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周刊》:斯蒂芬·金推荐的2009年十本好书

本文原载Entertainment Weekly Dec 18,2009, 王小心翻译。

Stephen-King-2max

太多好书,太少时间!

去年我读了差不多100本书(因为EW的玩命催稿,实际上是08年12月到09年12月的期间),有10本是最棒的。因为我是一个评论家,而非批评家,我不是特别关注新书,不过在这个书单里,他们大多数都是2009年出版的。有一部没有出现在这里的书是Justion Cronin的即将出版的小说,《通道》The Passage。这本史诗般的关于吸血鬼帝国的小说要2010年夏天才出版,但你到时候一定要关注。让我说,这是你不能错过的阅读体验。除此之外,书单如下:

 

 

10. 《粗糙之国》Rough Country, John Sandford

Sandford的神秘小说是对“无趣的美国老男人是什么”的丰富探究。警探Virgil Flower的在明尼苏达州女同性恋中的侦查情节丰满,令人满意,搞笑频频。

9. 《乌鸦》Ravens George Dawes Green

坏孩子Shaw McBride和Romeo Zderko决定把Boatwright家的房子抵押了来搞一把大彩票。本书中,Green不是在搞笑,就是扣人心弦到让你指甲都咬出血来了。

8. 《明日逃亡》Gone Tomorrow, Lee Child

如果你对天女散花式的冒险家Jack Reacher不感冒,你就错过了一个能让你逃避现实的娱乐的丰富矿藏。本书的大部分场景都发生在纽约地铁上。在令人拍案叫绝的开头中,Reacher塑造了一个看起来像人体炸弹的晚归的骑自行车的人。惊悚就是从这里开始的。Child的文笔干净,不拖泥带水。

7. 《德鲁特》Drood, Dan Simmons

描写狄更斯的晚年,用他的越来越不稳定的同事Wilie Collins作为叙事者。这是一本优美的历史小说,但它同时也是一个当代的故事,表现一颗伟大的心灵是如何堕落成精神麻痹的癫狂状态。

6. 《粉碎》Shatter, Michael Robotham

很多人目击了那个裸体的女人从高处跳下来而身亡,但只有Joe O’Loughlin教授发现她其实恐高。有人成为了自杀的建筑师,他很快开始袭击O’Loughlin一家。今年我看过的最扣人心弦的书。

5. 《2666》2666,Roberto Bolano

这本超现实的小说令人难以言说;它得需要你自己体验它的锐利的光芒。我得说,它关注的是有史以来最可怕的真实生活中的群众谋杀的狂欢: 400个女人在墨西哥的Juarez附近被杀。以此为背景,Bolano创作了一幅描写这个贫穷得蚕食自己的社会的风情画。谁会关心呢?没人,看起来是这样。

4. 《午夜的孩子》Midnight’s Children, Salman Rushdie

在1947年8月15日的晚上,1001个孩子出生在印度。这部社会喜剧的史诗追随了他们其中一个的一生的冒险,足以媲美狄更斯。

3. 《好莱坞的月亮》Hollywood Moon, Joseph Wambaugh

只有造梦之城才能产生这么酷的警察——Flotsam 和 Jetsam (冲浪警察),Nate Weiss (雄心壮志的警察)和Dana Vaughn (40多岁的妈妈级愤青警察)。Wambaugh的最好的好莱坞警探小说。

(这个系列有相关电影,叫《好莱坞重案组》——王小心)

2. 《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 Richard Yates

谢天谢地我在看电影之前看了这部小说,电影除了演员的演技伟大之外就是一次苍白的模仿。场景设定在1955年,《革命之路》将目光对准了那些住在郊区的、看似拥有一个战后美国梦的人们。然而,Frank Wheeler的看似聪明逃离的精彩革命只是摆了个空洞的姿势,而当April错误地相信他是真心实意的时候,他们在自掘坟墓,悲剧就这样发生了。别看电影了;看书吧。

