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cent Posts
Recent Comments
- wangxiaoxin on 从一个华盛顿到另一个华盛顿
- 匿名 on 从一个华盛顿到另一个华盛顿
- 天天 on 异乡风味与中国胃
- GM on 我为什么要回国
- waking on 《虔诚的鳏夫》:什么时候中国导演也能这么自信就好了
Categories
Archives
- April 2020 (3)
- January 2020 (6)
- December 2019 (4)
- November 2019 (1)
- October 2019 (31)
- April 2018 (3)
- March 2018 (4)
- January 2018 (2)
- December 2017 (3)
- November 2017 (1)
- October 2017 (6)
- May 2017 (1)
- April 2017 (1)
- March 2017 (15)
- July 2016 (2)
- May 2016 (2)
- February 2016 (4)
- December 2015 (1)
- November 2015 (3)
- October 2015 (6)
- September 2015 (3)
- August 2015 (1)
- July 2015 (1)
- June 2015 (5)
- May 2015 (1)
- April 2015 (1)
- March 2015 (10)
- February 2015 (1)
- January 2015 (6)
- December 2014 (2)
- November 2014 (4)
- October 2014 (3)
- September 2014 (3)
- August 2014 (4)
- July 2014 (2)
- June 2014 (1)
- April 2014 (2)
- March 2014 (3)
- February 2014 (4)
- January 2014 (1)
- December 2013 (3)
- November 2013 (9)
- October 2013 (2)
- September 2013 (2)
- August 2013 (5)
- June 2013 (1)
- May 2013 (3)
- April 2013 (2)
- March 2013 (2)
- February 2013 (1)
- January 2013 (1)
- December 2012 (5)
- November 2012 (3)
- October 2012 (6)
- September 2012 (9)
- August 2012 (4)
- July 2012 (10)
- June 2012 (11)
- May 2012 (4)
- April 2012 (5)
- February 2012 (4)
- January 2012 (6)
- November 2011 (5)
- October 2011 (4)
- September 2011 (1)
- August 2011 (4)
- July 2011 (3)
- June 2011 (4)
- May 2011 (1)
- April 2011 (6)
- March 2011 (11)
- February 2011 (4)
- January 2011 (12)
- December 2010 (9)
- November 2010 (11)
- October 2010 (6)
- September 2010 (4)
- August 2010 (9)
- July 2010 (9)
- June 2010 (6)
- May 2010 (15)
- April 2010 (10)
- March 2010 (11)
- February 2010 (13)
- January 2010 (15)
- December 2009 (19)
- November 2009 (17)
- October 2009 (20)
- September 2009 (17)
- August 2009 (20)
