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心家的晚餐之三文鱼茶泡饭

三文鱼茶泡饭

1. 三文鱼一块,预热380°烤17分钟
2. 米饭蒸熟
3. 用剪刀把海苔剪成小块
4. 三文鱼用筷子撕成小块,海苔,芝麻,芥末撒在米饭上
5. 泡大约250ml绿茶(或者抹茶),淋在整碗米饭上
6. 喜欢梅子味道的同学可以加一颗梅子

Posted in 食色性也 | Leave a comment

The Adjustment Bureau《调整局》:自由意志教科书

p799330295

金庸小说里面说到“心魔”,说到有一部兵书,就有一部佛法来化解;那些练武练到走火入魔的人,都是因为只掌握了兵书没有掌握佛法的缘故。黑客帝国里面Neo最终发现,只要自己意志够强大,你可以随意掰弯勺子,或者把人都透视成0和1的电脑符号;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就要战胜瞌睡虫好玩心等等一切阻碍进步的原因……所以,The Adjustment Bureau 里面揭示的理念——所谓心魔啊自由意志啊等等一点也不新,也不足为奇,那都是金庸、Neo和我们小学老师玩剩下的。

相比于预告片的Film Noir黑暗气质,电影正片有点平铺直叙得让人失望。故事一开始就告诉观众有“调整局”这么一个东西存在,Matt Damon饰演的政客在事业与偶遇美女Emily Blunt的爱情之间徘徊不定,而调整局的雇员从打工仔到老大依次递推出现,劝说/要求他放弃所谓Plan之外的事情;然后到全剧最高潮的时候编剧摆了观众一道,提出所谓自由意志就是自己心魔,只要战胜心魔,自己也可以……云云(此处为不剧透省略三百字),看上去像是完全编不下去了所以只能搞出来个柳暗花明而已。

相比故事的薄弱,production design倒显得有点意思。调整局这个新造出来的词汇总让我想到美国一系列的神秘官僚机构,比如联邦调查局,中情局等等,而主演的服装也恰好满足了我对这种庞大臃肿而又疑云重重的机构的想象。五六十年代的复古西装礼帽,冷峻阴暗的办公大楼,挑高的天花板和层层叠叠的档案柜,对,还有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官僚制度和可笑的”Chairman”的称呼——都让我回到了冷战时代,不知道是在讽刺Communism还是杜鲁门主义。但这种讽刺性机构的存在,就更让我觉得电影中关于事业和爱情的讨论不堪一击,美国人认为他们的价值观才是主流,这不是恰恰与“自由”意志背道而驰吗?Matt Damon的演技没看出来好,Emily Blunt的气质还真不错,努力营造得使两个人之间终于有了点气场,虽然最后那个吻——其实最开始那个吻也是,实在是让人觉得有点矫情,不知道是不是导演的“自由”意志作祟。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Unknown《未知》:悬念解开就没得看了

p845616534

豆瓣上的各位高手都觉得Unknown很白痴,不知是不是因为我最近智商下降,竟然觉得还不错。这是一部基本靠悬念支撑的电影,从预告片的悬念一直延续到电影的前半部分,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又云山雾罩。后半部分一旦悬念解开,观众要看的也就只有花瓶美女和帅哥打斗,变成平淡无奇的大片。如果我是导演,我宁可把悬念部分拖到最后解决,最好是在电影倒数五分钟的时候解决,然后立即结束,起码还像Inception那样给观众留下个骂娘的结尾。
由于整部电影靠的都是预告片那点儿悬念支撑,所以本影评绝不剧透,同时鄙视剧透还不在开头中说明的影评们。片子还是挺流畅的能一鼓作气看下去,从像《致命ID》的开头开始,到越来越深的悬念和奇怪的人物出现,基本不会有卡壳的情节,让人再次相信,一部商业悬念片的编剧是多么重要。Liam大叔是本片的栋梁支柱,这个美国版张丰毅真是越老越帅,演技也没的说,在这么一部商业片中还能尽心尽力地用表演吊起观众的胃口。Diane小姐在演海伦的时候印象不太好——没见过古希腊美女长成这样,在这里面演个东欧非法移民的出租车司机,还还原了几分娇俏,与她的长相颇为符合。Mad Men里的娇妻Betty在本片中还是冰山美人的感觉,我甚至觉得她和Betty没差,连走路的劲儿都是一样的,根本不像个职业的……哎,不能说,一说就剧透了。
美国人的假想敌还是确定在冷战时期的老对手身上,只不过最近多了富得流油的阿拉伯人。不过也能理解,超级大国不四处树敌怎么能霸气外露呢?
更多影评请见:www.wangxiaoxin.net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Leave a comment

