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一天,瑞典记者史迪格·拉森一如既往地来到他创办的杂志社Expo上班。斯德哥尔摩六层逼仄的楼梯显然触发了他严重的心脏病,他还没有来得及走进自己的办公室,就猝然去世了。而之前,他刚刚把自己的小说四部曲“千禧年”的手稿交给自己的编辑。
2005年,“千禧年”系列的第一部《龙纹身的女孩》出版了。这部当时只期望卖出三万册的小说奇迹般地卖到了五十万册,在瑞典,人们口耳相传,人手一册。很快,此系列小说售出全球超过三十四国版权,红遍欧洲、美洲、亚洲。随着第二部和第三部的出版,“千禧”系列引发阅读热潮,雄踞欧洲各国畅销书排行榜,各种报纸、杂志评选的侦探小说和畅销小说榜单纷纷把这部小说列入名下,仿佛不是给予拉森荣誉,而是拉森给予他们荣誉。
这部小说200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成了简体中文,同年又有了同名的瑞典电影。好莱坞也在跃跃欲试翻拍成美国版,导演就是著名的《七宗罪》、《十二宫》的导演大卫·芬奇。这本书何以成功至此?
《龙纹身的女孩》并不是一部纯粹的侦探小说。当然,小说的主线还是在主人公布隆韦斯特受雇于瑞典家族企业传人亨利,来到一个孤岛上调查四十年前的一宗Cold case ——亨利的侄女Harriet死因的故事。布隆韦斯特在调查中,与安保公司的调查员、带着鼻环、肩膀上有着龙纹身、极富个性的女孩Lisabeth相遇,两人从不信任到默契合作,逐渐发现这并不是一桩传统意义上的“死案”,而是背后有强大黑暗集团的故事。
小说的开头并不引人入胜,极多背景和细节的铺垫,庞大的任务结构都让我头晕脑胀。然而,从布隆韦斯特接到调查任务的一刻起,故事就变得引人入胜。拉森既有古典侦探小说的底子,又有现代“密室”、高科技等的概念,各种线索错综复杂,在某个线索断了的时候,又会有新的线索吸引读者层层推进,引导读者几乎把小说中每个人出场的人物都怀疑了一遍。小说人物的形象细腻丰满,从布隆韦斯特的细致到Lisabeth的个性和创造力,再到许多配角的立体化描写,都成为这部丰满作品的强大动力。
然而,这部小说并不满足于一个单纯的侦探故事。首先,故事背后牵扯到的瑞典新纳粹的黑暗一面就是作者致力于揭露的社会毒瘤,而后,与这个势力相关的瑞典女性受到的威胁也是故事的线索之一。让人琢磨不透的神秘女孩lisabeth有着痛苦而不为人知的过去,这过去与书扉页的引语:“大约有百分之十八的瑞典女性曾受到过男性的威胁”互相映照。事实上,这部书的原名叫做Men Who Hate Women,只不过编辑出于市场的考虑换成了现在的名字。这个原名正是作者要揭露的、瑞典女性受到暴力、胁迫和不公正待遇的一部分。
还不仅如此。小说的主人公布隆韦斯特在开头被卷入一场不明不白的诽谤官司,原告是他在一篇稿子中揭露过的垄断企业家,而正是这场官司的失利使布隆韦斯特不得不接受亨利的委托。这场商业诽谤官司无疑是拉森照着现实情况写的:企业大亨胡作非为,逃脱道德和法律的制裁,而通过控制传媒之口来实现他们更多的目的。小说的最后也写到布隆韦斯特反戈一击,终于成功地找到了该垄断企业的不法交易证据,结果也是大快人心的。看来经济时事记者受到经济或政治势力的迫害在世界各国都是普遍现象,而正是因为作者在这宗案件中对这些黑暗的揭发和对瑞典乃至整个欧洲经济市场前景的预测,使他的这部小说被戏称为“社会主义小说。”拉森动笔的时候还是经济繁荣的2001年,而到2008年,他的预言几乎都实现了。
这些诸多的因素使得这部小说超越了一部优秀的侦探小说,而成为一部优秀的现实批判小说。拉森常年的专访记者生涯无疑也很好地锻炼了他的笔力。他创办的Expo杂志与书中的千禧年杂志社一样,是一家出版政论与经济评论杂志的机构,拉森身为创始人,投入反新纳粹主义的斗争多年,长期致力于揭发瑞典极右分子和社会阴暗面的不法行为,多次受到新纳粹主义者的威胁。这么看起来,他与书中的主人公布隆韦斯特如出一辙,都是具有正义感的、屡败屡战的真男人形象。据说他生前没有与共同生活二十余年的女友结婚,也正是因为为保护家人免受威胁的原因,而他的突然去世没有留下遗嘱导致了他没有名分的女友与他的家庭长期的遗产争夺战。
现实就是这样滑稽。拉森没有能看到他的小说出版,死后却备极哀荣;拉森最渴望保护的女友没有得到遗产,却便宜了他不与之来往的家庭;“千禧年”系列的第四部小说几近完成,却卡在了最后时刻;据说,他的女友与他的家庭最终达成协议,搁置第四部的出版,也给读者留下了最大的悬念。
test
the author is already dead? i thought he must be a fast writer because every few months there’s a new “the girl with …” book.
Yes, he has dead several months before they published the first one. What a sh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