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April 2012

逝去的时光

昨儿是本科同学毕业十周年聚会。我在芝加哥,自然回不去。本来觉得没什么,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同发着短信。后来听到大家晚上都喝高了,给他们发过去,希望你们也平安快乐时,突然想起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来。我们还不论生死,却也茫茫天涯了。 突然就不能抑制地想念我的本科。人到三十之后,性格里本来的一面才会逐渐流露出来。今天和一个妹子聊天,她说美国尤其如此,因为中国社会的“好”只有一种,大家都想做那个“好”,而隐藏了自己本来的性格。而美国什么都是“好”,价值观太多元,人人都想做自己。回想人生的前三十年,我觉得本科四年给我最多的不是知识,不是学问,而是塑造“我”这个人的黄金年代。燕园给我的不是课堂上的知识,不是考试前的苦读,不是那一纸文凭。塑造“我”的,是我遇到的人,我结识的朋友,我看过的电影,我去过的地方,我在图书馆呆着的时光,我网上网下和朋友讨论的问题,我读过的诗,我写过的文章。这些东西是无形的,然而围绕着我,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我”,并影响了“我”之后的时光。 突然就不能抑制地想念那些人和那些事,纵使他们已经和我一样面目全非。我们在一起,塑造了彼此,影响了互相,然后被抛入茫茫的社会中。过了这四年,这个人就从此定型了,他一辈子都会爱看他十六岁时读的书,听他十六岁时听的音乐,喜欢他十六岁时喜欢的东西,一辈子都会受到他年少时遇到的思想影响。我不记得老师上课时说的话,却记得他谈起这个校园十几年前风起云涌的慷慨神态;我不记得朋友的联系方式,却永远记得他们介绍我看的那些书,听的那些音乐,去的那些地方。 而这一切,都被埋在那个十几年前的园子里,与小东门、小南门,36楼一起呗掩埋于挖土机的轰鸣声中,再无见天之日。 突然我的眼泪涌上眼眶,再止不住。

Posted in 日记摄影 | 1 Comment

Hunger Games《饥饿游戏》:玩不转的生如夏花

Hunger Games的放映厅里上座率在上映好几周之后竟然还能达到80%,可见美国的小朋友们精神生活有多空虚。可惜美版大逃杀怎么玩也玩不过北野武,在生如夏花这一点上,美国人是失败透了,没受过罪没吃过苦的民族把十二区办成集中营怎么也扮不像啊。大逃杀的宗旨是死亡,是逃不开的命运,饥饿游戏呢?处处都是乐观的希望,我看画外音恨不得直接告诉观众说:你们太牛了你们改变了游戏规则,你们是虚拟历史里的蜘蛛侠蝙蝠侠绿灯侠红灯侠……耶!你们又一次拯救了世界! 但是除了这个核心部分,这个片子还是有诸多可取之处的。第一,美国人对帝国景观的变态的向往给这个片子打造了继星战以来的又一个宏大帝国。人真是缺什么想什么么?民主的幻想独裁?庞大的让人类感到渺小的垂直建筑,空旷的广场,横在河流上的大桥,宽阔的街道,干净的市容,苍白的建筑色彩,首都与十二区的强烈对比……哇,我觉得我说到平壤去了,就此打住。基本上Capital的景观是照抄希特勒理想中的日耳曼尼亚,世界之都,设计得还是不错的。十二区游戏主角出场的镜头,也很像古希腊的奥林匹克。 第二,把这个片子里面爱情的部分统统删掉,游戏的设定和过程还是颇有可观的。假戏真做可以留下,男女主角卿卿我我没关系,但你们怎么能不是逢场作戏呢?最后两个人抱着一起回家了有意思吗?一个人不杀掉另一个人,还玩什么大逃杀啊,这要是把你们放其他民族里,全都得玩儿完。其他的娃到哪里去了?我理解二十四个太多所以一开始那场夺包大战就得挂掉几个酱油,可是总得留几个配角衬托主角光彩吧?这么惊心动魄的游戏里面,一定有比男主女主抱在一起更值得看的事情发生,结果呢?观众只听到一声接一声的表示有人死亡的炮响。 第三,战争,反抗和自由的情节可以有,但不能烂尾。Katniss对着11区人民挥手的那个镜头棒极了,我没对着Lulu的死哭倒是对着这个镜头哭了。但是,哭完就没啦?高压水枪挥两下世界就太平了?我理解还有第二部第三部(哇,好像暮光之城),但第一部不能讲得如此没头没脑啊。 总之这部电影可以有,但缺点和优点简直一样多。和我一起看电影的小姑娘说了句话;她看不下去残忍的情节,说:这算什么啊,这不是把我们整成和观众席上那些打扮得花花绿绿的观众一样了?谁说不是呢,两千年前我们在斗兽场里看角斗士,今天我们移到了电影院里而已嘛。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Titanic《泰坦尼克》:永不沉没的电影

