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 wangxiaoxin on 从一个华盛顿到另一个华盛顿
- 匿名 on 从一个华盛顿到另一个华盛顿
- 天天 on 异乡风味与中国胃
- GM on 我为什么要回国
- waking on 《虔诚的鳏夫》:什么时候中国导演也能这么自信就好了
Categories
Archives
- April 2020 (3)
- January 2020 (6)
- December 2019 (4)
- November 2019 (1)
- October 2019 (31)
- April 2018 (3)
- March 2018 (4)
- January 2018 (2)
- December 2017 (3)
- November 2017 (1)
- October 2017 (6)
- May 2017 (1)
- April 2017 (1)
- March 2017 (15)
- July 2016 (2)
- May 2016 (2)
- February 2016 (4)
- December 2015 (1)
- November 2015 (3)
- October 2015 (6)
- September 2015 (3)
- August 2015 (1)
- July 2015 (1)
- June 2015 (5)
- May 2015 (1)
- April 2015 (1)
- March 2015 (10)
- February 2015 (1)
- January 2015 (6)
- December 2014 (2)
- November 2014 (4)
- October 2014 (3)
- September 2014 (3)
- August 2014 (4)
- July 2014 (2)
- June 2014 (1)
- April 2014 (2)
- March 2014 (3)
- February 2014 (4)
- January 2014 (1)
- December 2013 (3)
- November 2013 (9)
- October 2013 (2)
- September 2013 (2)
- August 2013 (5)
- June 2013 (1)
- May 2013 (3)
- April 2013 (2)
- March 2013 (2)
- February 2013 (1)
- January 2013 (1)
- December 2012 (5)
- November 2012 (3)
- October 2012 (6)
- September 2012 (9)
- August 2012 (4)
- July 2012 (10)
- June 2012 (11)
- May 2012 (4)
- April 2012 (5)
- February 2012 (4)
- January 2012 (6)
- November 2011 (5)
- October 2011 (4)
- September 2011 (1)
- August 2011 (4)
- July 2011 (3)
- June 2011 (4)
- May 2011 (1)
- April 2011 (6)
- March 2011 (11)
- February 2011 (4)
- January 2011 (12)
- December 2010 (9)
- November 2010 (11)
- October 2010 (6)
- September 2010 (4)
- August 2010 (9)
- July 2010 (9)
- June 2010 (6)
- May 2010 (15)
- April 2010 (10)
- March 2010 (11)
- February 2010 (13)
- January 2010 (15)
- December 2009 (19)
- November 2009 (17)
- October 2009 (20)
- September 2009 (17)
- August 2009 (20)
- July 2009 (9)
- June 2009 (6)
- May 2009 (12)
- April 2009 (14)
- March 2009 (7)
- February 2009 (8)
- January 2009 (10)
- December 2008 (9)
- November 2008 (15)
- October 2008 (18)
- September 2008 (11)
- August 2008 (10)
- July 2008 (6)
- June 2008 (14)