- July 2009 (9)
- June 2009 (6)
- May 2009 (12)
- April 2009 (14)
- March 2009 (7)
- February 2009 (8)
- January 2009 (10)
- December 2008 (9)
- November 2008 (15)
- October 2008 (18)
- September 2008 (11)
- August 2008 (10)
- July 2008 (6)
- June 2008 (14)
- May 2008 (5)
- April 2008 (11)
- March 2008 (7)
- February 2008 (10)
- January 2008 (8)
- December 2007 (10)
- November 2007 (7)
- October 2007 (11)
- September 2007 (9)
- August 2007 (3)
- July 2007 (10)
- June 2007 (2)
- May 2007 (5)
- April 2007 (8)
- March 2007 (8)
- February 2007 (4)
- January 2007 (4)
- December 2006 (7)
- November 2006 (6)
- October 2006 (9)
- September 2006 (10)
- August 2006 (11)
- July 2006 (9)
- June 2006 (12)
- May 2006 (7)
- April 2006 (22)
- March 2006 (8)
- February 2006 (11)
- January 2006 (9)
- December 2005 (10)
- November 2005 (13)
- October 2005 (8)
- September 2005 (8)
- August 2005 (10)
- July 2005 (16)
- June 2005 (5)
- May 2005 (14)
- April 2005 (2)
Monthly Archives: January 2009
疯狂的赛车:宁浩仍在超越自己
很多导演横空出世惊天之作之后就再也没有了下文,让我们怀疑他的灵感是不是就这么点。更多的时候,是时代,电影之作和观众的问题,所以导演在这个问题上无论如何都有点不公平。但宁浩的第二部公映电影《疯狂的赛车》却超出了我期待,即使不可能有第一部那样的轰动效应,也让我们知道,中国起码有了一个合格的类型片导演。 《疯狂的赛车》缺点在于虽然是一部类型片,但对城市和平民生活的感触不如《石头》那样让人感动深受,另外音乐的运用稍显过于堆砌。演员的台词过于复杂,不像《石头》那样少而精炼,比如“注意你的素质!”和“名牌,班尼路”这样让人过目不忘的台词很少。但与其他导演第二部之后的电影就拼命雷同和抄袭成功的桥段不同,更为复杂的台词是宁浩才思泉涌的一个表现,起码不会让人觉得,这个导演的才华就这么多了;而更为复杂的故事,更为复杂的演员表演和讽刺意味也超越了前一部作品。从观众在电影院里从头乐到尾的反应来看,《赛车》起码比《非诚勿扰》更搞笑,而这有机智的电影,起码说明导演和编剧在故事和策划上都下足了功夫。 我很喜欢宁浩每个片子都到新地方去拍的风格,之前的重庆,这一部的厦门,还有传说中新疆的公路片;对一个城市生活状态的深入探究和对生活在前线的平民状态的近距离观察让我觉得自己离镜头好近。耿浩从最初的失意的赛车运动员,到经历了一切人间大起大落,厦门的红房子老街道和台湾演员乡土的民俗化表演互相衬托,到最后的误打误撞赛车比赛中,镜头一拉远,整个厦门景色依山傍海的一览无遗,那一刻导演是带着观众“在天上”的,俯视这场人间的闹剧,这时候,我不能再说宁浩抄袭盖里奇,这显然是有中国导演自己的主观思想在里面了。 这个冬天,我很欣喜,有个导演能把握住自己的风格,而又超越自己的作品。在那么多在北京上海奔波,带着自己的小制作,“不够商业”的电影小品,广告片奔波的电影人应该也看到一些希望了吧。
Posted in 电影
2 Comments
中国的古典音乐演奏时代
