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含热泪看完投名状

 

片尾音乐响起的时候我眼含热泪。一直以来觉得中国大片没油没盐终于找到了原因:它们太不如投名状有人性了。
 
说也奇怪,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拍菊豆刺秦天下无贼的时候都有感觉挺食人间烟k火的,一开始拍大片——用vivian的话就是不知道钱该往哪儿花了,白花花的银子直接扔在背景美指演员片酬上,厉帝秦王满神比着劲儿的装神仙,面无表情的台词说得那叫一个书面,怪不得这些年来的台词有多少被当成了社会流行语,连我都快忍不住觉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审美出了问题是不是应该把这种电影当成好电影。
 
幸亏我们还有兢兢业业的香港电影和香港导演。幸亏陈可辛在通向大片的道路上没有像国内导演一样走歪。
 
拍过甜蜜蜜,玻璃之城的陈可辛向来以感人的文艺题材见长,这次电影的感觉就是我不觉得自己在看大片,所谓场面、战争、演员在这里都是为主题服务的;看完这个电影你会觉得很多放在《英雄》《夜宴》里面的台词到这里就不会引人发笑,因为我们关注的是故事情节和戏剧冲突的发展,关注的是“人”的感情和关系在画面和音乐中的体现。看完这部电影你不会再觉得画面如何,音乐如何,场面如何,只会感觉或讨论里面的人如何,这是投名状与其他大片相比最成功的地方。
 
影片在人物塑造上颇为成功,把清末四大疑案的来龙去脉编的合情合理。李连杰饰演庞青云的阴霾,金城武饰演的姜午阳的帅气与单纯都使人物显得血肉丰满,而不似前述电影中的人基本就是一张画儿。刘德华虽然比起这俩人演技还是有差,但已经是他最突破的一次,完全可以用成功来形容。
 
期待更多的好片子在年末出现。期待《长江七号》和《集结号》。
 
附:刺马原案
 
晚清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五花八门的事层出不尽。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
预示着清朝统治行将覆灭。
    在同治九年,又发生了两江总督、封疆大吏马心仪被刺的要案,真是朝野震惊,举国倾
注。事情发生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马心仪校场阅兵完毕,返回督署的路上,为刺
客张文祥所杀。刺客并不逃走,高喊:“刺客是我张文祥!”让那班怕死的卫士捉拿。这个
案子发生后,清廷十分惊恐,知道此案涉及封疆大臣的内幕亵闻,于脸面上大不光彩。因
此,只能掩盖矛盾,粉饰门面。慈禧太后为了维系她摇摇欲坠的统治,亲自出面处理此案。
把正在天津处理教案的大员曾国藩,调来审理这个案件。又在曾国藩出发前夕,召见了他,
面授机宜,说“马心仪办事很好”,为此案定了调子。这还不放心,一周之内,又连连派出
大员参与审案。刑部尚书郑敦谨,也奉旨与曾国藩同审。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终于为张文祥
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将张文祥处决,剜了张文祥的心,去祭奠这
位马心仪,又厚厚的于以抚恤。一句话,马心仪是一个好官,张文祥是一个发逆。
    然而,事情的真象总是难以隐瞒的,纸包不住火。大量的野史、笔记、小说、戏曲,却
不顾官方史家的曲笔,将马心仪被刺原委,一一公诸于众。原来,马心仪之所以官运亨通,
靠的是假报军功,又结纳权贵才得来的。他在所谓的“剿匪”战斗中,原本是一个败军之
将。被俘以后,又没有骨气,与“匪首”义结金兰,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导演一
幕马心仪收复失地的闹剧,欺瞒了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宝座。飞黄腾达以后,那些把
兄弟原以为可以攀附于他,千里迢迢来投靠。马心仪又奸占了把兄弟的妻室,诱杀了把兄
弟。张文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脱他的魔掌,才弄出这一出刺马的大案来。由此可见,清廷所依
重的大臣,渔色负友,形同禽兽。凡此种种,正是清廷官场腐败的缩影,无怪慈禧太后煞费
苦心,一定要把真象掩盖起来。
 
另:据说张彻的狄龙姜大卫版刺马也非常经典,谁能介绍一下?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电影. Bookmark the permalink.

4 Responses to 眼含热泪看完投名状

  1. Xian says:

    长江七号的宣传片相当赞,我要看长江七号!

  2. Qi says:

    你的描述激起了我想看这部电影的欲望。

  3. Betty says:

    waking你现在好容易被感动啊,女性的光辉在你身上闪耀~~heihei
    我也想看长江七号

  4. Qiao says:

    你的这篇博客格式有问题,IE7上没法评论阿
    PS:长江七号的人性?
    PS2:刺马的故事我以前也看过,但怎么就想不起来呢,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