1. 《小小陌生人》The Little Stranger, Sarah Waters

这是个恐怖的,吸引人的鬼故事,设定在二战后不久的英国,但远远不止如此。在Hundreds Hall(百人堂)闹鬼的事情亦真亦假,但Waters驱遣的怨恨是毫无疑问的,第一次怨灵显灵的时候——一个怨恨的小女孩和一条好脾气的狗出现的时候,恐怖悲伤的气氛让人无法自拔。虽然故事平铺直叙,但这是一本被严密组织的有思想的书,看完之后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

 

这就是我的书单,所有的书都在附近的书店能买到。所以,为什么不给自己买本书当圣诞礼物呢?或者贪心一点十本都买了?如果你全都细读了还没有流哈喇子什么的再上面,你还可以送给别人当礼物嘛!

王小心说:妈呀翻完了才知道真的好难翻,尤其对那些没看过的书而言。大家将就着看吧,欢迎指出谬误。书名都是我自己翻的,因为大部分都没有在中国出版过,人名我就没有翻译。Steve怪蜀黍的爱好还是惊悚侦探一类,看过之后我自己对6,2,1比较感兴趣。

Posted in 书籍旅游 | 2 Comments

李安:独一无二的华人导演

20068414340566 李安是我最喜欢的华人导演。从2000年的《卧虎藏龙》开始,我就一直喜欢和关注他的电影。在大学的图书馆里陆续看到他之前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曲,后来又看了英文的《理智与情感》,到2005年《断背山》时,我对他的喜欢和对他风格的确认就稳定了下来,并且一直持续到《色戒》和《Taking Woodstock》的现在。《卧虎藏龙》刚出来时,被很多观众所诟病,说不像武侠啦,又是拍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啦,如此等等。我一直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有些人会拿李小龙或者李连杰的功夫片标准来评判《卧虎藏龙》,并说它不好,这在我看来,简直就像在说《指环王》作为爱情片不好看一样,是个伪命题。同理,我也一直为汤唯因为出演《色戒》而背上“一脱成名”或“演汉奸”这样的黑锅而替她感到冤枉,因为《色戒》并不是一部意识形态的、或者谍战的片子。

《卧虎藏龙》并不是一部武侠片;而正是从这部片子开始,我才感到李安的电影中有一些内在的稳定因素,是与生俱来的、与导演的性格息息相关的;我喜欢这种风格未定的导演,因为在每一部片子当中,你都不仅是看部电影而已,而是通过电影在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意图,在与导演交谈。李安的作品不多,通过这十来部电影,我觉得以下是造就他电影魅力的那些“稳定因素”:

1. 东方美学。李安的电影,在技术上,是东方的。想想看那些长镜头和最考验导演美学功力的构图——长镜头可能来自台湾导演的传统,而那些安静的,几乎是静止的画面把电影这种“动”的东西的脚步放慢了,演员不能仅仅用动作和声音一带而过的表演,而必须要通过从头到脚的全部身体来传递人物的感情。在李安的镜头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就是那些安静的部分:

– 《断背山》里,在怀俄明山的暮色中,Enis和Jack两个人一个在山上的羊群中,一个在山下微光明灭的帐篷里四目相望,他们看不见对方,但情愫就像炉火中飘出的炊烟一样暗暗生长;

– 《卧虎藏龙》里,纯色如中国水墨画的安徽民居间,玉娇龙和秀莲进行几乎看不清的打斗,刀影在水中映出波光连连;

– 《推手》中,Master Chu的推手手缓慢到近似慢镜头;

-《色戒》中,王佳芝在日本式的包房里,倚着细碎格子的门框摆出舞台一般的姿势给跪坐在地上的易先生唱《天涯歌女》;

这些最悄无声息的情节,如画画一样的构图,就是李安电影中感情最充沛的时刻。在李安的摄影机下,它们或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一定是最动人的。在好莱坞的舞台上,许多西方导演忘记了动静相长,用画面和声音充斥观众的脑海,比如他们的恐怖片;却不知道适当的舒缓是观众思考的时候,也是导演最容易传递出感情的时刻。