今天是2012年4月14日。一百年前的今天,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沉没。1994年的初中英语课本上,我第一次读到泰坦尼克的故事。1998年夏天高考过后的狂欢里,我和我的高中同学,男男女女一群人窝在罗蔚妈妈开的宾馆的一个房间里,看盗版VCD碟。十几寸的电视机屏幕,十几个人围在电视前。看到最后大家都哭红了眼,还在互相嘲笑对方。 今天我终于给泰坦尼克号贡献了一次票房。 十四年后的今天,看过数百数千电影的我再回过头来看泰坦尼克,仍然觉得这是电影史上难以超越的高峰。有爱情,有人性,有动人心弦的情节,有充满戏剧感的空间。有服装,有场景,有复古的绅士风度。有伏笔,有高潮,有把美好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的快感,有生与死面前伦理与求生的矛盾。三个半小时的电影一点也不觉得长,看着看着,Rose再回首就已是百年。上帝给人类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悲剧,也给后来人创造了一个绝好的创作和想象空间。从撞上冰山到整艘船沉没,在悲剧之外,更是把戏剧舞蹈搬到了生活中,搬到了行驶在黑暗的,茫茫的北大西洋上的一艘大船上。 小李子年轻时那张飞扬着俊逸神采的脸,真让人舍不得把目光从屏幕上离开。其实Rose, Cal,谁不是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对新大陆的生活充满向往。3D的首映式上,看到演员们如今的模样,真是让人感慨沧海桑田。十四年就可以改变人这么多,那一百年呢?Rose是老了,而Jack永远年轻。死去的人永远停留在他死去时的模样,而活下来的人在人间,饱经世事风霜雨雪。一百岁的Rose想起她十七岁时的誓言,会不会对Jack说,我终于做到了呢? 她这一生的故事,都是Jack给她的。她说,He saved a woman with all the ways she can be saved. 海洋之心沉入大海,”a woman’s heart is llike a deep ocean with secrets”,她的那颗心,也永远沉入了大陪伴永远十七岁的Jack吧。 而十四年前的夏天,我连恋爱都没有谈过。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1 Comment

Mad Men 《广告狂人》第五季:大时代的开端

英剧美剧都有好剧,各有各的好。《唐顿庄园》好在宏大制作精心描绘,《夏洛克》好在原著的永恒魅力加现代的chic风格,《广告狂人》则好在精密洞察人生况味,一般电视剧拍不出来的。 第五季伊始讲的是变革,美国六十年代,民运汹涌,冷战越战一触即发。男士女士还当着婴儿的面抽烟,大家在办公室里还公然叫”Negro”,然而变化已经在悄悄产生。Joan的要强,Peggy的事业心,Megan的手段,Roger的压力与挣扎,Pete的逐渐成熟与尝到中年危机的苦头,当然,还有Don的人前恣意潇洒与人后的孤独疏离。还有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感,Megan跳完热舞后Roger问他老婆:“你怎么不能跳成这样?”女人反击:“你怎么不能长成他那样?”Roger在大清早起床赴一个并不存在的约,让人又想笑又心酸。大风云中的小人物的命运,在开头的伏笔与最后的收笔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电梯与烟雾的冉冉上升,电梯门的打开仿佛昭示着新时代的好戏拉开了序幕。本集结尾,黑人一个接一个地涌进办公室,配上时代感的歌声,真有大历史的感觉。 《广告狂人》是难得这么多年一直保持高水准的电视剧之一,起码到了现在还是这样,不像大部分肥皂剧一样前几季好后面就每况愈下。这也许与制作方几年磨一剑有关,也许与演员Jon Hamm的人生历练有关,从中西部的小城教师到花花世界的一线男星,他自己几乎就是半个Don Draper。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2 Comments

当我们飞上云霄

当人类的速度变快,当我们飞上云霄,整个世界都在变小。从白令海上空飞过亚洲和美洲,北京到芝加哥的距离也不过12小时。飞行员在空中的速度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960公里/小时,也就是说,一秒钟,我们就掠过了三个球场。在国际日期分界线的边缘飞过,在晨与昏之间起起伏伏,我仿佛已经习惯了在空中飞来飞去的生活。飞机的外面有两种景象:什么都看得见和什么都看不见。降落在O’hare的时候是早上六点,舷窗外依旧灯火通明,一瞬间,仿佛还在芝加哥摩天大楼Skydeck的顶层。 冬季学期嗖地一下就过去,可是冬季之前回北京和春季之前回北京,人与物都有大不同。Bird在北京多少让我感到心安,不再是出了北京机场一个人提着行李仓皇找出租车的感觉。那时候,真的不知道何处是吾乡。乍暖还寒时节,北京的春天和冬天一样干燥。同学们大多是老样子,可是女儿与三个月前又大有不同。她会自己一个人爬上床,会扶着东西站起来,会说话,会模仿你的动作,还会对着一堆墙上的苹果猫猫指来指去。不知道为什么人似乎天生就欠孩子的,以前上大学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回家看看父母,所谓寒暑假不过是例行的回家或者不回家;可是有了孩子之后,连美亚大陆都可以变得只是12小时的飞行。 倒时差还是难的。上周丢了一次手机(被同学错拿),一次衣服(悲催地落在校车上),好在都找着了,希望春季学期有个好的开头。坐公车从机场回学校的路上,窗外的花开得像梵高的画一样。芝加哥的春天在我不在的时候来到了。

Posted in 日记摄影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