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郭文景和陈美娥的《韩熙载夜宴图》

作为一枚生病中的王小心,我还能尽心尽力地传播祖国文化,真是不容易啊。

***********************我是正文的分割线****************************

本科的时候有一阵我乃文学艺术的爱好者,隔三差五地就跑到大讲堂我潜心开发的专座上去欣赏歌舞。那时候看了中芭,爱乐,国交,后来某一天来了个台湾的云门舞集。那次是我受到舞蹈本身的动作和表现给人带来最完美享受的一次,演员的灵动,舞蹈的构思和思想,从薪传到竹梦,行草,都是能看见中国传统文化在艺术中的体现和创新的,比舶来的那些照猫画虎的芭蕾舞有意思得多了。后来我听台湾留学生说,云门舞集在台湾的人气和造诣,都不是10块钱的讲堂门票能涵盖的,我们真是捡便宜了。

对韩熙载夜宴图的喜欢则要追溯到中学时代的美术课本——似乎历史课本上也有此图。我一直对中国历史上那些黑暗混乱的年代倾慕不已,比如五代十国,比如魏晋。那些昏黄黯淡的时光里绽放出来的艺术的小花,往往显得特别明亮和珍贵。疏狂自放,装癫卖傻的韩熙载在黑暗的夜光中点燃烛火,大宴宾客,那狂饮豪歌的背后,是被顾闳中记下的后唐时代的悲哀。

我很佩服台湾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中国现在也只有他们能做出再现的《韩熙载夜宴图》。我本来以为大陆有机会可以做,所以曾经很期待冯小刚的《夜宴》,尤其是看到叶锦添搞出来的舞美和服装剧照之后。但电影的剧本和导演败坏了我的胃口,冯导您还是回北京胡同跟串子们玩儿去吧,中国有多少好的题材都被你们这些导演给糟蹋了,五代十国宏大华丽的画卷被您硬生生塞个莎士比亚进来,不是借保护中国传统之名行《无极》之无厘头之实吗?

所以,当前云门舞集的舞蹈家和《夜宴》结合的时候,就特别引人注意。顾闳中是以空间代表时间,共用五个场景——琵琶独奏、六么独舞、宴间小憩、管乐合奏、夜宴结束,描绘了整个夜宴的活动内容。画卷用乐器和屏风等摆开时间,正如汉唐乐府南管月舞团的这出舞台剧用帷幕和过场的插花、焚香、茶艺等隔断不同的场景。叶锦添的舞美和服装,王孟超的灯光无一不细,在大幕一拉开的时候,就生生把我拽回了那个年代,韩熙载独坐高椅,愁眉不展,简直就是画中人复活。昏暗的灯光与顾闳中的绘画的背景颜色如出一辙。悠扬的南管器乐与曼妙的梨园舞蹈,以及据说与古曲完全相同的唱腔: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声线仿佛来自几百年前,丝丝入扣,真让人穿越了好几个世纪,如在画中。

我突然想起来,中国也并不是只有冯小刚。几年前郭文景创作过一出歌剧《夜宴》,也是取材这著名的题材。人物的疯癫比这出梨园戏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复活古典画作的意图就不是作曲家的初衷了。总算我们还有个能理解狷狂之意的艺术家,也算是知识分子对传统价值的挑战与颠覆的一个幸存者吧。

下面是原作,郭文景和陳美娥的《夜宴》在同一个场景中的画面,历史就是这样复活的。至于冯小刚的夜宴,完全不在此列,建议改个名字,叫《北京胡同版哈姆雷特》就完了。

顾闳中《夜宴》

郭文景《夜宴》

陈美娥《夜宴》

汉唐乐府

唐樂府成立于1983年,由南管名家陳美娥創辦於台北。秉持重建南管古樂於中國音樂史學術定位之宗旨,深入經典追本溯源著述立論,並培訓音樂演奏演唱及演藝人才,為日益式微薪傳不易的南管界,注入新血活力。以明確的學術目標、深遂的文化精神、民族的音樂特質,古典的藝術內涵、粹練的唱奏演技,造就漢唐樂府沉蘊優雅的清新風格。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音乐戏剧. Bookmark the permalink.

5 Responses to 冯小刚,郭文景和陈美娥的《韩熙载夜宴图》

  1. says:

    最大的缺憾还是没有把顾的画全部呈现一遍,这样可以让观众更好的理解内容,也更能领会编者的匠心独具

  2. Xian says:

    “本科的时候有一阵我乃文学艺术的爱好者,隔三差五地就跑到大讲堂我潜心开发的专座上去欣赏歌舞。”这句话啥意思?

  3. Betty says:

    台湾这方面确实不错,哀哀哀

  4. says:

    冯版《夜宴》里有些地方还是不错的啊,比如那个木偶戏版越人歌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了歌女的影评……

  5. Vero says:

    冯小刚和云门舞集 汗….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