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公园的死与生(三)

在黄石,你最能感觉到什么是沧海桑田。19世纪,当第一批探险家到达黄石,他们被山涧湍急的瀑布和激流所吸引,把它们命名为Upper Falls和Lower Falls,意思是上游瀑布和下游瀑布。有画家将这幅美景画成了油画,带回了文明地区,这是黄石第一次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开启了兴建国家公园的最初灵感。

我拍下今日黄石瀑布,与当年的油画放在一起,不禁觉得斗转星移,人类在这片土地上忙忙碌碌几百年,而与自然相比,不过是微小的一个瞬间。当年只存在于环境保护主义者画笔下的山水风景,如今被多少人摄入了相机的取景框。而如果没有这些环境主义者,国家公园差点死在西部大开发与牦牛战士考迪们的手里。当年的总统格兰特亲自签署了国家公园法案,才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今天,美国还有59个像黄石这样的国家公园,不属于任何人的私有财产,只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而矗立。

美国西部,作为超越地理、景色的一个文化、风土人情的名词,也是在近一两百年间建立起来的。随着1869年美国东西铁路在犹他州的汇合(对,就是每根枕木下都有华工尸骨的太平洋铁路),美国这一经济体正式从东西两端接通了它的血脉。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了;淘金的人们沿着矿产、河流和一切有利可图的资源前进,依山而建,依水而居,最终建成了我们今日看到的美国。

在行车的路上看到这些至今仍在沿用的铁路是件激动人心的事情。如今的铁路基本已经改作货运,由于公路网的发达和美国人对车的痴迷,公路是这个车轮上的国度更为重要的命脉。但如果没有早起铁路的修筑,又怎么可能输送修筑公路的资源?这条铁路的修建横跨了北美最高的山脉——落基山,今日开车尚觉得险峻,当年华工在巍巍高山之间、经济和技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腰系绳索、身悬半空,在坚硬的花岗岩上打眼塞火药,或握着铁锨冻死在罕见的严冬中。他们几乎是用身体推进了太平洋铁路的进程。他们在一切适合生存和不适合生存的地方扎根下来,生产生活,繁衍后代,用汗水和鲜血修建了北美大陆上的中国长城。

黄石的山路上,RV(Recreation Vehicle,即中国所说房车)不少,但并不是炫富的工具,而是许多有孩子的家庭为了节省找旅馆的费用与时间,租来一辆全家人旅行的厨房、卫生间、卧室俱全的大车,跨越在北美西部的高山与美景之间。几百年前的吉普赛人赶着大篷车,不也是这样漫游在欧洲的茫茫大陆上吗?时间的流逝改变的是技术和生活方式,改变不了的是风景与人的心。

我们从黄石公园南门出发,绕过大提顿,穿越让司机格蕾丝大呼刺激的大提顿山,就进入一马平川的爱达荷州。作为牛仔的故乡和“断背山”故事的发生地,我们熟知的怀俄明州是美国重要的西部州之一,属于“旅游者的西部”;而爱达荷州由于农业的发达和相对的落后成为“西部的西部”。这里的限速到达75英里,很多地方没有任何标志。沿着15号公路一路往南,沿途都是茫茫的玉米地或者被收割过的庄稼地,路上几乎难得看见什么车辆。在这样的风景中,开车是单调且乏味的事,而前面一辆红色满是尘土的皮卡,成了我们唯一的旅伴。它快我们也快,它慢我们也慢,偶尔它换到另一条道上与我们并肩,有时候在岔道口,它甚至还略微停下来等我们。我们并不认识它的主人,也无法有机会与他认识,可是这种在旅途中遇到同伴的默契让我想起“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江湖,这样的路上,也许因为太寂寞了,所以才有陌生人间的友谊。

车行到30号公路岔道,红色皮卡轻轻一声鸣笛,走向了与我们不同的方向。惊鸿一瞥,我这才看见车里是个吸着烟、带着牛仔帽的男人,伸手在帽檐上一划,向我们告别。格蕾丝大喊:“Bye-bye!”从始至终,他没有和我们说过一句话。

This entry was posted in 书籍旅游. Bookmark the permalink.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