我首先得承认我很久没有听过古典音乐,以致新认识我的人都不知道我曾经还是混过学校乐团的。话说音乐这个东西还真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需要熟练的工种一离开水平立马就下降,所以我对前几天在后海滴水藏海开吉他歌友会的那哥们还是真心佩服他能把这么多年的东西再拾起来。不过这并非今天的主题,今天要说的是最近听的两场音乐会。 一场是1月4日的搜狐之夜,郎朗的钢琴音乐会。此前我真不知道单独器乐的演奏会还可以在国家体育馆这么一个硕大无朋毫无音响效果可言的地方表演,等到和bird到了现场果然大开眼界。几十台重量级的音箱横贯四周,观众们捧着可乐热狗鱼贯而入,舞台的灯光,布置,整个一个超级碗现场。作为新年喜庆气氛的一部分,搜狐还特意派了两名主持人出来报了个幕并说了些新年的吉祥话儿,那华丽的服装在上下半场的头一分钟各出来露了个脸儿。上半场的曲目是肖邦的第一钢协,我正听得入神时发现每隔3米就有一个小孩在和离他最近的小孩打闹,打闹内容根据男女各有不同,但基本以尖声大叫和互相抽打为主,奇怪的是这么大的声音竟然对场内演奏完全没有影响,因为场地实在是太大了。郎朗在中国颇有粉丝,奥运会之后可能还加上了外国粉丝,当他穿着金条装被一大群帅哥保镖簇拥着走向场中央的时候,那脸上的笑容让我认为简直是一个皇帝。真的,最后他弹了什么我完全没有听见,但肯定没有睡着,因为我周围的声音真是太多了。 Bird说这算是中国人民的音乐普及运动,好吧,中国的古典音乐什么时候也进入走秀时代了,在我远离演奏会的那几年。我将近十年没有去过音乐厅了,也有好些时日没有去过中山公园音乐堂,这个国家歌剧院建好之间北京我认为是音效最好的音乐厅。我记得本科的时候花10块钱买一张票就可以在“打开音乐之门”栏目的某一个下午,趴在二楼还是三楼的侧座栏杆上,听上海四重奏的《死神与少女》,那柔板真是轻柔似水,一直拉到我心里去。怀着对当年的美好向往,我终于在过年前去了趟国家大剧院的音乐厅,真是好,不管是设计还是音效,但是差不多同样位置的票已经卖到280一张,还几乎全部售罄,我不能说这是一件坏事,可能真的是大家都开始听古典了,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我发现凡是大家都喜欢的事情,就会变成一场秀。 李传韵的小提琴独奏会果然是一场秀。座位非常好,音乐厅的环形设计使我离他的直线距离不到10米,如果加上望远镜,我几乎可以看见施佳佳和李传韵的谱子。台上只有钢琴和小提琴,不加麦克的琴声通过空气直接传到我耳朵里,音乐会上没人说话没有小孩吵闹,最吵闹的是主角李传韵。昨天晚上的独奏会完全是个人的炫技,除了第一首《思乡》是我不费吹灰之力可以拉完的之外,剩下的除了恰空和维也纳随想曲之后基本上是一般业余小提琴爱好者打死也学不会的曲目。伊扎伊的奏鸣曲一出来,没听过的全惊了,和弦的不和谐简直让人难以忍受,恐怕只有像李传韵这种极具天赋的人才能把它行云流水地轻松拉完吧。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李传韵不仅两次甩了弓子,还有一次突然停下来说“对不起,我今天右手有问题”,让我在整个后半场都为他提心吊胆,生怕他不能很好地完成演出。后来我才知道,这算是他的个人风格,某个采访里就是这么写的: “像这类让人哭笑不得的李传韵式趣事儿还有很多,比如他会带着他的玩具“小熊熊”去开独奏会;他会当着观众的面不加掩饰地对钢琴伴奏说:“对不起,忘谱了”、“是这首吗?我差点拉错……”;他会无视主持人让他多留一会儿的暗示而直言“我今天状态很差”,然后借上厕所的机会“尿遁”,跑啦!他会在台上手舞足蹈,状若癫狂,甚至不顾形象地做些摇头、皱眉、用手扇风的“小动作”;他会在大庭广众下连翻几个筋斗提精神,有几次没掌握好还摔了个仰八叉;他会在演出太过疯魔而把弦拉断时朝台下大叫,“妈妈,备弦没带”;换弓弦时又嚷嚷着“有松香吗?” 音乐一旦变得太演奏,就是一场秀。观众当然希望演奏家有激情,有自我发挥,有高潮,但更希望艺术家在舞台上可以冷静地处理他面对的问题,在理智的前提下完成一场演出而不是为所欲为。昨天观众很高兴,因为曲目实在太难了,而他也实在太流畅了,但对我来说,炫技不是艺术而是技术,体育馆的演出也不是音乐而是走秀。 顺便说一下,李传韵这孩子功底真得了得,如果不知道他的技术有多好,就去看看他的《超级玛丽》。跟前几年的吉他版对比,提琴版的玛丽的差别就相当于你在空中走钢丝的时候有没有握着那根平衡杠。 http://www.tudou.com/v/sv7aBIp-zlA
