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x and City2:绝经期女人YY记

捕获 我忘了第一部sex and city放映的时候我是跟谁去看的了,极有可能是我一个人,因为没有男人跟我同去。事实上,没有任何男人会去看这么一部电影,所以我和离跑到Edwards的时候下午的影院全是孤独的或者结党的女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Sex and City有一张海报是高跟鞋把足球踩在脚下,意思是你们有世界杯,我们有Carrie云云。我虽然没有那么女权主义,但也觉得这部电影其实跟海报反映的女权主义完全没有关系,因为除了Samatha,其他一切女人的幸福都跟男人有关,尤其Carrie那一对,当年神采飞扬潇洒不羁的Mr. Big被Carrie折磨得多么郁闷啊,除了没人信的YY结尾之外,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的就是婚姻即相互折磨。

于是这部电影就彻底沦落为阿布拉比的宣传片和服装的走秀片,虽然我对这两点都完全不感兴趣,但从女性观众的反应来看,还是颇得主流观众欢心的。然后我幻想如果中国也能拍一部中国版的sex and city——前提是中国有这么一个大龄单身白骨精阶层——嗯,好像还是有的,那应该会广受欢迎。到金宝街国贸取个镜,某服装品牌赞助一下,再找点餐馆、酒吧、夜店什么的,最后,加入一些睡领导当小三之类的情节,保准能红。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8 Comments

四大名著的郁闷结局

未命名

听说msn space改版了,看了一眼真是炯炯有神,我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原来的东西和界面……

不得不大力赞扬MS的工作效率和办事方式。

新三国演完了,心里充满了郁闷,看到最后一集司马懿路过何进祠堂时(虽然是导演瞎编的段子,但补充了开头没演到的东西我觉得还挺好的),那些江山如画,衣冠胜雪,不过四五十年,都落得转头空悲切。英雄刀老,美人迟暮,最后什么都没落着,哎。

抄一段曲儿来抒发一下: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这也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然后我发现,其实四大名著都是杯具,55。三国悲得宏大,红楼悲得凄婉,水浒悲得壮烈,西游悲得郁闷。什么,我是在说大话西游?不是,我就是说的西游。

然后来看一下我觉得新三国和老三国演员的对比。这版三国中,我觉得演技可以分为四类:演的(比老三国)好的,演的(比老三国)差的,各有千秋的,和无从比起的:

1.演的好的:刘备,曹丕,司马懿,孙权

2.演的差的:关羽,张飞,吕布,貂蝉,诸葛亮,大乔小乔

3.各有千秋的:周瑜,鲁肃,赵云

4.无法比较的:曹操……

以上均为各人观点。为什么要把曹操单拿出来呢?因为他实在是让我特别无语。第一集看到他的时候我就想评价“中文说的不错啊”,陈建斌的台词说得实在是……有待考证,《短歌行》那种12-34,22-34的念法听得我都快崩溃了;可是有几场戏真是神来之笔,比如演曹操逝世的时候,手里轻轻滑过帝王象征的十二旒,一束阳光照下来,正照在那明晃晃的珠子上,让人拍案叫绝。当然这和高希希的美术功底也是有关系的,但陈建斌的演技真是功不可没。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9 Comments

野行遇鹿记

春天到了,草长莺飞,我们家最近的动植物越来越多。

先是一只小鸟飞到我家的西红柿树上偷吃西红柿和树叶。

bird1

然后是我发现我家的西红柿结了一个果子。迄今没敢吃,不知道有毒否。

tomato

然后是买了一堆小花小草。

flower

昨天端午文化节,拍了一堆吮指头的小野孩儿。

child2

然后是下午去hiking,在一个名为canyon view community park的地方迷路不止,没有看到传说中的瀑布。

forest1

但!是!我们看见了野鹿!之前我以为这就是一个hiking的无人区,根本没有想到这种地方竟然也会有大型野生动物的存在。走到一个杂草丛生的地方(当然那个地方就是杂草丛生人烟罕至),我心想,这个地方要是刘备埋下十万伏兵曹操一定跑不了的时候……一只野鹿从草丛中冒出了头,然后腾空而起,从离我和bird只有十米的地方矫健地跃入了空中,不见踪影。我和bird大眼瞪小眼……没有来得及拍。

