见证了日暮西山的苍凉。 文:王小心
Posted in 乱七八槽
4 Comments
冬奥会男子花样滑冰:献给亚古丁和普鲁申科(Updated)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147 曾经有一个叫Lyosha的苏联小孩儿,家境贫寒,父亲甚至在他小的时候就抛弃了他们。由于体质太弱,被妈妈送到免费的国营溜冰课上学滑冰,一练就是8年。12岁那年,苏联解体,Lyosha所在的冰场因此关闭,就在他的滑冰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机会到来,他被朋友介绍到了圣彼得堡的著名教练米申的门下,凭借他在同龄人中出众的表现,还有他当时拿到的那些国内、国际比赛奖牌,这位著名教练欣然接收下了他。13岁那年,沙夏已经可以成功完成Triple Axel。18岁的时候,他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世界冠军。他的艺术表现力无人能及,他的坎坷经历使他脸上的表情格外动人,他特别善于驾驭宏大磅礴、有历史感的音乐,一出场就有王者之气。 这个孩子,叫做阿列克谢·亚古丁。 亚古丁在1998年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巅峰,他的王者时代正在到来。但是这时候,他碰上了另一个不世出的奇才。而这个奇才,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同门师弟,叶甫根尼·普鲁申科。 普鲁申科的童年经历几乎是亚古丁的复制,家境贫寒,身体羸弱,由于偶然的机会被送到米申门下。最初的几年,是亚古丁和其他师兄大放异彩的年份,普鲁申科几乎没有入米申的眼。然而这个不寻常的少年终于引起了教练的注意,他的内向、听话和不问原因的刻苦训练加上过人的天才,使米申逐渐把重心放到了这个孩子身上。 而性情外向活跃、桀骜不驯,敢于挑战权威的亚古丁,对老师的偏心越来越不满。尤其在1998年的长野奥运会上,亚古丁高烧挂水,在比赛中体力不支的他出现动作出现失误,只获得第五名,让米申大为不满。当时,他看到旁边的教练Tatiana对自己的学生无微不至,让他甚是羡慕。最终,这一导火索让亚古丁赛后与米申长谈,最终出走师门,成为Tatiana Tarasova的学生。 曾经在赛场上、生活中朝夕相处的师兄弟,就从此成为路人和敌人。 然而奇怪的是,他们的关系越差,他们在比赛中的成绩就越好。1998-2002年的冰坛,几乎成为亚古丁和普鲁申科两人的天下。他们瓜分了从欧锦赛、世锦赛到奥运会的所有金银牌。他们的许多经典赛目,如《胡桃夹子》、《阿拉伯的劳伦斯》、《美国往事》,都是这一时期产生的。 于是,到了2002年的盐湖城奥运会。年仅19岁的普鲁申科第一次参加奥运,虽然技巧已经坚不可摧,但由于紧张在短节目中失误滑倒,让他的成绩仅列第四,在与亚古丁的争夺中甚为不利。 然后,就有了自由滑中的《卡门》。与亚古丁的大气磅礴不同,普鲁申科的特点是他剑走偏锋。他无人能及的是他的技术、又高又飘的跳跃,以及他在赛场上的自我。年轻的普鲁申科不顾一切、献祭冰坛的精神在这首热情刚烈的音乐中展露无遗。他是那种把滑冰当成生命的人,这一点在04年的《献给尼金斯基》中更为明显。与这位俄国天才而历经磨难的舞蹈家一样,普鲁申科是把一颗心呕出来给了这块冰面。 http://www.tudou.com/v/Zxj_rDJhjcQ 2002 普鲁申科《卡门》 这是花滑史上前无古人的一场对决,因为《卡门》的凌厉与感情成就了亚古丁接下来的出场。那是力与美、阳刚与性感的完美结合。他的表演让我想起古希腊的雕塑——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男子运动比女子好看的原因——大部分希腊雕塑都是男子人体,因为这种人体最能代表人类的力量与技巧能达到的极限。“亚古丁身着黑底金面的服装,演绎了一曲极具深度的《铁面人》。他的直线步,速度之快,脚步之细碎,连结之精妙,恐怕连评委都要嫉妒,而那充满爆发力的弧线步,配合着跪冰旋转,大气磅礴,看得所有人眼花缭乱。技术分全线5.9,艺术分则有4个裁判给了满分6.0。”那是震撼世界的四个6.0,亚古丁创造了花样滑冰的历史,一曲终了,亚古丁含着泪水亲吻冰面,他的奥运金牌历经艰辛,来之不易,也让普鲁申科输得心服口服。 http://www.tudou.com/v/CsiUBkmXinY 2002 亚古丁 《铁面人》 亚古丁和普鲁申科这种从朋友到敌人的传奇经历,给了世界冰坛最好的狗血演绎机会。