Posted in 音乐
7 Comments
奥巴马就职演讲之春运民工版
这篇日志呢,我开头觉得很搞笑,后来快看哭了 来源 ;凤凰网评论作者:彭远文 张恒 拍掉身上的灰尘 重新踏上回家的路—一个民工在火车站的演讲 各位伙伴: 我今天站在火车站,为我们眼前的任务感到焦虑,为你们给我的信任感激,为我们先人的牺牲不忘怀。四十四位伙伴曾立下誓言,要为大家买回火车票,然而他们不是晕倒在排队的长龙里,就是被黄牛党的要价吓倒,最终没能实现他们的承诺。 在艰困的时候,我敢于继续站出来承担买票的重任,不仅因为居高位者有能力或愿景,更是因为我们人民坚信回家的理想,信守我们千年来的传统。过去如是,这一代中国人也如是。 今天我要告诉各位,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真的,挑战非常严重,且不在少数。它们不是可以轻易,或在短时间内解决。但是,我们要了解,我们最终一定能够回到家乡。 这一天,我们聚首一堂,是因为我们选择回家而非困守,选择合家团聚而不是天各一方。 在这一天,我们来此宣示,那些无用的抱怨和虚伪的承诺已终结,因为它们对于买到一张火车票无济于事。 1、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的经济元气大伤——这既是某些人贪婪且不负责任的后果,也是大众未能做出艰难的选择,对国家进入新时代做准备不足所致。许多人失去房子,丢了工作,生意萧条。我们的医疗太昂贵,学校教育让人失望。每天都有更多证据显示,我们提出的种种关于改善购买火车票的方法,只是令我们的敌人更强大(他们又拿到了几万亿投资经费),又威胁我们的星球。 我们仍是一个有力的群体,但正如《易经》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重申我们坚忍精神的时刻到来了,选择我们更好的历史,实践那种代代传承的珍贵权利,那种高贵的理念:我们每个人都要回家,每个人都珍爱自己的家庭,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追求全然的幸福。 需要再次肯定我们这个群体的伟大,我们了解伟大绝非赐予而来,必须努力达成。我们的旅程从来就不是抄捷径或很容易就满足。这条路一直都不是给不勇敢的人走的,那些偏好逸乐胜过工作,或者只想追求名利就满足的人。恰恰相反,走这条路的始终是勇于冒险的人,做事的人,成事的人,其中有些人很出名,但更常见的是在各自岗位上的男男女女无名英雄,在这条漫长崎岖的道路上支撑我们,迈向繁荣与自由。 为了梦想,我们收拾起仅有的财产,来到城市寻找新工作。 为了梦想,我们在血汗工厂辛勤工作,在东部安顿下来,忍受鞭打,烧砖挖矿。 为了梦想,我们颠沛流离,在广州和上海,在珠三角和长三角。 我们不断的奋斗与牺牲,直到双手皮开肉绽,即使如此也未必能享有比较好的生活。我们将平等视为大于所有个人企图心总和的整体,超越出身、财富或小圈圈的差异。 这是我们今天继续前进的旅程。我们据说将成为全球最繁荣强盛的国家。这场危机爆发时,我们生产力并未减弱,我们的心智一样坚韧,但我们的产品和劳务和上周或上个月或去年相比,不在是必需品。由今天开始,我们必须面对更困难的处境。 2、 遥想来年,不知道寻找新工作的眼光该向何处望去。生活压力需要大胆、迅速的行动,但我们不知道能不能找到新工作。政府将造桥铺路,这会将我们联系在一起吗?我们可能不得不让劳力回归贫瘠的土地,希望出现奇迹提高自己的收入并降低日常消费。我们将利用扁担、大粪和土壤作为我们生存的工具。但我们更希望能够在城市找到平等发展的机会,只要有机会,我们一定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我们的梦想是不用每年为了团聚奔波,我们将在城市团聚。这些我们可以做到。我们也将会做到。 现在,有人质疑我们的雄心,暗示说我们无法承受太多的大计画。这些人的记性不好。因为他们忘记了这个国家已经完成的成就,当农民工朝同一个目标发展,可以完成何等成就,我们需要的是机会。 怀疑者无法理解的是他们的主张已经站不住脚,长期以来折磨我们的陈腐政治争议已经行不通。我们今天的问题不是政府太大或太小,而是有无功效,是否能帮助家庭找到薪水不错的工作,支付得起照顾费用,有尊严的退休。哪个方向能够提供肯定的答案,我们就往那里走。答案是否定的地方,计画就会停止。