然后又走到一个地方,发现有只傻鹿在草丛中傻傻站着。前面有俩老美牵着一只狗在那里看。狗比我们还激动,不停搔首弄姿想要主人同意他上前跟鹿玩儿。(鹿在照片后方,我要去买小白!)

deer1

Posted in 乱七八槽 | 3 Comments

网络小说写作考

闲暇时间开始写东西,不是ppt不是proposal也不是评论杂文也不是博客,而是网上那种被我称为三俗的“文”,发到起x或者晋x上面,靠点击和评论为生的网络小说。对,就是那种灰飞烟灭狗血淋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那种。开始写的时候很痛苦,一是觉得自己没有东西可写,看人家日更六千的都不知道怎么做到;二是觉得写不好,不知道为什么有的文会有那么高的点击量,更不要说购买量了。

后来写着写着,慢慢有若干点击,便觉得不继续写对不起读者,虽然只有寥寥回复,但我脸皮薄,觉得自己的文虽然不好,有一个人看也算是好的。遥想人家不知在地球的哪个角落默默插着网线浏览你的文章,也不好意思不写下去。这时候才知道以前潜水的时候,真是不懂作者的字字血泪啊!

然后又继续写,写得还是不好,但逐渐地对这个产业开始感兴趣了。以前做online的时候,几乎没有起x或者晋x的sales来找过,可见这些网站的商业模式并非是依靠广告,而真正是依靠广大的读者群收文买文。平时谈论在嘴边的时候,都觉得网络小说很大一部分文都是靠数量而非质量赚钱,心里不是不鄙视的。可是市场啊,消费群体啊,不实践的话是永远也无非知道人们群众们到底接受和喜欢什么样的东西。每章文1毛钱,如果有1000个人买就是100块,网站和作者平分的话就是每人50块,当然对个人来说这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而对网站来说,如果有10000篇这样的文章,收入就更可观了。

前两天和Jen和Craig吃饭,都是吃新闻饭的,席间跟我哀叹说美国的报纸杂志蒸蒸日下,裁员砍钱,没有饭吃,同时也表示了对十年之前那种手到擒来的收钱日子的追忆。我说,中国的报纸和杂志也不好,可是中国是在报纸杂志还没有发展到美国那么成熟的时候就开始转变为网络时代了。他们表示同意,然后我们一起探讨了一下,中国的网络小说模式。

美国是没有这个模式的,因此他们在听我普及的时候颇为吃惊和好奇。我说Jen,如果写你那种正儿八经的文化书籍的话,在网上是红不了的,网络小说要红的话需要悬念、胃口和刺激。Craig一下子来了精神,说那你写一个中国女生在美国的Romance,最好加上宏大场景,哈佛校园,美国总统奥巴马,嗯,最好是和奥巴马有了一个私生子,后来发现奥巴马当了总统,然后美国就开始派特工或追杀或保护,各种利益凸显冲突……

我们听得目瞪口呆。Bird回头跟我说,一看你就不是吃小说这碗饭的,你看人家Craig,不愧是干过娱记的,一拍脑袋就能想出这么有张力的情节,你那个文章写了半天才有几个点击啊……

我灰溜溜地上网,发现有某站编辑给我的留言:我们对你的文章很感兴趣,希望签你为我们的签约作者。我被打碎的玻璃心又小小振作了一下,然后翻看合同条款,发现我n年之内等于卖身。跑到论坛上去问,大家跟我说,某些网站过了原始积累阶段,所以更新量会累死你;某些网站还在积累阶段,所以基本上只要你活着文字还在更新就会签你。我又灰溜溜地爬下来问资深网络小说买手Bird,Bird不屑一顾地说,这有什么,我还见过日更六千每个月挣一千块钱的呢。

我顿时乖乖做饭去了。

Posted in 书籍旅游 | 11 Comments

Prince of Persia《波斯王子时之沙》:时间机器波斯版

捕获 我们的波斯王子是个跑酷、攀岩等户外极限运动的爱好者,一不小心穿越去了波斯古代,在那里领略了波斯骑兵的骁勇善战和波斯富翁的金山银海,正犹豫着怎么回来,一不小心一个装满时间之沙的dagger落到了他手里,他心里窃喜,正要按下启动键,突然发现眼前的美女风情万种媚眼如丝,千钧一发之际他终于放弃回到现代的梦想,在万城之城的Alamus和美女安居乐业,繁衍后代……

