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anuary 2011

天使之城圣诞游记(景点篇)

LA是我来美国的第一个城市,飞机降落的时候正是日暮时分,星火点点煞是好看。在西岸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上,LA被选择作为最初的定居城市、还得到这么好听的名字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坐落在山谷和海水之间的盆地,日照充足,土地肥沃。一路开在SD和LA的高速之中,左边是太平洋,右边是大山,这是在中国基本不可能有的景象,就像正在青藏高原的戈壁间行走,突然扭头看见了东海一样。然而美国就是有着全世界最好的资源,没办法。 住在SD一年多了,只去过LA一次,还是和Shirley一起坐火车去的。说起那次让我后悔不迭的火车之旅,让我坚定了在西部一定要好好练车上高速的愿望——不是谁都可以忍受火车去时坏了回时晚点最后一共在车上呆了十二小时的痛苦经历的。在西部没有人住在downtown——这里没有东部相对准点的火车和相对靠谱的公共交通系统,因为城市的建造已经在汽车发明之后,所以城市的铺大饼程度比北京等亚洲大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天使之城”的荣耀就此黯淡,现在的洛杉矶是天使与魔鬼并存,诱惑与纯洁同在,魅力魍魉,灯火陆离的Sin City。 我们在圣诞节的第二天离开SD,幸运地没有碰到堵车,两个小时就到了LA市内。第一站是Getty Center——之前我都不知道西岸这片文化沙漠里还有如此像样的博物馆。 Gett Center坐落在高高的山上,山下停车之后需要先做Trak上山。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整个人也从喧嚣的都市中浮了起来,看见整个以白色和冷色为主题的博物馆建筑群,更觉得身心放松。这片土地1983年就易主,但谨慎地选择设计师和设计方案使博物馆直到1997年才开放,让人想起中国的五年工程甚至五日工程,不由感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生活理念的不同。Richard Meier设计的主体建筑不愧是百年之作,室内天花板叶片随亮度自动调整角度成最适赏画的自然光亮度,室外建筑物材质选用Travertine,上面还可看到化石,用手拍击有特别的声音。站在博物馆里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的几乎任意一个角落都可以从巨大的玻璃窗中俯瞰天使之城的面貌,我们站在云端之上,而芸芸众生在苦海中过着自己的生活。艺术品部放在这样的地方,还能放在哪里呢? Getty Center主要收集1600年之后的艺术品,包括画作、工艺品和雕塑。主体建筑分为东西南北四个馆区,以年代划分。最著名的是1800之后梵高的几幅鸢尾花和莫奈的画作,也是整个博物馆里为数不多的我认识的作品。鸢尾花在狭小的画框内怒放,每一朵甚至包括旁边的雏菊都各具形态,仿佛要挣脱出来开放在这天地之间。这是摄影所不能做到的事情,梵高在这里不但向我们展示了自然之美,也展示了绘画之美。细细看来,其实很多画室可以一看一天的作品,Getty Center去几次也不为过,更何况有还不错的餐厅和cafe可以让你呆上足够的时间。 The Getty Center – 1200 Getty Center Dr, Los Angeles CA 90049,停车费15元,门票免费,周一不开 第二天到著名的Universal Studio参观。与前一天的古典艺术截然不同,这个建在不远处的主题公园是美国现代文明集大成的地方。公园门口充斥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我们前一天在costco买了门票,到这里也等了一个小时之久才换成可以入园的票券。这是被节日的笑脸、气球、孩子们的偶像挤得满满当当的地方,每个人都争相目睹梦工厂是怎样把现实造成梦境的。在著名的side effect剧场内,被挑选上来的观众果然美梦成真,主持人借助不同的道具、声光效果和摄影角度,让普通人出现在了经典的电影里,也让观众了解真实的电影拍摄过程。 电影和电视在美国是比在中国普及得多得多的产业,每个人对Psycho或者Desperate Housewives的了解就像中国人对西游记和三国的了解一样。所以,带着大家参观真正片场和外景的Tour尽管要排队80分钟,还是有无数人前赴后继地等候。小车带着大家转了几个Stage(影棚),我发现再大牌的明星也得在这种钢筋水泥的工棚中工作,毫不梦幻,最好的待遇可能是停车位前都写着个人的名字。接下来的神奇之旅是《金刚》的360°3D再现,这可能是近两年新增加的项目,在黑漆漆的山洞里再现金刚和恐龙?打斗的场景,水花都溅到了我们脸上;加上导游耸人听闻的解说,颇为逼真。 从山洞出来之后是外景,难以想象Bree的房子和Psycho中的Bate’s旅馆是咫尺之遥的邻居,每天上演的喜怒哀乐都在小小的一条紫藤街上进行,而旁边就是1960年代最著名的精神病杀人狂的简陋汽车旅馆。Bate家妈妈住的阴森大房在黑白电影里看起来分外恐怖,但在光天化日之下看起来只不过是普通的小楼房而已,毫不吓人,电影的造梦能力果然不同凡响。 Universal Studio中值得看的场景还有鬼屋、Terminator的3D+真人电影、水上乐园和侏罗纪公园等等,但大部分剧场前都需要排队,我觉得不如狠狠心买张Frontline pass,能节约很多时间。 Universal Studio: 100 Universal City Plaza, Universal City,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书籍旅游 | Tagged , , | Leave a comment

