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王小心 影评

True Detective 《真探》:美剧的黄金时代

从个人感情出发,我不是非常喜欢《真探》的结尾。Rust作为贯穿全剧始终的一个现实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竟然被救赎了,成佛了,他脸上的十字架和被小马搀扶着的基督下十字架象征一样刺眼。我有点想不明白,这是编剧的反讽,还是他本来要表达的深意。在全剧前七集半的每一句Rust的台词里,他都显得那么现实而冷酷,有种“我笑世人看不穿”的清高与坚持。我觉得编剧可能想表达的是,你不是清高吗,不是虚无吗,但你的内心深处还是有不能触碰的痛结——你的女儿,而你这十几年在堕落与暴力中反复的生活终于借黄王之手终结了,这个案子的终结也是你过去生活和人生观的终结,你放弃了,Let it go了,于是就被救赎了,带上宗教的光环了,成为基督了。 但作为主流观众来说,这实在是一个不能再温暖的结尾。看着自我痛苦的Rust获得了温暖的归宿,完成了自己的责任,让观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作为一部八集的迷你剧,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尾了。 事实上,这部迷你剧,从开始到结尾的每个镜头、结构、细节、台词,以及人物表演,我都是喜欢的。换句话说,我完全被击中了。陈丹青还是谁说过大意是现在是美剧的黄金年代,正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小说的黄金年代一样。看到这句话,我长吁了一口气,终于不用再纠结我追美剧是否是个高大上的娱乐活动了!我没有赶上古典音乐的黄金时代,没有赶上小说的黄金时代,甚至没有赶上电影的黄金时代,但我这不还是赶上了一个嘛。如果未来真的证明我们所处的时代是英美剧的黄金时代,那我相信,像《真探》、(广告狂人)这样的电视剧绝对是其中的代表,就像奥斯丁代表小说,而卓别林代表电影一样。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最穷最偏远的州,和中国的贵州差不多。嗯,贵州也有傩戏,和故事里的收割祭祀差不多。Rust作为高大上的那一方面代表,是从休斯敦重案组转来的,而休斯敦在美国的地位怎么也比得上深圳吧,所以就想象一个深圳警察局的青年才俊被调到了贵州的偏远小镇,和当地一地头蛇警察磨合办案的过程,是如何的有张力有看头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许多观众说这部剧节奏慢,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慢!也许他们习惯了看CSI或者变形金刚这样的感官刺激主导的戏吧。虽然前一两集都是缓慢叙事的台词,两个主角坐在十七年后的摄像机前娓娓讲述当年的离奇案件,但“十七年后”和“十七年前”的叙事是同时展开的,加上两个主角的立场也不同,这就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我尤其喜欢导演/编剧这种分段叙事的结构。十七年前的案子看似已经了结,但却留下许多剪不断理还乱的线头直到今天,而两位主角的从此天涯路人也一直留到现在时才抖开包袱。这是一个典型三段式的交叉点,过去、现在、未来都在“现在”这个时点汇合,过去的所有导致了现在的结果,观众看到这里有个“啊哈”时段,“原来是这样”的醍醐灌顶;然后这些过去和现在的结构又决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集中在最后两集,引导观众看下去、获得一个结果的希望。而在主角的叙事中,“过去”和“现在”又是交织在一起的,“现在”的主角,从长相、态度和阅历方面都与过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现在”的主角叙述“过去”的往事,本身就带有一种望远镜看事物的不真切感,而从主角嘴里说出来的叙事,与镜头展现的真实场面又有千丝万缕的微妙差别,造成各种悬念,吸引观众看下去。这是剧本叙事与电影/电视镜头的完美结合,视觉语言和文字语言在这里展现了1+1>2的功效。怎么可能觉得进展缓慢呢? 然后再说一下演员的表现。这里也需要感谢编剧(事实上他在拍完这部剧之后也成为了美国影视界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给双主角的设定创造了两个完全互补、相互映照的角色。Rust是属于“灵”的那一面,他对自己有严苛要求,从住的公寓只有一张床垫到他说的那些抽身世外的人生观,他都是跳出现实世界看自己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而小马无疑属于“肉”的一面,美国典型邻家大哥/大叔,方下巴,喜欢体育运动,被女人喜欢而拒绝不了诱惑,又有普通人的正义感,英雄主义情结,属于世俗的大部分美国人。这种“灵”与“肉”的碰撞是极具火花了,从他们一开始别扭的说话姿势开始,到他们独特的相处方式,后来的默契与分道扬镳,都牵扯着观众的视线。而到了“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他们的重逢、冰释、再次联手,又让观众的情绪起起伏伏。两个演员的表演都是一流的,具体到眼神、走位,百看不厌。 其他被称赞的镜头、音乐、色调、钱德勒小说风格致敬等等我就不说了,无一不熨帖。见好就收也避免了许多美剧拍到后来虎头蛇尾的风险。第二季要换导演和演员,希望还能保持第一季的风格。

