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古乱常,不死则亡

485db28bt72d5e8911df4&690 最近重看2005年胡玫拍的《汉武大帝》,一部我认为能在中国电视剧中能排进前十的电视剧。当年我和Shirley寒假看这剧,大家纷纷哭得不能自已在家天天发短信交流。前几集讲到景帝削藩,御史大夫晁错成为改革的领导者,一马当先,削去了刘家王侯的半壁江山。诸侯不满,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而反,景帝优柔寡断,终将晁错朝服斩于长安东市。电视里把景帝与晁错的师生情谊和景帝的犹疑不决表现得细致入微,景帝的痛苦、不舍和悔恨通过七国之乱的情节进展不断展现在镜头上,令人唏嘘不已。

回头找来司马迁《史记·袁盎晁错列传》来看。太史令真是个看透世情的人物,他写晁错,短短几百字,就写尽他的一生和悲剧命运。司马迁写到,晁错执意改革,朝野不安,就连他的父亲也从家乡颍川奔来苦苦相劝,说“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遂饮药而死。司马迁详写这个情节,无疑代表了他对晁错这个历史人物的深情。《史记》字字皮里阳秋,不说晁错是对是错,但这个情节,明点了晁错的英雄风骨。

晁错不知道自己要死吗?他一定有所准备。从他介入帝国政治事务的那天起,他的悲剧命运就被注定了。他对景帝的影响,在朝中的不与其他大臣结交,到最后致命的削藩,全都是舍己而为国的行为。他削的不是别人,而是汉景帝的亲戚,削的不是别人的利益,而是刘姓诸侯的江山。这是万世之利,而非一时。上不能讨好朝廷,下不能得人心于地方,他在改革起初之时,一定就预见了自己的命运,他明于国家大事,昧于人情世故,刻意的疏远人事等于把自己推向了不可回避的深渊。他只是看得清楚,什么样的改革不需要这样一个先行者,什么样的改革能避免这样的一场悲剧呢?

所以太史公在晁错传的最后说了一句大有深意的话:变古乱常,不死则亡。

晁错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影子。从车裂的商鞅,被废的王安石,被抄的张居正,流产的戊戌,加上近代现代被和谐的种种人事,哪一个出头者不应了这句话?那些沉默的人留下了,那些站出来说话的人走了,这一点,在中国互联网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史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留下来的是北大未名BBS,开心网,新浪微博,百度。

那些走的,我不说你们也知道了。

我无意于挖掘这些事件的真相,只是希望自己可以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历史上那些站出来说话的人,无一例外地都没有好下场,不管他们说的是对是错。但或杀或废之后,他们的命运就此终结了吗?没有。一个浪头过去,总有新的浪头接着过来。他们的命运被延续,他们的使命被接受,他们的理想被实现,那些万世之利的思想被保存下来,在别的时间和地方绽放。我想总有一天,我可以在国内看到未删减版的奥斯卡提名名单,总有一天,山西疫苗事件不用被遮掩三年之久才曝光于公众之前,总有一天,搜索的结果页不会是广告排在真实内容的前面,总有一天,我可以对着真实的互联网信息作出自己的判断。那时候,那些在自由的空气中呼吸惯了的人们不会再吝于赞美自己的国家,那时候,我们会记起这些名字,记起他们的事。

那些孤独的先行者,他们知道自己的结局,但他们还是站出来,说了不作恶的话,然后转身离开。他们是出头者,他们也是会留到最后的人;他们是牺牲者,他们也是会长留在历史上的人。

那么,这篇文章,就献给那些“不死则亡”的,站出来的人。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乱七八槽. Bookmark the permalink.

9 Responses to 变古乱常,不死则亡

  1. Xian says:

    邓公说得好,果然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啊!

  2. 平博 says:

    司马迁深刻,变古更常,不死即亡,变法必定要触动既得利益者,死也就是难免的了

  3. says:

    又想起了见过大爷里的那句台词:反,亡党,不反,亡国

  4. Yorick says:

    沙发Xian,那句话和邓公有甚关系啊?

  5. Betty says:

    可是这些网站并没有变,是上面那张网在变啊……

  6. Xian says:

    刑骚君,你有gf了吗?

  7. 小心 says:

    to Betty,噢其实我也没说他们是改革者,只是说他们说了该说的话,做了该做的事情。。。

  8. TN says:

    好文,好文!!!

  9. says:

    同样题材的[大秦帝国]不知你看了没有,我个人主张现在中国的电视剧应该多放一些民主思想方面的,通过剧情来改变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这部电视剧强调依法治国,很有现实意义。向你推荐!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