 

2. 隐忍。其实隐忍也是东方的一部分,但不属于影片的技巧,而是内容。我到最近才明白《卧虎藏龙》名字的由来,李安自己说(我把它翻译成中文):“……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它就是你的血肉。你必须隐藏起你的感受。这本身就可成为艺术,隐喻和象征,颜色和构图的应用。总有方式可以让你不说,但无论如何把它表达出来。对于一个被压抑的社会来说,这是一个如此充满感情的出口。它就是所有电影的灵魂,被压抑的、充满感情的希望。

这,就是‘藏龙’。”

把压抑的感情表现出来,这本身就是艺术。王佳芝是这样,Enis是这样,俞秀莲是这样,老朱也是这样。当临死的李慕白握着秀莲的手,说自己浪费了一生,要用最后一口气说出自己的爱,这样他才能不再孤独,也不会害怕死亡时,就是隐忍迸发的那一刻,也是整个电影点题的时刻:追求自己的本心。即使在西方的题材中,也充满这种隐匿压抑的情感,如果题材不是足够感性,李安是不会想把它拍成电影的;他要的是一种静止的张力,看不见的冲突,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回忆。

 

3. 人性。张艺谋也懂得东方美学,也懂得构图和颜色,巩俐躺在高粱地的镜头一样美得惊心动魄,为什么除了早期的几部作品,张艺谋的电影都变成了笑话?因为没有人性。很多人批评张艺谋不会讲故事,其实“不会讲故事”的更深含义是:“不懂故事”或者“没有故事”。张艺谋适合拍《印象西湖》或者《印象小沈阳》,但《英雄》和《埋伏》的台词只能变成笑话。李安和张艺谋的最大区别是,他的内心是有故事的。在拍《推手》之前,他几乎没有一部像样的作品问世,但他的pitch打动了《推手》的赞助方。他用了“Assemble”这样的词来形容李安的描述:他心里早就有电影了;他只是需要外界的手法来“装配”它而已。与李安合作过的大牌明星、音乐节、歌手有很多,他并不怯场,把这些人和设备驾驭得虎虎生风,甚至新生代的演员因为他的调教而成为大牌明星,因为他有内心的想法。

U1513P28T3D1536309F326DT20070427144553 这种想法,这种内心对电影的创造,是一个导演最有力的武器。这些东西,我认为,来自于他的成长和教育经历。很长一段时间,他被认为是“非台湾”且“非西方”的;他的父母来自大陆,他生在台湾,在美国受高等教育;想在西方的白人社会中导演电影,没有人会相信,所以他在《推手》之前的六年,没有导演过一部电影。这些“outsider”的境遇和太多年的沉默给了他融于电影的性格和磨砺思想的时间,如果没有这些,今天的李安不会如此从容和深刻。

正是这样的“outsider”,才让他有能力驾驭各种题材的电影:华人的,东方古典的,西方古典的;同性恋的,牛仔的,嬉皮的。几乎没有一个导演像他这样,能在跨度如此之大的题材上取得成功,更令人动容的是,每一部作品中,都有相同的东西体现,即人性,对人的表达,对人的感情的表达。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东方题材,《卧虎藏龙》就会受到西方观众的喜欢,而《赤壁》就不行的原因之一。李安的电影是温情脉脉的,不激烈,不暴力,却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这是张艺谋用浓烈色彩也无法达到的。

 

还有很多因素促使李安的电影让人着迷:比如音乐等等,但由于不是他独有的特长,就不多说了。回到开头的话,对这种风格统一的导演,我会一直关注且喜欢他的电影,因为不用提心吊胆,不用管“他今天又玩什么幺蛾子”,即使有那么多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演员。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4 Comments

