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颐和园

《浮城谜事》:语言天才常有,而故事天才不常有

相比与之前的《颐和园》和之后的《春风沉醉的夜晚》,娄烨的这部电影简直就是选了个安全得不能再安全的话题,让我都吃惊了。我已经习惯娄烨突破各种禁忌,从政治到情感,而这次的剧本竟然是个天涯热帖改编的,让人疑问中国电影的故事已经匮乏到这种程度了,竟然要从一个三流网文中寻找灵感? 好在娄烨是那种怎么拍电影都不会难看的导演。这点可能有人不同意,但他这种调调是招我喜欢的。虽然《紫蝴蝶》的豆瓣评分只有六点几,也不妨碍我津津有味地欣赏章子怡和仲村亨的脸;同样在《浮城谜事》中,也总能找到吸引我看下去的亮点。一言以蔽之,有的导演好,但电影真不一定好看,娄烨的电影也许不是每部都好,但每部都有意思。这也许是大家所谓的“文笔好”。 娄烨的镜头无疑是有观点的。那灰蒙蒙湿漉漉的武汉,让我想起我爸对我说他在武汉上大学的时候,夏天晚上宿舍里根本无法住人,所有的同学都跑到天台上去睡凉席;刚洗完澡还没五分钟,全身又被汗浸湿了。灰雾中的长江大桥,暴雨中的高速,像这座城市中的每个人一样,压抑而茫然。中产阶级被巨大的物质和消费推动着往前走,同时又被极其落后的价值观不停地往回拽。他们是如此脆弱,脆弱到一场大雨就可以洗刷出他们的真面目。大雨中小三的死亡;大雨中秦昊挥下去的铲子;他们以为雨幕遮住了他们不为人知的一面,却不知道他们所做的每件事情都在被人偷窥。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个题材也没有那么平庸,因为在娄烨的镜头中,它不仅仅是一个小三和小四的故事,更是一个城市、一个阶层和一个社会的缩影。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来中国导演对不同城市的热爱。贾樟柯的山西、宁浩的重庆,许鞍华和王家卫的香港。可惜,没有更多的导演能拍出中国那些活色生香、形形色色的城市。也没有更多的导演,能拍出那些形形色色的阶层。 最后说一下故事和文笔的区别。罗伯特麦基在《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说到,好的文学天才是常有的,而好的故事天才不常有。文学天才的概念借用到电影上,就是娄烨、贾樟柯这种导演,不管故事好不好,电影永远不会难看。而好的故事天才,在中国的导演中,我只能想到周星驰。编剧或小说家出身的中国导演几乎没有—或者这么说,中国好的编剧或小说家就是凤毛麟角。所以这么看来,借用天涯热帖改编电影的路子也许没有错,毕竟文笔好的人比会说故事的人还多些。

Posted in 电影, 电影评论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