《告白》,东野圭吾和《校园秘史》:一个又一个的杀人事件

Movies-《告白》_referencesecret_history_knopf_hardcover_first2009629141519.7479242

最近看了若干日本相关的小说、电影和电视剧,在惊叹于作者想象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时,也觉得日本青年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大熔炉里,仿佛灵魂都被攫取了一样,生命的意义只剩下杀人了。

首先是《告白》。这部片子让我想起很多年前的《大逃杀》,都是除了日本以外的国家无法想象的片子。直接到冷酷的人际关系,冰冻和空虚的灵魂,以某次事件作为触发的导火索,从而燃烧起人性杀戮的熊熊大火。《告白》拍得很好,不单是电影内容,建立在小说基础上的电影结构以天气和不同人物的内心独白为层次,体现出人性的灭亡和复生、生命的循环和轮回,电影不是对小说的简单重复,而是充分运用了电影所能调用的画面、音乐、台词混合,使电影语言凌驾于小说语言之上,因此,除了内容的黑暗之外,本身也是一部令人赞叹的电影。

然后是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作为产量丰富的技术宅畅销作家最成功的作品之一,《白夜行》的好处不在于它的侦探故事,而在于他对少年人性的残酷描述。主人公雪穗和亮司,正如屉桓警官所说,是“两朵没有在萌芽时期被扼杀的恶之花”,不但开了花,还结了果。他们的罪行令人发指,可是如此令成年人的胆战心惊的罪行背后,是两人的悲惨命运和相依为命的温暖幕后。道德在这里成了一个大大的矛盾:我们应该为跟踪多年的警官破案而叫好,还是应该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落泪,还是为他们的挚爱、甚至是这部书中唯一的感情而喟叹?他们如同行走在白夜中的旅人,生命中没有高悬太阳,只有相互的依存和温暖,

我不是日本侦探小说的爱好者,可是也能看出来似乎日本人很热衷青少年的问题事件,比如那部拍了十几年还在讲高中生的柯南。金田一也如此,东野圭吾也热衷于写日本青少年的犯罪事件,比如《湖畔凶杀案》,《毕业前的杀人事件》和《流星之绊》,主角都是二十岁以下的青少年,至于《红手指》,虽然主角是日本社会的另一大主题——工薪阶层的中年危机,可对杀人的儿子的描述也是细致入微到冷酷。这些少年们木讷的表面和毫无人性的内心比成年人的心机还要可怕,因为他们仿佛不是构成这个世界道德观的一部分。儿子杀完人之后还可以面无表情地躲在房间里玩电子游戏,把处理尸体的任务理所当然地交给他的父母;而面对警察的讯问,他竟然可以怪父母没有给他编好足够圆的谎言。

这让我想起1992年美国作家Donna Tart的一本著名小说The Secret History,中文译名是《校园秘史》,算是西方作家中少有的一本关于黑暗校园的描述。这本书的独特在于它并不是单纯的侦探小说,也不是单纯的哥特风,更不是普通的校园小说,而是各种风格杂糅的结合体。

这本书讲述的是美国寒冷的佛蒙特州一所古老的私立学院里,一群学习古希腊语的少年和一个加州外来者的故事。来自加州普通家庭的Richard对这样神秘高贵的小组心驰神往,可是没有想到加入他们、成为他们的一员竟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并被卷入了看不见的命运当中。本书出版的时候还没有网络,使整本书蒙上一层年代模糊的面纱。作者精妙的文笔对校园、风景和学校生活的描述让人神往,也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最向往的大学校园生活——睿智的教授、古老的学院、宿舍的单人间、一封又一封的手写书信和集体生活的友情。可是,对犯罪行为的描写,尤其是对犯罪行为的毫无负罪感的描写又让人不寒而栗。这部书和本文之前提到的日本电影和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环境、风格、文化都大相径庭,可有一样东西是相同的——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少年,杀死另一个人的时候可以没有任何感觉的,就像他们不是在杀人,而只要除去某样东西,至于用什么方法,那是无所谓的。