- May 2008 (5)
- April 2008 (11)
- March 2008 (7)
- February 2008 (10)
- January 2008 (8)
- December 2007 (10)
- November 2007 (7)
- October 2007 (11)
- September 2007 (9)
- August 2007 (3)
- July 2007 (10)
- June 2007 (2)
- May 2007 (5)
- April 2007 (8)
- March 2007 (8)
- February 2007 (4)
- January 2007 (4)
- December 2006 (7)
- November 2006 (6)
- October 2006 (9)
- September 2006 (10)
- August 2006 (11)
- July 2006 (9)
- June 2006 (12)
- May 2006 (7)
- April 2006 (22)
- March 2006 (8)
- February 2006 (11)
- January 2006 (9)
- December 2005 (10)
- November 2005 (13)
- October 2005 (8)
- September 2005 (8)
- August 2005 (10)
- July 2005 (16)
- June 2005 (5)
- May 2005 (14)
- April 2005 (2)
Category Archives: 兴趣
话说中国记忆北京大展
话说奥运会就要到了,很多国际友人都会来北京。除了潘家园和秀水之外,国家博物馆哪,故宫博物院啊还有中国美术馆啊,都纷纷拿出了镇馆展览,把我们国家最好的国宝展现给老外。 首都博物馆的领导就发愁了:“虽说我们博物馆是最新建的,里面的科技设备附属商店都是一流啊,可是谁让我们北京没啥可以拿得出手的文物呢?”就那么一个北京人头骨还不知下落去了,首都博物馆不能整天守着那几个房山啊周口店啊昌平挖出来的石头过日子吧。 于是首都博物馆向兄弟博物馆开始了呼救。首博的领导对全国三十几个省区的博物馆发出了邀请,说,关键时候得拉兄弟一把啊,你们的好东西借兄弟用用,咱怎么也不能在奥运的时候在老外面前丢人是不是。 于是兄弟博物馆热情地伸出了援手——其实只要那么几个博物馆伸出援手就可以了——陕西啊,河南啊,湖南啊,四川啊什么的。陕西博物馆说,我给 你借点老的东西吧,于是当一声,一个人面鱼纹网盆就出现在我的面前;湖北博物馆说,我给你点大的东西吧,于是大编钟就搬来了;还是陕西又说,我有更大的, 于是搬了三个兵马俑和一匹马过来,那个神箭手的双眼那叫一个栩栩如生啊,电眼震得人眼花缭乱。徐州博物馆搬了点值钱的是金缕玉衣,国家博物馆搬了点好运的 张旭欧阳询的书法……于是首博这下高兴了,这个特展成为了过去十年我去过的北京展览中人最多的一个,男女老幼携家带口的间杂着身份不明的外国友人,统统举 着照相机压在越看越觉得脆弱的玻璃柜上,排队的人得从地下一层排起,讲解员声嘶力竭地喊着“不要开闪光灯”……这个展览的盛况很让我欣慰地发现北京终于有 展览市场了,百家讲坛们鉴宝们功不可没啊。 这个展览给我的印象最深有几点: 1.中国文明是从一开始就在预定的机制里发展,基本上到唐代以前就发展到最高峰了,唐代之后统统在走下坡路。看汉代之前的展品那恢弘到令人眼泪盈眶的气势,已经是最辉煌的文明了。中国文明是一个圆,而不像西方文明是一根线,可以持续发展的。 2.因为是编年体,所以好多特色的东西没有展出,比如南北朝时的壁画和佛像,和书法字画。 3.人太多了,千万别周末去……
Posted in 兴趣
13 Comments
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
想去的报名。 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 展览时间:2008年7月29日——10月7日开馆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B展厅(西区一层) 前 言 这是一个源远流长的东方文明,无论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多次南下,还是西方列强的闯入,都未曾中断文明的传承与进程,卓尔不群、独立远东。 这是一个神奇瑰丽的东方文明,在西方人眼中,既有“丝国”(塞里斯、Seres、∑ηρε)到“瓷国”的嬗变,也有“汉人”到“唐人”的演绎,在马可·波罗等冒险旅游家颇具传奇的游记中,是令人向往的神奇世界。 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以华夏文明为主体,吸纳、融合各区域文明汇聚而成。