圣诞前周

雪人 本周一切都很无趣,主要是因为下雨。这个温带海洋性还是地中海气候果然不得了,年降水量240毫米估计有230毫米是下在了这两个月,还有10毫米应该是海上飘来的雾。真的,我错了,我单是知道这里会天晴,不知道还会下雨……老美好像也不知道会下雨,路上打伞的只有我,其他人都穿着短裤头发黏在脸上兴高采烈地跑在雨中。拜托,温度也只有十几度的好伐。

圣诞前周没电影,只有Ninja和Invictus苟延残喘。其他的电影: Nine, It’s complicated, Lovely bones, Avatar,Inglourious Basterds都盛装待发,影评都写在EW上了,就是不给你看,估计圣诞我要抱着被子在影院里住一天一夜。对了,本周的成果是找到了美国的《看电影》,就是EW。EW中其他内容我都放弃,比如音乐。为什么中国人接受美国电影比接受美国音乐多得多?

因为没有电影,所以只能看书,抢Deal,做一个淘宝店但不会弄得花里胡哨,还在继续贴图中。本周看了很多小书,比如San Diego之前被墨西哥占领过,比如China town, New York is neither Chinese nor American, just changing from ethnic ghetto to a interest group based on common culture,比如《顾准日记》和《History of Tea》之类,还是有书读好,书= education here.

除了电影和书,上周big ban theory也停播了,这里转发一篇Betty同学的日志,《从文艺传统看Sheldon和Penny的发展前景》,真是有理有利有节,可惜我觉得美剧编剧不会那么文艺,他们更爱传统团圆大结局。

不多说了,早睡去了。早睡的原因是明天八点钟要起来抢我们家旁边教堂发的免费圣诞树。免费也!1米8高也!

Posted in 日记摄影 | 5 Comments

我的博客上了豆瓣九点首页!

就那篇life and death。哇哈哈哈,虽然迄今没有明白那个推荐系统是怎么回事……

九点

Posted in 日记摄影 | 2 Comments

Balboa Park December Nights的美人们

 

 chorus3 

chorus2chorus4

我是为了拍美女去的……我最喜欢第一张照片从右数第三个姑娘,冰美人,眼睛特别迷人

light

December nights的夜晚,空中飞舞着麋鹿和圣诞老人,彩灯在星条旗的夜色中飘扬

胡桃夹子

最后还是美女,胡桃夹子的小美人

Posted in 日记摄影 | 6 Comments

呼吸:人性的失语

20f757f9-9427-4eca-b0a4-baa69ce20848 我喜欢金基德的电影,简单粗暴,黑白明了,就像《呼吸》里朴智娥给张震布置的房间,四季分明,单纯得就像舞台上的布景。金基德是这样的导演,他的水平已经到了一个高度,并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就像阿莫多瓦和王家卫,不会有什么好和不好的担忧,而且五分钟后就知道是他的电影。

密室,监狱,少得可怜的男女,性,血腥,就是金基德。好像与人世间的道德和伦理水火不容的男女主角,在封闭的房间里,上演着如舞台一般的故事。素昧平生的女人和死囚,基本不符合人类正常逻辑的故事,但又不会让观众觉得吃惊,几乎不用语言就表演出金基德要的寓言,让我们不停反问:人就是这个样子的吗?我就是这个样子的吗?我会变成这样吗?被朴智娥用劣质壁纸和鲜花布置的,单纯到如windows32色的探监室映出人性的黑白的失语,只有死亡,背叛,血和性才能救赎它。

张震的眼睛真漂亮,如朴智娥所说。与这个台湾地区气质最不一样的男演员合作的导演名单已经到了震惊的程度,从李安,吴宇森,田壮壮到杨德昌,徐克,王家卫,这样的演员也只有这些导演才配得起。

电影是小巧轻盈的结构,绝不会冷场的叙事,少到可怜的演员和背景,几乎可以算作小成本电影,只要几个场景的转换。演员的表现一举一动都在导演的掌握之中,每个动作都如同提线木偶。正如监视器背后那个导演自己扮演的,冰冷的监狱长官在掌控一切。在这里,金基德扮演的正是他自己。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6 Comments