这就是日本小说家和导演热衷描写的一个又一个的杀人事件的原因吧。

Posted in 书籍旅游, 电影评论 | Tagged , , | 1 Comment

The Roommate 《室友》: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个变态的室友

p819189698

        我敢说每个人上大学的时候身边都一定有一个异常的同学,可能是室友,也可能是走廊尽头的某个朋友的室友,更有可能是道听途说的可怕室友。这些室友可能只是有些抑郁、有些不合群,也可能是半夜拿着刀在宿舍里乱走或者拍拍每个人的脑袋,还有可能是把室友用哑铃砸死从阳台上扔下来之类的,不一而足。
  总之,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个变态的室友,这已经成为大学的潜规则。
  所以,这部电影是可以拍成一个很好的新题材惊悚片的——起码我觉得这是一个合格的剧本。看一个占有欲过强的变态室友使尽各种手段,各个击破前男友、男友、老师、闺蜜,是个故事缜密结构完整的剧本。可惜导演拍的的时候明显是把一个好本子拍成了平庸的电影,故事没有了环环相扣的紧张,情节也有些支离破碎;该紧张的地方还是够紧张,可是有些地方却松弛得过了分,也就让观众一直觉得不那么恐怖。
  这部片子让我惊喜的是Leighton Meester,这个在GG里出演Queen B的女王在大银幕上一改她之前给人的刻板印象,演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室友,其演技对照另一个室友Sarah和那个loser男友要努力得多,虽然还是有些稚嫩,但一投足感觉都是经过了雕琢的,颇可一看。回来跟Seneca讨论,说你们美国的宿舍真好啊,只有两个人,她说,可是室友都是一样的……
  原文地址:http://www.wangxiaoxin.net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1 Comment

Biutiful《美错》:死是生的一部分

捕获

在《巴别塔》和《21克》中有上佳表现的墨西哥导演冈萨雷斯的新片《美错》实在是部太沉重的片子,让人两个半小时都喘不过起来。在巴塞罗那阴霾的天空下,Javier Barden扮演的Uxbal在天堂和地狱、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游走。他只有一两个月的寿命,每天面对的是狭窄混乱的小公寓和不谙世事的一双儿女;和他的职业是虚幻得不能再虚幻的与死人通灵,却接触最现实的底层生活——中国和非洲的非法移民;他在生与死之间、在现实与虚妄之间、在历史与未来之间、在爱情与情欲之间游走。巴塞罗那冰冷的天空仿佛一张大网罩住了这些显露和隐藏的人们。

灰色、蓝色,就是没有暖色。巴塞罗那在冈萨雷斯的镜头下仿佛是人间地狱一般的存在,遥远的圣家堂,明媚的地中海?那和这群人没有关系。明明是支离破碎的情节,却有生的悲哀、死的恐怖、性的混乱,以及偶尔闪现的、一瞬间的亲情和不知道是不是爱情的东西撑起了这个故事,让这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毫不冷场。

本片线索很多。Uxbal的“正职”是与死人交流,告诉他们活着的家属他们需要的东西,并安抚他们平静地进入另一个世界。这个职业使他能看见死去的人栩栩如生,也使他模糊了生与死的界限;除此之外,他帮助中国的非法移民找到工作,说服贪污的警察网开一面;劝说塞内加尔的偷渡者在这里住下来,他目所及处都是人间最悲惨最变态的景象,可是无能为力,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周旋于这些人之间,甚至从他们身上挣钱。他这种拉皮条式的职业与通灵正好相反,一个是高尚的,一个是卑贱的;可是这两种职业又都是一样的,因为他们都是为了抚慰不安的灵魂。他本心的善良让他无法完成这些工作,这种冲突在他为中国的非法移民买了六个煤气暖气,却导致二十五个工人一夜之间全部一氧化碳中毒身亡这一惨剧发生时达到高潮;当老板打开破旧的仓库大门,看到的是死尸、呕吐物、死去的孩子和女人,赤裸裸地惨剧呈现在导演的镜头下。这样的打击让他觉得即将而来的死亡也不能解决他的罪孽,而当他移出父亲的棺木,看到了几十年来从未见过的父亲的容颜时,那种久违的亲情又让人觉得潸然泪下。他的生活让人想到村上春树的一句话:“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而存在。”这是个矛盾的人,矛盾的城市,矛盾的社会。即使影片结尾——那个与开头完美衔接的结尾也让人感到无言的沉重:在生里,他无法照顾好自己的一双可爱儿女,在死里,他只能重新抚慰自己的灵魂。