我没有剧透,虽然断背山里的小受在这里真的化身成为了大块头的肌肉男,但眼神还是一副现代人的无辜清纯样。故事里的女主角说话的脾气、幽默的方式也是活脱脱一个现代白领精英女,还是美国人。两个现代人披着雕金镂银的古代波斯披风在沙漠里打斗,我的心思则魂游天外。不是说电影拍得不好——事实上,这还是颇为不错的娱乐片,起码比钢铁侠、蜘蛛侠等等的侠客强。

99年的秋天,我们宿舍有了第一台电脑——那是Tracy同学倾囊而出买回来的,其配置水平在当时可数一流。在这么一台名满宿舍的电脑上,我们装了平生第一个游戏——波斯王子。从来没有看过3D技术的我在波斯王子精美的人物、高超的渲染和动听的音乐前叹为观止。可是我玩这个游戏从来没有超过十分钟——我记得第一关王子下水之后一口气上不来就直接被我淹死了,一个小女生,没有男生的指导,玩这个游戏实在是捉襟见肘。于是,我们的爱好就停留在了观看游戏前篇那个肚皮舞女郎的舞姿上。之后,我也再没有玩过那个游戏,可是如今想起来,即使放在今天,那美丽的画面质感也是经典的。

可爱可哀的青春岁月呀。于是,当我看到波斯王子的英姿在大屏幕上展现,导演把中古波斯拍成一个新的雅典卫城时,我不由得心潮澎湃。电影的画面基本是黄色金色为主,渲染了沙漠中风沙漫天和波斯人富有的金黄色装扮,很符合游戏的意境。那些高耸入云的宫殿、摇曳生资的棕榈树、王子徒手爬上Alamus(名字是这么写么?)的炫技场景,虽然我知道每一个都是现代技术做出来的假背景,仍旧让我感到满意。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2 Comments

Birch Aquarium水族馆见闻

本港啥都不好,就是野生动物多,不仅陆上多,水里也多,结果都被抓来水族馆里了……

ISO1600的感光还是不够用,游得快点的鱼就搞不定,只能照些游得慢的傻动物。

fish10

比如这个像植物一样的动物。

fish2

比如这个优雅的水母。

fish3

水母爬得没有最慢,只有更慢。

fish4

还有更慢的,不会游泳只会吐水泡。

fish8

这个鱼尖牙利嘴,看起来好凶的样子。

fish9

这个鱼就稍微心宽体胖的样子。

fish1

这个鱼通体黄色,有点生气,很是扎眼。

fish6

这个不说还以为是树叶……实际上它就叫leaf xxx,xxx是啥没记住。以上鱼名全都没记住。

fish7

这是最得意的一张,虽然这个鱼看起来有点像……呃,伦敦奥运会吉祥物。它的体积极小,速度极快,可是我捕捉到了它张口吞食水中微生物的样子。如果把图片放大,就可以看见黑色的背景中有一个白色的小点,那是它以极快速度吞下去的瞬间。

Birch Aquarium矗立在一望无际的本港山崖上,从tide pool前面的阳台上望下去,端的是烟波浩渺的东太平洋风光。

Posted in 书籍旅游 | 3 Comments

Stars on Ice花样滑冰观后感

SOI开始卖票的时候刚好是冬奥会结束,其时我正在疯狂fan亚古丁和普鲁申科哥俩,毫不犹豫地就要去买票。Bird很不支持,说看你的热情能持续多久。结果正式表演的时候,我已经快把这俩人忘光了……

不过,SOI的表演还是很值得一看的。SOI是众位花滑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及其他比赛的冠军们参与的表演秀,说白了就是一个走穴活动。表演以灯光、设计和节目内容衬托的花样滑冰表演为主,与正式比赛大为两样,也没有什么高难度的动作,一般转三周的变成了两周,转两周的变成了转到几周是几周。虽然是个世界性的表演,各洲的明星也不太一样,比如普鲁申科就去了欧洲,而我们这里只有我颇为看不上的今年奥运新科冠军Evan Lysacek、

