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rchives: Xin Wang

Valentine’s Day《情人节》:抢钱也可以

在下大雨的元宵节晚上去看情人节该看的电影,我们还真是有够奇怪。不知道是不是每年好莱坞都要出这种应景的抢钱之作,整部电影就像一个英文版的《全城热恋》,情人节版的《东成西就》,或者搞笑版的《非诚勿扰》。 众多明星在里面如打酱油一般地穿墙而过,网状叙事结构注定了里面的人物错综复杂而情节支离破碎,只有大团圆结局始终不变。最萌的是哪一对?我喜欢在柜台上亲嘴的俩小baby,和在露天电影院里起舞的老爷爷老奶奶。老爷爷原谅老奶奶的那段台词甚是入耳,而后面的大荧幕上放着她年轻时的容颜已忽忽不在,沧海桑田耳。最后那个Gay出场的时候影院内女性观众也是一片尖叫,看,两个帅哥的爱情多么美好,何况我们有一个那么温柔、多金、负责任的小攻呢。 除此之外剧情真的乏善可陈,情人们手牵着手去消遣两个小时固然可以,想看看明星打酱油的也值得一看,但想把它当成爱情圣经的同学们就不要去了。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3 Comments

冬奥会上的俄国最后遗产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163 在我居住的这个美洲城市,四季如春,阳光充沛,体育活动打败其他小资活动占据了居民的主要业余时间。那些在中国看起来很奢侈的运动——高尔夫、冲浪、棒球、滑翔等都是家常便饭,更不用说正常的户外运动。时不常一出门就撞见一美女穿得少得不能再少带着ipod耳机向我跑将过来,广袤无垠的运动草地上全是橄榄球、棒球、篮球、飞盘的身影。 我所居住的这个城市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人民的体育价值观。在这个以开垦自然、跨越荒漠为传统发家的国度,人们对自然和对运动的爱好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如果下雨,在大家中间撑伞的一定是我,如果变冷,在大家中间穿秋裤的一定也是我。美国女孩子以剽悍著称,她们的词典里没有“冷”,也没有“脏”。 这种剽悍同样也体现在竞技场上。传统上美国人具有优势的项目一定是力量、粗鲁多于技巧的,比如田径,比如游泳。他们热爱直接、立时分出胜负的运动,远远多于需要灵巧或智慧的。这次冬奥会,NBC的两个台转播得最多的节目是雪上项目(滑雪、雪板、高山速降……)和速滑,相比之下,我们的中央五台大部分时间都在转播冰壶和有中国运动员的项目。历史与自然造就了美国人与生俱来的勇气与鲁莽,这种气质使他们注定在赛场上是速度和力量的领跑者,而不是美感与灵魂的诠释者。 俄国、欧洲与中国一样,都是属于“旧大陆”的历史型国家,虽然这种历史有千差万别。而俄国人与欧洲人比中国人优势的一点是,他们更容易表现自己,这种表现力甚至不逊于美国人,比中国人的含蓄显然更适合需要表现力的竞技体育。中国人的内敛与羞涩使我们在引进花样滑冰之后30年才出了申雪赵宏博这一对奥运冠军,而灵巧、协调加上表现力,使能举国之力搞体育的苏联垄断这些项目几十年之久——体操、花样滑冰等。尤其在需要广大冰面的花样滑冰项目上,一直都是苏联体系的天下。俄国人与生俱来的高贵、优雅在这个贵族项目上展露无遗,他们的眼神似乎总带有深重苦难留下的痕迹,即使在最愉快的时候;他们眉目间那冷艳的神情仿佛是有着与生俱来的苍凉的孤独感,他们是几百年来极端辽阔又极端狭隘的矛盾体。“他们无比包容,无比偏激,无比孤独,无比天真又无比功利世俗。”这样的矛盾正是他们的艺术使人神魂颠倒的关键,随便看看霍尔金娜、普鲁申科甚至那个伪美国人柳金的表现,气质都是一脉相承的。 因此,当男单花样滑冰的决赛展开时,我们就看到了美国气质与俄国气质的最后对决。美国队队长Evan lysacek的动作沉稳、像教科书一般流利,但我们没有看到天才,没有看到灵魂与烈性;俄国人普鲁申科伤病缠身,烈士暮年,然而他的复出因此更弥足珍贵,他让所有人想到了8年前的卡门,4年前的教父,那些记忆都在他上场等待音乐响起的一刻扑面而来。他的技巧甚至比不上四年前的80%,但表现力却更为世故与睿智。然而,打分项目的残酷使他最终输掉了比赛,俄国人在这个项目上统治三十几年的辉煌终于曲终人散。 普鲁申科是比他的师兄亚古丁更能代表俄国气质的运动员,相比亚古丁的美国电影音乐,普鲁申科最为人称道的比赛节目基本都以欧洲和俄国的音乐为主,如《卡门》、《黑眼睛》、《圣彼得堡300年》与最经典的《献给尼金斯基》,他在赛场上那几个尼金斯基舞蹈中的手势与他的流畅的滑行与跳跃一起,给人们脑中定格了俄罗斯最为宝贵的遗产。以普鲁申科为代表旧大陆文化——这次比赛中还有瑞士的兰比尔、法国的茹贝尔,甚至可以加上那个崇拜俄国的异类美国人Jonny Weir的失败,这些遗产也终于变成了最后的遗产,如冰雪消融般将不复存在。 这不是Evan一个人的胜利,甚至也不是普遍被诟病的评分规则的胜利。这是美国的胜利,美国一根筋式的粗鲁爽直的文化最终赢过了俄国人孤独高雅的气质。在经济、政治上都输给美国之后,俄国终于在文化上也开始全面溃败。一个八年,就让我们看到了最丰富的浓缩。我们想起02年他和亚古丁《铁面人》的风光一时无两,想起06年《教父》的独孤求败,想起那个穿着俄罗斯传统服装跳《Crazy bird》的翩翩美少年,如今败在Evan的加勒比海盗剑下。奥运会就像历史的镜子,让我们见证了君临天下的辉煌,也见证了日暮西山的苍凉。 文:王小心