其实,我觉得他们之间更是惺惺惜惺惺的关系,只要有一个人的存在,另一个人就会有动力变得无比强大。他们统治冰坛的时期,是男子花滑几十年来的巅峰时期。亚古丁要感谢普鲁申科的存在,如果没有小普,亚古丁不会下死命追求艺术表现力的巅峰;而普鲁申科也要感谢亚古丁,师兄那高不可攀的艺术与技术完美的结合使他不断地向前,4+3, 4+3+2,都是他在师兄退役后超越自己的努力,正如双星比翼,星空才如此璀璨。 那个2002年的冬天,是花样滑冰史上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回忆。他们是敌人,他们也是最值得尊敬的对手。他们充满火药味的竞争把21世纪出的男单花滑带到了华山论剑的状态,至今无人可以超越。 一个时代同时有两个不世出的天才产生,这似乎已经耗尽了男单花样滑冰的RP;从此之后,男单花滑的赛场衰落一发不可收拾,2003年,亚古丁因为天生的伤病(肌肉不能完全包住骨头,致使关节磨损严重,而他竟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退役之后,普鲁申科在赛场上完全处于独孤求败的状态。2006年的图灵奥运会,普鲁申科的《教父》尽失激情,最后甚至连一个结束的pose都没做完,然而就是这种低迷的表现,他都能技压其它选手一筹,轻松摘得金牌。 只是少了亚古丁的赛场,普鲁申科再也无法使尽他的全力。不管赢了多少人,他再也没有机会赢他师兄了。 时间转到今年的温哥华冬奥会。就在一个小时之前,普鲁申科在自由滑中落后两分,被美国人Evan Lysacek赢去。此前,他在短节目中领先对手1分不到。而他领先分数如此少的原因是,他用cll的恶劣编排bs评委,只把高难度的跳跃和旋转动作编进节目,那意思似乎是在说,“你们来压分啊压分啊,看你们还能压掉多少分。”赛后采访,他说:“现在女孩子都能做三周半了,如果四周都做不到,还算什么男人。” 他做到了四周。4+3,无可争议的王者气势。在放眼望去一片花枝招展、小受统治男单花滑的今日舞台,只有他的表演看上去还带有8年前紫禁城之巅的对决风采。06年退役,之后三年辗转在商演与休息之中,被伤痛和体重所困扰,刚复出时低迷的状态让人无法相信他还能重回奥运会的巅峰。然而他做到了,并用quad的跳跃捍卫了男单的尊严。看他的表演时让人心痛的,他的旋转比04年时快镜头似的旋转已经慢了太多,他最引以为豪的贝尔曼旋转也因为伤病再也无法做出,但他一上场,那种王者归来的气场,足以让之前所有或平庸、或妖娆,再加上前面那一大批摔到不可开交的选手们汗颜。 裁判没有给他冠军。分数一出来,全场一片寂静,新科冠军甚至连自己都不能相信。奥运会男单的新科冠军,给了一个连四周都做不到的人,一个刻苦努力的美国小伙。有人说Evan是天资不够努力有余的郭靖,那么郭靖和黄老邪之间的决斗,与欧阳锋与黄老邪之间的决斗,那个更好看一些?如果我们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那把金牌给一个“更慢、更稳、更低”的人就是错误。我不是说Evan不努力,励志片也可以讨人欢心,但我们最终还是会为横空出世的天赋而倾倒。吃惯了两头鲍的评委对今天的三头鲍失望了,但金牌是要给鲫鱼还是鲍鱼呢?这块金牌的水分,比8年前师兄那块沉甸甸的金牌,已经差了太多。 普鲁申科仍然是孤独的。再也没有一个亚古丁式的人物能与他对决,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8年。他仍然站在舞台的顶点,将他的整个生命献给花滑,正如那个后来变成精神病的伟大舞蹈家尼金斯基一样。看普鲁申科演绎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的尼金斯基,就像看他在演绎自己的故事。回想起他的童年说米申的话:“是他把我从尘土里面小心翼翼地挖出来…”,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天才,总是把喜怒哀乐都小心翼翼地藏着,他的轻松舞步下隐藏着多少汗水和泪水只有自己才知道。而他一上冰那单纯又倔强的眼神,告诉世人这个舞台只属于他自己。 他和亚古丁是苏联的最后遗产,他们的ego,他们的charisma,都是人类挑战力与美的极限中开出的最璀璨的花朵。经过彷徨与迷惘,他终于在他热爱的滑冰中找回自我,并以最动人的姿势告别这个舞台。 http://www.tudou.com/v/SM7hOd2KzK4 2004 普鲁申科 《献给尼金斯基》 (终于把视频给加上了)