我们希望管理大众金钱的人都将负起责任,花钱要精明,改掉恶习,正大光明作事情,只有这样才能重建政府与人民间最重要的信任。 我们眼前的问题也不是说市场的力量是善或恶。市场创造财富和增加自由的力量无与伦比,但是这场危机提醒我们没有工会时,市场发展将失控,当市场只偏爱有钱人时,国家无法永续繁荣。我们经济成功的依据,不只是国内生产毛额的规模,还有繁荣可及的范围,以及我们将机会拓展给每个愿意打拚的人,不是因为施舍,而是因为这就是达到我们共同利益最稳健的途径。 我们不会为我们闯入城市而道歉,也会毫不动摇地保护自己的权利,对那些想要藉由带来恐怖与杀害无辜以遂其目的者,我们现在告诉你,我们的精神强过你们,无法摧折,你们不可能比我们长久,我们必定打败你们。 3、 但是现在我们首先要想办法回家。我们来到火车站,我们以谦虚祈求的心想到,有些勤劳的铁道部工作人员正在温暖的办公室里为我们担忧。每一天他们都有话对我们说,就和往年他们所说的那些令人感动的话一样。我们敬佩他们,不只因为他们声称自己一直在努力的勇气,更因为他们能够轻松的拿到我们期待已久的火车票。而在此刻,这是我们最羡慕和期待的技能,这种期待和羡慕,一直常驻你我心中。 即使政府能做也在做,这个国家最终仍得靠我们自己的信念与决心。在我们被抛弃时,是彼此的善心,让他们给购票者做指南;是黄牛党的无私,宁可自己被抓,也要不愿意看到我们失望而归,勇敢的卖给我们车票;是我们的隐忍,宁可被冻死,也不愿意放弃我们回家的希望;是父母孩子,守候着我们的家乡。 我们的挑战也许是新的,我们迎接挑战的方式也许是新的,但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价值观–辛勤工作和诚实、勇气和坚忍和回家过年的心–这些都是固有的。这些价值是真实的,是我们历史上进步的沉默力量。我们有必要找回这些真实的简直。我们现在需要勇敢的忍受这艰难的时刻,每一个旅客都体认到我们对自己、对家人、对故乡负有感情。我们不是不情愿的放下这些责任,而是欣然接受,坚信没有什么比全力以赴的买上回家车票,更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更能找到自我。 这是我们的代价和期待。 这是我们信心的来源,体认老天爷召唤我们创造不确定的命运。 这是我们的传统和信条的真谛,为什么不同民族和信仰的男女老幼能在这个大厅里共同守候?为什么一个人的父亲不到六十年前或许还不能进到这个火车站里看看,现在却能站在你们面前做最神圣的宣言? 让我们记住这一天,记住我们是谁,我们走了多远。在中国发展的每一年,在最寒冷的时刻,在拥挤的火车站,一个又一个的打工者坚守在那里。列车开走,我们滞留,满腔失望。在那时,我们的回家的希望几乎破灭,电视里传来奥巴马的演讲,他引用美国国父的话如此铮铮有力: “让这段话流传后世,在深冬,只剩下希望和美德,这个城市和这个国家,面临共同危险,站起来迎向它。” 回家,我们面临着共同的困难,在这个艰困的冬天,让我们记住这个温暖的词语。怀着希望和坚韧,让我们再度祈祷破冰的逆流,等待下一趟列车的到来。让我们的孩子,见到我们久违的笑容,告诉他们我们所经历的苦难。我们坚信旅程会尽快的结束,我们不回头,也不踌躇;眼睛凝视着家的方向,我们虔诚期望老天爷的恩典降临我们,举着一张这个寒冬最伟大的礼物–车票,安全抵达我们所期待的港湾。 这,就是希望! 版权声明:凤凰网原创评论,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a 凤凰网评论编辑:彭远文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日记
Leave a comment
九朝会的玉簪记
“《玉簪记》,高濂著。写道姑陈妙常与书生潘必正爱情婚姻故事。剧中写少女陈娇莲在金兵南下时与家人离散,入金陵女贞观为道士,法名妙常。观主之侄潘必正会试落第,路经女贞观,陈、潘二人经过茶叙、琴挑、偷诗等一番波折后,私自结合,终成连理。作者把陈妙常对爱情既热烈追求又害羞畏怯的复杂心理,描写得玲珑剔透。《秋江哭别》一出,情景交融,富有诗意。《琴挑》、《秋江》等零出,被各种地方戏作为保留剧目,盛演不衰。” 我怀着对昆曲就是阳春白雪的曲高和寡和Iris看了九朝会的昆曲堂会,发现带有阶级色彩的评论真是害死人。