Posted in 乱七八槽 | 4 Comments

Shutter Island 《禁闭岛》:花非花,雾非雾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159 一部极具幽灵气质的小说!攫人心魄,挑战想象极限。结局在以为不会再被震撼的时候突如其来,却又出人意外的美丽。——《亚特兰大宪法报》 情节转折曲径通幽,故事铺陈悬念迭起,阅读魅力难以抗拒。——《纽约时报》 有如踏入一场疯狂、诡异、悲伤的梦魇……——《华盛顿邮报》 斯蒂芬·金和爱伦·坡吃了LSD联手才能写出这样的小说!——美联社 这部电影2月19日在美首映,马丁·思科西塞和迪卡普里奥联手的号召力果然大,影院里坐的人颇为不少。因为不能剧透,所以只能用上面媒体的评价来表达这部电影的主流观感,如果在中国上映,还是颇为值得一看。 1.这部电影是恐怖电影吗? 《禁闭岛》既不走血腥脑浆的恐怖路线,也不是典型意义上的惊悚电影,然而全剧所在的环境和愈来愈险的故事情节却着实让人透不过气。这部电影是部典型的“密室”型电影,一开头就用阴郁的天气、狂怒的海上暴雨把观众带入了一个封闭灰暗的孤岛上,直到全剧终再也没有一个镜头离开过岛。幽闭的环境给人带来绝望和恐惧,而主人公的行为带出一步一步的线索更让人浑身发冷。 迪卡普里奥近年来放着好好的美少年不做非把自己毁容成中年发胖大叔的样子,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患有战争创伤后遗症的警官,影片追随他的心理活动,绝大部分都在用他的视角讲故事,却在最后几分钟倏地转过来,还观众一个清明的、正常的视角,在短短几分钟之内颠覆观众之前对影片的映像。 如果非要给这部电影归类的话,我宁愿把它归类为心理悬疑片,类似于Momento那种。 2. Tedd,或者Andrew,到底有没有发疯? 这是影片最关键的题眼所在,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影片一开始,观众都遵循着Tedd的视角,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上岛调查失踪精神病人案件的正常警官。但随着影片进程大半,我们对男主角的真实性都产生了怀疑,他自己的心理问题更让读者怀疑,他到底是警官,还是在岛上已经居住数年的病人?那张纸条上,到底谁是第67个病人? 我本来是倾向于Andrew是真疯,因为最后医生和护士给他出示的证据太确凿、太真实,并与他的噩梦情节结合的那么真实。但出了影院转瞬一想,如果Andrew真的是精神病,那么之前的情节,包括他在悬崖上遇到Rachel的情节都没有意义,而影片真正想表现的确是反纳粹和极权主义实验的主题。并且,影片最后那个代表极权与暴力统治的灯塔空镜头十分耐人寻味,它仿佛在告诉我们说,Tedd是永远不可能出岛的,他已经被岛上的实验成功洗脑,成为感觉不到痛苦、失去记忆的国家机器。如果Tedd只是被洗脑,或者只是选择无奈地成为牺牲品,那岛上一众医生、护士和警官的表演,才叫令人发寒,他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秘密,却演出那么一场惊人的好戏。 看完电影,我敢说,没有任何人能说清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男主角究竟是正常,还是发疯。导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也没有说明故事本身的面貌,只是让观众“一千个人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去解读,去拥有自己的看法。 3. 影片中的具体意象到底代表什么? 影片中的许多细节都是耐人寻味的,抛开第二点的主枝不谈,许多带有明显象征含义的意象也值得细细推敲。 灯塔?灯塔是整个电影一直在谈,却最后才出现的重要意象。Rachel说:“岛上的每个人都知道灯塔里发生什么”;在通常,灯塔是指引人向光明的希望,但在戏里,在Tedd追寻到灯塔上的真相后,灯塔却变成了代表极权与禁忌的监狱中心,没有人可以跨越灯塔的禁止,那是令人感到绝望的所在。 老鼠?Tedd跑到海滩上之后涌现的成群老鼠是影片中最令人反胃的镜头之一,这些老鼠应该是表示无论如何,男主角都只能在世界尽头无望地逃亡,永远没有出路。 山洞中的火焰?这是影片几乎唯一一处暖色镜头出现的地方,紧紧跟着老鼠的镜头出现之后。这片温暖的火焰是否代表,只有这个地方、这个人所说的话是真实的,这是与国家势力作斗争的唯一力量?这个暗喻似乎也恰好点中导演所表达的主旨:虽然有反抗,但国家暗示、包容的纳粹实验就像海上无边无际的阴云一样永无尽头。 梦中的妻子?除了国家极权这一主题之外,Tedd本身也是一个战争后遗症的受害者,在他不断的噩梦和头痛之中一直出现的是他的妻子和他最爱的女儿的形象。不管这个人是否真实的存在,还是她只是Tedd在二战中看到的路边饿殍的一个幻象,“她”都代表了Tedd内心的另一个自我,试图阻止“他”的行为,更为主角的挣扎增添令人心碎的色彩。 不论Tedd是选择”Live like a moster”,还是”Die like a saint”,禁闭岛的疑云都永远笼罩在他的头上,此生再也无法挥去。故事到底是主人公的幻象,亦或是把人逼疯的真实,影片都不会告诉我们答案,而它的魅力,正在这Tedd脑海里的“花非花,雾非雾”之间。 文:王小心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8 Comments