Posted in 乱七八槽
3 Comments
冬奥会男子花样滑冰:献给亚古丁和普鲁申科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144 曾经有一个叫Lyosha的苏联小孩儿,家境贫寒,父亲甚至在他小的时候就抛弃了他们。由于体质太弱,被妈妈送到免费的国营溜冰课上学滑冰,一练就是8年。12岁那年,苏联解体,Lyosha所在的冰场因此关闭,就在他的滑冰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机会到来,他被朋友介绍到了圣彼得堡的著名教练米申的门下,凭借他在同龄人中出众的表现,还有他当时拿到的那些国内、国际比赛奖牌,这位著名教练欣然接收下了他。13岁那年,沙夏已经可以成功完成Triple Axel。18岁的时候,他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世界冠军。他的艺术表现力无人能及,他的坎坷经历使他脸上的表情格外动人,他特别善于驾驭宏大磅礴、有历史感的音乐,一出场就有王者之气。 这个孩子,叫做阿列克谢·亚古丁。 亚古丁在1998年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巅峰,他的王者时代正在到来。但是这时候,他碰上了另一个不世出的奇才。而这个奇才,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同门师弟,叶甫根尼·普鲁申科。 普鲁申科的童年经历几乎是亚古丁的复制,家境贫寒,身体羸弱,由于偶然的机会被送到米申门下。最初的几年,是亚古丁和其他师兄大放异彩的年份,普鲁申科几乎没有入米申的眼。然而这个不寻常的少年终于引起了教练的注意,他的内向、听话和不问原因的刻苦训练加上过人的天才,使米申逐渐把重心放到了这个孩子身上。 而性情外向活跃、桀骜不驯,敢于挑战权威的亚古丁,对老师的偏心越来越不满。尤其在1998年的长野奥运会上,亚古丁高烧挂水,在比赛中体力不支的他出现动作出现失误,只获得第五名,让米申大为不满。当时,他看到旁边的教练Tatiana对自己的学生无微不至,让他甚是羡慕。最终,这一导火索让亚古丁赛后与米申长谈,最终出走师门,成为Tatiana Tarasova的学生。 曾经在赛场上、生活中朝夕相处的师兄弟,就从此成为路人和敌人。 然而奇怪的是,他们的关系越差,他们在比赛中的成绩就越好。1998-2002年的冰坛,几乎成为亚古丁和普鲁申科两人的天下。他们瓜分了从欧锦赛、世锦赛到奥运会的所有金银牌。他们的许多经典赛目,如《胡桃夹子》、《阿拉伯的劳伦斯》、《美国往事》,都是这一时期产生的。 于是,到了2002年的盐湖城奥运会。年仅19岁的普鲁申科第一次参加奥运,虽然技巧已经坚不可摧,但由于紧张在短节目中失误滑倒,让他的成绩仅列第四,在与亚古丁的争夺中甚为不利。 然后,就有了自由滑中的《卡门》。与亚古丁的大气磅礴不同,普鲁申科的特点是他剑走偏锋。他无人能及的是他的技术、又高又飘的跳跃,以及他在赛场上的自我。年轻的普鲁申科不顾一切、献祭冰坛的精神在这首热情刚烈的音乐中展露无遗。他是那种把滑冰当成生命的人,这一点在04年的《献给尼金斯基》中更为明显。与这位俄国天才而历经磨难的舞蹈家一样,普鲁申科是把一颗心呕出来给了这块冰面。 2002 普鲁申科《卡门》 这是花滑史上前无古人的一场对决,因为《卡门》的凌厉与感情成就了亚古丁接下来的出场。那是力与美、阳刚与性感的完美结合。他的表演让我想起古希腊的雕塑——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男子运动比女子好看的原因——大部分希腊雕塑都是男子人体,因为这种人体最能代表人类的力量与技巧能达到的极限。“亚古丁身着黑底金面的服装,演绎了一曲极具深度的《铁面人》。他的直线步,速度之快,脚步之细碎,连结之精妙,恐怕连评委都要嫉妒,而那充满爆发力的弧线步,配合着跪冰旋转,大气磅礴,看得所有人眼花缭乱。技术分全线5.9,艺术分则有4个裁判给了满分6.0。”那是震撼世界的四个6.0,亚古丁创造了花样滑冰的历史,一曲终了,亚古丁含着泪水亲吻冰面,他的奥运金牌历经艰辛,来之不易,也让普鲁申科输得心服口服。 2002 亚古丁 《铁面人》 亚古丁和普鲁申科这种从朋友到敌人的传奇经历,给了世界冰坛最好的狗血演绎机会。