表演在本港Sports Arena,观众还不少,看来关颖珊之后,美国的花样滑冰还是相当普及的。不少父母带着自己家小萝莉去看,也有不少年轻人。Arena跟中国一样实行不宰白不宰的停车收费,我们白花了20块钱,快赶上票钱了;Eric和Lisa把车停在对面,一分钱不收……

这是场地的照片,大大的SOI logo分立四角:

star2 star1

表演分为上下两场,先是之前那些名角纷纷出来打酱油:

jeremy abott

我喜欢的飞猪Jeremy Abott同学,衣服穿得有点平实,跟人一样;

sasha cohen

Sasha Cohen,这孩子也是个有技术没心理的孩子,滑的还是相当漂亮的,但每逢重大比赛必摔;

michael weiss2

前全美冠军Michael Weiss,美国人对自己的全美冠军认知程度比世锦赛什么的都大。这孩子虽然胖了,但很有美国人喜欢热闹、搞活气氛的派头,一连来几个冰上后空翻,博得观众阵阵掌声;

evan2

evan1

新科冠军雷鸟Evan Lysacek同学,博得全场最热烈掌声。这孩子真是标准教科书,怎么看怎么不上镜啊;

中间穿插各种群舞和炒热气氛的表演,还是很好看的;五彩的灯光映着银色冰面,冰刀的不停起落和旋转在光影下划出S形的美妙舞步:

group1

group2

group3

group4

group5

 

 

下半场Eric和Lisa把我们叫到前面去坐,镜头清晰多了。一开始,我很喜欢的美国冰舞运动员,Tanith Belbin上来了,和她的舞伴滑了一个爱情故事,演员通过不管变换服装、动作和音乐表演出男女从青梅竹马到心心相印之间的心路历程,很好看;Belbin真不愧是美国花滑的第一美女,超级上镜,怎么看怎么好看;

belbin2

belbin

给个近景:

belbin4

belbin3

最后谢幕男伴Agosto的脸很不幸被我遮掉了,不过反正他也不是主角对吧……

最后的集体谢幕:

group6

申雪赵宏博其实第一个就出来了,但那时我相机还没调好,基本没有拍到清楚照片……看看他们向观众致意吧;

shenzhao1

我的相机还算争气,我发现基本上它只在在黑色白色的背景下白平衡都自动的很好;一个18-55的套头只能拍出这么大的脸了,大家原谅则个。

看完之后感慨就是花滑真是个青春的运动,吞噬体能和时间,一个运动员巅峰的时间没有几年,之后基本上都是浑身是伤在走下坡路。其实Sasha cohen这样的今年只不过26岁而已,在花滑界已经算老人了。为了冰上完美的那几分钟,运动员的付出真是难以想象的。

Posted in 乱七八槽 | 5 Comments

Sergey Khachatryan and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sergey-khachatryan The Tchaikovsky concert was the penultimate concert in 2009-2010 season, presenting 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at the first half, and 5th symphony after intermission.

Sergey Khachatryan – can tell is typicial Eastern European from the name – proved he is a born violinist last night, as many of his ancestors gyspys did. When he appeared, holding the legend Huggins, I was surprised  that he looked even younger than his actual age.

His tune in 1st movement was as sweet as his looking. As many Russian style violinists – I mean David Oistrach, his performance was more romatic and sentimentical than the normal expression. The technical part was assured, I didn’t have the feeling of worry when some other people play the fiendishly difficult concetro, which proved he had been tested by all kinds of pressing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The performance, which somebody said was a little overshooting, more like a actor than a violinist was somehow I can understand. He is still young at all, and the youth passion is actually Tchaikovsky allows in this concerto. The burning enthusiasm and the adolescent pursuit of love gave audience the unique feeling , and the applauses after 1st movement showed it was accepted and loved by the audience of San Diego.

The middle and  high registers of his Huggins were fabulous, the feeling was even more cherish when it flowed from a young person’s hands. Howver the low register was somehow with noise sometime, I don’t know whether it was because of my seat or the sound effect of the symphony hall.