Posted in 电影, 电影评论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POMPEII 《庞培》:大山产子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禁想起一个著名的寓言,说的是大山要生了,天为之变色,海为之动容,天崩地裂,电闪雷鸣,结果轰隆一声,大山生了个耗子。 庞培,人类历史上最悲惨的自然灾害之一,古罗马最繁荣的城市,两万人的富贵之乡,在一日之间顷刻塌陷,成为六米火山灰掩盖下的亡灵。似乎大自然需要建一座档案馆,所有的街道被保存下来,所有的风貌一件不落,所有的生物都被石化,保持着生前的生动容貌……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传奇,这么大的悲剧,已经高于了任何人类能想象出来的艺术作品,结果被拍成一部平庸至极的灾难片,真是“只有火山爆发那一下好看”。 同是灾难片,《泰坦尼克》能拍得登峰造极。其实泰坦尼克的悲剧远远不如庞培;几千人,并且还有逃生的路,20世纪的现代文明总好过古罗马无知的在火山脚下建立城市的人们。也是相同的爱情,高贵的大小姐罗斯看上低贱的画家,庞培城里船长的女儿爱上角斗士,怎么看怎么相似,可是这里一是俩主演大眼瞪小眼瞪了半天就是没有火花,二是各种支离破碎的情节充斥银幕,又是复仇又是种族纷争又是竞技场,导演什么都想表现,结果我什么也没看见,坐在影院里打着哈欠看了半天忍不住说:“这火山什么时候爆发啊?” 好在最后终于爆发了,还真很壮观。想象一下几年前冰岛的火山爆发,火山灰蔓及欧洲,造成欧洲的机场关闭多日,现代的文明技术尚且如此,几千年前的人们,而且是住在离火山咫尺之遥的地方,其状况可想而知。浓烟遮蔽了太阳,岩浆摧毁了城市,而火山灰掩埋了一切。而作为消费灾难的电影观众,我竟然没有看到平常人的百姓生活,那些在能让今日观众惊讶的相似生活,而是一个没有任何逻辑的爱情故事,真让人失望。要说这部片子还有场面上的优点,那是导演完全托了维苏威火山的福,而不是自己的任何才华。 《权利的游戏》里面的雪诺大人在这里面演一个角斗士,完全没有雪诺那种萌劲,只能说傻;女主完全没有印象;女主她爹越看越眼熟,就是想不起来是谁,结果发现是个著名戏骨,《广告狂人》里面的CFO,福尔摩斯电影里的moriaty教授,老邓布利多的儿子……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 , | Leave a comment

The monuments mean《古迹卫士》:炖成肉粥的龙虾

情人节的晚上电影院里都拖家带口的;有看琼瑶片《Endless Love》的,有看科幻片新版《机械战警》的,有带着娃看《冰雪奇缘》的,我们看的《古迹卫士》算是偏文艺的一类。 二战中纳粹疯狂掠夺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许多珍品毁于一旦;美国派出不谙军事的艺术工作人员,组成古迹卫士,在欧洲艰苦卓绝的环境中挽救一件又一件的人类珍宝,这样的素材简直是龙虾,随便清蒸红烧都是佳肴。可惜克鲁尼有心无力,拍成了普通肉粥。在我看来,他既想走文艺路线又想走商业路线,所以既有文艺片的老戏骨,又有开不断的美国玩笑,既有长篇大论的过分煽情,又有坐怀不乱的隐忍感情,结果,把龙虾生生炖成了四不像。 我不想说这部电影是部失败之作,因为故事完整,演技一流,整体风格也从服装、音乐和美术设计上体现出来了,是部值得一看的片子。但看完之后,觉得满心惋惜,正如IMDB上一篇影评所说,这远不是今年最差的作品,但却是今年最让人失望的作品。的确,个顶个的老戏骨,从Bill Murray到《唐顿庄园》的老爷,从帅哥达蒙到冷艳女神凯特·布兰切特,这么多一流演员,一流素材,随便找一个有经验的导演来拍,都能拍得比这好上很多。 也有可圈可点的细节。在家人送来的战地包裹里,雪花和简陋的浴室中飘下的圣诞歌声映衬着失血过多,走向死亡的伤员和向医生伸出的、最后绝望的想要抓住生之希望的手;看到美丽的马匹幽默之后突如其来的战斗、牺牲;在废墟上的枪战和那句“I am about to”;玛多那雕塑下宁静却残酷的死亡;还有音乐与服装风格,都是不错的东西。 另外,老演员们的表演真是惊艳!姜真的是老的辣。凯特布兰切特要是凭《蓝色茉莉花》拿了今年奥斯卡的最佳女主真是实至名归,她在这里的一颦一笑都把敌占区下一个外表保守、感情隐忍的中年女秘书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是每个镜头尽可玩味。这么多优质原料没能拍成另外一部《虎口脱险》或者《美丽人生》,真可惜。 如果克鲁尼能把有限的两个小时多用于人物性格的描写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笑话(说实在的,那些笑话挺好笑的,但冲淡了很多主题);如果能把长篇大论的政府报告缩短为几句隽永的话(Donald的那封信其实就表达出了),找个完整的主题把故事从头到尾串得更顺畅一点,一部佳作就横空出世了。克鲁尼第一次当导演,还是太稚嫩了点。 最后说一下这个故事本身的价值观问题。我以前是坚定的人本主义者,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比人的生命更加珍贵。但现在我的看法有所改变,比如这部电影中米开朗基罗的雕塑,雷诺阿的画;这个世界上是有一些比个人生命更珍贵的东西的。正如影片中所说,“这些艺术品是整个人类现代社会的基石”,有的东西,值得牺牲人的生命去挽救,因为如果没有了这些东西,那人类的存在与动物也就没有区别。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