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一本值得尊敬的书

s3742046 

我是在11月份某一期上的TIME看到郑念的死讯的。在此之前,我从未看过这本书,也不知道这个人。封面上那个优雅美丽的老太太打动了我,对她的介绍让我更加好奇。去学校图书馆借来,厚厚的一本,讲的是她自己,一个旧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女性在1966-1980年间在上海的遭遇。我这才知道,这本书20年之前在美国出版,震动了当时的英文世界,成为西方人第一次了解中国文革掀起的竹帘。

郑念原籍湖北,1915年生于中国北京,先后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北平燕京大学。留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获硕士学位。1957年1966年英国壳牌石油公司任职。1966年1973年被关押在上海看守所。她的丈夫郑康琪是郑观应的后代,曾任国民政府外交部派驻澳大利亚官员。后任英国壳牌石油公司(Shell International Petroleum Company)上海办事处的总经理,直到1957年死于癌症。她文革期间遭到迫害,导致家破人亡。独生女儿郑梅平遭红卫兵活活打死。她被抄家,不久又被关进上海第一看管所,等待审判。在名不正言不顺的监狱里,她呆了六年,经受了无数的折磨,精神的,肉体的,但是她相信自己的无辜,发愤要与关押她的人斗争到底。这六年里,她与女儿毫无联系,1972年出狱后才得知女儿早已死了。1980年她从上海经由香港到了西方,定居华盛顿,从此再也没有回过自己的祖国。TIME对此的评述是,because she knew the home land she loved so deeply had disappeared long ago。

612081905321162

奇怪的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反复思索,发现我从未看过哪怕一本,对文革描述如此生动的书。我看过中文出版的报告文学,看过小说,看过历史资料,但没有看过第一人称的,对那期间的回忆和社会风情的白描。我才知道在当时的红色中国是可以有外企的;知道当时还有那样的中产式的生活——她有自己的房子,仆人,有各种各样的古董和首饰;说英文,可以经常出国;更加才知道文革时每日的细致生活,如何开批斗会,红卫兵如何吵架,监狱和看守所的所谓审讯,街道居委会,邻居,开始兴起的“走后门”和一去不回的对知识分子的尊敬和人性中起码的诚信良心。

郑念的文笔是我们这代人不可企及的:对于这场暴风骤雨式的灾难,即使在最愤怒和不可理喻的情景下,她也避免了最冲动和浮躁的描述,她的文字和故事是那样娓娓道来,充满了老式知识分子的克制与真诚。她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许多地方看得我泪流满面。当她讲到六年监狱之后,她终于回到外面的世界,一个人去买菜的时候,在熙熙攘攘的市场中,有人叫她“太太”。她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文革前的厨师——她在预知红卫兵来抄家之前,就已经散尽了大部分的家产给自己的佣人——两人泪眼相看,都不知道此生竟然还能见面,这种感情虽然是所谓“主仆”之间的情谊,但比今天的大部分朋友都要深厚吧。

虽然如此,但我觉得在她的笔下,描写的生活似乎不在中国,而是一个与我拉开距离的世界里。也许因为在英文中,许多对话都被翻译得过于书面,也许因为她所受的教育和修养已经不是我们能够企及,但我觉得最大的可能是她的生活,即使在当时,也与我们拉得太远。一个女人和她的女儿,在60年代的上海能有单独的房子,三四个仆人,这在我看来本来就是差距过大,过于阳春白雪的阶级。郑念自己在书中也写道,当她出狱后请几个朋友——也是我们所说的工人阶级或老百姓的朋友,帮她建了一面墙,她要付给他们钱的时候,被朋友们大笑着拒绝了,说她是“a foreigner who did not understand China”。在我看来,她的出身,她的财富确实让她与中国社会拉开了距离,她应该属于中国“最后的贵族”那一阶层,而不是阶级被打碎之后的中国社会。