With no doubt Khachatryan is one of the most potential violinists in the youth world. I can see he’s a hard working person also, and am looking forward his new CD of Russian composers.

Talking about the 5th Symphony – yes, Ja Ling was an engertic person, completing the prolix and emotional 1-hour-long symphony with hardly rest and waved his baton all the time.

Posted in 音乐戏剧 | Leave a comment

品牌我自己

4431282718_837214640f 爱上我,爱上我的品牌。在这个全球传播的年代,形象就是一切。下面的故事讲的是我如何从一个普通人变成“毒舌杀很大™”的故事。

一次在飞机上,坐我旁边的姑娘告诉我她名叫斯蒂芬妮,但是也叫艳遇女郎。多谢世纪佳缘网,我感觉自结婚以来一直期待着的时刻就在我身边。但是我还没主动问呢,就发现艳遇女郎其实是她的Twitter名字。我还发现她在Twitter上有150万个跟随者。最终,我按捺不住告诉她其实我也在Twitter上,等着她问我我有多少个跟随者。当我告诉她我的跟随者超过了一百万时,她的眼睛瞪圆了,身体向我倾斜,仔细聆听我的话。这时,我感觉自己转瞬变成了钻石王老五。

然后,艳遇女郎问我我的“品牌”是什么。从来没有人这么问过。“我的品牌是‘找到你自己心中的艳遇女郎’”,她说。结束在一个工具公司的模特工作和一个自由写手生涯之后,她在2009年被“雇用”,打上了艳遇女郎™的商标。现在,她以忽悠为生,包括帮一个樱桃协会推广它们的樱桃是时差的天然克星。同时,我也被忽悠得晕头转向,感觉自己跟个品牌白痴似的,通过哈欠连天来为我的“樱桃”付出代价。

然后艳遇女郎™试图帮我找一个个人品牌,我觉得还这个可以有;然后她问我人生有什么激情,结果这个真没有了。“除非你想清楚你每天早上起床是为什么,要不然你就是每天都在扔钱,”她说。我不知道原来我是个败家子,然后我开始恐慌了。

回家之后跟我的宝贝和我可爱的太太卡桑德拉呆在一起,我意识到我有时还挺风趣,有时候严肃,还有很多时候在看电视。这不是个品牌。因此我打给艳遇女郎™,她正在卢旺达给旅行社上课,让他们把自己的国家品牌重组成一个旅游胜地而不是一个种族灭绝胜地。她已经抓住了卖点:“’非洲的瑞士。’超简洁吧。我不是纸上谈兵哦。”如果卢旺达都能这么简单搞定,我觉得我肯定也能创造出我的个人品牌。

艳遇女郎™建议我问问Twitter的跟随者和Facebook上的好友,让他们帮我找到我的个人品牌。结果,我发现这不是个好主意。好多人都以为我要开始推销个人产品,有一女的甚至建议我定制印着人脸的马桶座套,就跟萨拉·佩林的一样。还有个男的建议我取个“鼹鼠Joel”的名字。最算是不错的建议中包括了“毒舌”这个词和“礼贤下士”。我衷心地祝愿卢旺达没有做过同样的实验。

我打给M&C Saatchi公司的高级副总裁Sandra Carreon-John,它们给可乐和锐步都做过广告——问问她的意见。她觉得我需要一个全案策划,就像Bill Simon的运动男孩,或者Howard Stern的媒体之王似的。我们最终达成了“毒舌杀很大™”的结论,因为我们都觉得“杀很大”这个词还没有被充分利用。如果我正确地品牌了我自己,我很快就可以开始卖一堆毒舌杀很大™的T恤衫,帽子,钥匙圈,然后忽悠一些诸如“1997年的xxxx万岁!”之类的话。第一步,Carreon-John说,你应该自己叫自己毒舌杀很大™叫熟了。一旦毒舌杀很大™搞定了自己,那毒舌杀很大™就应该开始让其他人也喊他毒舌杀很大™。“在Fox上跟人对骂,比如跟Bill O’Reilly吧,然后他就会说,‘毒舌杀很大™’在专栏里谈到了我。”她说。然后我跟她说,毒舌杀很大™无意跟一个秃头双下巴的老头搞炒作,何况他的工作已经被减少到就是给Glenn Beck擦擦白板而已。