过年啦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156 王小心祝她的家人、亲戚、小学同学、中学同学、本科同学、支教同学、研究生同学、丹麦同学、前前东家的同事、前东家的同事、 前东家的客户、BBS上的朋友、一起拼车的朋友、中国认识的美国朋友、美国认识的中国朋友春节快乐、身体健康、家和业兴、寿比南山…… 年三十(中国的)晚上我们决定包饺子,一共包了250个。这个nc的数目导致我们直到现在还没有吃完——冷藏的、冷冻的,面包不下最后做了馅饼了的。 在没有春节气氛的地方过节就相当于没有过节——没有年夜饭,没有唠唠叨叨的春晚,没有唠唠叨叨的父母——其实我挺喜欢这种清净的感觉的,在感恩节吃大餐,圣诞节挂彩灯,春节包饺子,马上就要在复活节滚彩蛋了,还真是符合我们这种飘在外面的人群,哪个节都像节,哪个节也都不像节。 酒足饭饱玩三国杀,一直玩到凌晨三点。这是我不在中国的第一个春节。  

Posted in 日记摄影 | 4 Comments

冬奥会男子花样滑冰:献给亚古丁和普鲁申科(Updated)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147 曾经有一个叫Lyosha的苏联小孩儿,家境贫寒,父亲甚至在他小的时候就抛弃了他们。由于体质太弱,被妈妈送到免费的国营溜冰课上学滑冰,一练就是8年。12岁那年,苏联解体,Lyosha所在的冰场因此关闭,就在他的滑冰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机会到来,他被朋友介绍到了圣彼得堡的著名教练米申的门下,凭借他在同龄人中出众的表现,还有他当时拿到的那些国内、国际比赛奖牌,这位著名教练欣然接收下了他。13岁那年,沙夏已经可以成功完成Triple Axel。18岁的时候,他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世界冠军。他的艺术表现力无人能及,他的坎坷经历使他脸上的表情格外动人,他特别善于驾驭宏大磅礴、有历史感的音乐,一出场就有王者之气。 这个孩子,叫做阿列克谢·亚古丁。 亚古丁在1998年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巅峰,他的王者时代正在到来。但是这时候,他碰上了另一个不世出的奇才。而这个奇才,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同门师弟,叶甫根尼·普鲁申科。 普鲁申科的童年经历几乎是亚古丁的复制,家境贫寒,身体羸弱,由于偶然的机会被送到米申门下。最初的几年,是亚古丁和其他师兄大放异彩的年份,普鲁申科几乎没有入米申的眼。然而这个不寻常的少年终于引起了教练的注意,他的内向、听话和不问原因的刻苦训练加上过人的天才,使米申逐渐把重心放到了这个孩子身上。 而性情外向活跃、桀骜不驯,敢于挑战权威的亚古丁,对老师的偏心越来越不满。尤其在1998年的长野奥运会上,亚古丁高烧挂水,在比赛中体力不支的他出现动作出现失误,只获得第五名,让米申大为不满。当时,他看到旁边的教练Tatiana对自己的学生无微不至,让他甚是羡慕。最终,这一导火索让亚古丁赛后与米申长谈,最终出走师门,成为Tatiana Tarasova的学生。 曾经在赛场上、生活中朝夕相处的师兄弟,就从此成为路人和敌人。 然而奇怪的是,他们的关系越差,他们在比赛中的成绩就越好。1998-2002年的冰坛,几乎成为亚古丁和普鲁申科两人的天下。他们瓜分了从欧锦赛、世锦赛到奥运会的所有金银牌。他们的许多经典赛目,如《胡桃夹子》、《阿拉伯的劳伦斯》、《美国往事》,都是这一时期产生的。 于是,到了2002年的盐湖城奥运会。年仅19岁的普鲁申科第一次参加奥运,虽然技巧已经坚不可摧,但由于紧张在短节目中失误滑倒,让他的成绩仅列第四,在与亚古丁的争夺中甚为不利。 然后,就有了自由滑中的《卡门》。与亚古丁的大气磅礴不同,普鲁申科的特点是他剑走偏锋。他无人能及的是他的技术、又高又飘的跳跃,以及他在赛场上的自我。年轻的普鲁申科不顾一切、献祭冰坛的精神在这首热情刚烈的音乐中展露无遗。他是那种把滑冰当成生命的人,这一点在04年的《献给尼金斯基》中更为明显。与这位俄国天才而历经磨难的舞蹈家一样,普鲁申科是把一颗心呕出来给了这块冰面。 http://www.tudou.com/v/Zxj_rDJhjcQ 2002 普鲁申科《卡门》 这是花滑史上前无古人的一场对决,因为《卡门》的凌厉与感情成就了亚古丁接下来的出场。那是力与美、阳刚与性感的完美结合。他的表演让我想起古希腊的雕塑——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男子运动比女子好看的原因——大部分希腊雕塑都是男子人体,因为这种人体最能代表人类的力量与技巧能达到的极限。“亚古丁身着黑底金面的服装,演绎了一曲极具深度的《铁面人》。他的直线步,速度之快,脚步之细碎,连结之精妙,恐怕连评委都要嫉妒,而那充满爆发力的弧线步,配合着跪冰旋转,大气磅礴,看得所有人眼花缭乱。