冈萨雷斯比在《巴别塔》时又更上一层楼,虽然还是片段故事的结合,但那种明显的多线叙事看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圆熟的线索融合和情节对称。Javier Barden的演技令人赞叹,其难度比Colin Firth的乔治六世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我过于注意字幕(本片全片西班牙语,在美国上映时采用了英文字幕)而没有来得及关注他的细微变化;两位中国演员成泰燊和罗晋在里面用普通话演出,戏份不多,与电影的基调还算搭界;电影色彩则一如冈萨雷斯之前作品一样的灰暗和冰冷。这个导演有风格,有进步,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waking王小心所有,更多请见http://www.wangxiaoxin.net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 , , , | Leave a comment

2011年美国春晚——超级碗广告的前世今生

Superbowl-commercials-2011

超级碗就是美国的春晚。作为国家美式足球联盟(也称为国家橄榄球联盟,NFL)的年度冠军赛,自1967年第一届超级碗在洛杉矶举办以来,多年来已经成为全美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并逐渐成为一个非官方的全国性节日。许多人把超级碗当成继圣诞节、感恩节之后的第三大的节日,因为正如我们的春晚一样,所有人都在观看同一档节目,家庭、朋友、同事聚在一起,啃着鸡翅,做着披萨,喝着啤酒,对着电视中的广告大喷唾沫星子,其架势比起我们看春晚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超级碗开场前和中场休息的时候,会有很多流行歌手和音乐人进行演出。另外,超级碗星期天是美国单日食品消耗量第二高的日子,仅次于感恩节。我们这里是太平洋时间,昨天下午开场前据说我们家旁边的大超市VONS里面的顾客数以千计,让去买鸡翅的朋友落荒而逃。估计美国人一年就见这么一次场面,跟北京超市的大年二十九似的。

超级碗最像春晚的地方不是大家一起骂球队/演员的失误,甚至也不是开场每个著名橄榄球运动员带着社会各界向大家念《独立宣言》——这个社会各界包括海上石油工人、田纳西农民、驻疆武警官兵等等,其架势有如春晚的场外镜头各行各界向全国人民拜年;而是广告。这广告不是春晚从赵本山或朱军或蔡明嘴里喷出的各种号称“软”其实“硬”得让人硌牙的植入,而是美国人民最喜闻乐见的节目,其作用相当于我们的春晚重头节目小品。不是每个人都是橄榄球粉丝,但每个人都能看懂广告。朋友甚至说,我看超级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广告。

超级碗的广告是排山倒海向你砸过来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每节(橄榄球一共有四节)暂停的一串广告。也不是“羊羊羊”那种让观众觉得电视机坏了的广告或者脑白金那种让观众恨不得电视机坏了的广告,而是高质量的广告串烧。如果说电影是Blog,那么超级碗的广告就像是Twitter,短小却精悍。300万美金/次的平均播出价格让抢到广告位的广告主恨不得在这短短30秒或者60秒的篇幅中让他们的品牌烙印在每个人的脑子中,而数以万计的优秀广告人则倾注了他们的最大智慧、最大心血和最大限度的创意表现。这些广告的出现就像戛纳电影节的电影排映或者春晚的小品联播——当然我得说,最好以后春晚小品也有个时间限制,300万每分钟,说完就得下场,说不完就继续交钱。这些代表着最强大最精华的美国人创意结晶在短短三四个小时中一一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同每一个新娘羞答答地揭开了她们的面纱任人评说。这些广告中有的会成为传世经典,有的会让一个品牌起死回生,有的会让人们在第二天津津乐道,有的会成为广告主的笑柄。但无论怎样,它们浓缩的不仅仅是产品,是品牌,还有的是人生的喟叹,生活的精华。

这,就是广告的魅力所在。

今年播出的广告一共有68支。这68支广告有的有争议,有的有预见,有的甚至病态和被人唾弃,但不管怎样,它们让我们在欣赏比赛的同时欣赏了一场足不出户的电影节。

作为一个有职业病的前广告人,我把这些广告罗列和统计如下:

First quarter

– Bud Light (2)

– Chevrolet (2)

– Audi A8

– GoDaddy

– Hyundai Elantra

– Kia Optima

– NFL (draft coverage)

– Lipton Brisk Iced Tea

Second quarter

– Budweiser

– BMW (2)