这使她的书中有些观点,确实被局限和束缚。但是,书中流露的那些普世的价值——诚信,良心,善良,人道,平等,是没有时代局限的。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罪却在监狱中呆了六年的公民,一个女儿被人打死的母亲,她的流畅,动人描述和她美丽、优雅、有教养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这个时期以及这个时期的始作俑者的最好指控。

顺便说一下,我觉得她年轻的照片有点像章子怡。她的女儿也是个美人,但那种气质却已经千差万别了。

这本书在1988年左右在中国出版过,叫《上海生死劫》,是程乃珊翻译的。当然,这样的书也只能在那时出版,在今天再也不可能找到。

Btw,发现朱大可写过一篇怀念她的文章,可以从不同角度看看那个时代的上海。 《郑念,比古瓷更美更硬的灵魂》

Posted in 书籍旅游 | 16 Comments

Mission Basilica 的诗情画意

mission basilica 与离度过一个快乐的感恩节周。我们在SD秋末的下午驾车去Mission valley,寻找SD最早的一个教堂。说是最早,其实也就是16世纪末,这里还是西班牙海盗横行的时候,圣恩也过来普及印第安人。在21座纯白色教堂中,Basilica是最早的一座。教父们的宿舍与贫民一样简陋,艳阳高照在白色的土房子上,耀眼刺目。他们也许是最早的SD描摹者,在黄色的泥土外面一遍一遍地描摹刻画形状,树立耶稣的门徒雕塑,发现新址,建新钟楼,又被印第安人捣毁,归尘归土,就这样周而复始。

最后,基督教终于统治了这里,教父们脱下长袍,覆盖在教堂之上,为的是防火或其他未来的攻击。一年一年,他们种植了小麦,玉米,大豆,和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植物园。绵羊,马匹和牛群也开始繁衍,墨西哥战争之后,被损毁的教堂被林肯总统下令重新修复,直到如今。

花园里植物繁茂,钟楼寂静,游客寥寥。这里仿佛不是美国,而是地中海或北非的一个梦。无数热带植物为教堂织起郁郁葱葱的外衣,在蓝色天空下悄然矗立。

 

更像西班牙的地方是Balboa公园,一个世纪前开万国博览会的地方,留下无数洛可可建筑,博物馆与花园。大大的温室里兰花竞相绽放,无手的艺术家用脚弹拨吉他歌唱。西班牙小村落里的地砖和墙壁,红是红蓝是蓝,纯净得像雨后开放的花朵,高更笔下的颜色。这就是SD最有文艺情怀的地方。

  小花 用脚弹琴的艺术家 西班牙画

最后插播一下的离的博客,她的比我的不意识流:幸福的感恩节

Posted in 书籍旅游 | 2 Comments

海洋世界动物纪

shamu秀  shamu秀2 shamu秀3

无愧是世界上最好的海洋公园,所有的秀加在一起都不及我们的大明星,Shamu(就是图里这个大家伙)的一场秀——太惊艳太威武太壮观太有感情太会喷水了……无法形容这个几吨重的聪明家伙高高跃起跳入池中把几百个观众泼得一身水的震撼……

没有好照片,因为我全身都湿透了实在无法照相……下次去要坐得远一点。

借用张别人的照片给大家观摩一下,希望下次能拍到这么好的照片。

shamu

 

下面是更多的傻动物:冲我们咧嘴一笑,没有鱼吃就不给摸的海豚宝宝;二海豹;呆企鹅;随便喂啥都吃的火烈鸟。还有亚特兰蒂斯,北冰洋之旅,极地快车……请有孩子的都速来我们这里吧!

海豚宝宝 傻海豹 

 火烈鸟胖企鹅

Posted in 书籍旅游 | 10 Comments

时间的沙砾

沙砾

天长地久……呵!天长地久!任是最坚硬晶莹的钻石也磨成了光彩模糊的沙砾,何况是血淋淋的人心?

千层雪

海边人  

另海边两张,请大家关注我右下角的印章哦

Posted in 日记摄影 | 5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