技术分全线5.9,艺术分则有4个裁判给了满分6.0。”那是震撼世界的四个6.0,亚古丁创造了花样滑冰的历史,一曲终了,亚古丁含着泪水亲吻冰面,他的奥运金牌历经艰辛,来之不易,也让普鲁申科输得心服口服。 http://www.tudou.com/v/CsiUBkmXinY 2002 亚古丁 《铁面人》 亚古丁和普鲁申科这种从朋友到敌人的传奇经历,给了世界冰坛最好的狗血演绎机会。其实,我觉得他们之间更是惺惺惜惺惺的关系,只要有一个人的存在,另一个人就会有动力变得无比强大。他们统治冰坛的时期,是男子花滑几十年来的巅峰时期。亚古丁要感谢普鲁申科的存在,如果没有小普,亚古丁不会下死命追求艺术表现力的巅峰;而普鲁申科也要感谢亚古丁,师兄那高不可攀的艺术与技术完美的结合使他不断地向前,4+3, 4+3+2,都是他在师兄退役后超越自己的努力,正如双星比翼,星空才如此璀璨。 那个2002年的冬天,是花样滑冰史上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回忆。他们是敌人,他们也是最值得尊敬的对手。他们充满火药味的竞争把21世纪出的男单花滑带到了华山论剑的状态,至今无人可以超越。 一个时代同时有两个不世出的天才产生,这似乎已经耗尽了男单花样滑冰的RP;从此之后,男单花滑的赛场衰落一发不可收拾,2003年,亚古丁因为天生的伤病(肌肉不能完全包住骨头,致使关节磨损严重,而他竟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退役之后,普鲁申科在赛场上完全处于独孤求败的状态。2006年的图灵奥运会,普鲁申科的《教父》尽失激情,最后甚至连一个结束的pose都没做完,然而就是这种低迷的表现,他都能技压其它选手一筹,轻松摘得金牌。 只是少了亚古丁的赛场,普鲁申科再也无法使尽他的全力。不管赢了多少人,他再也没有机会赢他师兄了。 时间转到今年的温哥华冬奥会。就在一个小时之前,普鲁申科在自由滑中落后两分,被美国人Evan Lysacek赢去。此前,他在短节目中领先对手1分不到。而他领先分数如此少的原因是,他用cll的恶劣编排bs评委,只把高难度的跳跃和旋转动作编进节目,那意思似乎是在说,“你们来压分啊压分啊,看你们还能压掉多少分。”赛后采访,他说:“现在女孩子都能做三周半了,如果四周都做不到,还算什么男人。” 他做到了四周。4+3,无可争议的王者气势。在放眼望去一片花枝招展、小受统治男单花滑的今日舞台,只有他的表演看上去还带有8年前紫禁城之巅的对决风采。06年退役,之后三年辗转在商演与休息之中,被伤痛和体重所困扰,刚复出时低迷的状态让人无法相信他还能重回奥运会的巅峰。然而他做到了,并用quad的跳跃捍卫了男单的尊严。看他的表演时让人心痛的,他的旋转比04年时快镜头似的旋转已经慢了太多,他最引以为豪的贝尔曼旋转也因为伤病再也无法做出,但他一上场,那种王者归来的气场,足以让之前所有或平庸、或妖娆,再加上前面那一大批摔到不可开交的选手们汗颜。 裁判没有给他冠军。分数一出来,全场一片寂静,新科冠军甚至连自己都不能相信。奥运会男单的新科冠军,给了一个连四周都做不到的人,一个刻苦努力的美国小伙。有人说Evan是天资不够努力有余的郭靖,那么郭靖和黄老邪之间的决斗,与欧阳锋与黄老邪之间的决斗,那个更好看一些?如果我们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那把金牌给一个“更慢、更稳、更低”的人就是错误。我不是说Evan不努力,励志片也可以讨人欢心,但我们最终还是会为横空出世的天赋而倾倒。吃惯了两头鲍的评委对今天的三头鲍失望了,但金牌是要给鲫鱼还是鲍鱼呢?这块金牌的水分,比8年前师兄那块沉甸甸的金牌,已经差了太多。 普鲁申科仍然是孤独的。再也没有一个亚古丁式的人物能与他对决,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8年。他仍然站在舞台的顶点,将他的整个生命献给花滑,正如那个后来变成精神病的伟大舞蹈家尼金斯基一样。看普鲁申科演绎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的尼金斯基,就像看他在演绎自己的故事。回想起他的童年说米申的话:“是他把我从尘土里面小心翼翼地挖出来…”,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天才,总是把喜怒哀乐都小心翼翼地藏着,他的轻松舞步下隐藏着多少汗水和泪水只有自己才知道。而他一上冰那单纯又倔强的眼神,告诉世人这个舞台只属于他自己。 他和亚古丁是苏联的最后遗产,他们的ego,他们的charisma,都是人类挑战力与美的极限中开出的最璀璨的花朵。经过彷徨与迷惘,他终于在他热爱的滑冰中找回自我,并以最动人的姿势告别这个舞台。 http://www.tudou.com/v/SM7hOd2KzK4 2004 普鲁申科 《献给尼金斯基》 (终于把视频给加上了)