为了让我的品牌更加突出,我还垂询了Amy Jo Martin,她的公司Digital Royalty制定人际传播策略,帮助一些人提高知名度,比如奥尼尔这样的。Martin觉得应该帮助深挖我的品牌价值,于是她让我描述一下自己。我告诉她我懒惰、宅男和阳痿。Martin不愧是个职业广告人,把“懒惰”变成了“需要刺激”,然后又升华到“活泼的”最后到“摇滚明星”。然后她把“宅男”换成“开放”。领会到了她的精髓之后,我告诉她其实“阳痿”就是“性感”的意思。“我觉得前两个就够了,”她说。

在我们谈话的结尾,Martin终于成功地说服了我,在这个Facebook,Twitter,YouTube和Flickr的年代,把你的性格夸张地表现出来是必须的。当然,我们希望我们的熟人都能对我们有充分了解,但控制自己的短板仍是个好主意。就像我们的超人战服一样,除了超gay人人都需要。如果不对自己的个人品牌加以思考,你的葬礼就会最终变成一场“看,那个喜欢甲A的男人”的聚会。“葬礼就是你的个人品牌终极检验大会,”Martin结论。幸亏,找一个喜欢杀很大的法师还不太难。

《时代》牛逼专栏 2010年5月24日

作者: Joel Stein

译者:王小心

原文:www.wangxiaoxin.net,转载请标明作者和来源

后记: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我自己取的。Time上面Joel Stein的专栏我每期都看,他的一些洞察很有意思,文章也很犀利。关于品牌时代这个问题,现在确实是个人创建品牌的时刻了。每个人是否可以把自己的开心网、微博、博客、豆瓣、淘宝等等一切有的没得打包成个人门户,是我以前就在想的问题。那时候,市场和广告到达个人的途径就是极端的细分市场,同时个人也变成了向外传播的中心。以前那种以媒体为中心,四散发送广告的宣传模式正在改变,变成了个人中心,网状联络的银河星空。那时候,真正的“人际传播”才会变成有效的广告形式,而不是现在我们广告人在做的,像作者文里提到的那样,帮奥尼尔级别的人提高知名度。

Posted in 乱七八槽 | 3 Comments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驯龙记》:童年宠物复活记

捕获 夏季是电影季,虽然上午场的3D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只有我一个人,影片开头还错放成了流行音乐,我愤恨抱怨了一通之后才改过来。

如果有小孩子,带他去看这部电影是再好不过了:我小时候心心念念希望有的这么一个宠物在这里得到了实现。与其他小孩希望有小猫小狗不同,我小时候最希望得到的宠物是一个能跟你说话的小人儿,比如一个可以摆在书桌上彩色房子里住着的小圣诞老人,或者郑渊洁童话里的罐头小人儿。不管形态是什么,最关键是它要能和你沟通,如果再加上法力无边,那就再好不过。

遥远的维京海盗族头领的儿子Hiccup就得到了这么一个玩意儿。它虽然形态凶恶,但咧嘴一笑的时候着实可爱,特别是圆圆的大眼睛加上似喜还嗔的表情,安在那么一个大龙身上,实在是明显卖萌。Hiccup在云端骑龙的镜头很像Avatar里的那一段,不过小孩儿天才,自己给龙安了一个尾翼、坐骑,不断加以改进,还通过自己的勤奋探索和实践不断与龙进行飞翔联系,最终达到人龙合一的高手境界,着实比Avatar的技术现代很多。找了几张海报,发现静态图片完全不能体现龙的可爱,还是要去影院看动态啊。

影片的结局和主旋律不说了,反正动画片的结局也就那么一两个;不过印象很深的是两个镜头,一个是初次见面的时候Hiccup试探性地把手放在大龙额头上,两人由敌对到相互信任的过程;结尾Hiccup和大龙走出房门的那个背影,失去了左腿的小男孩和失去了左翼的大龙相互扶持,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个纯童话的故事。既然Hiccup可以得到他死生相依伙伴,那我小时候的心愿是不是也有一天可以成真呢?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4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