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枪炮、病菌与钢铁

《枪炮、病菌与钢铁》:如果地球是民族的竞技场

《枪炮、病菌与钢铁》是我近年来看过的最好的科普读物之一。首先,这本书解答了我这辈子最有兴趣的问题之一:人类为什么有民族/种族在经济和文明上的优劣?为什么是欧洲人征服了赤道几内亚,而不是赤道几内亚人征服了欧洲?(这两个国家或地区的名字可以推广到任何一个目前占领先优势和劣势的国家,例如,为什么是西班牙人征服了印第安人,而不是反过来?)而本书的答案也很简单:各民族的领先或者落后是依据其所在的环境(地理、生物、气候等等)而决定的,而非先天的生物性差别。 听起来很简单,是吧?这本书有400多页,洋洋洒洒,从史前文明一直讲到二十世纪。然而作者的条理就是这么清楚,逻辑就是这么缜密,一本书看下来,就像作者上了一节课,或讲了一句话一样,从头到尾都在精确地从论点出发、提出大论据、小论据、论证每一个部分的每一个细节。我看这本书,常常为他精密的逻辑叫好,深感受过严格学术训练的学者在传播科学时的信手拈来。 然而这绝不是这么一个看似艰涩的问题,竟可以被写成一本在公车上、马桶上、茶余饭后阅读的休闲读物。字里行间的幽默感不时让读者会心一笑,尤其是当作者写到自己老祖宗的行为之时。从第一章:“走上起跑线”的标题开始,就让读者的心跟着作者的笔走了:所有的人类都是从非洲走出去的,然后再迁徙到了现在的各个大陆,仿佛运动员被安排到了不同赛道,走上了文明进化的起跑线。如果当时有个外星人来参观地球,那么他对当时各地区经济文明的排名,一定是与现在非常不同的。到底是什么因素让某些大陆、或某些民族胜出了呢(到目前为止)? 接下来,作者从地理位置、植物、气候、大陆环境等方面逐一探讨了各种因素对人类进步的作用。为获得尽可能多的植物和动物,我们需要最多样性的环境(植物和动物尽情地来吧!)、最多样性但稳定的气候(适宜从事农业生产,因为天气需要被预报)、最适合传播和交流的大陆。如果这个外星人可以选择挑选地球上的某一个区域,他会选择哪里呢?答案很明了:八千年到五千年前的新月沃地。这里的地中海气候有着稳定的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集中的植被、从海平面到高山的地理多样性带来了丰富的物种,而处于亚欧大陆边缘的地址位置占尽了交通便利带来的传播和资源交换的优势。亚欧大陆有着最长的横轴线,这意味着文明和物资的传播能在温度和气候条件都比较相似的同纬度地区迅速地进行。 想想非洲大陆吧,埃及文明发明的轮子到公元左右才终于横跨了撒哈拉大沙漠,传到南非;而美洲的墨西哥沙漠与巴拿马地峡,相当于把美洲分割了几个事实上的小片大陆。相比之下,欧亚大陆得天独厚,这也是为什么人类最早的文明都出现在亚欧大陆及其边缘的原因。 由此展开,作者分章讲到了植物和动物的驯化。“所有被驯化的动物都是可以被驯化的;不能被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可被驯化之处。”作者自创的生物法则“安娜卡列尼娜原则”让我哈哈大笑,一下子就明白了为什么人类至今只有寥寥几种被驯化的动物,而美洲大陆文明落后、甚至连轮子这项发明都被摈弃的原因,是因为整块大陆上没有可以被驯化的动物。驯化的动物促进了稳定高产的农业、提供了可以供养更多人口的蛋白质,以及用于战争的武器。更重要的,长期与动物共同生活的人类产生了来自动物身上的传染病的抗体(奇妙的是,大部分传染病病毒都是从动物身上而来了,一直到现代也是。想想艾滋病与埃博拉)。这种抗体让他们在入侵新大陆时轻而易举地杀死了当地没有任何抗体的居民,包括在最近500年被消灭了百分之九十五的美洲大陆原住民——印第安人口。 除此之外,本书还对文字、传播、政体的兴起等方面做了一一阐述。这本书像一幅历史画卷,让我们看到不同民族之间的竞争(虽然他们很可能并非意识到这是竞争),地理、环境、生物、气候资源是多么深刻地影响了一个民族的生死。有些非常有趣的常识,我看到之后才有醍醐灌顶的感觉。比如: 澳大利亚没有发展出独立的农业,因为澳大利亚大陆的气候是地球上最反复无常的。这个大陆没有一个可以预报的气象,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它们的气候是以十一年为循环的。某一年可能大旱,下一年又可能大涝。这样的气候让农业的收成无法预测。 看到这里,你大概能明白澳洲超市的香蕉为什么有时能卖到14澳元一公斤了吧。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当然对讲到自己国家的部分尤其感兴趣。我为中国的文明感到自豪,同时也为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生物的恰到好处而感到幸运。中国的南北轴线短,东西轴线长(古代中原地区),这有利于经济文化在同一纬度地区的传播;有两条横贯全国的大河,让交通更加便利;地势相对平坦,海岸线平直,有利于统一(想想地中海曲折的海岸线和阿尔卑斯山,连拿破仑都没能统一欧洲);这使得中国在过去的两千年间几乎从未分裂过,并可以以举国之力造就一些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就。这是中国在公元后的头一千年如此发达繁荣的原因。然而,同样是这些原因,让中国逐渐失去了优势。作者的一个例子是,郑和下西洋之后紧随而来的海禁政策是中央作出的,这使得任何地方性的更改都失去了可能。然而,哥伦布航行新大陆时,是受到了多次赞助人的拒绝之后才终于得以实行的,而这些赞助人之间的竞争使得哥伦布的航行最终得到了资金,开创了历史新的篇章。 在我看来,本书也有有一些局限。第一个局限是,历史是经验科学,而非实验性的科学,虽然作者的本行——生物学和人类学是实验性的。我们只能对历史的结果作出一些推断,而并不能宣称这些结果是因为某某某原因得来的,这是“相关性”与“因果关系”的不同,正如上例,我们并不能说,中国明朝以后的落后,是因为郑和没有发现新大陆。作者自己在书里也提到了这一点。不过他仍然认为宏观的历史是可以预测的。 第二个局限是,作者是站在既成事实的西方发达论上进行他的论述的。我一直在想,西方的发达,与西方的意识形态,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当年的东方或中国有一个契机,能够保持它的强大,继续领先于全球,那么全球文明很可能走的是一条不同的发展路线。现在许多网络YY小说,讲的其实都是中国有 沿着西方的方向发展,坚船利炮、格物致知。我认为,如果东方能够强大起来,它的哲学与发展路线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民主、人权,可能都不会是今日最时髦的词汇,甚至不一定是褒义词(也并无贬义)。 我想到不久前看的一本书,叫《美国种族简史》,最早出版于1980年代。在那本书中,提到黑人之所以全民性的贫穷,是因为黑人来到美国的初始身份是奴隶,从而养成了“磨蹭和逃避工作的习惯”。我不知道一个民族在几百年前养成的习惯是否能维持到今天,又是否会依据今日的环境而有所改变;不过《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能从更宏观的角度看问题,给了我们其他的解读。

Posted in 书籍旅游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