Posted in 乱七八槽 | 3 Comments

冬奥会男子花样滑冰:献给亚古丁和普鲁申科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144 曾经有一个叫Lyosha的苏联小孩儿,家境贫寒,父亲甚至在他小的时候就抛弃了他们。由于体质太弱,被妈妈送到免费的国营溜冰课上学滑冰,一练就是8年。12岁那年,苏联解体,Lyosha所在的冰场因此关闭,就在他的滑冰生涯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机会到来,他被朋友介绍到了圣彼得堡的著名教练米申的门下,凭借他在同龄人中出众的表现,还有他当时拿到的那些国内、国际比赛奖牌,这位著名教练欣然接收下了他。13岁那年,沙夏已经可以成功完成Triple Axel。18岁的时候,他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世界冠军。他的艺术表现力无人能及,他的坎坷经历使他脸上的表情格外动人,他特别善于驾驭宏大磅礴、有历史感的音乐,一出场就有王者之气。 这个孩子,叫做阿列克谢·亚古丁。 亚古丁在1998年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巅峰,他的王者时代正在到来。但是这时候,他碰上了另一个不世出的奇才。而这个奇才,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同门师弟,叶甫根尼·普鲁申科。 普鲁申科的童年经历几乎是亚古丁的复制,家境贫寒,身体羸弱,由于偶然的机会被送到米申门下。最初的几年,是亚古丁和其他师兄大放异彩的年份,普鲁申科几乎没有入米申的眼。然而这个不寻常的少年终于引起了教练的注意,他的内向、听话和不问原因的刻苦训练加上过人的天才,使米申逐渐把重心放到了这个孩子身上。 而性情外向活跃、桀骜不驯,敢于挑战权威的亚古丁,对老师的偏心越来越不满。尤其在1998年的长野奥运会上,亚古丁高烧挂水,在比赛中体力不支的他出现动作出现失误,只获得第五名,让米申大为不满。当时,他看到旁边的教练Tatiana对自己的学生无微不至,让他甚是羡慕。最终,这一导火索让亚古丁赛后与米申长谈,最终出走师门,成为Tatiana Tarasova的学生。 曾经在赛场上、生活中朝夕相处的师兄弟,就从此成为路人和敌人。 然而奇怪的是,他们的关系越差,他们在比赛中的成绩就越好。1998-2002年的冰坛,几乎成为亚古丁和普鲁申科两人的天下。他们瓜分了从欧锦赛、世锦赛到奥运会的所有金银牌。他们的许多经典赛目,如《胡桃夹子》、《阿拉伯的劳伦斯》、《美国往事》,都是这一时期产生的。 于是,到了2002年的盐湖城奥运会。年仅19岁的普鲁申科第一次参加奥运,虽然技巧已经坚不可摧,但由于紧张在短节目中失误滑倒,让他的成绩仅列第四,在与亚古丁的争夺中甚为不利。 然后,就有了自由滑中的《卡门》。与亚古丁的大气磅礴不同,普鲁申科的特点是他剑走偏锋。他无人能及的是他的技术、又高又飘的跳跃,以及他在赛场上的自我。年轻的普鲁申科不顾一切、献祭冰坛的精神在这首热情刚烈的音乐中展露无遗。他是那种把滑冰当成生命的人,这一点在04年的《献给尼金斯基》中更为明显。与这位俄国天才而历经磨难的舞蹈家一样,普鲁申科是把一颗心呕出来给了这块冰面。 2002 普鲁申科《卡门》 这是花滑史上前无古人的一场对决,因为《卡门》的凌厉与感情成就了亚古丁接下来的出场。那是力与美、阳刚与性感的完美结合。他的表演让我想起古希腊的雕塑——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男子运动比女子好看的原因——大部分希腊雕塑都是男子人体,因为这种人体最能代表人类的力量与技巧能达到的极限。“亚古丁身着黑底金面的服装,演绎了一曲极具深度的《铁面人》。他的直线步,速度之快,脚步之细碎,连结之精妙,恐怕连评委都要嫉妒,而那充满爆发力的弧线步,配合着跪冰旋转,大气磅礴,看得所有人眼花缭乱。技术分全线5.9,艺术分则有4个裁判给了满分6.0。”那是震撼世界的四个6.0,亚古丁创造了花样滑冰的历史,一曲终了,亚古丁含着泪水亲吻冰面,他的奥运金牌历经艰辛,来之不易,也让普鲁申科输得心服口服。 