– Bridgestone

– Carmax

– Coca-Cola

– Chevy (2)

– Motorola Xoom

– Film: Transformers: Dark of the Moon

– Film: Super 8

– Film: Thor

– Film: Captain America: The First Avenger

– Teleflora

– Volkswagen Passat

Third quarter

– Stella Artois

– Best Buy

– Mini Cooper

– CareerBuilder.com

– Carmax

– Cars.com

– Coca-Cola

– Film: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On Stranger Tides

– E*Trade

– Groupon

– HomeAway

– Hyundai Elantra

– Snickers

– NFL

Fourth quarter

– Bud Light

– Bridgestone

– Cars.com

– Chevrolet

– GoDaddy

– Hyundai Sonata

– Mercedes-Benz

– NFL draft coverage

– Film: Rango

– Film: Limitless

– Film: Rio

– Film: Cowboys and Aliens

– Skechers

– Volkswagen Beetle

非常有趣的是,当我开始统计这些广告的类型时,我发现三大类型的广告占据了这些黄金时段的绝大部分:汽车、电影电视、快速消费品。汽车是毫无争议独领风骚的类型,再次说明汽车产业才是美国真正的国计民生行业,也是靠海量广告拉动销售的行业。这告诉我们国内做汽车的同学们请继续吭哧吭哧地做下去吧,虽然客户刁蛮、工作量巨大,但这是个有前途有潜力的朝阳行业;FMCG的数量之所以大,我觉得是全民快消的结果。超级碗本来就是个消费性娱乐性的节目,吃着零食喝着啤酒看超级碗,顺便也看看自己喜欢的牌子是件愉快的事;电影电视预告片的崛起则是电视转播商和节目提供商合作的结果,也说明电影产业在美国的成熟。近两年IT服务业的广告数量也逐渐增多,其创意程度好像比汽车等更有发挥的空间,我很看好。总而言之,凡是同质化越严重的产品,越需要广告撑腰;凡是同质化越严重的产品,广告主越是绞尽脑汁地卖Unique Selling Point,广告业的同学们就越有想象空间。

评选超级碗的最佳广告也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之一,正如我们的“xx杯我最喜爱的春晚节目评选”。我觉得其实作为心理性的产品,广告没有最好与最差,只有个人的不同意见和给人最深的印象。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广告可能会促使像我这样的冲动型消费者第二天就跑去买他们家东西,也可能让我厌恶得从此之后对其敬而远之。不管怎样,我挑了几支让我印象深刻的广告,并试图把它们归类,以找出广告成功或者不成功的点在哪里。

1. Dorito/Finger licker 薯片、Careerbuilder.com 职业规划网站和Budwiser百威啤酒

Dorito作为没什么新意的薯片,有新意地选择了让网民自己想出创意,呼声最高的创意就可以被拍成广告。我觉得对于没什么特点的产品,让消费者自己想出特点,也是不错的创意。消费者可不是省油的灯,想出来的创意那叫一个惊世骇俗:公司员工把同事的裤子扒了下来,就为了舔上面的Dorito粉;Dorito撒到地上,让死去的老祖父都复活了;这样的创意短小精悍,配以醒目的logo,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但这样的广告可能会让某些观众觉得“过分”或心理不适,并非人人赞许。同样的还有猴子开车和狗当侍者的Careerbuilder.com和Budwiser啤酒广告,都可能会引起某些人的反感,即使这反感并不强烈。

Dorito: http://media.nesn.com/2011/02/top-10-super-bowl-commercials-of-2011/10/

http://video.sina.com.cn/playlist/4649004-1912011377-1.html#46190217

Careerbuilder.com: http://media.nesn.com/2011/02/top-10-super-bowl-commercials-of-2011/4/

Budwiser:http://video.sina.com.cn/playlist/4649004-1912011377-1.html#46190097

2. Passat 大众汽车新款帕萨特“黑武士”和Audi奥迪“富人的越狱”

Passat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广告。短短1分钟,基本没有成本,就靠三个演员的表演——父亲、母亲和孩子,就是一出活生生的家庭喜剧。通篇没有语言,可爱的孩子甚至没有露脸,穿着星战黑武士的衣服扮演Cosplay,最后父亲小小一个动作满足了他的要求——这样的创意真是可遇而不可求。不但新款Passat的Unique selling point ——遥控启动让每个观众都记忆深刻,环境的布置、演员的表演也充分向消费者展示了这款产品适合什么样的家庭——美国最大多数的和睦的二代中产小家庭;更上一层楼的是,这支广告不会受到任何人的反感——这是一支最主旋律,最其乐融融,最讲亲情的广告,仿佛在告诉消费者,买这款车是人生的欢乐。推荐大家都去看看。