宛如海纳百川,奔流不息。 这是一个历久弥新的东方文明,在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碰撞中,以无与伦比的包容和再生力,实现自身的创新和发展,并推动着世界文明整体的进程。 这就是中华文明,蕴含着“和”的文明。以礼明序,以乐和群,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古老的中华文明,从遥远的时空中走来,如今在这里向您展示中华文明昨夜灿烂星辰中最为耀眼的明星,也是最能唤醒那尘封已久的美好记忆的文物瑰宝。 第一部分 曙光初照 (史前时期 公元前21世纪以前)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先人在求得生存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然和自身,也进化着自己。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采集野果到种植庄稼,从穴居山洞到建造房屋,从与野兽相争到驯养家畜,从结绳记事到刻画文字符号,从实用器到礼仪用具,从氏族到城邦,迈进文明的门槛。由南方的西樵山文化至北方的红山文化,从东方的良渚文化到西方的马家窑文化,文明曙光初照中华大地。 本单元展品详细信息 –> 第二部分 礼乐安邦 (公元前21世纪~前3世纪) 伴随着国家的出现,中华文明迎来了第一个发展高峰。夏商周为稳固其统治,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礼乐制度,以礼明序,定尊卑;以乐调节心灵,融和上下、群体关系。由此而生的礼乐器造就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当西周王室衰微、诸侯逐渐势力强大,伴随而来的是区域文明的长足发展和繁荣。秦的大一统,也统一了区域文明。秦祚虽然短暂,但作为中华文明规范体系的典章却垂范近二千年。 一、礼仪的沉淀(公元前21世纪~前8世纪) 公元前2100年前后,夏禹在治水中脱颖而出,建立夏朝,“禅让”变为“世袭”。商周时期,礼乐渐趋兴盛,并伴随频繁的祭祀。从大量出土的精美的青铜礼乐器中,可以遥感当年礼仪的庄严与繁复。甲骨文、金文则记录着这一文明的进程。 本单元展品详细信息 –> 二、区域文明各领风骚(公元前8世纪~前3世纪) 高度发达的礼乐文明,不仅成就了自身的辉煌,也辐射到周边地区。受其影响,周边地区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自身文化中孕育出独具魅力的区域文明,相同材质造就了不同的器形,蕴含着不同的文化符号。 本单元展品详细信息 –> 三、百川终入海(公元前3世纪末) 地处西戎边陲的小国秦,经商鞅变法后,逐渐强大,横扫六合,建立了疆域广袤的秦帝国。车同轨、书同文,促进各区域文明的进一步融合,协调发展,汇流成中华文明的发展主轴。秦朝虽仅存15年,但其所奠定的政治文明却垂范后世、传承千年。 本单元展品详细信息 –> 第三部分 盛世华章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兴趣
5 Comments
强烈的求知欲
大家都像张小盒一样,有强烈的求知欲。我的两个熟人在读在职研,一个每周末去上心理课,一个报名了华尔街英语,还有一个学了好几个月广东话。 而我只想每周末睡在阳光里,醒了之后看阿Sam和Ivan的三角恋情。啊我是多么懒惰的孩子啊。
Posted in 兴趣
7 Comments
恋爱的犀牛:往事只能回味
90年代文艺小愤青的恋爱圣经?7年前的感觉正在离我远去。00年还是01年,对着还不是液晶的电视机,郭涛版的马路让我从中间一直哭到最后;21世纪的犀牛图拉死得不知其所,舞台上虚张声势的大水和电火花吓得我一愣一愣,差点把流了一半的眼泪给吞了回去。 现在的青年真的不靠《恋爱的犀牛》和《挪威的森林》谈恋爱了。也许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青年时代是某个文艺时代的尾声,可我现在感觉特别真切。校长办公室前面有一片特别大的草坪,草坪上是四棵银杏,也许有一百年了吧。每年总有那么几天,我的生日前后,银杏的叶子盛极而金,片片飘散在绿色的草坪上。午后,我坐在办公室的狴貅前面,计算银杏以几何级的速度,还要几天就会落光。我还记得那些银杏树下穿行的阳光,和那被单纯的爱情和倔强感动的时刻。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如马路所说,在“阴影的庇护下寻找一点小幸福”。这样的时刻,广播里听到的某首久违的歌,突然看到的某个字眼,一场电影,一场话剧,一个聚会,都是那些自以为能让神经末梢变得麻酥酥的麻醉品。