2002 亚古丁 《铁面人》 亚古丁和普鲁申科这种从朋友到敌人的传奇经历,给了世界冰坛最好的狗血演绎机会。其实,我觉得他们之间更是惺惺惜惺惺的关系,只要有一个人的存在,另一个人就会有动力变得无比强大。他们统治冰坛的时期,是男子花滑几十年来的巅峰时期。亚古丁要感谢普鲁申科的存在,如果没有小普,亚古丁不会下死命追求艺术表现力的巅峰;而普鲁申科也要感谢亚古丁,师兄那高不可攀的艺术与技术完美的结合使他不断地向前,4+3, 4+3+2,都是他在师兄退役后超越自己的努力,正如双星比翼,星空才如此璀璨。 那个2002年的冬天,是花样滑冰史上最令人流连忘返的回忆。他们是敌人,他们也是最值得尊敬的对手。他们充满火药味的竞争把21世纪出的男单花滑带到了华山论剑的状态,至今无人可以超越。 一个时代同时有两个不世出的天才产生,这似乎已经耗尽了男单花样滑冰的RP;从此之后,男单花滑的赛场衰落一发不可收拾,2003年,亚古丁因为天生的伤病(肌肉不能完全包住骨头,致使关节磨损严重,而他竟在这样的身体条件下取得如此大的成就!)退役之后,普鲁申科在赛场上完全处于独孤求败的状态。2006年的图灵奥运会,普鲁申科的《教父》尽失激情,最后甚至连一个结束的pose都没做完,然而就是这种低迷的表现,他都能技压其它选手一筹,轻松摘得金牌。 只是少了亚古丁的赛场,普鲁申科再也无法使尽他的全力。不管赢了多少人,他再也没有机会赢他师兄了。 时间转到今年的温哥华冬奥会。就在一个小时之前,普鲁申科在自由滑中落后两分,被美国人Evan Lysacek赢去。此前,他在短节目中领先对手1分不到。而他领先分数如此少的原因是,他用cll的恶劣编排bs评委,只把高难度的跳跃和旋转动作编进节目,那意思似乎是在说,“你们来压分啊压分啊,看你们还能压掉多少分。”赛后采访,他说:“现在女孩子都能做三周半了,如果四周都做不到,还算什么男人。” 他做到了四周。4+3,无可争议的王者气势。在放眼望去一片花枝招展、小受统治男单花滑的今日舞台,只有他的表演看上去还带有8年前紫禁城之巅的对决风采。06年退役,之后三年辗转在商演与休息之中,被伤痛和体重所困扰,刚复出时低迷的状态让人无法相信他还能重回奥运会的巅峰。然而他做到了,并用quad的跳跃捍卫了男单的尊严。看他的表演时让人心痛的,他的旋转比04年时快镜头似的旋转已经慢了太多,他最引以为豪的贝尔曼旋转也因为伤病再也无法做出,但他一上场,那种王者归来的气场,足以让之前所有或平庸、或妖娆,再加上前面那一大批摔到不可开交的选手们汗颜。 裁判没有给他冠军。分数一出来,全场一片寂静,新科冠军甚至连自己都不能相信。奥运会男单的新科冠军,给了一个连四周都做不到的人,一个刻苦努力的美国小伙。有人说Evan是天资不够努力有余的郭靖,那么郭靖和黄老邪之间的决斗,与欧阳锋与黄老邪之间的决斗,那个更好看一些?如果我们追求的是“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那把金牌给一个“更慢、更稳、更低”的人就是错误。我不是说Evan不努力,励志片也可以讨人欢心,但我们最终还是会为横空出世的天赋而倾倒。吃惯了两头鲍的评委对今天的三头鲍失望了,但金牌是要给鲫鱼还是鲍鱼呢?这块金牌的水分,比8年前师兄那块沉甸甸的金牌,已经差了太多。 普鲁申科仍然是孤独的。再也没有一个亚古丁式的人物能与他对决,即使时间已经过去了8年。他仍然站在舞台的顶点,将他的整个生命献给花滑,正如那个后来变成精神病的伟大舞蹈家尼金斯基一样。看普鲁申科演绎让无数人潸然泪下的尼金斯基,就像看他在演绎自己的故事。回想起他的童年说米申的话:“是他把我从尘土里面小心翼翼地挖出来…”,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天才,总是把喜怒哀乐都小心翼翼地藏着,他的轻松舞步下隐藏着多少汗水和泪水只有自己才知道。而他一上冰那单纯又倔强的眼神,告诉世人这个舞台只属于他自己。 他和亚古丁是苏联的最后遗产,他们的ego,他们的charisma,都是人类挑战力与美的极限中开出的最璀璨的花朵。经过彷徨与迷惘,他终于在他热爱的滑冰中找回自我,并以最动人的姿势告别这个舞台。 2004 普鲁申科 《献给尼金斯基》