Passat: http://video.sina.com.cn/playlist/4649004-1912011377-1.html#46190775

Audi: http://media.nesn.com/2011/02/top-10-super-bowl-commercials-of-2011/2/

3. Kia 起亚汽车

之所以把Kia放在Passat后面就是因为同样是汽车,这支广告简直是前者的反例,对创意的最大嘲讽。这支广告引起我注意的原因不是因为好,是因为大家都在嘲笑。Kia希望表现出美国人喜欢的车的强劲动力,不惜血本拍了一个大片似的上天入地的广告,结果过于繁琐和夸张的情节反而让人觉得厌倦和厌烦,看完了不但没有买车的冲动,反而觉得这是个笑话。Kia的市场部真应该好好反思一下。

Kia: http://video.sina.com.cn/playlist/4649004-1912011377-1.html#46190245

4. Motorola Xoom/1984 摩托罗拉新款掌上电脑和Chrysler/Eminem 克莱斯勒汽车

这两支广告都是以情感讲产品。前者讲一个电影式的爱情故事,后者讲一个正在衰落但美国人民对之充满感情的汽车之城底特律。这两支广告让我想起去年我特别喜欢的一支Google广告,通篇只有一个搜索框,可是搜索框里不断出现的词语却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甜蜜故事,让人热泪盈眶。这都让人感受到产品带给大家的美好生活,带给生活的激情和历史的进步,是充分挖掘感情的广告。

Motorola: http://video.sina.com.cn/playlist/4649004-1912011377-1.html#46190519

Chrysler: http://video.sina.com.cn/playlist/4649004-1912011377-1.html#46164778

有一支广告我必须要在最后讲一讲,就是Groupon的广告。在我看来,广告要尽量避免敏感话题,甚至少数人的敏感话题都要避免,比如刚才提到的骨灰、gay和猴子开车等等。Groupon的这支广告明显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始讲起政治话题来——更失败的是,这政治话题与它想表达的主题思想完全没有关系。Groupon的做法不但让中国人觉得受到了侵犯,更让广告的意义变得荡然无存,如果说Kia只是浪费钱了而已,我觉得Groupon这支广告带给他们的绝对是负数。

Groupon: http://www.csmonitor.com/USA/Society/2011/0207/Top-Super-Bowl-commercials-2011-six-winners-and-losers/Most-offensive

所有广告视频见此: 2011NFL超级碗广告集锦

本文版权属于作者Waking王小心,并受法律保护。原文地址:http://www.wangxiaoxin.net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Tagged , | 1 Comment

《赵氏孤儿》:太史公是最好的编剧

p630035574

大年初四看了《赵氏孤儿》。本来觉得这么一个千古流传的本子,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结果看完了,还真是失望至极——中国真的找不出一个可以拍《赵氏孤儿》的导演了吗?如果这样的话,那我期待的那些什么流传千古的故事与段子,还是先放放吧,我宁愿受《无极》的罪,也不愿意看着好东西被糟蹋啊。

小时候看赵氏孤儿看到程婴摔子时的激愤心情至今还历历在目,看完电影之后又把史记和元杂剧的本子浏览了一遍,才发现导演你是要有多固执啊,那么好的现成的东西不用,非要把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搞成四不像的东西,结果出了问题一堆。

1. 赵盾的形象问题:赵盾赵朔好歹也是国相将军吧,那是堂堂正正的“刑不上大夫”的国士,电影里非把他们拍得跟土财主加狗腿子似的;要不是知道这个故事我还以为王学圻是忍辱负重的主角,要带领晋国人民起义大快人心地把穆巴拉克总统赶下台呢。这一基调直接奠定了电影的设定的问题。一个土财主加狗腿子的儿子,我救他作甚?

2. 程婴的立场问题:原著中程婴是赵盾的门客,士为知己者死那是春秋时期一定的事情,公孙都对程婴没有自杀表示很奇怪的那种。(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胡不死?”)可是戏中程婴变成了一个家外人,一个接生时才进门的医生,不但士的立场一下子变成了民,更重要的是他失去了那种能为知己赴汤蹈火的动机。我就一个医生,我干嘛救别人儿子?