圣诞节的荣光

这是在美国的第二个圣诞节了。第一个平安夜去disneyland玩,看到了满天的烟火;今年的平安夜则是大家一起包饺子打麻将,充分发挥了中国人过节的特色。 平安夜,新年夜,大年夜……每个夜晚都包饺子 其实美国人过节和我们也是一模一样的。挂在门上的装饰和阳台上的彩灯就相当于我们的窗花和对联吧;满天飞的礼物相当于我们的压岁钱;而矗立在屋子中央的圣诞树呢?呃,相当于过去的火盆现在的春晚吧……都是让家里有一个中心点一家人可以围在一起但基本没什么实际意义的东西。 更相似的是浓浓的亲情和人情。圣诞节去Karen家做客,两个儿子和媳妇全都回来了,带着四个孙子孙女,合家团圆。这是老人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刻——这一周,4200平方英尺的大房子里不再只有两个人孤独的老人玩拼图,这一周,也不用对着客厅整个一面长达六、七米的海景发呆;这一周,早就买好的礼物终于有了用武之处,看着小孙女抱着和她一模一样的娃娃甜甜地在沙发上睡觉,我体会到了我外婆、我父母、和将来的我的感受。 客厅的风景就像个水族馆 每家过圣诞节都有不一样的传统,Karen家的传统是自助午餐,因为人太多了。在餐厅中摆着大家做的糕点和菜肴,Karen坚持不要我们帮忙,就像回家的时候父母不让我们下厨房一样。有培根、面包、牛肉三明治、毛豆、希腊米饭,还有秘法蛋糕。每个人端着一个盘子到recreation room边吃边聊,聊着聊着邻居来拜年了——啊,发小也来了,当年一起在门前未干的水门汀上写下自己名字的小朋友如今都四十多岁了,哥伦比亚英文系的作家开始吹自己五月要出版的新书(这让我想起我们北大中文系的侃爷们)和目前股票的行情,而邻居老大妈则开始回忆四十年前的一个雨天两家人在人行道上初遇的场景。那时候还没有昂贵的房子,他们是这条街上的第一个住户,普通人还买得起海景,而四十年的交情渐渐融化成了毫无顾忌的玩笑和玩笑式的抱怨。 从花园看出去的La Jolla Beach,全世界最好的海滩之一 我第一次觉得圣诞节是这么中国的节日,或者说,全世界都有一样的节日。它们的起源可能不同,但在宗教和原始意义淡去之后,剩下的都是一样的家庭观念和世故人情。圣诞节的荣光就在于每年总有一天回到家里的日子,陪妈妈聊会儿天,和发小聚一聚,玩玩纸牌,吃吃喝喝,像回到童年的时候,在水门汀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和三十多年前的年龄。

Posted in 日记摄影 | Tagge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