其实,我觉得他们之间更是惺惺惜惺惺的关系,只要有一个人的存在,另一个人就会有动力变得无比强大。他们统治冰坛的时期,是男子花滑几十年来的巅峰时期。亚古丁要感谢普鲁申科的存在,如果没有小普,亚古丁不会下死命追求艺术表现力的巅峰;而普鲁申科也要感谢亚古丁,师兄那高不可攀的艺术与技术完美的结合使他不断地向前,4+3, 4+3+2,都是他在师兄退役后超越自己的努力,正如双星比翼,星空才如此璀璨。 那个2002年的冬天,是花样滑冰史上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回忆。他们是敌人,他们也是最值得尊敬的对手。他们充满火药味的竞争把21世纪出的男单花滑带到了华山论剑的状态,至今无人可以超越。 一个时代同时有两个不世出的天才产生,这似乎已经耗尽了男单花样滑冰的RP;从此之后,男单花滑的赛场衰落一发不可收拾,2003年,亚古丁因为天生的伤病(肌肉不能完全包住骨头,致使关节磨损严重,而他竟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退役之后,普鲁申科在赛场上完全处于独孤求败的状态。2006年的图灵奥运会,普鲁申科的《教父》尽失激情,最后甚至连一个结束的pose都没做完,然而就是这种低迷的表现,他都能技压其它选手一筹,轻松摘得金牌。 只是少了亚古丁的赛场,普鲁申科再也无法使尽他的全力。不管赢了多少人,他再也没有机会赢他师兄了。 时间转到今年的温哥华冬奥会。就在一个小时之前,普鲁申科在自由滑中落后两分,被美国人Evan Lysacek赢去。此前,他在短节目中领先对手1分不到。而他领先分数如此少的原因是,他用cll的恶劣编排bs评委,只把高难度的跳跃和旋转动作编进节目,那意思似乎是在说,“你们来压分啊压分啊,看你们还能压掉多少分。”赛后采访,他说:“现在女孩子都能做三周半了,如果四周都做不到,还算什么男人。” 他做到了四周。4+3,无可争议的王者气势。在放眼望去一片花枝招展、小受统治男单花滑的今日舞台,只有他的表演看上去还带有8年前紫禁城之巅的对决风采。06年退役,之后三年辗转在商演与休息之中,被伤痛和体重所困扰,刚复出时低迷的状态让人无法相信他还能重回奥运会的巅峰。然而他做到了,并用quad的跳跃捍卫了男单的尊严。看他的表演时让人心痛的,他的旋转比04年时快镜头似的旋转已经慢了太多,他最引以为豪的贝尔曼旋转也因为伤病再也无法做出,但他一上场,那种王者归来的气场,足以让之前所有或平庸、或妖娆,再加上前面那一大批摔到不可开交的选手们汗颜。 裁判没有给他冠军。分数一出来,全场一片寂静,新科冠军甚至连自己都不能相信。奥运会男单的新科冠军,给了一个连四周都做不到的人,一个刻苦努力的美国小伙。有人说Evan是天资不够努力有余的郭靖,那么郭靖和黄老邪之间的决斗,与欧阳锋与黄老邪之间的决斗,那个更好看一些?如果我们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那把金牌给一个“更慢、更稳、更低”的人就是错误。我不是说Evan不努力,励志片也可以讨人欢心,但我们最终还是会为横空出世的天赋而倾倒。吃惯了两头鲍的评委对今天的三头鲍失望了,但金牌是要给鲫鱼还是鲍鱼呢?这块金牌的水分,比8年前师兄那块沉甸甸的金牌,已经差了太多。 普鲁申科仍然是孤独的。再也没有一个亚古丁式的人物能与他对决,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8年。他仍然站在舞台的顶点,将他的整个生命献给花滑,正如那个后来变成精神病的伟大舞蹈家尼金斯基一样。看普鲁申科演绎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的尼金斯基,就像看他在演绎自己的故事。回想起他的童年说米申的话:“是他把我从尘土里面小心翼翼地挖出来…”,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天才,总是把喜怒哀乐都小心翼翼地藏着,他的轻松舞步下隐藏着多少汗水和泪水只有自己才知道。而他一上冰那单纯又倔强的眼神,告诉世人这个舞台只属于他自己。 他和亚古丁是苏联的最后遗产,他们的ego,他们的charisma,都是人类挑战力与美的极限中开出的最璀璨的花朵。经过彷徨与迷惘,他终于在他热爱的滑冰中找回自我,并以最动人的姿势告别这个舞台。 2004 普鲁申科 《献给尼金斯基》
Posted in 乱七八槽
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