3. 程婴妻子的问题:我并不反对在戏中加入妻子这一角色,问题是加入之后,完全把这部戏的戏眼——程婴弃子变成了被动的行为。这完全是小老百姓的畏畏缩缩而不是义士的肝胆相照。原著中怎么写的?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彊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那是两个朋友在商量从容赴死的问题,你献出你的名声,我献出我的生命,既合情合理又打动人心。电影呢?我和你完全不认识啊,我怎么帮你?你死不死跟我完全没关系啊。看,武功不济,两下被杀了吧,张丰毅多冤啊。

4. 韩厥的作用问题:中间从一小时的地方我直接跳到一小时四十分钟了,因为在程婴弃子之后,实在想不出来还能怎么演。黄晓明的戏我不想再看了,其实演技都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导演给韩厥安排了一个完全不知道在起什么作用的角色。你说他正义吧,他又要带走孩子;你说他忠于屠岸贾吧,他又被鱼绊着了从而放走了孩子;其后十五年的生活戏更是完全不知道韩厥在打什么酱油,弄得跟地下工作者似的。

5. 拜见门客的问题:这也是赵氏孤儿中浓墨重彩,却被导演给完全弄没了的一笔。电影的英文名字起得好,叫《牺牲》,可是这牺牲不是儿子死了就是牺牲啊,牺牲除了是为理想而死,更重要的是为理想而苟活着。元杂剧中程婴真真正正地“苟活”了十五年,因为被天下人所不齿而带着赵氏孤儿投奔屠岸贾,他的牺牲是不亚于摔死自己儿子的牺牲;电影中呢?直接没有来由地就把婴儿抱到屠岸贾家里去了,真是让人分不清楚你是来忍辱负重还真是来认贼作父的。

6. 最后的复仇问题:程婴你说程勃是赵氏孤儿,我程勃就给你拼命了?就算养了十五年的狗,也会和主人有交情的啊;何况导演要在后半段一反前态,把屠岸贾塑造成了那么个慈祥的老大爷?那简直就是爷孙深情啊;你导演口口声声说任务有血有肉,所以反派也有好的一面,怎么这会儿剧情直转急下,为了武侠功夫片效果又把角色二维化了?

7. 程婴的去向问题:太史公写得多好啊,程婴说:“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 遂自杀。短短几个字,仁义礼智信,十五年的忍辱负重与抚养成人的辛酸,心愿终于得到实现的慨然,完成任务的责任感和朋友间的信任,全部得到了实现。这也是导演在电影中完全没有表现出来的。

我不想谈论前面宫廷斗争的镜头美感和张力,因为在我看来,赵氏孤儿这出戏的张力完全在于那种中国式的忠义和牺牲,如果这些地方没有拍出来,那么场面拍得再紧凑、再华丽也是白搭,何况宫廷政变和赵盾父子的形象塑造问题更是偏离了本来的主题。我说电影怎么能把这么个历史著名大悲剧拍得不咸不淡呢,哪怕就着原著一字不落地拍,戏剧张力也比现在这个强多了啊。本来是民做了士该做的事情,但现在民不像民,士不像士,最后的复仇片段让我想起星战里著名的“我是你的父亲”出现时,令人震惊和恍然的场面,一个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故事,连好莱坞几十年前的科幻片的境界都达不到呢。

Posted in 电影评论 | Tagged | 2 Comments

王小心家的晚餐之湘辣鸡翅和印度咖喱饭

013

 

湘辣鸡翅

这个是湘辣,不是香辣哈。湘辣的意思是用了湖南的剁椒。我用的是LA湖南餐馆买的剁椒,很辣很好吃。

1. 鸡翅剁成两块,因为我心疼我家刀,所以改在鸡翅面上切口子了……

2. 准备葱姜蒜热油下锅

3. 鸡翅放入锅中,加酱油,糖,盐,炒至变色,就是糖色

4. 加剁椒,拌匀,放入蒸锅中蒸三十分钟

5. 重新热锅,大火炒至汤汁收干,放入青蒜苗,调味料,起锅

有木耳的可以放一点黑木耳,也会很好吃

 

 

印度咖喱饭

这个是跟一美国mm共同研究出来的,有些调料不知道中国买不买得到。味道超正!不亚于饭馆里的!