Posted in 乱七八槽 | 2 Comments

加州的铁路亚克西!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129 早上五点起床,五点半出门,坐上六点的surfliner,预计八点五十到LA。 车开了十分钟,坏了。在铁轨上一动不动。我和Shirley眼睁睁地看着七点和八点的车从我们身边驶过,and we were not on it. 最后终于修好了,慢腾腾的开,十二点终于到了LA。 下午五点的车回来,我四点五十上的月台,no number and no time announcement at all。问旁边的老墨姑娘,曰我通常都在这里等,应该差不离。 五点十分车还没来,老墨姑娘也扛不住了,跑下去问。半天上来,告诉我车晚点了,我能坐其他车走,你自己想辙吧。 我跑到Amtrack的info center,一老墨大妈见怪不怪,笑眯眯地递了张纸条出来,上面写着车晚点1小时,6:15到6:30才能走。 我无语,去买了晚饭打发时间。过了一个小时再问,被告知七点才能走。 七点开始排队,我站得浑身无力浑身虚脱,七点半才有人通知说可以检票。 我想撞墙,其他乘客开始鼓掌。 从不争抢的美国人终于发挥了争抢精神,因为人太多,座不够。他们哪里抢得过我这天朝来的难民,一屁股坐上座位再也不想走。 七点四十,车终于开了,我已经have no comments on it at all。车上服务员态度巨好,向我们解释为什么车会晚点呢?因为在修早上那趟坏了的车。 本来七点五十到家的车途经陈各庄王各庄苟各庄高碑店等阴气森森鬼影重重小站,十点二十才到家。到家之后每隔十分钟就被问一次,你的心理创伤愈合了吗?但是迄今没有愈合……美国的铁路系统真是比想上位的小三和不发年终奖的老板还亚克西!!

