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人总是对大自然有一种特别的偏好,从小津安二郎到渡边淳一到是枝裕和,都喜欢在笔下或者镜头下出现那么与人贴近的自然,花开雪落,四季流转,我还没有看过一个中国导演是这样的。那些贴在额头上的湿发,粘在白T恤上的知了,暴雨前暗下来的光线,去海边的火车里吹进来的凉风,翠绿的野外,都让人心里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感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这种对自然的拥抱吸引了我。最近总是在飞机上才有时间看电影,像这部在家里能坐下来两个小时看的电影、尤其是日本电影真不多见。是枝裕和的其他电影也好,但总有日本电影的问题,比如《如父如子》、《步履不停》,让我觉得有时拖沓,想拿起手机刷刷微博。这部节奏也不快,可是完完全全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除了荒诞逻辑中的对生活的真实展现之外,演员的表演也功不可没。第一次感动,是看到树木希林饰演的奶奶在海边独自一人的时候默默地说:“谢谢,谢谢你们”的时候,有种热闹背后的空虚,虽然只有短短几秒,却让人印象深刻;而后来情节的映证,才知道原来这是她对人世的告别,而回过头来再细想她当时的表演,令人动容。联想到这位演员本人去年去世的消息,更觉得令人唏嘘,这也许也是她在舞台上对观众的告别吧。
还有一段就是安藤樱饰演的妈妈在审讯时候的对话。说是对话,几乎可以算是独白。警官问到,是不是因为自己生不出来,才想到诱拐孩子的?他们叫你什么呢?你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问完后,整个荧幕几乎只有她一张脸的特写。她试图用撩头发的动作擦掉眼中不断涌出的泪水,可是总有更多的泪水涌出。她想要一个家,可是却只能用这种方式建立一个“家”,她每撩一下头发,都好像撩在我的心上。我太久没有在电影中看到这么自然的催人泪下的表演了:要么是《唐山大地震》那种恨不得往你眼里滴眼药水的煽情,要么是过于晦涩而不愿意表达直白感情的的许多电影,像《小偷家族》这种能真心表达自然感情的电影,真是越来越难得了。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六十年前的一部相似题材的经典电影《偷自行车的人》。也是底层生活的真实与眼泪,感人而不煽情,获奖无数。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就是那部电影更加现实,几乎是可以看成发生在身边的每日故事,甚至都上不了微博热点;而《小偷家族》还是取了题材的巧,找到了一个新奇的、有噱头的切入点,讲了一个“拍案惊奇”的故事。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留白,很多情节是隐藏在背后的,比如奶奶看烟花的细节能让人想到她年轻时的富足生活,比如小男孩到底是被主动救出还是顺带诱拐的,比如亚纪的身世以及为什么流落到居酒屋打工,这些都没有交代,可是让人猜想,并觉得猜想已经足够了。影片把重点放在浮出水面的部分,就是那些细细密密的对白,光线照着的伤疤,火光中的抚慰——至于他们到底是什么人,是罪犯还是叛逆少女,是通过什么样的契机到了这里,又有什么重要呢?
他们就是一家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