什么“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什么“对封建礼教的蔑视”简直就是一派胡言,我眼中怀疑明代的昆曲就是现在的东北二人转。一会儿人高马大愣头愣脑的潘必正上来,唱“怨鳏居兮徬徨”,一会儿陈妙常来个“叹长宵兮孤冷,抱玉兔兮自温”,一会儿男的再来“只怕露冷霜凝,衾儿枕儿谁共温”,女的拍案而起,怒道“潘相公出言太狂,莫非有意轻薄于我?”男的无语遁走,女道士却又在花阴深处顾影自怜,说“此情空满怀,未许人知道”,简直就是现代酒吧男女419的古代版,真可谓是人民群众有钱了,格调也变得高雅起来,不但吃饭要吃魏晋风骨,以前在酒吧看的事情现在都搬到戏台上了,服务员道士服装一穿,吴道子的步辇图一挂,让人在魏风晋云中晕晕乎乎不能自已,本以为是清心寡欲,结果整个一香艳词曲…… 回来搜索了下两个演员,还是很有功力的。 邵天帅的《游园》: http://vhead.blog.sina.com.cn/player/outer_player.swf?auto=1&vid=3577667&uid=1241931211
Posted in 兴趣
11 Comments
推荐一个片子:台北故宫——你所不知道的故宫
当年央视很有名的《故宫》系列片那群人马拍的,不禁让我感叹现在所混的真是个没文化的行业。 http://space.tv.cctv.com/podcast/taibeigugong
Posted in 兴趣
6 Comments
我印象深刻的几部电影音乐——华语电影篇
为什么要写华语电影?因为我外语电影看得不多,相比之下,对近年来的华语电影更有发言权。往往一些好的音乐,能让我爱上一部电影有很多电影,我已分不清是喜欢电影多一些,还是喜欢它的音乐多一些。 1. 《卧虎藏龙》,谭盾 《卧虎藏龙》是古装大片中唯一带有导演对人性心理追寻的片子,音乐也是如此。用马友友的大提琴塑造周润发和杨紫琼的“人心就是江湖”,用新疆音乐的变奏塑造玉娇龙初遇小虎时的灵动和不打不相识,谭盾的音乐和李安的心理刻画是相辅相成了。中国音乐的精髓体现在杨紫琼和章子怡的那一场"Night fight"上。古筝的轻盈和鼓点的敲击简直就是对李安特意营造出来的那场水墨画的音响注脚。这不就是音乐中的轻功吗?在玉娇龙与小虎在边疆分离的那场戏和玉娇龙纵身一跃的那场“Farewell”,用的主旋律是相同的,但却发展出不同的变奏,一是不舍,一是凄怆,在雨雾缥缈的武当山顶,玉娇龙在空中完成她人生的最后一个升华,李玟的“A love before time”在宏大的弦乐伴奏中响起,观者无不动容。 从宏村的夜斗到大漠的丝路,谭盾的音乐是纯东方旋律的,但配器和和声的制作又是西方交响式的。这一配乐风格影响了许多后续的电影配乐,比如好一些的《功夫熊猫》和差一些的《英雄》。 《月光爱人》(A love before time)试听 2.《太阳照常升起》,久石让 这部电影没有得到太多人的认同,可能是因为实在太晦涩,太符号化了。这部电影是姜文的一个梦。他的太阳,革命,疯子和妈妈全是他内心世界的表现,而与此相配的音乐也显得格外符号化。从最开始的短小的那个进行曲动机开始,通篇都充斥着一种雄性荷尔蒙的味道。强大的,侵略性的和不容忽视的配乐,还算是对这部电影作了一些观众能理解的注脚。只有在疯妈念《黄鹤楼》的时候,出现一些柔美的长笛表现女性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旋律,也是弱不可闻的。 这个片子很有创造力的一个地方在于黄秋生的《梭罗河》。其实导演们都特爱用这首曲子,之前王家卫在《花样年华》里就使用过,但从来没有像姜文这样出格。呵呵,这样的一首歌曲在姜文手里也可以变成性暗示的助手,在第一段沉闷的疯妈自杀后的潺潺水流中出现简直让人眼前一亮。 黄秋生《梭罗河》视频 这个片子太支离破碎了,所以我不得不再分一段……那段苏联符号眼中的《黑眼睛》也是电影音乐的一个亮点。我在前面的日志中是这样写的:“典型的新疆歌,算是弥补了一下这部电影中交代不清的年代和地点。故事开头暗沉凄凉的女声和最后篝火晚会时歇斯底里的众神狂欢形成鲜明的对比。原声里的这段 改编在电影中并没有出现,男声的和声如同天籁,少数民族特有的凄怆和感情把这首歌衬托得苍凉无比,一瞬间让我想起 Frida里面的一首墨西哥歌曲,也是歌不尽人生浓烈的悲欢离合。 ”很多少数民族都演绎过这首歌,比如艾斯卡尔和栗正酒吧等,参加我前面写的《太阳照常升起ost,栗正酒吧和陈楚生》。 《黑眼睛》试听 3. 