Posted in 书籍旅游 | 5 Comments

Julie and Julia:我们时代的时时刻刻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128 Julie and Julia这部片子让人想起来好几年前的另一部也是梅姐主演的电影The Hours。同样是跨越时空的几个人,因为一本书和一个人对她的影响改变了生活,同样是女性主题,同样是刻画心理的细节描写。然而,Julie and Julia远没有The hours那么深刻,它描述的只是厨房里,菜市场上,两个女人对生活的枝枝蔓蔓一点小小执着,是生活苦涩表面下的那一小勺甜水。 我们这个年纪的女人,谁没有自己做一道菜呢?谁没有自己喜欢的一道香料、蔬菜或者厨房用具呢?这在十年前的我,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初次去青海的时候,连煮饭都不会,电饭煲里放多少水都是个问题 (当然那里用电饭煲也煮不熟饭,只能用高压锅),哪里会想到现在对厨房已经了如指掌,就算是没做过的菜肴看着菜谱也能照着做个七八分呢?我们从小都受到的教育都是妇女半边天,照着科学家宇航员的远大前程奔去的那种,从来没上过家政课,不知道怎样做一个主内的妻子主妇。但奇怪的是,迈入社会后,对女人的要求就完全反过来,不是什么科学家宇航员,而是“你会不会为你老公做便当?”这种高中时代想都没想过的句式,真是,一入柴门深似海,从此文青是路人啊。 扯远了。说到做饭,我还是很爱那种厨房灯光明亮,餐具整整齐齐,锅里散发出馨香的感觉的。一件事情如果你不得不去做,那它一定会有意义,这就是我的人生哲学。我喜欢把红是红白是白的心里美萝卜整整齐齐地切成薄片撒上芝麻腌好,也喜欢把西红柿酱牛肉块胡萝卜条一起倒进电压力锅里焖一顿西红柿牛腩,有时候在网上翻找冬阴功的菜谱做出来却不像样子,但是做银耳梨汤却一定拿手……我绝不是那种能自己撰写食谱、在晚上发表做饭blog的人,但正如千万普通主妇一样,我们都有热爱厨房的一面。看见新鲜水灵的蔬菜就觉得心里舒坦,会买一盆薄荷来自己养着,炒菜的时候就摘几片下锅,和Julie Julia一样,那是照亮我们生活小小角落的东西。 本来是想写篇影评,却扯到自己的生活上了。继续扯下去吧。最近开了个开心餐厅,于是我就要两边同时忙乎,这里要做肉饼汤,那里要做年夜饭,还要雇用勤劳的员工不能不理顾客。那个小小的、电脑程序写的方寸之地之所以那么迷人,是因为它也是很多人曾经的梦想吧:开一个小小餐厅,做自己喜欢的私房菜,请朋友来吃饭,对了,还能雇用自己老公当服务员。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3 Comments

美国春晚超级碗

Original URL: http://www.wangxiaoxin.net/?p=1125 话说我真的一点体育天赋都没有,所以在这个娱乐活动都以体育竞技开垦大自然的国家真的没什么好混。今天考车又挂了的事实就是证明……为什么要说又呢,是因为在国内考车就挂了一次,结果跑来这里天天开天天混还是挂了……据说我开得太快…… 但是,因为没有什么别的娱乐活动,所以我们就只能混去看超级碗。超级碗是NFL和AFL的冠军PK,今年是小马队和圣徒队之间的对决。这种对决在中国好比快男冠军和型秀冠军PK一样,但我之所以这么解释是因为中国没有可看的体育比赛。其激烈程度、关注程度和时间都和中国春晚很相似,在美国是万人空巷看比赛,各大超市提前出了专版广告卖薯片啤酒鼓励大家囤积看比赛,各大报纸纷纷著文《春晚看点》,曼宁好比王菲,Brees好比小虎队,都是大家放下麻将热切关注的目标。 我们跑到SD一个叫“港都夜雨”的酒吧看球(为什么我现在开始热衷于把英文名翻译成搞笑的中文?比如我现在管Department of Motor Vehicles叫车管所,很形象吧),酒吧里人没有想象的多——想象应该是下脚都下不去,但可能因为我们城市的队在半决赛中铩羽而归,所以现在大家热情一般,人人一杯啤酒悠然自得。 橄榄球应该算是美国的国球,在我这种体育盲看来,算是集野蛮、暴力、直接、力量于一身的运动。经常在体育场上看着一个小孩拿着橄榄球自己踢给自己,或者两个小孩拿着橄榄球互踢,不亦乐乎。半场球下来,我虽然还是没有看懂,但发现橄榄球和大部分竞技不同的是,它不是持续性的运动,比如足球,基本踢45+45分钟不带停。如果说足球是现代战争的乒乒乓乓,橄榄球就很像中国古代《三国演义》中的大战三百回合,各路人马夹枪带棒你来我当,一个回合横一刀、竖一枪,不行就撤。所以,橄榄球是特别讲究节奏的运动,在回合与回合之间我们也可以放点广告不是。看着看着,突然发现这种节奏掌握好的话,还是挺有韵律感的。 除了节奏之外,与冷兵器战争相仿,橄榄球还很重视团队的策略、计谋与同心协力。一个人的失误可能就让整个团队溃不成军,比如昨天比赛第三节还是第四节那个unbelieveable的球。很小的一点细节也可以决定整个比赛的成败,这种不确定性大大提高了可看性,男女老幼都可以high。 还有一点就是橄榄球虽然鲁莽,但还是蛮热血的,虽然我抱怨带着个大头盔根本看不见里面的人是帅是丑。大块头抱着球从地上爬起来猛冲的感觉就是对荷尔蒙的最好诠释,只不过这种热血导致橄榄球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运动之一,当年的戎马名将现在纷纷一身伤病罢了。

Posted in 乱七八槽 | 5 Comments

笑死我了……

Personalize funny videos and birthday eCards at JibJab! 大家去这个网站自己搞吧,可以做非常棒的广告创意…… 看不到的点这里:http://www.wangxiaoxin.net/?p=1122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