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城记:那一声钢钉敲在地上的声音

最近很忙,家里事情很多,没有空写日志,请大家原谅则个……
 
早起和妈妈去看贾樟柯的24城记。作为一名伪文艺女青年,我坚持把电影分成文艺和不文艺两种,并且认为相对后者而言,文艺片才是非要去电影院看不可的。尤其对于贾樟柯的片子,你想啊,如果你一会儿起来烧个水,一会儿浇个花什么的,本身就没有什么情节的片子就浪费在你的酝酿感情当中了。
 
二十四城芙蓉花,锦官自昔称繁华。50年历史的三线老厂被华润集团买下并改造成了这样一个带有诗意名字的地产,隐藏在起重机的轰鸣和厂房倒下的粉尘中的每个人的命运被一一发掘开。最早的从东北跟着老厂迁徙过来的厂花大丽,70年代末分配到工厂的上海女孩“标准件”小花,还有80年后的厂长女儿娜娜,他们的喜怒哀乐,人生跌宕,都被贾樟柯以不动感情的镜头开发出来。还有电影中真人采访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命运,都在直逼当事人脸庞的镜头下一一呈现。
 
每个人都有对八十年代,对国营工厂的记忆把。小的时候我常去妈妈的厂里玩,那时候她是一个当年非常吃香的技术干部。她的厂里有四个硕大无朋的包豪斯式车间,我最喜欢去一车间玩,因为那里有好多年轻的阿姨哄着我,还可以帮她们串电池上的塑料盖子。我天生就喜欢问油漆和煤烟的味道。后来我妈一直后悔当年没调去银行或者邮电局这种稳定的单位,因为她那个的厂的命运和贾樟柯笔下的成发集团如出一辙。大部分人被买断工龄,厂里的旧址变成了住宅区,那些人,那些事情,当年的厂花和厂里的小混混,生生死死的,连个凭吊的地址都找不到了。我妈说,我们家那边的大厂——就是那种以数字命名的工厂,被拆的时候老工人都在旁边抹着眼泪。我不禁想起我两年前离开混了两年的公司抱着纸箱子坐在出租车上也哭,但是跟她们那几十年的生涯一比,我算个p啊。
 
再往前。外婆是一家中学的老领导,我的中学就是在那里上的。那些老房子天花板有五米高,宽敞而阴凉,在南方的夏天知了声声中整齐地躲在一排排的水杉和梧桐中间。后来学校要拆这些平房,建楼房的教学楼,外婆特别特别地感伤,说,那些房子都是我们当年一步一步用脚量出来的啊。
 
二十四城记是一部类纪录片似的电影,是一篇贾樟柯的白描,是每个人心里的伤逝,是那一声钢钉敲在地上的声音。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电影. Bookmark the permalink.

5 Responses to 二十四城记:那一声钢钉敲在地上的声音

  1. says:

    效率很高,赞

  2. Yorick says:

    似乎好像二十四城卖得挺贵

  3. Vero says:

    回忆因为这些而有分量总是因为你的文字产生去看这些不适合我调调的“文艺”作品的冲动….ps:我总有一个梦想 有间很高的平房 前有溪流后有院子 栽几棵大树好乘凉

  4. Xian says:

    80后!锦官不错,如何?

  5. 小心 says:

    宴唯行吗?

Leave a Reply to Yorick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