《不能说的秘密》,周杰伦 其实这部片子的音乐规格肯定没有前两部和我后面要说的几部高。但音乐是周杰伦原创,又是新生代电影的矮子的将军,当然要鼓励一下了。 影明显有抄袭/模仿/致敬的痕迹,说什么也好。音乐也是这样,很流行的mixing风格。有jay斗琴时《海上钢琴师》的活泼调子和令人激动的 技巧,有小雨在唱片店里听到的老歌《情人的眼泪》(姚苏蓉演唱,周杰伦这里很有老电影人的调调),很像《黑社会》里大家票选老大时的背景音乐“心上的人儿,有永远的微 笑……”周璇唱的,大概;有jay玩笑之作模仿80年乐队的《女孩别为我哭泣》,被黄俊郎唱得有模有样;当然,有更多的充斥其中的古典音乐,那一首贯穿整 部电影的Secret竟然是周杰伦自己的作曲,让我非常诧异,我不知道他还能写如此古典的曲风——怎么说呢,很像肖邦年代的作品,或是19世纪浪漫主义作 曲家的风格拼接,但anyway,jay的才华还是让我刮目想看,包括斗琴时那几首肖邦的改编,也挺不落俗套的。 本片的主题曲《不能说的秘密》和唯一一首女声独唱《晴天娃娃》倒都是一般,jay一贯的风格,没什么过失也没什么出彩。翻到最后的制作班底页 面,基本上是周杰伦的作曲和制作撑起了整部电影的音乐格局,当然,不管在电影导演还是音乐上,他都有贵人相助的,这个孩子真是明日之星啊。 《情人的眼泪》试听 4. 《赤壁》,岩代太郎 岩代太郎的音乐听得很少,这张赤壁倒挺让我喜欢的,去电影院看了三遍赤壁(上)也很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音乐。 电影原声分成两种,一种是从这里那里拿来主义的,拼成一张小品,好的话真是与电影恰如其分的衔接,比如Kill Bill,差的我就不说了,中国电影到处都是;一种是直接找人从一个动机出发,发展成许多变奏或狂想曲式,这种已经被大部分稍有资金的电影或电视选择。这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电影
12 Comments
赤壁下的无语
我满怀着看过《赤壁上》之后对吴宇森的美好期待和对缠绵在中国人头脑中1900年的故事和传说的视觉表演去了电影院,结果发现:借东风没有了,华容道没有了,火攻的idea如何想出来没有了,群英会变成了两个人的约会,苦肉计变成了美人计,全片小乔的戏份比谁都多,曹操竟然为了美女泡的一杯茶输了一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争…… 其实我倒是不反对吴宇森把战争片改成动作片,把史诗片改成爱情片,但起码您要演出那些我从小耳熟能详的等了二十几年的故事啊。要是电影这样演,我还不如去看小人书呢!我发现,电影中那些凡是跟史实(小说实?)符合的情节,拍得都很好,比如二十分钟的草船借箭扣人心弦,五分钟的《短歌行》跌宕起伏。剩下的那些罗贯中语焉不详或者跟罗先生对着干的情节,既没有好的剪接也没有好的调度,甚至连赤壁上中那么贴切的音乐和个人秀也不知所终了。我说吴宇森啊,要知道罗贯中的故事流传了这么多年不是没有原因的,它确实好看啊……您和一帮编剧拍脑袋想出来的西方式的英雄美女和短兵相接,真的是我们看了这许多年的贵族的战争么? 我还是回去重新看《三国演义》吧,期待若干年后换一个导演能把它拍得更好。
Posted in 电影
10 Comments
梅兰芳:陈凯歌的纸枷锁
梅兰芳无疑是陈凯歌对旧时代的怀念。陈凯歌是最适合拍梅兰芳的人,但正如东方卫视采访时所说,“最适合演梅兰芳的人已经不在了”。 抛开黎明和章子怡平淡的演技不谈,梅兰芳还是充分体现了陈凯歌的出世观念。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就得是孤独的”,齐如山不惜逼走孟小冬,替他做主放弃了很多东西,甚至包括后来的让他给日本人演出都是这一理念的化身。在齐如山的心中,梅兰芳就应该好好唱戏,他是为艺术而活着的,他的生活中除了京剧不应该有其他。但是相反,剧中的齐如山反而是比梅兰芳本人更狂热的戏疯子。梅兰芳年轻时,是倔强,外向,勇往直前,到了中年之后,是内敛,含蓄,低调,他的生活中,除了唱戏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就是爷爷当年跟他说的纸枷锁;这个枷锁代表了很多不同的东西,可能是爱情,可能是民族,也可能是个性。这是他一辈子都希望砸碎的东西,也恰恰是齐如山不自觉中给他套上的。