我不关心舞美,不关心舞台上面对观众的大镜子和大水是否做得出色,不关心马路是坐在空中还是躺在水里,只能听着他念十年前郭涛念过的,四年前段奕宏念过的,我们在心里和婚礼上念过的,一句一句的台词,来判断自己和十年前的相似度。 你是我温暖的手套,冰冷的啤酒。 一切白色的东西跟你相比都变成了黑墨水而自惭形秽。 上天厚待那些正直,勇敢,多情的人。 我能给你的,只有犀牛的心,和我自己。 和我自己。 都是只能回味的往事了。 又及:今天在出租车上听到的歌:《往事只能回味》 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忆童年时竹马青梅两小无猜日夜相随春风又吹红了花蕊你已经也添了新岁你就要变心像时光难倒回我只有在梦里想依偎
Posted in 兴趣
Leave a comment
银钩铁画的瘦金体
《倚天屠龙记》里面武当派的张翠山有个外号叫“银钩铁画”,原是因他左手使烂银虎头钩、右手使镔铁判官笔而起。书中写道“他自得了这个外号后,深恐名不副实,为文士所笑,于是潜心学书,真草隶篆,一一遍习”。书中武当派七侠中的老三俞岱岩因屠龙刀之故为敌重创,在身中毒针之后,返回武当山,又被人折断了四肢的骨骼,生命垂危。张三丰悲愤难抑,一夜未眠,独自在大厅里徘徊不已,然后创出了一套书法武功: “只见张三丰走了一会,仰视庭除,忽然伸出右手,在空中一笔一画地写起字来。张三丰文武兼资,吟诗写字,弟子们司空见惯,也不以为异。张翠山顺着他的手指的笔画瞧去,原来写的是丧乱 两字。连写几遍,跟着又写荼毒两字。张翠山心中一动:原来师父在空临《丧乱帖》。 这《丧乱帖》张翠山两年前也曾临过,虽觉其用笔纵逸,总觉不及《兰亭诗序帖》、《十七帖》.各帖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这时他在柱后见师父以手指凌空连书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这十八个字,一笔一画之中充满了抑郁悲愤之气,登时领会了王羲之当年书写这《丧乱帖》时的心情。 ……张翠山凝神观看,心下又惊又喜,师父所写的二十四个字合在一起,分明是套极高明的武功,每一字包含数招,便有数般变化。龙(昔邑)字和锋(锋)笔画甚多,刀字和下字笔画甚少,但笔画多的不觉其繁,笔画少的不见其;陋,其缩也凝重,似尺蠖之屈,其纵也险劲,如狡兔之脱,淋漓酣畅,雄浑刚健,俊逸处如风飘,如雪舞,厚重处如虎蹲,如象步。张翠山于目眩神驰之际,随即潜心记忆。” 很多人都以为这只是张三丰或者金庸杜撰出来的一个招式而已,但在中国书法中,可以用“银钩铁画”形容的字体确有,就是北宋赵佶创立的瘦金体。 北宋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极大丰富的年代,瓷器、花鸟画和民间工艺层出不穷,自然是有有位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的原因在。其实,赵佶的主要成就更在画上;赵在花鸟画上受吴元瑜的影响很大,“重视写生,体物入微,以精工逼真著称”,画如其人,字更如其人,瘦金体中那种隐隐的画韵,对“筋”和“皮”的重视和描摹是完全从工笔画中演变而来,凡是他的作品落款题跋皆用“瘦金体”,正与绘画交相辉映。 我觉得,瘦金体确是四平八稳的楷书字体中最有画意的一种,长撇的如笔,夸张的勾折,长横收笔的重顿和拖长的捺画都是这种字体最典型的特征。其中后两种在中国人的日常书写中还经常可以见到,书法因素已经深入了老百姓的生活。 赵佶虽然成了亡国皇帝,但这套字体却广受追捧。后朝的皇帝有很多书法都不错,主要是因其出自贵胄之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所致,与天赋无关,也就再没有人能达到宋徽宗的高度。关于皇帝们的书法,有人已经很有研究,我觉得这篇文章不错: 《历代帝王与领袖书法比较》。最近的领导人胡锦涛的字体被称为是共和国历代领导人中最好的之一,据说是受启功影响颇深,看那几个“高瞻远瞩”就知道。 但最近胡在陕西访问灾区小学,在黑板上的几个板书却的确有瘦金体风格,我不得不说,瘦金体写起板书来确实是最好看,也最清楚的。可见胡温这样的领导人书法功力确实深厚。 下面是另外一张瘦金体的板书范本,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在前ppt时代自己有没有老师是这样写字的? 那么,多年前在王盘山上,张翠山主动和谢逊比试书法武功的那24个字,书“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一横一直、一点一挑,五侠就应该是在写瘦金体了吧。
Posted in 兴趣
7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