原料如下:

4 lbs. chicken 4磅鸡胸肉

1 bunch coriander leaves, chopped 香菜叶子少许

3 tbsp. fresh ginger root, grated 姜末少许

4 bay leaves 月桂叶子4片

2 tbsp. cumin powder 孜然粉/颗粒少许

3 cashew nuts, optional, blend fine 这个被我们略过了

2 c. coconut, grated or unsweetened desiccated coconut 灌装椰子奶(泰国食物也有的)

3 c. hot water 热水

1/2 c. cooking oil 橄榄油

6 cloves garlic, finely chopped 蒜瓣6个

3 onions, finely chopped 洋葱若干

1 tbsp. cinnamon bits 肉桂粉少许

2 tbsp. turmeric powder 略过

2 tbsp. cayenne powder 辣椒粉少许

2 tbsp. poppy seeds 略过

2 tbsp. lemon juice 柠檬汁少许

Tomato paste 磨成糊状的西红柿,这个超市也有卖

准备喜欢吃的蔬菜若干,我喜欢西红柿,青豆,胡萝卜

我突然发现外国菜和中国菜的区别就是,我们永远都在说少许,而人家都有严格的测量工具……哪怕只是一小勺。真有趣呢。

 

做法:

1. 热油,放洋葱。洋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炒熟,所以我们先炒这个。

2. 放入西红柿酱。

3. 加入蒜,姜及所有调味料。如果比较粘锅的话可以放一点水。

4. 加入椰子奶。(不是椰风奶汁啊!是比较粘稠的那种,家乐福应该都有卖)

5. 放入切成丁的鸡块。我把它切成小方块,这样会熟得快一些

6. 鸡块刚熟之前,放入蔬菜。

7. 放盐、柠檬汁和香菜起锅。

再煮点糙米饭(黄色的那种),把咖喱浇在上面吃,非常正宗,又有营养。

Posted in 食色性也 | 3 Comments

《末代皇帝》原声音乐与陈露

s2721432

其实可以写很多文章论述为什么我们拍不出《末代皇帝》这样的片子,但核心原因只有一个:我们不会正视历史,正如我们不会正视武术文化,所以拍不出《功夫熊猫》一样。三十年前的电影,迄今仍令人嘘唏不已,反观我们不要说三十年前,就连十年前拍的历史片,现在都看不下去(能看下去的还被禁播了),这是令人深思的问题。即使很多对中国传统的诠释让中国人觉得别扭,或者演员的表演台词带有太多的西化痕迹,这部电影都是最走进中国近代史的一部。我至今记得在大讲堂看到电影结尾,从皇帝宝座后面掏出那只蝈蝈笼的时候,全场观众集体抽气的声音,和我感觉中的,观众含泪的微笑。很明显陈凯歌在《无极》里也想来这么一套,所以他让谢霆锋掏出了馒头:作为一个保守的批评者,我倒没觉得这个桥段不好;可是建立在没有历史基础上的故事编造,不但失去了沧海桑田的感觉,也让观众觉得如坐针毡。

《末代皇帝》的成功,音乐功不可没。在没有人能花三个小时重看电影的今天,《末代皇帝》的原声音乐仍在大众中广泛传播。不记得央视抄袭了几次主旋律——Main Title Theme (the Last Emperor),反正是抄到几乎所有人都能把它和故宫的金瓦红墙条件反射般地联系起来;表现文绣离开溥仪的Rain和Where Is Armo也是令人熟悉的旋律,曾经被用在很多场合中。我最喜欢的是花样滑冰运动员陈露在1995年世锦赛上表演的自由滑《末代皇帝》的节目;虽然之后申赵、庞佟的技术和编曲都进步了很多很多,是国际化的编排和表演,但我仍然觉得这一套节目是最能表现东方美的特色,尤其是把东方美融入西方艺术中的高度表现力。陈露的几个经典动作来自敦煌的飞天,伴随着《末代皇帝》的主旋律,那在冰上翩翩起舞的少女美得如同敦煌壁画上下来的仙女,既不像后来《梁祝》那么通俗,又不像申赵后期的节目那么西化,那是能让世界叫好的民族化。一个日本人能那么了解中国的音乐(其实我们不应该那么惊奇是吧)和中国的艺术,实在让人欣喜又感慨。

陈露1995年花样滑冰世锦赛自由滑视频请猛敲这里

Posted in 音乐戏剧 | Tagged | 4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