如果艺术家只为艺术而生活,他的纸枷锁就是个体的牺牲;例如,如果梅兰芳给日本人唱戏,他的艺术生命得以保存,但他作为艺术家的人格也就不存在了。但如果艺术家希望打破这个纸枷锁,要牺牲的可能就是艺术生命了。这个悖论是陈凯歌在戏中一直希望表现的东西,也是体现在齐如山和梅兰芳这一对人物身上的给全剧带来强烈的张力的戏剧冲突。 梅兰芳到底有没有打破这个纸枷锁呢?我们不如问陈凯歌有没有打破这个纸枷锁好了。和梅兰芳一样,他也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他的戏和电影即是希望他的理想能通过戏和演员的表现体现出来。从黄土地开始,一直到霸王别姬,这段时间的陈凯歌可是像极了年轻时代的梅兰芳,那种一往无前的济世精神是让人动容的。霸王别姬出现在了一个好时代,那时候中国的改革刚刚走到瓶颈阶段,经济发展了而人的思想刚刚开始变化,再后来的年代,所有人都被商业社会一股脑儿地卷进“笑贫不笑娼”的每个毛孔都滴着鲜血的资本中去。电影行业开始有了商业运作,陈凯歌们身上的纸枷锁还是真是沉重啊,《和你在一起》《无极》一部比一部充满了商业元素的电影让中国电影市场江河日下,加上张的《英雄》系列,冯的《夜宴》系列,中国本土的电影失去了年轻梅兰芳的精神,这副商业电影的纸枷锁带了没有15年也有10年了,这就是我为什么能为《卧虎藏龙》和《赤壁》叫好也绝不捧场《英雄》们的原因,商业电影什么时候才能成熟呢?《梅兰芳》就是陈凯歌自己在商业和文艺中的挣扎和冲突,是他自己对纸枷锁的解读。 最后,举个例子说明陈凯歌的纸枷锁在演员选择的问题上。他知道什么是好演员,比如余少群;但本戏的主角和噱头,还是不可避免地选择商业片中的大明星们。黎明的演技烂到什么程度就不说了,但是否真的除了张国荣就没有其他人适合演梅兰芳呢?好吧,让我们看看当年《霸王别姬》中,饰演张国荣小时候的演员,他叫尹治,出身梨园世家: 这是他现在的照片: 这是真实的梅兰芳的照片: 《梅兰芳》中成年梅兰芳在舞台上的替身就是尹治饰演的,另外,他还饰演了刺杀孟小冬的杀手。
Posted in 电影
5 Comments
在2008的最后一天说再见
舞台终于暗下来,乐队也安静下来。坐在舞台的一角,张震岳闭上眼睛,轻轻唱起蓝调版的《再见》。 “我怕我没有机会跟你说一声再见因为也许就再也见不到你” 从来不知道,这首带有些许台湾高山风味的《再见》蓝调可以唱得这么柔情和忧伤。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在某个综艺节目的屏幕上,那时候对张震岳还没有太多感觉。后来才发现他的摇滚和文艺,发现他原住民的那一点天赋和执着,于是开始听《小星星》,听《思念是一种病》,听《就让这首歌》。迄今也听得不多,但在2008年12月31日晚上的北展现场,发现全北京的文艺小愤青们塞满了整个剧场,后面的弟弟从头到尾全部跟着哼唱,他们比我们更有激情。 “明天我要离开熟悉的地方和你要分离我眼泪就掉下去” 这首歌你是唱给谁的?是某个意外分开的姑娘,还是某段不得不逝去的生活?离得太远,我看不清你是否也含着眼泪。我不觉得你是新新人类,也不是什么明星或偶像,只是一直在唱歌的,一直在写音乐,一直在唱着生活和心境变化的年轻人。不管是摇滚还是乡谣,只要能有击中人心的那么一点东西,就足以立足了。 “我会牢牢记住你的脸我会珍惜你给的思念这些日子在我心中永远都不会抹去” 年末就是这样的引人惆怅。2008这个被人念叨了无数次的年份在离去的时候也是一样默默而匆匆,北京连一场雪都没有。在这样的年末的冬天的晚上,我们只能听歌,怀念,或者起舞。 “我不能答应你我是否会再回来我不回头不回头的走下去” 再见,2008,再见,2008的waking。再见,在我们即将分离的夜晚,再见,在我们共同经历过那么多的道路上。未来还会有很多,那么就不回头地继续走下去吧。 借用bobbi同学拍照一张因为她坐得比较近~
Posted in 音乐
3 Comments
内衣少女
我才听说郑中基的老爸是sony xx的老板,也才听说阿sa的男朋友是郑中基,我说怎么她从来没有负面和绯闻。这么看来,郑中基还算努力的了,唱歌和演戏都不错,虽然这部《内衣少女》打着绝世好bra的原创班底拍出来却是不知所以的狗血港剧。邓丽欣真可爱啊这孩子颇有郑秀文的潜质呢。
Posted in 电影
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